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学生的课后练习与教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拉赫玛尼诺夫及其《音乐瞬间》的作品风格,指导学生掌握演奏状态、演奏方式、细节处理等方面,能够正确地演奏这部钢琴作品。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Сергей Васильевич Рахманинов)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音乐文化中的重要人物,是著名的作曲家和杰出的钢琴家。他的音乐作品虽然以小调居多,但内涵深刻、大气磅礴。他的音乐作品对俄罗斯乃至世界音乐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本次研究的内容就是拉赫玛尼诺夫的e小调《音乐瞬间》。
一、拉赫玛尼诺夫的生平和他的作品风格
拉赫玛尼诺夫(1873-1943)1873年出生于俄罗斯诺夫哥罗德的一个贵族家庭,但好景不长,由于拉赫玛尼诺夫父亲的挥霍无度和离家出走导致家道中落,使得幼年的拉赫玛尼诺夫失去了优越的生活环境,巨大的落差造就了他内向而孤僻的性格。在他12岁那年,由他的表哥安排他进入了莫斯科音乐学院,跟随名师尼古拉·兹维列夫学习,接受兹维列夫严格的训练。
1897年,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一交响乐》迎来首演并由他亲自指挥,但是由于演出当天醉酒上台,以致整个首演表现得一塌糊涂,劣评如潮,令他受到了非常大的打击,使他无法再集中精神创作乐曲,为此拉赫玛尼诺夫一蹶不振,患上了抑郁症,在之后将近一年的时间内都没能创作出新的作品,无论什么方式都不能令他重拾信心,后来他的哥哥为他推荐了心理医生尼古莱·达尔教授,在达尔教授的治疗下,他终于从沉重的打击中走了出来。1900年,拉赫玛尼诺夫为了表达他对心理治疗师的感激,将他的新作《第二钢琴协奏曲》献给了尼古莱·达尔教授,并在首次演出中进行了钢琴独奏。这次的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拉赫玛尼诺夫因此重生,终于走上了辉煌的道路。
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作品有着极其强劲的表现力,他的旋律极富感染力和歌唱性,俄罗斯民族中特有的深沉大气的艺术风格深深地融入他的作品之中。由于他儿时巨大的生活环境的差异和他所处年代时局的动荡,使他的音乐中也融入了些许悲情的成分。他的钢琴作品有些气势恢宏,有些抑郁暗淡,有些豪放洒脱,有些小巧精致,每一首都个性十足。
二、关于音乐瞬间
《音乐瞬间》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创造的一种与即兴曲类似的钢琴小品。关于音乐瞬间的定义有两种解释,第一,Moments Musical,即一种钢琴抒情特性曲,译成“音乐瞬间”“乐兴之时”,或“瞬想曲”。它一开始被应用于舒伯特的六首钢琴曲。第二,音乐瞬间是一种规模不大的器乐曲,主要是钢琴曲。这种体裁与浪漫主义时期其他很多小型体裁有相似之处,如即兴曲、夜曲、前奏曲。
它具有即兴曲的短小精炼与精致雕琢,又有轻松活泼、随意洒脱的特点。即兴的没有固定的目标和规定,随灵感随意而发,跟着感觉走,没有计划和太多的原则。作曲家突发的瞬间的音乐构思,每时每刻都在让奇迹在意外的时间与地点发生,那一曲曲精彩的音乐瞬间闪烁出音乐家的音乐之魂魄。
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瞬间》Op.16作于1896年,由六首小曲组成。这些音乐性和高难度融为一体的作品似乎更像他随后创作的《音画练习曲》,需要演奏者有高超的演奏技巧。Op.16No.4是这套音乐瞬间的第四首,e小调,速度极快,是一首具有很强练习曲性质的音乐瞬间。塑造的音乐形象非常具有个性,对比极其强烈,会给听者一种一气呵成的畅快感。
三、《音乐瞬间》(Op.16No.4)演奏要点
(一)演奏的状态
这是一首需要手指快速跑动的钢琴小品,但是弹奏钢琴不是仅仅注重手指就可以的,弹奏一首乐曲,小臂、大臂、腰部甚至是离手最远的脚都在跟随着手指一起运动,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在弹奏钢琴时要调整好整个人的状态才可以弹出想要的效果,演绎出乐曲丰富的层次。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找到心理与身体最放松的姿态,帮助学生放松自己,以良好的状态演奏乐曲。
(二)旋律和力度
旋律线条悠长,极具浪漫主义时期的歌唱性。旋律以级进式、模进式进行使得原本就绵长的旋律似有无限的张力,再配上丰满厚重的和声,演奏者要弹出大海的深厚以及巨浪的磅礴气势。三连音、六连音的使用,增加了乐曲的宽度,恰当的演奏可以让乐曲张弛有度。要在快速的手指跑动中保持旋律声部的清晰。
例(1):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第5-6小节,如图1所示。
19世纪钢琴可表达的力度变化幅度加大了许多,因此,作曲家常写PP至ff的力度范围。而拉赫玛尼诺夫则会经常用到ppp至fff。因此在演奏中,演奏者要体现出拉赫玛尼诺夫丰富的层次感,清晰的力度划分是不可缺少的。通常在浪漫派音乐演奏中,速度和力度变化会同时出现。有时渐强伴随渐快,渐弱伴随渐慢,这一点要尤其注意。
例(2):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第27/45小节,如图2所示。
(三)踏板的运用
踏板是钢琴演奏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对渲染音乐气氛、保证乐句连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理得当地运用踏板,可以极大地提升乐曲的表现力。在这首e小调《音乐瞬间》中,右踏板的运用贯穿始终。右踏板有两个主要的作用,即把单独用手指无法保持的音延长和连结起来以及给它们增加色彩。
这首乐曲中左手绵延不断的伴奏音型与右手铿锵有力的旋律声部需要用合适的踏板法去平衡旋律、伴奏和低音线之间的关系。在选择踏板法和变换踏板的时候有几个依据:其一,以和声变化为依据,一般来说,和声变化,踏板也要跟着换;其二,以色彩效果的需要为依据,我们必须认真研究作品的性质以及其所需要的声音色彩,再来决定如何使用踏板。右手经常出现的大跳,还有如号角般持续的高声部,都需要恰当及时地踩下踏板来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左手的连续跑动如波涛般汹涌,不踩踏板会觉得干涩无力,踩多了又会显得太闹、不干净,因此要保证在手指清晰的情况下,利用踏板渲染气氛。
拉赫玛尼诺夫这首《音乐瞬间》中,既要保证和声的独立,又要保证旋律及伴奏线条的连贯,另外,在保持乐曲中复调的清晰度时,踏板要用得极为细致谨慎。
例(3):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第16-17、27-28小节,如图3所示。
(四)速度与节奏
在许多音响资料中,这首《音乐瞬间》的弹奏速度都非常快,这就要求演奏者需要具有一定的手指跑动能力,尽量还原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情感。既要保证速度,也要保证主、副旋律的清晰响亮。尽管在演奏中,我们要尽量弹出乐曲应有的速度,但最重要的还是要还原作曲家本来的情绪,并在此基础上找到合适自己的演奏速度,切不可盲目追求速度,最终造成弹奏失控,
节奏方面需要注意“三对二”以及三连音的节奏音型,既要保证演奏的精准,又要凸显乐曲的张力与气势。
(五)练习要点
在练习这首具有练习曲性质的钢琴小品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音乐织体“揉成一团”,音型的清晰度也因此消失。遇到这种情况“惟一可以向学生建议的就是:减速慢弹,强迫自己清楚而准确地‘发出’所有的音。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慢练并不是单纯机械的慢,不是将手指速度放缓。用力发死、手指僵化会使得弹出的声音发木。慢练时,“在触键的一刹那,手指反应依然是敏捷的,只是将音和音之间的间隙扩大了。不要忘记音色的要求和音响的强弱变化”。
在弹奏大音量的和弦时,切忌发死力拍打或者用力按住琴键。要活用“重力演奏”,用腰背、大臂、手腕等力量弹出扎实、饱满、悠扬的“活的”音符。
通过对拉赫玛尼诺夫及其音乐风格的介绍,使学生能够尽快进入作曲家想要表现的情景之中,有利于学生正确地演奏出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意境,通过对细节的把握,更加正确细致地弹奏出所有的音符,以正确的方法演奏乐曲,提升乐曲的表现力。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Сергей Васильевич Рахманинов)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音乐文化中的重要人物,是著名的作曲家和杰出的钢琴家。他的音乐作品虽然以小调居多,但内涵深刻、大气磅礴。他的音乐作品对俄罗斯乃至世界音乐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本次研究的内容就是拉赫玛尼诺夫的e小调《音乐瞬间》。
一、拉赫玛尼诺夫的生平和他的作品风格
拉赫玛尼诺夫(1873-1943)1873年出生于俄罗斯诺夫哥罗德的一个贵族家庭,但好景不长,由于拉赫玛尼诺夫父亲的挥霍无度和离家出走导致家道中落,使得幼年的拉赫玛尼诺夫失去了优越的生活环境,巨大的落差造就了他内向而孤僻的性格。在他12岁那年,由他的表哥安排他进入了莫斯科音乐学院,跟随名师尼古拉·兹维列夫学习,接受兹维列夫严格的训练。
1897年,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一交响乐》迎来首演并由他亲自指挥,但是由于演出当天醉酒上台,以致整个首演表现得一塌糊涂,劣评如潮,令他受到了非常大的打击,使他无法再集中精神创作乐曲,为此拉赫玛尼诺夫一蹶不振,患上了抑郁症,在之后将近一年的时间内都没能创作出新的作品,无论什么方式都不能令他重拾信心,后来他的哥哥为他推荐了心理医生尼古莱·达尔教授,在达尔教授的治疗下,他终于从沉重的打击中走了出来。1900年,拉赫玛尼诺夫为了表达他对心理治疗师的感激,将他的新作《第二钢琴协奏曲》献给了尼古莱·达尔教授,并在首次演出中进行了钢琴独奏。这次的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拉赫玛尼诺夫因此重生,终于走上了辉煌的道路。
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作品有着极其强劲的表现力,他的旋律极富感染力和歌唱性,俄罗斯民族中特有的深沉大气的艺术风格深深地融入他的作品之中。由于他儿时巨大的生活环境的差异和他所处年代时局的动荡,使他的音乐中也融入了些许悲情的成分。他的钢琴作品有些气势恢宏,有些抑郁暗淡,有些豪放洒脱,有些小巧精致,每一首都个性十足。
二、关于音乐瞬间
《音乐瞬间》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创造的一种与即兴曲类似的钢琴小品。关于音乐瞬间的定义有两种解释,第一,Moments Musical,即一种钢琴抒情特性曲,译成“音乐瞬间”“乐兴之时”,或“瞬想曲”。它一开始被应用于舒伯特的六首钢琴曲。第二,音乐瞬间是一种规模不大的器乐曲,主要是钢琴曲。这种体裁与浪漫主义时期其他很多小型体裁有相似之处,如即兴曲、夜曲、前奏曲。
它具有即兴曲的短小精炼与精致雕琢,又有轻松活泼、随意洒脱的特点。即兴的没有固定的目标和规定,随灵感随意而发,跟着感觉走,没有计划和太多的原则。作曲家突发的瞬间的音乐构思,每时每刻都在让奇迹在意外的时间与地点发生,那一曲曲精彩的音乐瞬间闪烁出音乐家的音乐之魂魄。
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瞬间》Op.16作于1896年,由六首小曲组成。这些音乐性和高难度融为一体的作品似乎更像他随后创作的《音画练习曲》,需要演奏者有高超的演奏技巧。Op.16No.4是这套音乐瞬间的第四首,e小调,速度极快,是一首具有很强练习曲性质的音乐瞬间。塑造的音乐形象非常具有个性,对比极其强烈,会给听者一种一气呵成的畅快感。
三、《音乐瞬间》(Op.16No.4)演奏要点
(一)演奏的状态
这是一首需要手指快速跑动的钢琴小品,但是弹奏钢琴不是仅仅注重手指就可以的,弹奏一首乐曲,小臂、大臂、腰部甚至是离手最远的脚都在跟随着手指一起运动,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在弹奏钢琴时要调整好整个人的状态才可以弹出想要的效果,演绎出乐曲丰富的层次。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找到心理与身体最放松的姿态,帮助学生放松自己,以良好的状态演奏乐曲。
(二)旋律和力度
旋律线条悠长,极具浪漫主义时期的歌唱性。旋律以级进式、模进式进行使得原本就绵长的旋律似有无限的张力,再配上丰满厚重的和声,演奏者要弹出大海的深厚以及巨浪的磅礴气势。三连音、六连音的使用,增加了乐曲的宽度,恰当的演奏可以让乐曲张弛有度。要在快速的手指跑动中保持旋律声部的清晰。
例(1):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第5-6小节,如图1所示。
19世纪钢琴可表达的力度变化幅度加大了许多,因此,作曲家常写PP至ff的力度范围。而拉赫玛尼诺夫则会经常用到ppp至fff。因此在演奏中,演奏者要体现出拉赫玛尼诺夫丰富的层次感,清晰的力度划分是不可缺少的。通常在浪漫派音乐演奏中,速度和力度变化会同时出现。有时渐强伴随渐快,渐弱伴随渐慢,这一点要尤其注意。
例(2):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第27/45小节,如图2所示。
(三)踏板的运用
踏板是钢琴演奏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对渲染音乐气氛、保证乐句连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理得当地运用踏板,可以极大地提升乐曲的表现力。在这首e小调《音乐瞬间》中,右踏板的运用贯穿始终。右踏板有两个主要的作用,即把单独用手指无法保持的音延长和连结起来以及给它们增加色彩。
这首乐曲中左手绵延不断的伴奏音型与右手铿锵有力的旋律声部需要用合适的踏板法去平衡旋律、伴奏和低音线之间的关系。在选择踏板法和变换踏板的时候有几个依据:其一,以和声变化为依据,一般来说,和声变化,踏板也要跟着换;其二,以色彩效果的需要为依据,我们必须认真研究作品的性质以及其所需要的声音色彩,再来决定如何使用踏板。右手经常出现的大跳,还有如号角般持续的高声部,都需要恰当及时地踩下踏板来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左手的连续跑动如波涛般汹涌,不踩踏板会觉得干涩无力,踩多了又会显得太闹、不干净,因此要保证在手指清晰的情况下,利用踏板渲染气氛。
拉赫玛尼诺夫这首《音乐瞬间》中,既要保证和声的独立,又要保证旋律及伴奏线条的连贯,另外,在保持乐曲中复调的清晰度时,踏板要用得极为细致谨慎。
例(3):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第16-17、27-28小节,如图3所示。
(四)速度与节奏
在许多音响资料中,这首《音乐瞬间》的弹奏速度都非常快,这就要求演奏者需要具有一定的手指跑动能力,尽量还原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情感。既要保证速度,也要保证主、副旋律的清晰响亮。尽管在演奏中,我们要尽量弹出乐曲应有的速度,但最重要的还是要还原作曲家本来的情绪,并在此基础上找到合适自己的演奏速度,切不可盲目追求速度,最终造成弹奏失控,
节奏方面需要注意“三对二”以及三连音的节奏音型,既要保证演奏的精准,又要凸显乐曲的张力与气势。
(五)练习要点
在练习这首具有练习曲性质的钢琴小品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音乐织体“揉成一团”,音型的清晰度也因此消失。遇到这种情况“惟一可以向学生建议的就是:减速慢弹,强迫自己清楚而准确地‘发出’所有的音。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慢练并不是单纯机械的慢,不是将手指速度放缓。用力发死、手指僵化会使得弹出的声音发木。慢练时,“在触键的一刹那,手指反应依然是敏捷的,只是将音和音之间的间隙扩大了。不要忘记音色的要求和音响的强弱变化”。
在弹奏大音量的和弦时,切忌发死力拍打或者用力按住琴键。要活用“重力演奏”,用腰背、大臂、手腕等力量弹出扎实、饱满、悠扬的“活的”音符。
通过对拉赫玛尼诺夫及其音乐风格的介绍,使学生能够尽快进入作曲家想要表现的情景之中,有利于学生正确地演奏出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意境,通过对细节的把握,更加正确细致地弹奏出所有的音符,以正确的方法演奏乐曲,提升乐曲的表现力。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