高校专业课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理念的路径探析

来源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zs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工作,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讲话的要求之一,是新时代各高校面临的时代课题。当前,主要存在着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意识淡薄、协同育人的教学资源整合不力、各高校的相关政策与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从教师入手,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形成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优化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打造教学平台,形成协同育人新模式:推进协同育人制度化,加强协同育人的顶层设计。为各高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其他文献
实现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4%,教育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同时,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正在迈向纵深,许多问题盘根错节。比如教育公平,如何弥补短板?如何推动解决择校、入园等问题?资源配置如何更好地向薄弱地方和弱势群体倾斜?比如教育质量,如何提高?整体又如何协调发展?比如教育改革,如何真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逐步解决考试招生、教育教学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是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  公平,如何弥
期刊
电商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农村电商特别是农产品电商也顺势而入,不断尝鲜的过程中有收获也有很多不足。文章分析了制约泰州地区农村电商发展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手机作为沟通工具,早已成为一种普通商品,但就像当初的电脑“入侵”学生群体一样,手机,也因为其日渐强大的功能以及转播鱼龙混杂的内容,让家长和老师担心不已。那么,手机是否应带入中小学校园?学生是否有必要配手机?现在,随着手机的低龄化使用,手机已成为学校的一个矛盾焦点。各学校对此持什么态度?学生和家长如何看待此事?新学期开学了,这些话题再度成为焦点。  调查  规定人性化,学生更遵守  “没有这么夸张吧
期刊
目的采用HPLC法,研究建立佛手的指纹图谱,鉴别佛手药材。方法采用HPLC法,用C18柱(推荐使用规格:4.6×250mm,5μm),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1%磷酸做为流动相B,进行洗脱;检测波长为283nm,柱温为40℃;流速为1.0ml/min。结果运用梯度洗脱得到的色谱图各色谱峰分离较好,建立了佛手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达到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结论该方法重现性好,可行、有效,可作为佛手药材的鉴别方法。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同时,手机的使用者也趋于低龄化,中小学生上学该不该带手机,该怎样管理?在这个问题上,学生、家长与学校、老师的观点并不相同。这也是目前日常管理中最令学校头疼的问题之一。  中小学生上学该不该带手机?  “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的负面影响非常大。”北京海淀区中关村某小学班主任王老师认为,学校应加强校园使用手机管理,应禁止
期刊
《驴得水》讲述了民国时期的一个乡村学校的故事,在利益和强权面前,几位知识分子软弱、妥协、欺骗、背叛,出现了人性的迷失和堕落。张一曼这个人物的设置,具有推动剧情和增加戏剧性的作用,更有为全剧思想内容的表现增加了一个两性关系维度的作用,其地位十分重要。
诸如“不听话押金”“戴绿领巾”“三色作业本”等另类学生管理事件,起初是加强对学生的管理,预防学生犯错误,鼓励学生进步,这无可非议,但教师使用一些“花招”式管理,的确有些欠妥。中小学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而教师的一言一行、管理方式等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学生。教师在追求管理方式创新的同时,恐怕还需要遵守一些学生管理方面的原则。  管理理念时刻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有自主性的,他们渴望通
期刊
目的探讨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和IL-33水平在冠心病PCI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至我院行PCI术的136例冠心病患者,通过诊断结果分为三个组:急性心肌梗死组(AMI)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43例及稳定性心绞痛组(SAP)43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并比较冠心病患者PCI手术前、术后1个月的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和IL-33水平的表达水平,分别分析两者在AMI、UAP和SAP三组冠心病患者PCI手术前后
电雷管卡口工序中存在由于密封不严而产生哑弹的情况,影响电雷管的自动化装配和批量化生产,本文以电雷管卡口器为研究对象,建立电雷管卡口器有限元模型。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卡口器工作原理进行有限元仿真,检验卡口器结构强度,为进一步了解卡口缩径成型作用机理,对管壳体径缩量变化以及卡口密封性(接触压力)做详细分析。
调查显示,大学生普遍形成了坚定的文化自信,广泛阅读中外经典著作,熟知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积极参与文化实践活动;同时,大学生文化观与文化素养存在群体间的不平衡、知与行之间的落差、受到内外部因素叠加影响等问题;应对这些问题,需要高校不断深化大学生文化观与文化素养培育,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强化价值引领;围绕学生发展需求,实现精准施策;完善日常教育体系,注重文化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