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全球影坛总有几匹票房黑马,而今年除了《小丑》,还有《唐顿庄园》。3个月前,英剧《唐顿庄园》的原班人马推出同名电影,在全球范围内收获近2亿美元票房(1美元约合7元人民币),把史泰龙、布拉德·皮特等大腕儿的新作远远甩在身后。12月,《唐顿庄园》电影版在中国上映,同样引发“唐顿粉”的热烈追捧。
几乎所有影评人都用“意外”来形容《唐顿庄园》的火爆。成本不到2000万美元,距离曾火遍全球的电视剧完结已过去4年之久,同期强片环伺,就连片方自己也感觉不可思议,导演迈克·恩格勒一个劲儿地说:“远超预期。”
另一个意外之处,是这部电影竟然把两个截然不同的观影群体塞到了同一个影厅里。据统计,《唐顿庄园》的北美观众中,30岁以下的女性观众和55岁以上的女性观众,各占近三成,成为票房贡献的主力军。历久弥新的英伦贵族风,真是女性审美的最大公约数。
当然,所有意外惊喜,最大功臣还得属70岁的朱利安·费罗斯——《唐顿庄园》系列的总编剧,奥斯卡金像奖获得者。《纽约时报》评价道:“不得不敬佩费罗斯的本事,他总能把过期食材变成暖胃佳肴。”
这是一位中产阶级出身、心怀贵族之梦的英国编剧:20多岁当演员,30多岁去好莱坞,50多岁一炮而红,既能在电视台里写剧导戏,又能在国会拿下一席之地……这样的人生故事,也的确是足够精彩了。
很多角色都有他自己的影子
从2010年至2015年,电视剧《唐顿庄园》一共6季,平均每集有近1/6的英国人收看,红到连美国的金球奖、艾美奖都多次向它致敬。毫无疑问,它绝对是新世纪英国电视圈的第一大IP。
人们为何爱《唐顿庄园》?因为它既有腔调,又接地气。表面上讲的是英伦贵族的豪门风云,里子却是关于爱情、亲情和个人追求的家长里短。华美的山庄城堡,考究的服装道具,鲜明的角色设定,还有浪漫和狗血兼具的剧情。这些都源自费罗斯长年的研究和积累,以至于剧中的很多角色,都能看到这位金牌编剧的影子。
比如,唐顿庄园这个名字,就来自费罗斯曾外祖父(他祖母的父亲)约翰·莱特森,莱特森先生是19世纪末英国农学家,唐顿农学院创始人。唐顿农学院是英国第三所农业学校,位于英格兰南部威尔特郡的小镇唐顿,莱特森在这里生活了近30年,于1911年退休。2009年,为了纪念杰出的曾外祖父,费罗斯在设计新剧本时,就借用了“唐顿庄园”这个名字,而整剧故事的起点,就定在了1912年。
《唐顿庄园》第一集,发生在1912年泰坦尼克号沉没后。唐顿庄园的主人克劳利伯爵的准女婿遇难,克劳利家族失去了继承人——伯爵只有三个女儿,而英国贵族规定庄园只能由男性继承。于是,伯爵的远方侄子马修不期而至,一场关于庄园继承的豪门大戏拉开帷幕。
这样的贵族大戏好看但难写,即便当时已经是年过花甲、经验老到的编剧大腕,费罗斯也不得不调动所有的人生经历来创作。他出生于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曾是一名驻非洲外交官,之后成为壳牌高管。他的母亲则出身普通,父辈是商人和农民。因为出身较低,所以母亲在家中备受冷落和排挤。这让费罗斯从小对“阶级”二字有了深刻执念。
随着父亲社会地位不断升高,费罗斯的交际圈也发生了改变。17岁那年,他受同学邀请参加一个庄园聚会,第一次接触到英国贵族,发现自己的生活圈子和上流社會完全是两个世界,从那时起,他对英国贵族的历史与制度产生了浓厚兴趣。
上世纪60年代末,费罗斯考入剑桥大学英国文学系,有了更多接触上流社会的机会。一方面,他对上流社会尤其是贵族后代的生活方式兴趣盎然;另一方面,他又觉得自己是个格格不入的局外人。他曾在采访中回忆:“我既不英俊也不富有,又没有贵族头衔。聚会时他们总是在缺男孩时才找我。”这种体验成了《唐顿庄园》中马修这个角色的灵感来源。一名来自曼彻斯特的中产阶级律师,阴错阳差来到名震一方的贵族庄园,还成了继承人。无措、不解、好奇、对抗、融合,这些都曾是费罗斯成长过程中的内心活动。
剑桥大学的戏剧社向来出名,尤其是脚灯剧社,更是英国学生剧社的标杆。读大学时,费罗斯就加入了脚灯剧社,最喜欢演的是历史剧,他对古典戏剧的迷恋也由此开始。毕业后,费罗斯成为一名舞台剧演员,却发现自己无戏可演。“突然间,所有剧场都不演历史题材了,连中产阶级的题材也没了,全都是工人阶级的戏。我承认这些剧作非常激动人心,但口音和古典的创作理念只让我得到一些小角色,老爷、管家什么的。”
在没有工作默默无闻的时候,他坚持学习历史,做一些戏剧研究,也顺便尝试着写点东西——莎士比亚依然住在他的心底。费罗斯说:“这种感觉就很像《唐顿庄园》大管家卡森。”剧中,卡森是旧贵族制度的坚定支持者,在新浪潮的冲击下逐渐失去在庄园的地位,但始终坚守传统,从未懈怠。
大器晚成的典范
有趣的是,费罗斯的人生际遇还真和卡森有些相似。在最新的电影版《唐顿庄园》中,常年对自己要求严格的卡森,因为扎实的业务能力,受到了国王和王后的青睐,而这种蛰伏后爆发的感觉,费罗斯再清楚不过。
1981年,怀才不遇的费罗斯转战好莱坞,开始了两年“美漂”生活。事与愿违,他发现到美国后工作机会比英国更少,“因为美国人都觉得英国演员在英国混不下去了才会主动来好莱坞,而好的英国演员都是被请过来的”。在洛杉矶的公寓里,费罗斯每天的工作就是去面试、跑龙套,剩下大把时间就用来阅读剧本和研究美剧情节设计。他曾表示,《唐顿庄园》的剧情设计,有部分就是借鉴了美剧《纽约重案组》。
那个时候,费罗斯意识到自己根本不是演戏的料,开始另辟新路。剑桥文学系毕业,有着多年舞台经验,那就干脆当编剧吧。于是,他开始了几近疯狂的写作,几乎一个半月就能拿出一个剧本,还都是市面上难得一见的历史或宫廷题材,好莱坞的制片人们目瞪口呆。可惜,这些剧本拍摄难度大,市场回报风险高,性价比低,没有一个公司愿意投资。
1983年,没能在美国立足的费罗斯又回到了伦敦。接下来的十几年,费罗斯一面在二流影视剧里客串老爷、地主、部长等“贵族角色”,一面给BBC等电视台做剧本改编工作,如《小王子》《王子与贫儿》等电视剧。至于原创剧本,他写了12个历史长篇,全部被退了回来。灰暗生活中为数不多的亮点,是他娶了一位贵族太太。费罗斯的妻子艾玛,是英国陆军元帅霍雷肖伯爵的曾孙女。与此同时,他因为写剧本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从服饰、餐具到音乐,他对英国贵族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至少在生活中,让自己过了把贵族瘾。
1998年,电影《泰坦尼克号》席卷全球,历史题材影视剧再一次热门起来,亨利八世、维多利亚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这些名字一一登上好莱坞的银幕,费罗斯的机遇来了。2000年,费罗斯突然接到著名导演罗伯特·奥特曼的电话,询问他能否以二战前的英国贵族社会为背景,创作一部谋杀案题材的影片。原来,当年“美漂”时费罗斯的剧本并没有白写,好莱坞大佬们记住了这个会写历史戏的小龙套。“你无法想象一个50岁默默无闻的胖老头儿在接到世界顶级导演电话时的心情。”费罗斯回忆道。
就这样,费罗斯为奥特曼创作了剧本《高斯福庄园》,讲述了威廉爵士在庄园狩猎会上意外身亡,在场名流们为他寻找凶手的故事。剧本中有庞杂的人物角色和海量的台词信息,但费罗斯穿针引线一样将它们巧妙排列,结合对贵族生活的展示,电影的艺术性和娱乐性有了坚实保障。2001年底,《高斯福庄园》上映,第二年,这部电影为费罗斯赢来了一座奧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
53岁才有了自己的处女作,处女作就拿了奥斯卡,老爷子可谓是大器晚成的典范了。
62岁成男爵,却也饱受争议
《高斯福庄园》之后,乘着历史剧的东风,费罗斯的人生一路“开挂”。2004年,出版贵族生活为主题的小说《势利小人》,首周就霸占了畅销榜;2005年,他首次当导演,作品《各撒各谎》获得了美国国家影评委员会最佳导演新人奖;2009年,他担任电影《年轻的维多利亚》编剧,再现了维多利亚女王与阿尔伯特亲王的感情生活,这对夫妻直到现在还被英国人认为是童话般的梦幻组合;2010年,《唐顿庄园》问世,全世界都刮起了英伦风……就像《纽约时报》评价的:“费罗斯掀开了英国贵族文化的衬裙。”2011年1月13日,费罗斯被授予男爵称号,同时进入英国上议院,成为如假包换的终身贵族。
费罗斯因为描写贵族生活名利双收,也因此备受诟病,尤其是他进入上议院后,越来越多人开始批评他的政治主张。在英国,许多人称费罗斯是个Lifelong Tory(终身保守党),而他也不可避免地遭到左翼分子的猛烈抨击。在英国一些媒体笔下,费罗斯就是一个“暴发户”,不是贵族出身却疯狂痴迷贵族阶层,娶了一个贵族妻子,日复一日地写着贵族小说和影视剧,最后终于把自己给挤进了贵族圈。
《唐顿庄园》也因此被视为保守党思想的糖衣炮弹。的确,在大部分情境中,费罗斯描写的贵族生活,都带着点美化“楼上楼下”的意味。英国贵族制度中,主人住楼上,仆人住楼下,而《唐顿庄园》的风靡,让这种阶级分化的画面披上了一层浪漫色彩。对贵族生活和上流社会的过度美化,让费罗斯经常被左派称为“势利小人”,而《唐顿庄园》也被《旁观者》杂志等媒体批评为“将势利盛在一个镀银的汤盆里端了上来,奴才相十足”。
对这些批评,费罗斯的反击也颇具个性,公开称所谓平等主义根本就是痴人说梦。“如今每个人都在主张平等主义,以为每个人都享有同样的生活、有同样的收入,社会就会变得美好。在我看来,这只会抹杀个人的成就与个性,使人人都沦为同样的庸人。”结果他的这段言论又被狂轰滥炸了一番。因此,《唐顿庄园》系列电视剧结束后,费罗斯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再创作贵族题材的作品,而是把目光转向了校园摇滚、美国商人等题材,可惜都有些力不从心。
据说,费罗斯本打算电影版结束后就将《唐顿庄园》彻底完结,因为片中人人都已经有了美好的归宿。然而,由于票房大卖,他又改口同意再写一部续作。看来,“楼上楼下”的故事一时半会儿结束不了,老爷子心中的贵族梦也依然在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