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远见的父母,多半有点“绝情”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enm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问题:“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一定可以让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其中一个高赞回答答道:“对他百依百顺”。
  看过太多例子之后才知道,真正有远见的父母,多半都有点“绝情”。

孩子,最怕你不吃学习的苦,却要吃生活的苦


  初中毕业时,班里有个同学嫌读书太累,干脆辍学去打工。读高中时,大家都在起早贪黑地学习,只有他过上朝九晚六的上班生活,每个月还有花不完的零用钱。同学们都很羡慕他,他自己也得意地说:“这个社会,学历有什么用,能力更重要。社会就是最好的大学。”
  时光荏苒,十几年过去了。在一次初中同学会上,我们又一次见到了他。虽然只有三十出头,但他已是满脸沧桑,再没有了当初的意气风发。一问之下才知道,毕业后的他换过很多工作,修车、送快递、送外卖,工作经验一大堆,但工资从来没超过五千块,工作时间从没少于10小时。也给很多好公司递过简历,但人家一看他是初中毕业,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在这个社会,很多人都在叫嚣着“读书无用论”。也许你会看到几个文化不高的网红,直播几分钟就赚了你一年的工资;也许你会看到几个靠可爱长相出道的“童模”,小小年纪就帮着父母买车买房。可是别忘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因为没有学历、没有文化每天都在为三餐奔波,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
  就像超级演说家的张雪峰曾在演讲中说的那样:“几乎所有的500强企业,都会告诉你学历不重要。但他们一样只会到985类的学校招聘,二三流的学校,他们连门都不会踏进去。”所以,有远见的父母,多半有点“绝情”。
  身为父母,谁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能轻松、快乐、毫无压力地成长。可今天你不吃学习的苦,明天你就要吃生活的苦。学习的苦是看得到希望的,生活的苦却像漫长的暗夜,是无穷无尽的。
  父母看似无情,只不过是怕你在最好的年纪选择了安逸,却要用后半生的岁月来弥补。父母不能陪你到最后,所以要你学会自立。
  多年以前,一则新闻曾震惊整个中国。一个名叫杨锁的年轻人四肢健全、智商正常,却被活活饿死在自己家里。
  原来,杨锁的父母对他极其溺爱,8岁的时候,他父母还舍不得让他走路,出门都要用担子挑着他走。后来,杨锁的父母都病逝,再也没有人能让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于是,这个23岁的年轻人,居然懒到宁可饿死在家里,也不肯自己做饭吃。不知道杨锁的父母泉下有知,内心是怎样的想法。
  “惯子如杀子”,你自以为对孩子最深沉的爱,恰恰是杀死他的致命武器。
  前段时间,皮克斯动画工作室曾做过一部动画短片《鹬》,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奖。动画片里的鹬妈妈是个“狠角色”。在鹬宝宝刚出生不久,就把它推到海边,要求它自己觅食。未谙世事的鹬宝宝对未知的危险一无所知,一不小心就被浪花冲到了远处。从此,它对海边有了恐惧,再也不敢接近大海。可是,“绝情”的鹬妈妈却没有丝毫的心疼,而是鼓励它不断尝试,战胜内心的恐惧。故事的最后,鹬宝宝终于战胜了自己,它看到了海中的美景,抓住了一个比自己大上许多的蚌。它终于可以脱离妈妈,独立地生活。
  龙应台曾说:“真正的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的确,既然父母注定无法陪孩子走到最后,就该早点放手,让他直面生活。所谓成长,不就是从依赖走向独立吗?
  每一次跌倒,都是你成长的机会;每一次尝试,都在激发你无限的可能。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父母对孩子最大的爱,就是手放开。

孩子,没有人能为你的人生负责,你要学会为自己负责


  前几年,震惊全国的李天一案终于落下帷幕。一个被宠上天的纨绔少年,终于为自己的荒诞行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而在此之前,李天一就曾有32次交通违法,可他的父母不仅没有严加管教,还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自曝:“舍不得打孩子,还没下手,我们眼泪先下来了。”
  假如李双江夫妻能在孩子第一次犯错时加以惩戒,是否李天一便不会做出更加离经叛道的事情;假如父母不在李天一犯错时为他的错误“兜底”,他是否就能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去年12月,一个八岁男孩在贵阳街头费力地捡废品,虽是寒冬腊月,但孩子却累得满头大汗。原来,孩子有破坏物品的坏习惯,这次把班里的班牌弄坏了,妈妈要求他捡垃圾换钱“还债”。不得不说,这名母亲虽然“狠心”,但却很有智慧。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下这样那样的错误。身为父母,我们有义务让孩子明白什么事情不能做,做了之后会有怎样的后果。要知道,你不舍得管教孩子,总有一天,社会自会替你狠狠惩罚他。
  在《原来如此,日本妈妈这样教孩子》一书中,一位台湾的幼教老师讲述了自己在日本幼儿园考察的经历。在天气寒冷时,中国妈妈都会给孩子穿上厚厚的衣服和秋裤,而日本妈妈则是让孩子做主。有的孩子不愿意穿外套,妈妈就会跟孩子确认:“到户外玩,不穿外套很冷,你可以吗?”孩子如果说“可以”,妈妈就不再勉强。
  日本妈妈认为,如果孩子因为没穿外套而感冒,只要病一次,他们就会学会为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这在中国妈妈看来似乎太过狠心,可日本妈妈却自有道理:让孩子学会选择,学会承担选择的后果,是孩子成长路上必不可少的必修课。
  放任你为所欲为,只会让你失掉未来。真正有远见的父母,从来不会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

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


  真正爱孩子,就会为孩子考虑深远,而不是一时一刻的纵容溺爱。
  今天孩子偷懒不愿刻苦努力,你心软同意了他,明天他在社会立不住脚,你是否能一辈子养他?
  今天孩子提出了不合理的要求,你心软满足了他,明天他提出了更不合理的要求,你又能满足他到几时?
  今天孩子犯了错误,你心软原谅了他,明天他离经叛道,必然会付出更慘痛的代价。
  孩子总会长大,父母必定会离场。爱孩子是所有父母的天然行为,但懂得在该狠心的时候狠心,却是智慧的表现。因为成长的路上必定充满了痛苦的历练,只有孩子敢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才有机会羽翼丰满,展翅翱翔。
  为人父母,谁不是一边深爱,一边“狠心”。惟愿这一份“狠心”,能让孩子被世界温柔以待。
其他文献
前两天,有同事带孩子来公司上班。5岁的小男孩长得憨厚可爱,嘴巴还特别甜,一口一个“姐姐好!”午休时,我提出想带他去买点零食。他很想去,又怕妈妈不让去。吃零食的时候,还跟我说,不要告诉妈妈。  其实孩子的内心很单纯,也很敏感,他们会特别在意大人的看法。在零食和妈妈之间摇摆,孩子心里也很纠结。  只是,对待孩子“吃零食”这件小事,父母真的需要如临大敌吗?小孩子对零食到底有多热爱?  网友董小姐家的大宝
期刊
女儿上大学后,把我们微信拉黑了怎么办?  回答人:寒石冷月  站在局外看这件事,暴露出这几个问题:女儿微信拉黑母亲(父亲),说明女儿极度讨厌父母,视同路人。父母伤心欲绝,自认养了一只白眼狼。若问亲情拿什么维护?如果父母断绝对女儿的经济保障,是否会有转机?缺乏感恩之心的女儿,人虽上大学,但自私冷漠,谁教育出这样的孩子?  几个问题摆在眼前的时候,实际上答案就已经有了,问题根源在家长身上,主要体现以下
期刊
周末才有时间好好看诺贝尔奖的新闻。各个奖项中,我最关注的,一个是文学奖,另一个是化学奖。化学是我上学时第二喜欢的学科(仅次于数学),要不是阴差阳错,说不定此刻也埋头实验室里搞研究呢。  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有三位,除了备受关注的“特别好”先生,还有亚洲同胞吉野彰。这个日本老头清澈的笑容和真诚的言语很是“圈粉”,尤其是接受采访,回答成功秘笈时,吉野彰先生说了六个字,灵活与执着心,狠狠地击中了我。 
期刊
学数学,不要听“教育学家”的。很多人以为数学教育属于教育学的范围,其实不对。数学教育有很多实质上的特殊性,在教育学的教科书中完全没有涉及。例如有教育家说学习知识的一般方法是“理解+记忆”,这对于学习数学就不适用。  很多中学招聘数学教师,宁可要数学专业出身但没学过教育学的,也不愿要教育学出身但数学基础薄弱的。不久前我看到美国一个数学教育领域的教授说,他最差的学生都是教育学出身。  近来中国和美国的
期刊
我在北大教书,原来也在清华教过十年书,这些年来确实有点体会,我来谈谈我的感受:我现在觉得教育要不断反思它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个人认为教育要重回学生的健康。教育要重回学生的健康  第一,身体的健康。我的一个本科学生,一个学期11门课,做了34篇作业,他能健康吗?要是换成我,也会得拖延症的。在这种训练的强度下,他会有持久的对一项事业的喜爱和热爱吗?今天不同于以往,北大学生真拼,真刻苦。熬夜,一宿一
期刊
就在刚刚,听表姐说了一件特别令人后怕的事情。一位小女孩的卫衣帽绳卡在了户外滑梯的缝隙里上。女孩往下滑的过程中,帽绳瞬间收紧,勒住了她的脖子。如果不是表姐一直在旁边看护,及时用手兜住,后果不堪想象。  安抚完孩子的情绪,表姐专门组织了一场线上家长会,说明了早上的情况,还让园内所有老师以此为警示,安全要从学生身上的衣服抓起。有家长指责表姐小题大做,用小概率事件制造恐慌情绪:这么一件普通的衣服,怎么可能
期刊
01  逃逃今年升入6年级,在美国大多数学区,6年级划入初中,算是“小初衔接”的一年。可以明显感到,和课业相对“宽松”的小学阶段比起来,难度和深度都突然加大了。我看了下,各科都不比国内同期简单。  比如,数学课,这周在学习西奥多罗斯螺旋和做相关设计;社会课,开始研究和比较不同政体的特点,比如无政府主义、君主制、寡头政体、民主制;科学课,深入学习各种化学元素的特性。与此相对应的,是各科的作业要求,也
期刊
最近云朵爸連续出差一个月,为了保证我的工作时间,百忙之中的云朵外婆特意来德国“救急”。没想到,和幼儿园打过一段时间交道的云朵外婆,对德国幼儿园的看法有点不一样。  那么,这位中国外婆眼中的德国幼儿园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德国幼儿园太脏了,每天回来都是一头沙!”  云朵外婆跟我抱怨最多的便是德国幼儿园每天让孩子玩沙这一点了。沙坑是德国幼儿园的标配,只要天气不是太恶劣,每天孩子们都会在室外玩沙。  云朵
期刊
陈滢竹  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后并入清华大学)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专长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文化创意与品牌衍生、插画设计与实践延展)  曾获四川美院优秀教学成果奖、四川美院“教学之星”全国设计“大师奖”暨“台州杯”创意设计大赛视觉传达组最佳指导教师  陈滢竹出生于教育世家,受父辈影响,骨子里天生便带着“传道受业解惑”的育人情怀。毕业后毫不犹豫地投身高等教育事业。20年间,她教学形式不拘一格,坚持
期刊
转眼就进入了秋季,如果出远门,不妨跟着我们这样陪陪孩子。我们的玩法可不局限在房间里,孩子们最好的课堂就在大自然里。秋高气爽,适宜走走。怎么走呢?去有树葉的地方。近呢,小区里面;远点儿,公园里面;再远些,旅行的途中。我们要学习跟随孩子的步伐,去发现各种各样的叶子,此时可以和孩子聊天:这个树叶跟那个不一样呢,有哪里不一样?也可以对各种树木花朵进行科普哦!给孩子时间观察,识别它们的形状、颜色,也可以闻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