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271-02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具有操作简单、利于抢救、保护血管、减少反复穿刺等优点,30年前就在欧美地区普及[1]。近年来,也广泛应用于国内的临床输液,其留置时间在我国尚无统一标准, BD公司推荐为3d~ 5d[1]。相关研究发现,静脉炎普遍发生在置管6d以上[2]。
自07年参加工作,留置针的使用逐渐在各临床科室普及,如何提高套管针的穿刺成功率及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笔者总结了以下内容:
1 提高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
1.1 穿刺部位的选择
为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时宜选择弹性好、粗、直的前臂静脉进行穿刺[3]。
1.2 正确的穿刺步骤
使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10cm×10cm),穿刺前检查留置针。取针,松动针芯,左手示指、中指固定针翼(多点面朝外),拇指和无名指固定连接座,右手持白色激活柄向右转动针芯,将针尖斜面朝向左侧,右手夹紧双翼,针尖斜面向上,左手绷紧皮肤在消毒范围内1/2或2/3处以15°~30°直刺静脉。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进针0.2cm。送导管松开两翼,用右手或左手示指、中指固定,中指和示指固定连接座,拇指和无名指后撤针芯,右手持针翼将软管全部送入血管。撤针芯,左/右手中指与示指固定双翼,手持白色激活柄快速持续拔出针芯,启动针尖保护系统,针尖全部缩到保护套内,并无法回复,表面不留残血。用透明贴膜固定留置针,牢固后,连接输液器进行输液。
1.3 穿刺后的固定
穿刺成功后根据病人留置期间的活动度及合作程度选择固定方法。对于活动少、合作程度好的一些重症病人用无菌透明敷贴做封闭式固定, 再在敷贴处用长条胶布与血管走行垂直方向上加强固定, 长条胶布固定位置最好在套管针送入血管内的软管上1/ 2 处; 对于活动度大又不太合作的病人,则应根据病情在一般固定的同时再用物理方法适当制动。
1.4 正确的封管方法
封管时应采用正压脉冲式封管手法,掌握封管液的浓度及维持时间。肝素封管液用量一般为3~5 ml,浓度成人为50~100 U/ml、儿科患者为1~10 U/ml,在输注高营养液、血制品时,中间一定用生理盐水充分冲管。
1.5 留置针穿刺的健康教育
留置期间针对病人情况进行宣教, 将留置的目的、意义讲清楚, 取得病人的理解配合, 减少不良反应[4]。
2 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1 静脉炎
静脉炎按原因不同分为化学性、机械性、血栓性、拔针后、细菌性五种[5]。其常见症状为穿刺静脉出现红、肿、热、痛,严重导致静脉硬化,可见分泌物,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要求护士每日观察留置针局部反应,并掌握静脉炎的症状和体征,及早发现,一旦出现静脉炎征象,立即拔管,发生静脉炎后穿刺处24 h内冷敷,24 h后局部湿热敷,增进血液循环,缓解患者不适。熟练操作技术,严格无菌技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进针速度与角度要适当,避免损伤静脉内膜。拔针后及时进行消毒包裹,提醒患者洗澡时注意穿刺点防水,保持敷帖干燥、清洁。
2.2 渗出
导管脱出静脉,静脉壁薄弱,液体渗入周围组织,操作不当使针头刺破外套管未能及时发现,穿刺过度,损伤静脉后壁,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重者可发生组织坏死。出现肿胀立即拔除导管,24 h内冷敷,24 h后局部湿热敷或予以50%硫酸镁湿敷。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外,应选择较粗及血流量丰富的血管穿刺。需要妥善固定导管,嘱患者避免留有留置针的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需要输注毒性、损伤血管药物的患者应选用中心静脉输注,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觀察及护理。
2.3 堵管
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封管操作不当导致血液形成阻塞,封管后患者过度活动或局部肢体受压引起静脉压力过高导致血液回流,高血压患者静脉压力过高可引起血液回流,不同药物混合产生微粒发生堵管时,谨记不能用注射器推注,正确方法为回抽,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内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可用尿激酶1 000~5 000 U/ml溶栓[5],可使导管再通。如无效,拔管重新穿刺。
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成功解除了因反复多次静脉穿刺给病人造成的痛苦和心理压力,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6]。故提高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成功率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对临床护理很重要。
参考文献:
[1] 中华护理学会.高新技术知识与现代护理1400问[M].北京:中华科技出版社,2000: 5-9.
[2] 李晓燕,刘洋,陈卫红.套管针常规留置时间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5):300-301.
[3] 成建军,刘溢思,徐艳,等.静脉留置针三种不同留置部位留置效果的对比性分析,中国医药导报[J],2011,8(23):40-42.
[4] 李瑞娥,安玉琴,田洁.静脉留置针留置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护理研究[J],2005,19(11):2447-2448
[5] 饶秋凤.留置静脉套管针的并发症及防治[J].护理研究,2005,19(9):1789.
[6] 胡贤主,张翠蓉.浅静脉留置套管针输液对皮下出血的预防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10):777.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271-02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具有操作简单、利于抢救、保护血管、减少反复穿刺等优点,30年前就在欧美地区普及[1]。近年来,也广泛应用于国内的临床输液,其留置时间在我国尚无统一标准, BD公司推荐为3d~ 5d[1]。相关研究发现,静脉炎普遍发生在置管6d以上[2]。
自07年参加工作,留置针的使用逐渐在各临床科室普及,如何提高套管针的穿刺成功率及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笔者总结了以下内容:
1 提高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
1.1 穿刺部位的选择
为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时宜选择弹性好、粗、直的前臂静脉进行穿刺[3]。
1.2 正确的穿刺步骤
使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10cm×10cm),穿刺前检查留置针。取针,松动针芯,左手示指、中指固定针翼(多点面朝外),拇指和无名指固定连接座,右手持白色激活柄向右转动针芯,将针尖斜面朝向左侧,右手夹紧双翼,针尖斜面向上,左手绷紧皮肤在消毒范围内1/2或2/3处以15°~30°直刺静脉。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进针0.2cm。送导管松开两翼,用右手或左手示指、中指固定,中指和示指固定连接座,拇指和无名指后撤针芯,右手持针翼将软管全部送入血管。撤针芯,左/右手中指与示指固定双翼,手持白色激活柄快速持续拔出针芯,启动针尖保护系统,针尖全部缩到保护套内,并无法回复,表面不留残血。用透明贴膜固定留置针,牢固后,连接输液器进行输液。
1.3 穿刺后的固定
穿刺成功后根据病人留置期间的活动度及合作程度选择固定方法。对于活动少、合作程度好的一些重症病人用无菌透明敷贴做封闭式固定, 再在敷贴处用长条胶布与血管走行垂直方向上加强固定, 长条胶布固定位置最好在套管针送入血管内的软管上1/ 2 处; 对于活动度大又不太合作的病人,则应根据病情在一般固定的同时再用物理方法适当制动。
1.4 正确的封管方法
封管时应采用正压脉冲式封管手法,掌握封管液的浓度及维持时间。肝素封管液用量一般为3~5 ml,浓度成人为50~100 U/ml、儿科患者为1~10 U/ml,在输注高营养液、血制品时,中间一定用生理盐水充分冲管。
1.5 留置针穿刺的健康教育
留置期间针对病人情况进行宣教, 将留置的目的、意义讲清楚, 取得病人的理解配合, 减少不良反应[4]。
2 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1 静脉炎
静脉炎按原因不同分为化学性、机械性、血栓性、拔针后、细菌性五种[5]。其常见症状为穿刺静脉出现红、肿、热、痛,严重导致静脉硬化,可见分泌物,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要求护士每日观察留置针局部反应,并掌握静脉炎的症状和体征,及早发现,一旦出现静脉炎征象,立即拔管,发生静脉炎后穿刺处24 h内冷敷,24 h后局部湿热敷,增进血液循环,缓解患者不适。熟练操作技术,严格无菌技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进针速度与角度要适当,避免损伤静脉内膜。拔针后及时进行消毒包裹,提醒患者洗澡时注意穿刺点防水,保持敷帖干燥、清洁。
2.2 渗出
导管脱出静脉,静脉壁薄弱,液体渗入周围组织,操作不当使针头刺破外套管未能及时发现,穿刺过度,损伤静脉后壁,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重者可发生组织坏死。出现肿胀立即拔除导管,24 h内冷敷,24 h后局部湿热敷或予以50%硫酸镁湿敷。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外,应选择较粗及血流量丰富的血管穿刺。需要妥善固定导管,嘱患者避免留有留置针的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需要输注毒性、损伤血管药物的患者应选用中心静脉输注,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觀察及护理。
2.3 堵管
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封管操作不当导致血液形成阻塞,封管后患者过度活动或局部肢体受压引起静脉压力过高导致血液回流,高血压患者静脉压力过高可引起血液回流,不同药物混合产生微粒发生堵管时,谨记不能用注射器推注,正确方法为回抽,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内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可用尿激酶1 000~5 000 U/ml溶栓[5],可使导管再通。如无效,拔管重新穿刺。
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成功解除了因反复多次静脉穿刺给病人造成的痛苦和心理压力,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6]。故提高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成功率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对临床护理很重要。
参考文献:
[1] 中华护理学会.高新技术知识与现代护理1400问[M].北京:中华科技出版社,2000: 5-9.
[2] 李晓燕,刘洋,陈卫红.套管针常规留置时间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5):300-301.
[3] 成建军,刘溢思,徐艳,等.静脉留置针三种不同留置部位留置效果的对比性分析,中国医药导报[J],2011,8(23):40-42.
[4] 李瑞娥,安玉琴,田洁.静脉留置针留置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护理研究[J],2005,19(11):2447-2448
[5] 饶秋凤.留置静脉套管针的并发症及防治[J].护理研究,2005,19(9):1789.
[6] 胡贤主,张翠蓉.浅静脉留置套管针输液对皮下出血的预防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10):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