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落实到高校管理层面,就是要求高校管理者始终将教师和学生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从而发挥教师和学生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以人为本 理念 高校管理工作
“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下,高校管理工作应采取“分对象,分目标”的管理模式,应将整体的管理工作划分为对教师的管理和对学生的管理两部分,教师由于自控能力较强,教学责任心也较强,所以只需要从优化工作环境入手,帮助教师激发工作积极性,而高校生自控能力较差,对学校管理制度理解不深,所以需要从更为具体的教学管理入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校观念。
一、“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下高校对教师的管理——工作环境的优化
1.优化高校辅导员工作环境的重要性。
1.1改善輔导员的工作状态:工作状态是指辅导员在工作时的工作情绪和工作认真程度,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改善辅导员的工作状态,使其可以始终保持工作上的高效率和高品质,在面对学生时,也能做到耐心细致、不急不躁。
1.2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让辅导员在工作时身心愉悦,其工作积极性自然也会提升。随着我国教育环境的不断优化,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环境也越来也好,这也体现了我国对优化高校辅导员工作环境的重视。
2.优化高校辅导员工作环境的学校管理策略。
2.1校领导应在思想上重视辅导员工作环境的优化工作:校领导只有重视辅导员工作环境的优化工作,才能为其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因此,校领导应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观念,不断完善相关的学校管理策略,将优化辅导员工作环境作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并将工作细节落实到学校各个部门,确保优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2.2尽快落实已有的工作环境优化策略:对于已经提上日程的工作环境优化策略,学校各部门应积极落实,并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和优化方案,同时,对优化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向校领导反馈,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此外,相关部门负责人要同辅导员保持密切的联系,以便及时的了解优化效果,为日后的优化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3各系部主任要及时召开辅导员讨论会议,听取辅导员建议:各级部主任要定时召开辅导员讨论会议,积极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并将相关意见反馈到相应的管理部门,为辅导员与校管理部门之间搭建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使工作环境优化工作更加民主化。
2.4不断完善校园管理策略,以校园环境质量的提升带动辅导员工作环境质量的提升:辅导员工作环境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校园环境质量的提升可以带动辅导员工作环境质量的提升。目前,我国高校校园环境建设越来越好,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校园管理策略的不断完善,各校领导班子应在原有的成果之上,争取更大的进步,以更合理的校园管理策略指导辅导员工作环境的优化工作。
二、“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下高校对学生的管理——重视教学管理
1.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1.1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形式易出现纪律问题:新课改下,高校课堂由于更加重视开放性,其组织纪律性就相对弱化,再加上高校生本身自控力差,导致教学环境越开放,课堂秩序就越难以维护。
1.2民主型的课堂易弱化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新形势下,高校课堂结构发生了根本转变,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虽然民主型的课堂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无疑会使教师失去固有的权威性,其课堂管理能力也就相应减弱。
2.新形势下提高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关策略。
2.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课堂教学中,只有和谐、亲近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众所周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只有在双方有效沟通的基础上才能有效的开展,而课堂师生关系正是能够促进双有效沟通的重要前提。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人格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的师生关系,它可以消除学生对教师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增加对教师的信任感和亲近感,默然、冰冷的师生关系会让课堂气氛变得沉闷、紧张,不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更不利于教师对课堂的管理。因此,教师只有和学生亦师亦友,才能让学生对自己坦诚相见,双方建立了信任感,交流会更加顺畅,教学管理质量才会提高。
2.2建立完善的课堂行为准则, 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管理能力,首先便是要建立完备的课堂行为准则,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某些教师在学期初没有制定好完善的课堂行为准则,导致学生做出不当的课堂行为,此时如果教师再去强调,效果会大大折扣,有的教师甚至不由分说,直接进行处罚,会让学生心中不服。因此,只有教师未雨绸缪,制定完善的课堂行为准则,并能以身作则,才会获得学生的信任,获得课堂的权威性,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管理能力。
2.3引导学生自主管理, 形成良好的学习秩序: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体现还在于一个很奇妙之处,就是不管,当然,教师的不管具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学生可以进行自主管理,只要学生在课堂管理上有高度的自觉性,那教师即使不管,课堂秩序也会井然有序。为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采用分组管束的方式,让小组组长去统管三到四人的小团队,第二,采用轮岗制,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管理中。
2.4建立合理的课堂评价体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教学理念已经被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替代,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可以有效的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同时,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评价者,利用合理的课堂评价体系,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班级认同感,由此,学生就会主动维护班级秩序,从而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对优化高校管理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的管理,只要做到了“以人为本”,就一定会发挥教师和学生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从而推动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金虎. “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下的高校管理模式[J]. 西部素质教育, 2016, 2(20):27-27.
[2]张凤荣. “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下的高校管理模式[J]. 教育科学:全文版, 2016(12):00285-00285.
作者简介:黄慕容(1986—)女。湖南岳阳市人。本科学历。助教职称。研究方向:管理学。
关键词:以人为本 理念 高校管理工作
“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下,高校管理工作应采取“分对象,分目标”的管理模式,应将整体的管理工作划分为对教师的管理和对学生的管理两部分,教师由于自控能力较强,教学责任心也较强,所以只需要从优化工作环境入手,帮助教师激发工作积极性,而高校生自控能力较差,对学校管理制度理解不深,所以需要从更为具体的教学管理入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校观念。
一、“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下高校对教师的管理——工作环境的优化
1.优化高校辅导员工作环境的重要性。
1.1改善輔导员的工作状态:工作状态是指辅导员在工作时的工作情绪和工作认真程度,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改善辅导员的工作状态,使其可以始终保持工作上的高效率和高品质,在面对学生时,也能做到耐心细致、不急不躁。
1.2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让辅导员在工作时身心愉悦,其工作积极性自然也会提升。随着我国教育环境的不断优化,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环境也越来也好,这也体现了我国对优化高校辅导员工作环境的重视。
2.优化高校辅导员工作环境的学校管理策略。
2.1校领导应在思想上重视辅导员工作环境的优化工作:校领导只有重视辅导员工作环境的优化工作,才能为其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因此,校领导应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观念,不断完善相关的学校管理策略,将优化辅导员工作环境作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并将工作细节落实到学校各个部门,确保优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2.2尽快落实已有的工作环境优化策略:对于已经提上日程的工作环境优化策略,学校各部门应积极落实,并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和优化方案,同时,对优化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向校领导反馈,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此外,相关部门负责人要同辅导员保持密切的联系,以便及时的了解优化效果,为日后的优化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3各系部主任要及时召开辅导员讨论会议,听取辅导员建议:各级部主任要定时召开辅导员讨论会议,积极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并将相关意见反馈到相应的管理部门,为辅导员与校管理部门之间搭建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使工作环境优化工作更加民主化。
2.4不断完善校园管理策略,以校园环境质量的提升带动辅导员工作环境质量的提升:辅导员工作环境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校园环境质量的提升可以带动辅导员工作环境质量的提升。目前,我国高校校园环境建设越来越好,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校园管理策略的不断完善,各校领导班子应在原有的成果之上,争取更大的进步,以更合理的校园管理策略指导辅导员工作环境的优化工作。
二、“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下高校对学生的管理——重视教学管理
1.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1.1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形式易出现纪律问题:新课改下,高校课堂由于更加重视开放性,其组织纪律性就相对弱化,再加上高校生本身自控力差,导致教学环境越开放,课堂秩序就越难以维护。
1.2民主型的课堂易弱化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新形势下,高校课堂结构发生了根本转变,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虽然民主型的课堂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无疑会使教师失去固有的权威性,其课堂管理能力也就相应减弱。
2.新形势下提高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关策略。
2.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课堂教学中,只有和谐、亲近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众所周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只有在双方有效沟通的基础上才能有效的开展,而课堂师生关系正是能够促进双有效沟通的重要前提。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人格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的师生关系,它可以消除学生对教师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增加对教师的信任感和亲近感,默然、冰冷的师生关系会让课堂气氛变得沉闷、紧张,不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更不利于教师对课堂的管理。因此,教师只有和学生亦师亦友,才能让学生对自己坦诚相见,双方建立了信任感,交流会更加顺畅,教学管理质量才会提高。
2.2建立完善的课堂行为准则, 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管理能力,首先便是要建立完备的课堂行为准则,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某些教师在学期初没有制定好完善的课堂行为准则,导致学生做出不当的课堂行为,此时如果教师再去强调,效果会大大折扣,有的教师甚至不由分说,直接进行处罚,会让学生心中不服。因此,只有教师未雨绸缪,制定完善的课堂行为准则,并能以身作则,才会获得学生的信任,获得课堂的权威性,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管理能力。
2.3引导学生自主管理, 形成良好的学习秩序: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体现还在于一个很奇妙之处,就是不管,当然,教师的不管具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学生可以进行自主管理,只要学生在课堂管理上有高度的自觉性,那教师即使不管,课堂秩序也会井然有序。为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采用分组管束的方式,让小组组长去统管三到四人的小团队,第二,采用轮岗制,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管理中。
2.4建立合理的课堂评价体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教学理念已经被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替代,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可以有效的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同时,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评价者,利用合理的课堂评价体系,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班级认同感,由此,学生就会主动维护班级秩序,从而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对优化高校管理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的管理,只要做到了“以人为本”,就一定会发挥教师和学生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从而推动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金虎. “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下的高校管理模式[J]. 西部素质教育, 2016, 2(20):27-27.
[2]张凤荣. “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下的高校管理模式[J]. 教育科学:全文版, 2016(12):00285-00285.
作者简介:黄慕容(1986—)女。湖南岳阳市人。本科学历。助教职称。研究方向: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