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仁学的基本理论架构与发展前景

来源 :探索与争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主仁学”的基本思想模式,即其体用论是“民主仁爱为体,礼法科技为用”,其文化观是多元和谐文化观,其核心价值观是以“仁”为根本之道、以“义礼信和敬”为常用大德的“一道五德”价值观.“民主仁学”的基本特性是道德理性、人文性与兼容性,它在全球化、民主化的世界潮流以及中国和平崛起、儒学复兴的大趋势下,提出了一种既重视道德人文精神,又兼融现代民主价值的新儒学思想模式,提供了一个能够深入社会生活与大众理性的儒学发展新方向.
其他文献
高校与学生合同关系的民法定位对克服现有权利救济不畅之弊,消除大学管理法治真空具有理论建构和实践意义.尽管人们对教育关系的法律性质认识至今难以一致,但如果我们能够突
党的十八大报告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重使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展。正确理解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重
文章利用关联分析进行软件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相互作用机制与影响模式的探索和发现,依据本课题组构建的软件企业领域本体提供语义知识,设计了基于领域本体的语义关联分析方法
《大灌顶经》是南北朝时期中国僧人撰述的经典,亦即所谓疑伪经.日本古写经中的《清净法行经》和《毗罗三昧经》为《大灌顶经》的证伪提供了新的证据.而兴圣寺写经《大灌顶经
传统儒家伦理与当代关怀伦理学所倡导的道德教育,在哲学根基上都主张道德发源于情感,道德关系扎根于情境;在教育路径上提倡家庭养育道德品性,实施因材施教.但二者在根本立场与
应然的基础主要包括真实性、合意性和正义性三个方面。近代以前,人们对于应然的论证,主要强调其真实性基础,即说明其所依据的世界图景的真实性和真理性;近代以来,尤其是人本
历史上很多学者将康德的"人性公式"直接奉为尊严原理,主张"人性公式"的内容集中反映了尊重人之尊严的要求。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康德自己也说,人性本身就是一种尊严。由此,
对福利国家结构性矛盾的诠释是奥菲福利国家危机理论的核心内容。奥菲以马克思的国家理论、政治经济学为基本理论出发点,不仅解析了福利国家在组织化权力结构方面的矛盾,还解析
目的 探讨中枢性血管周细胞瘤(haemangiopericytoma,HPC)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免疫表型.方法 对4例中枢性HP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随访3~24个月,并复习相关文献.
阿多尔诺反对使用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伦理概念,主张使用道德概念。他认为伦理概念遮蔽了道德概念中所蕴含的个人与普遍的张力关系。亚里士多德在使用伦理概念时并没有忽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