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代教学理论的发展和进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现时代气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进步,成为教师关注的核心教育课题。在小学教育阶段,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经济发展也使传统文化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认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两者进行有机地统一和融合,给学生的德育意识注入新的内涵,促进学生综合德育素养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小学德育;传统文化;渗透教育;实践策略
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且对个人的道德塑造有着深刻的剖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积极传统文化的资源,对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内容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和分析,使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更多精神力量,促进学生对道德问题的认知,提升学生的综合德育素养。
1现代德育教学内容的主要内容分析
1.1规则意识。在德育教学理论下,教师需要先对学生的规则意识进行培养,让学生了解到规则的重要性,并学会了解规则、认识规则、遵守规则,在规则制度下保持思辨意识,保持独立思考能力,促使学生对德育内容形成更务实性的认识。例如在讲解“谎言”问题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善意的谎言”的概念,促进学生对谎言做到思辨性认知,促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出独立思考,避免对教师和家长教育内容的偏执理解和盲目信任。
1.2亲社会行为。在德育理论下,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亲社会行为进行多样化指导,使学生理解哪些行为能够增进他人的福祉,能够正确、大胆维护自己的合理权益。小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尚未有效形成,很多时候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能够带来怎样的后果。对此教师要给学生讲解更多现实生活案例,促进学生对社会运转方式的认识。如在讲解社会资源问题上,教师可以对社会资源的来之不易进行讲解,促使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成果做到深刻认识,激发学生保护资源的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对学校的供水问题,家庭的供水问题进行讲解,使学生意识到水资源的来之不易,并在生活中做出积极的亲社会行为尝试。
1.3乐观积极的精神态度。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行为很大程度受到自己情绪的控制。在心理处于消极状态时,容易做出一些“越界”行为。或部分教师和家长容易夸大学生的问题,对学生的处理过于严厉。导致部分学生形成自我封闭的心理,对其长远能力发展也十分不利。对此在德育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对学生的指导“尺寸”,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地应对自己的错误,同时对生活和学习保持积极的心态,促使学生在德育问题上作出更积极的尝试。
2小学德育课堂教学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策略
2.1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讲解保持重视。传统文化在道德问题上有极大的“发言权”,对指导学生德育行为方面有着重要价值。传统文化的融入需要教师自己保持“引经据典”的古文化教育意识,善于对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进行充分挖掘,使课堂传统文化教育更有效地开展。对此教师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广泛的收集和整理,在课堂教育中有意识的用现代理念对古人的想法和故事进行解读。促使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对古文化形成深入浅出的理解。
2.2对传统典故进行渗透讲解。在课堂教育中,教师可以对一些典故故事进行生活化的分析和讲解,促进学生对成语故事“设身处地”的理解,使学生对道德问题形成更深刻的理解。例如在教学《与班级共成长》章节内容中,教师可以对古人“知音”的故事讲解。鼓励学生分析自己是否有很多烦恼需要倾诉,自己是否有十分信任的伙伴和朋友。以此使学生对同窗之谊做到多样思考,尝试在生活中对待朋友保持重视。此外教师可以对“严刑峻法”“法不容情”“法不责众”等关于法律的成语进行介绍,分析道德和法律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班级制定的规则做到多样性思考,对道德约束的变通性和执行力进行个性化的理解。
2.3对古人的道德追求层次进行讲解。在小学道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古人心中的“小人”“君子”形象进行介绍。对“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含义进行介绍,鼓励学生以“君子”的形象约束和考量自己的日常行为,使学生对古人“简单”的为人追求做到深度思考和分析,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更积极的行为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对患得患失的消费观,爭名夺利的攀比心理进行分析,使学生学会宽慰自己的情绪,对健康的竞争关系做到理性思考,促进学生综德育素养的逐步提升。
2.4对古代人的经典道德观进行讲解和弘扬。在小学道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古人对自然、对社会的思考,促进学生对教材德育理念的认识。例如在教学《让生活多一些绿色》中,教师可以对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进行讲解,分析古人在开发自然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使学生对自然的充分利用做到多样思考。例如教师可以讲解黄土高原土地贫瘠的原因,并对现代人作出的补救措施进行讲解,使学生对古人社会的发展做到实践性的思考。
2.5根据社会热点话题对古人的想法进行解读。在小学道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挑选一些社会案例,用古文化的视角进行解读,使学生对古人的智慧和想法表现出赞叹和钦佩,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例如在教学《当冲突发生时》,教师可以讲解“以德报怨,何以报德?”的含义,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据理力争,对自己的合理权益进行大胆维护,确保自己的正义信念得到贯彻执行。教师也应该积极扮演调节者角色,分清楚学生行为中的是非曲直,使学生对道德正义保持认同和期望。
3结束语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古人的智慧、理想和经验,是德育教学的重要素材。教师在新的教学时期,需要对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进行积极讲解和弘扬,使学生保持积极、务实的德育践行思路,促进学生综合德育素养的科学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倪彦鹏.关注德育活动评价提升学生综合素养[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8).
[2]王有斌.加强德育提升学生素养[J].新课程,2020(43).
◆关键词:小学德育;传统文化;渗透教育;实践策略
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且对个人的道德塑造有着深刻的剖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积极传统文化的资源,对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内容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和分析,使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更多精神力量,促进学生对道德问题的认知,提升学生的综合德育素养。
1现代德育教学内容的主要内容分析
1.1规则意识。在德育教学理论下,教师需要先对学生的规则意识进行培养,让学生了解到规则的重要性,并学会了解规则、认识规则、遵守规则,在规则制度下保持思辨意识,保持独立思考能力,促使学生对德育内容形成更务实性的认识。例如在讲解“谎言”问题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善意的谎言”的概念,促进学生对谎言做到思辨性认知,促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出独立思考,避免对教师和家长教育内容的偏执理解和盲目信任。
1.2亲社会行为。在德育理论下,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亲社会行为进行多样化指导,使学生理解哪些行为能够增进他人的福祉,能够正确、大胆维护自己的合理权益。小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尚未有效形成,很多时候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能够带来怎样的后果。对此教师要给学生讲解更多现实生活案例,促进学生对社会运转方式的认识。如在讲解社会资源问题上,教师可以对社会资源的来之不易进行讲解,促使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成果做到深刻认识,激发学生保护资源的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对学校的供水问题,家庭的供水问题进行讲解,使学生意识到水资源的来之不易,并在生活中做出积极的亲社会行为尝试。
1.3乐观积极的精神态度。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行为很大程度受到自己情绪的控制。在心理处于消极状态时,容易做出一些“越界”行为。或部分教师和家长容易夸大学生的问题,对学生的处理过于严厉。导致部分学生形成自我封闭的心理,对其长远能力发展也十分不利。对此在德育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对学生的指导“尺寸”,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地应对自己的错误,同时对生活和学习保持积极的心态,促使学生在德育问题上作出更积极的尝试。
2小学德育课堂教学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策略
2.1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讲解保持重视。传统文化在道德问题上有极大的“发言权”,对指导学生德育行为方面有着重要价值。传统文化的融入需要教师自己保持“引经据典”的古文化教育意识,善于对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进行充分挖掘,使课堂传统文化教育更有效地开展。对此教师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广泛的收集和整理,在课堂教育中有意识的用现代理念对古人的想法和故事进行解读。促使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对古文化形成深入浅出的理解。
2.2对传统典故进行渗透讲解。在课堂教育中,教师可以对一些典故故事进行生活化的分析和讲解,促进学生对成语故事“设身处地”的理解,使学生对道德问题形成更深刻的理解。例如在教学《与班级共成长》章节内容中,教师可以对古人“知音”的故事讲解。鼓励学生分析自己是否有很多烦恼需要倾诉,自己是否有十分信任的伙伴和朋友。以此使学生对同窗之谊做到多样思考,尝试在生活中对待朋友保持重视。此外教师可以对“严刑峻法”“法不容情”“法不责众”等关于法律的成语进行介绍,分析道德和法律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班级制定的规则做到多样性思考,对道德约束的变通性和执行力进行个性化的理解。
2.3对古人的道德追求层次进行讲解。在小学道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古人心中的“小人”“君子”形象进行介绍。对“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含义进行介绍,鼓励学生以“君子”的形象约束和考量自己的日常行为,使学生对古人“简单”的为人追求做到深度思考和分析,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更积极的行为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对患得患失的消费观,爭名夺利的攀比心理进行分析,使学生学会宽慰自己的情绪,对健康的竞争关系做到理性思考,促进学生综德育素养的逐步提升。
2.4对古代人的经典道德观进行讲解和弘扬。在小学道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古人对自然、对社会的思考,促进学生对教材德育理念的认识。例如在教学《让生活多一些绿色》中,教师可以对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进行讲解,分析古人在开发自然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使学生对自然的充分利用做到多样思考。例如教师可以讲解黄土高原土地贫瘠的原因,并对现代人作出的补救措施进行讲解,使学生对古人社会的发展做到实践性的思考。
2.5根据社会热点话题对古人的想法进行解读。在小学道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挑选一些社会案例,用古文化的视角进行解读,使学生对古人的智慧和想法表现出赞叹和钦佩,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例如在教学《当冲突发生时》,教师可以讲解“以德报怨,何以报德?”的含义,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据理力争,对自己的合理权益进行大胆维护,确保自己的正义信念得到贯彻执行。教师也应该积极扮演调节者角色,分清楚学生行为中的是非曲直,使学生对道德正义保持认同和期望。
3结束语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古人的智慧、理想和经验,是德育教学的重要素材。教师在新的教学时期,需要对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进行积极讲解和弘扬,使学生保持积极、务实的德育践行思路,促进学生综合德育素养的科学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倪彦鹏.关注德育活动评价提升学生综合素养[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8).
[2]王有斌.加强德育提升学生素养[J].新课程,20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