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动学生心底的情弦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0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阅读过一些特级教师的著作,如集合了5位语文教学名师高中作文教学智慧的《作文课,我们有办法》、储晋的《教会孩子作文》、贾志敏的《贾老师评改作文》等,他们既有关于“为什么写”“写什么”“怎样写”“如何写”等方面的理论依据,又有丰富的教学实例,对我们的作文教学很有指导意义。但是,在笔者实际的作文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无论教师传授什么样的技巧,哪怕学生自身对写作技巧如数家珍,但在真正的写作过程中学生依然感到困难。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提倡自主拟题,多写自由作文。”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他们不吐不快呢?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假若我们的作文课把学生的情绪调动到“沸点”,拨动学生心底的琴弦,使作文成为学生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那作文的书写自然就会变得容易起来。
  一、激情——激发倾吐的情
  为什么嘉宾在倪萍、朱军主持的节目中容易动情,观众在看他们的节目时容易被感动呢?主要由于他们会煽情。他们的话能说到人的心坎里去,会使你自然地敞开心扉。同样,习作之始,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也非常重要。
  第一,教师的语言要充满感染力。教师可以没有超人的语言技巧,但要有真挚的情怀。在作文课前,教师可精心准备一段话导入课堂。可通过与学生聊天的方式,讲述自己的往事、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自己的感悟及对时事的分析。以真人真事、真情实感打动学生的心,用真情赋予平实的语言以超强的感染力,感动学生。
  第二,命题应注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习作之初,就应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愉悦、好奇地进入写作境界。为此命题应把握三个原则:①题目要求宜宽,如“一句话一片情,一个人一件事”;②题目贴近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从而产生写作热情,如“我最爱吃的……”;③新鲜,满足学生好奇心,如“救命纸条”。
  第三,调动真情实感,激发写作欲望。哲人云:“愤怒出诗人。”意为真情实感和表达愿望可以产生艺术天才,杰出的作家是这样,学生亦然。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偶发事件,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契机,鼓励学生针对具体的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写作的形式阐述自己的看法。此时学生的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都处于积极活动中,头脑中会连接出储存的人、事、物、景,甚至一些妙词佳句也会纷纷涌现出来,并有形诸之笔端的迫切感,此时进行习作就很容易一气呵成。
  二、炼情——炼出深刻的情
  打开学生的记忆闸门,激醒其情感体验后,就会使其产生倾吐的欲望。此时教师要充分地发挥主导作用,提炼事件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避免学生写出凌乱、肤浅的内容。
  第一,炼主题。古人云:“意多则乱文”“立意要纯”。作文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复杂的思维活动。以摄影作比,写作如同景物拍摄,可以仰拍,也可以俯拍,可以拍全景,也可以拍局部,选取的角度主要由作者的立意决定。但学生总是缺乏探索事件的深层意义,所以其总会感到写作内容匮乏。好的主题必须符合以下几个要求:正确、集中、深刻、新颖、鲜明。而学生的作文却经常出现中心散乱、缺乏主次、落入俗套、乱贴标签等现象。所以在作文指导中,教师应该重视主题确立的意义,增强写作步骤的指导,挖掘材料的内涵,生发多个主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选择和概括,从而明确主题。
  第二,炼题目。题目,如作文的眼睛,立意如何通过观察题目便一目了然。学生的写作在许多时候都是就事论事,流于表面,不能从中提炼出深刻的内涵。此时教师应对其加以指导。
  如写有关考试的作文时,有人取“我离成功只有一点点”这个题目,学生在作文中讲述因为自己没写书名号而没能通过考试,把考试失败归结为一次疏忽。可正是这不经意的疏忽才使他们一次次与成功擦肩而过,这样的题目没能反映出学生对考试的深刻认识。教师可提示学生:这种疏忽是不是经常发生,我们应该从“经常的只差一点点”中寻找真正的原因。題目若改为“我离成功有多远”则更具有意义。在作文中加入自身的感悟理解,则会使作文焕发光彩。
  如写作“一块砖头”这篇文章时,学生可由砖联想到人生感悟,但是在题目中怎么把二者的联系体现出来呢?题目可设置为“砖是怎样炼成的”“泥土与砖”,会更吸引人的眼球。
  三、抒情——抒发自己的情
  学生的作文中,经常出现过度夸张、重复啰嗦表达自己感情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尤其是受一些范文的影响,他们觉得自己的想法不好,便试着去模仿别人的表达方式,可结果却适得其反。因此作文一定要描写自己的体会,只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
  首先,强调独我体验。作文是一种内在的生命运动,是一种与自我的对话活动,是学生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修炼过程,写作更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我是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这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充分关注自我,培养学生关注棱角分明的个性。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独特的内在东西,发现自我的烦恼、快乐、特长及同周围的不同,在作文中展现、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
  其次,重视学生传达的真情实感。教师应重视学生作文中抒发自己见解与独特感受的内容。可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或由教师师在全班朗读一篇作文,探讨大家是否具有同样的感受,并交流不同的感受,全方位地解析作文内容,为学生拓宽写作范围。
  四、赏情——欣赏独特的情
  第一,欣赏多于批评。作文批语要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和人文关怀两个方面的评价,以正面评价为主。及时肯定鼓励学生写作中的亮点,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进而增强其表现欲,提高其整体的学习兴趣。如通过在班上评读其作文,设置墙报张贴,投稿等专栏,让学生在自我认可的基础上提高写作欲。
  第二,全班互相欣赏。教师可鼓励学生互相交换作文,在欣赏的同时也评阅其优缺点。所以对于每个学生来说,自己的作文被别人欣赏,不仅可以获得成就感,激发自身写作的热情,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也能拓宽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范围,激发写作竞争热情。
  但在个体互评互赏的过程中,学生应明确评批作文的标准,即第一层次是基础标准:格式、标点、书面、错字、病句。第二层次是写作标准:中心、选材、结构、表达、语言。根据标准,写出评语和说明理由。鼓励学生多阅读其他同学的作文,推荐出好作文由全班共评,供全体学生评论和思考。
  鲁迅先生曾说过:“文章不是无情物,能爱能憎才能闻”。教师必须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的心灵火花,拨动学生心底的情弦,学生便会乐于在纸上倾吐自己的独特体验与真情实感,写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礼物一直是人类学研究领域中的经典话题,本文试图考察中国的礼物馈赠的现实变迁,以此来分析人际关系网络的复杂性与功能性。  礼物交换话题到今天依然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它牵涉到了包括关系、情感、道德、传统、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也就是莫斯说的社会的“总体呈献”。在当下中国的社会生活中,不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礼物馈赠仍然是人们交往或者建立关系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变迁,人们的观念发生转变,礼物
期刊
隐喻研究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隐喻除了可以用文字符号表达,也可以用其他符号模式来表达。本文以多模态隐喻为理论依据,以2014年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为例,从对内和对外两个维度分析索契冬奥会开幕式的创作意图,说明俄罗斯通过凝聚国家精神力量实现强国复兴梦想的政治诉求。  一、多模态隐喻在国家形象塑造中的理论价值  模态,简而言之是指交流的渠道和媒介。人有五种基本的感知渠道,从而构成了五种不同的交际模态
期刊
儒家“诗教观”由来已久,从孔子到后来的儒家学者,都推崇其“诗教观”。儒家诗教观对后世的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其本身也具有独特的文艺学意义。  一、先秦儒家之“诗教”观  “诗教观”由来已久,最初只包含在乐教之中,自春秋战国礼乐崩坏之时,诗教的地位才比乐教的地位高些。诗教虽是一个历史概念,但历来人们对它的认识不一。在读儒家经典如《论语》《孟子》等著作时,里面有很多地方提及“诗教”。基于此,笔者就儒家
期刊
翁显良是汉诗英译的一位代表,他采用自由体译诗,在诗歌翻译方面独树一帜,他的翻译是汉诗英译的一个尝试和创新。他的译诗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再现意象,改创声律”。  意象是客观事物在特定的环境下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抽象地存在于生活中。通俗地讲,意象的意思是寓“意”之“象”,是对主观事物的一种寄托,一种想念。比较文学对意象的名词解释为:“意象”是把事件中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相结合,是古代诗
期刊
国画艺术是我国的国粹之一,相比其他绘画艺术形式,它具有独特的韵味和审美。按照表达内容,国画艺术可以划分为山水、花鸟、人物三种;按照表现形式,它可以划分为写意和工笔两类。国画艺术着重体现的是意向性,所以国画作品的成败主要受作品中是否具有气韵所决定。在國画中,为了实现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通常会在布局、造型和上色等方面展现它与其他绘画种类不同的形式美。  严格来说,国画艺术创作的本质不能算是一种写实方法
期刊
衍纸艺术起源于西欧,近年来风靡于日韩,我国近几年也出现了衍纸艺术。衍纸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对增进国际间的艺术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虽然衍纸艺术出现在中国比较晚,但因其材质环保,容易造型,且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推出不同的衍纸艺术方法,深受男女老少的喜爱。本文在研究衍纸艺术制作过程的同时,意在体现作品的意境美及内涵意义。  一、衍纸艺术的背景和意义  衍纸艺术是一种古老、简单又实用的纸艺术
期刊
无论是清朝灭亡后的北平还是美国南北战争中南方的任何一个城市,都覆盖着战争的阴霾与无奈。然而,姚木兰与斯嘉丽都是在这样躁动不安的社会环境中生活的。她们都出身于富贵的家庭,也同样都经历过动荡的年代,也曾生活在战争时期,体验旧制度的摧毁和新制度建立的交织。同时也因這些环境的影响,她们的性格也在不断地变化、成长,最终走向成熟。她们各自都给读者留下了鲜明的形象。本文旨在比较分析姚木兰与斯嘉丽的形象,从而更多
期刊
1868年,日本发生一次巨大的变革,日本的封建时代结束了,与此相伴的是德川家族统治的崩溃。历史回溯到17世纪,一个伟大的人物在江户建立了幕府统治,完成了统一霸业,他就是德川家康。  一、人质之忍  公元1543年(天文十二年),松平竹千代诞生。1548年,在今川义元的要求下,松平广忠为了依托今川家来抗击织田家,不得不把竹千代送往骏府。竹千代在家臣护送下从冈崎出发,往东由蒲郡乘船,到达渥美半岛的田原
期刊
随着中国大学日语教育的发展,人才需要的变化也促进了日语教学法的革新。在教授语言类课程、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日本的理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得文化类课程的建设成为一个不可轻视的话题。  当下提到日语教育时,往往会围绕“教什么”“怎么教”这两个贯穿初、中、高级阶段日语教学的核心来展开话题。初级阶段的日语教育通常以掌握日语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为宗旨,包括基本的句型、语法、词汇各要素。而作
期刊
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准确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参与动机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也能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对我校体育类大学生健美操专项与非专项学生参与健美操课程练习的动机进行研究,深入了解学生的参与动机,结合学校课程的教学方式,从而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探索相应的对策,以期为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与改革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健美操是一种综合性的、新兴的、具有观赏性的体育项目,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