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现状的思索

来源 :教育探索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i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途径之一的学校体育教育获得了迅速发展。但由于地区差异,这种发展又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在广大农村,特别是某些偏远地区,体育教育面貌与现代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管理部门重视不够
  许多乡村学校至今仍把守着应试教育这根“缠身令”,以提高升学率为唯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加之乡村学生从小就受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教育。只要是高考范围之外的课程,一律不去“浪费”时间。基于这一思想,体、音、美自然成为可有可无的“小三门”,被视为正常教学的附属品。
  此外,乡村小学大都实行包班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遇到一位思想活跃、又有一定体育爱好和体育素质的包班教师,还可能灵活地给孩子们安排几节体育课;反之,孩子对体育活动的渴望也就成了奢侈品,这对于无数渴望运动、爱好体育的儿童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二、体育师资缺乏并质量堪忧
  师资为教育之根本,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乡村体育师资严重缺乏,多数学校无专职体育教师,其专业基本功也十分薄弱。据对某县中小学校的调查显示,仅有73%的中学和45%的中心小学配备有专职体育教师,在全部体育教师中,毕业于相关专业的仅占体育教师总数的33%,即使这一部分人,为考核工作实绩及晋职评优的需要,又有近半数改教了数学、语文等“主课”,体育只是兼教,教师的专业能力又如何提高呢?
  三、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教学条件是学校的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促进。但许多乡村学校因对体育教育的漠视,不可能投资于体育教学设施的改善。有的学校连一块普通的垫子也没有,更谈不上跳箱、踏跳板、体操棒、音像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还有的学校即使有一些体育教学设备,也大多不真正用于日常教学,而只在少有的公开课、比赛课时偶尔亮相一下,其余时间则束之高阁如同文物展览。
  四、教学不规范
  不少乡村教师,尤其体音美老师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和借鉴学习,也少有本地区同行之间定期的教研活动,对国内外最新教育动态及先进的教学方法知之甚少,教学模式仍停留在十几年前的水平。多数教师无法胜任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诸如对韵律体操、民族体育等要求感到力不从心;不少人不会备课,缺少教学资源,更无从设计规范的教案,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体育课上教师教得很吃力,学生学得很乏味,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针对我国乡村学校反映出来的上述问题,迫切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改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教育功能的认识
  要改变当前乡村的体育教育状况,应首先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各级管理部门及广大乡村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大纲》要求实施体育教育;加强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充分认识体育教育在乡村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和解决“正课”与体音美等“副课”的关系,让乡村体育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使其真正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主力军。
  二、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根据广大农村体育师资严重不足的现状,为基础教育输送人才的各级师范学校应结合社会需求,体现灵活而有针对性的办学原则,如利用暑假及业余时间函授办班;县区中学师范、进修学校利用本校条件开设短训班,并要求学生除搞好文化课学习之外,加强专业训练,做到多能并兼;此外,县乡也可利用假期时间聘请教师,有组织地挑选乡村学校有条件的体育教师,集中轮训。在此带动下,在岗体育教师更应钻研业务,研究教学方法,让校园内你呼我喊,你追我赶,处处出现体育氛围。
  三、加强对教学设施投入,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活动
  学校应首先配备体育教学的基本设施,如教学用具、场地器材、音响设备等。通过单位投资、社会赞助及勤工俭学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还可以自力更生自做教具。
  此外,学校还应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保证课时,不得随意侵占;应和其他学科平等地进行教学、考核,使得体育教育从学生到家长、从教师到领导,以至全社会都重视起来,为使学生进入自发、自由的体育锻炼而努力。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也已经出台,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正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机遇和挑战,乡村体育教育任重道远。作为教育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成员都应来关心、支持体育教育,尤其要关注相对落后的乡村体育教育的发展,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乡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面貌有一个较大的改善,也只有这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不致成为一句空话。
  ____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2-01-13
其他文献
摘 要:学校精神是学校独特风格的体现,是学校文化植根历史、体现现实、引领未来的集中表现。培育学校精神,必须立足学校的实际,继承学校的优良传统,体现时代发展要求。  关键词:学校精神;优良传统  Fostering school spirit, improve school grade  Xu Guang-hua  Abstract: School spirit is the embodiment
期刊
一、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  1.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   长期以来,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和课堂教学,学生一般不被允许发出信号,他们要听从教师的指令,允许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在教学中,教师更要求自己的行为和要求要被学生接受和执行,一旦遭到拒绝会倾向于用各种方式包括消极的方式达到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地位难以得到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小小足球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歌曲基本节奏,能灵活运用休止符。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并能主动参与音乐表现。  情感目标:感受音乐与生活的关系,增强爱国意识。  教学重点:  在歌唱教学中注意歌声的整齐与表情,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难点:  歌曲有一定的长度和难度,
期刊
以生为本,实现学生的全面自主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学校管理追寻的基本目标。我校针对农村重高的实际情况,持续探索生本德育管理、生本教学管理、生本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规律和具体策略,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的品质,丰富了教师德育和教学的智慧,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增添了学校的生机和活力。    一、生本德育管理:崇尚道德自主发展    生本德育是指以学生为教育本
期刊
摘 要:现代教育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十分重要,并且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得更加完美,从而培养更好的创造型人才。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Talking about family education  Xiang you-zhi  Abstract: Modern education, family education and school educati
期刊
摘 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未来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否概括与吸收他人的意见等。因此,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自从哈市学习回来,我深深的被继虹小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所吸引。在课改的大潮中,我要把这种合作学习方式用到我的课堂!于是,我开始了不懈尝试……  关键词:问题的提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围绕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发展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阐述。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提倡运用“快乐学习法”,要求语文教师要把课上得“好玩”一些,让学生喜欢。文章运用了同级同科同课的两个教学实例进行比较,从而说明了这一观点的存在价值。二是提倡“成功体验法”。文章先肯定了“成功体验法”是一种让儿童的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和发展的最佳方法,随后鼓励教师从四个方面去设计、尝试:
期刊
摘 要:学生进入高三后,心理压力很大,只有做好学生的心理调节、做好学生的学习辅导工作才能帮助学生平稳地度过高三一年,考上理想学校。  关键词:自信;名言名句;目标;用心;均衡;保强促弱;竞争对手    How to help high school students smoothly through the third grade  Zhang Lan-yin  Abstract:The Ent
期刊
摘 要: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连续的精神状态和行为风格,是一个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校园文化不仅能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而且能够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使命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活力和灵魂,它对校园中每一个人的影响和制约正好与管理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等功能相吻合。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论述了中学生教育的管理策略及违纪学生的管理方法及措施,针对性地提出了如何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  关键词:中学生;教育;管理;策略  Talk about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s students and their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Rong Ji-feng  Abstrac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