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女友闹别扭了?把手写情书“打印”成一张巧克力煎饼,送给她当“情调早餐”吧,保准她会被这件作品感动得一塌糊涂!孩子厌食?将他随手涂鸦的小黄人和HelloKitty也打印到香喷喷的煎饼上吧,惊喜之余,熊孩子一定会狼吞虎咽……让高大上的3D打印技术“爱”上中国煎饼的,是两位清华高材生,他们放弃不菲薪资去卖煎饼,不仅在2015年底获得徐小平千万元投资,还将这种“高科技小吃”卖遍全球,年赚千万,堪称中国第一“煎饼侠”——
创客狂想曲:做一台煎饼打印机
吴一黎今年34岁,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曾先后供职于著名的甲骨文和IBM公司,薪资不菲。但在外企的高压工作,在带给他丰厚收入的同时,也让吴一黎“收获”了颈椎病和眼疾。于是,他和年薪50万元的妻子刘佳雪(清华硕士),以及他在甲骨文的同事冯伟一拍即合地辞职下海,在2014年创办了“食好运”煎饼店。
3位IT精英辞去世界500强企业的高薪职位,在北京卖起了煎饼,这个选择令人大跌眼镜!但吴一黎说,创业之初他们也做足了市场调查:据统计,京城每天吃煎饼的人多达数十万,这还不算上街边流动的煎饼车。于是,他们决定利用自己擅长的IT技术,将“食好运”做成一家互联网餐饮店,提供微信支付、线上订外卖等新潮服务。
因严把健康卫生关,同时还研发推出了其他特色小吃及饮品,吴一黎夫妇在建外SOHO商圈的煎饼店开业后,每天都食客盈门,很快这间巴掌大的小店,每月的纯利润就攀上了6万元。
虽说“食好运”的煎饼供不应求,可是3个人纯手工制作,每天最多也只能做出250张煎饼,除非扩大经营,想突破这份收入已无望。但如果扩招员工,就要相应地增加培训费用和工资,狭小的后厨也装不下那么多人。
2015年春节期间的一次同学聚会上,吴一黎遇到了清华软件学院的同班同学施侃乐。对方在读到博士之后,去了法国从事3D打印研发工作。回国后,他和身边的一帮清华校友开始创业,成立了“清软海芯”科技有限公司,力争在3D打印上寻求突破。两个人见面各自介绍了情况后,吴一黎突发奇想说:“能不能用3D打印机打印煎饼呢?”身边几位同学立即笑喷了:“3D打印可是世界前沿科技,用它做煎饼,简直是用核导弹打蚊子啊!”
但施侃乐却饶有兴致地对老同学说:“你的设想很有意思,为什么不试试呢?”他一直期望把3D打印拉下高科技神坛,让其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历尽坎坷,“3D煎饼”横空出世
就这样,两位清华同学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梦想——研制全世界第一台煎饼打印机。2015年初,吴一黎和施侃乐共同出资成立了“小飞侠”科技有限公司。
但吴一黎和施侃乐严重低估了做煎饼打印机的难度,他们最先遇到的问题,是面糊这种胶质液体的粘滞,造成的打印效果失真。3D打印机面浆的喷嘴,离烤盘太近,时间稍长,就容易糊;离烤盘远了,“打”出来的形状就难以控制——本来想让它走直线,可是流体下落时会打转,打印出的轨迹和打印头行走的轨迹无法完全吻合。此时,就要动用到流体力学,研究面浆下落、成形的规律,然后用计算机进行反算,再反复调整,才能达到图案成形的最佳效果。
而在软件程序上,他们更是调试了无数次参数,为了打印一个茶杯垫图形的煎饼,总共就打了超过一万根线条,最终才打出均匀的可控制的线条。仅仅融合煎饼打印的部分程序代码,就耗费他们团队小半年的时间。2015年夏天,团队成员终于研制出了“3D煎饼打印机”!
这台高科技“美食神器”长50厘米、宽60厘米、高40厘米,上面有一个A4纸大小的烤盘,下面铺了一排加热管。烤盘上方有一个固定面浆瓶的架子,可以前后左右移动。它使用的是挤出式3D打印技术,打印机喷头可以在X轴和Y轴两个方向移动,在Z轴方向无法移动,所以只能在平面上打印一定厚度的东西。用户只要在电脑、平板或手机上输入文字或图片,与这台“美食神器”联机后,就可以打印出人像、建筑、卡通人物等各种形状的煎饼!
2015年8月21日,吴一黎等人带着他们的煎饼打印机到西单美食节做展示,并以每张10元的价格售卖“文艺煎饼”,半小时就卖出了147张。
年赚千万,煎饼侠兄弟的“情调事业”
煎饼打印机操作界面很简单,号称“3岁儿童都能轻松使用”,交给一名从未操作过打印机的“食好运”员工后,可以迅速上手,并且能一人看多个摊。吴一黎算过,用传统方式摊煎饼,再娴熟的师傅最多能同时摊3张饼,但用上煎饼打印机后,一名员工可以同时照看20台机器!
普通煎饼还6元一份,而这种独具创意的“艺术煎饼”不过10元,大家自然愿意纷纷尝鲜。一般的吃货排队买到一份3D打印煎饼后,赏玩一会儿就会吃下肚中,只为在视觉享受之余满足口腹之欲。而另一些“别具用心”的顾客,却能将这种煎饼派上大用场,并催生出一串有趣的故事—— 小默是个厌食的孩子,一向不喜欢吃早餐,妈妈发现3D煎饼后,每天都用手机拍下儿子的画作,传给“食好运”的员工,让他现场制作成巧克力或各种水果味儿的煎饼。从此,每天的早餐成了小默最期待的惊喜,“熊孩子”美滋滋地赏玩一番印有自己画作的煎饼后,往往就会风卷残云一扫而光。
张先生正与女友闹别扭,不知怎么哄她才能重归于好,这天早晨上班前,他在“食好运”吃着3D煎饼忽然就来了灵感——将自己写好的一封情书,打印到了一个心形煎饼上,连同一杯温热的奶茶一起,捧给了尚未吃早餐的女友。女孩打开一看,感动得眼圈泛红……
更有趣的是刘小姐,这位忙碌的外企白领因为没有时间看报纸,向吴一黎出主意说:“你们每天帮我从网上下载几条要闻,打印到煎饼上呗。看完了就吃掉,还环保!”吴一黎听完当即冲她竖起大拇指:“这个创意妙,就这么干!”于是,倍受推崇的“煎饼日报”应运而生。
商业拓展上,吴一黎利用互联网结合传统的营销方式来扩大品牌影响力。通过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各地的手机用户可以在线上直接下单,再由吴一黎向线下的就近门店安排打印,配套的还有排队和账单管理系统。至此,吴一黎和施侃乐这对清华兄弟,真正把小小的煎饼卖出了“博士水平”!2015年10月下旬,著名投资人徐小平在微博中感叹,同时透露,他已向有情怀、极好吃的“食好运“煎饼投资千万元。
在京城热卖的同时,吴一黎并没有忽略全国乃至全球这个庞大的煎饼市场。他们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对外销售3D煎饼打印机,每台家庭用的机器3000~8000元不等,并大力发展加盟商。截止到11月底,仅销售打印机和发展品牌加盟店,就给两人带来了上千万元的巨额收入。
如今,这种食客自己可以充当“3D设计师”的新潮煎饼不仅出现在北、上、广、深等城市的CBD和地铁口专卖店中,甚至连美国和韩国的一些中餐厅,都有了它们炫酷的身影!
3D打印煎饼之所以能够迅速走红,除了技术创新、满足了吃货的眼球和味蕾之外,事实上还有另一个原因:3D打印技术如今是个极“火”的概念,煎饼又是最为接地气的应用,而且还非常符合李总理提倡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理念,这才催生了3D煎饼加盟店在国内外遍地开花的景象。两位清华才子高处着眼、低处着手的创业思路,令人大为叹服。责编/张立平[email protected]
创客狂想曲:做一台煎饼打印机
吴一黎今年34岁,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曾先后供职于著名的甲骨文和IBM公司,薪资不菲。但在外企的高压工作,在带给他丰厚收入的同时,也让吴一黎“收获”了颈椎病和眼疾。于是,他和年薪50万元的妻子刘佳雪(清华硕士),以及他在甲骨文的同事冯伟一拍即合地辞职下海,在2014年创办了“食好运”煎饼店。
3位IT精英辞去世界500强企业的高薪职位,在北京卖起了煎饼,这个选择令人大跌眼镜!但吴一黎说,创业之初他们也做足了市场调查:据统计,京城每天吃煎饼的人多达数十万,这还不算上街边流动的煎饼车。于是,他们决定利用自己擅长的IT技术,将“食好运”做成一家互联网餐饮店,提供微信支付、线上订外卖等新潮服务。
因严把健康卫生关,同时还研发推出了其他特色小吃及饮品,吴一黎夫妇在建外SOHO商圈的煎饼店开业后,每天都食客盈门,很快这间巴掌大的小店,每月的纯利润就攀上了6万元。
虽说“食好运”的煎饼供不应求,可是3个人纯手工制作,每天最多也只能做出250张煎饼,除非扩大经营,想突破这份收入已无望。但如果扩招员工,就要相应地增加培训费用和工资,狭小的后厨也装不下那么多人。
2015年春节期间的一次同学聚会上,吴一黎遇到了清华软件学院的同班同学施侃乐。对方在读到博士之后,去了法国从事3D打印研发工作。回国后,他和身边的一帮清华校友开始创业,成立了“清软海芯”科技有限公司,力争在3D打印上寻求突破。两个人见面各自介绍了情况后,吴一黎突发奇想说:“能不能用3D打印机打印煎饼呢?”身边几位同学立即笑喷了:“3D打印可是世界前沿科技,用它做煎饼,简直是用核导弹打蚊子啊!”
但施侃乐却饶有兴致地对老同学说:“你的设想很有意思,为什么不试试呢?”他一直期望把3D打印拉下高科技神坛,让其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历尽坎坷,“3D煎饼”横空出世
就这样,两位清华同学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梦想——研制全世界第一台煎饼打印机。2015年初,吴一黎和施侃乐共同出资成立了“小飞侠”科技有限公司。
但吴一黎和施侃乐严重低估了做煎饼打印机的难度,他们最先遇到的问题,是面糊这种胶质液体的粘滞,造成的打印效果失真。3D打印机面浆的喷嘴,离烤盘太近,时间稍长,就容易糊;离烤盘远了,“打”出来的形状就难以控制——本来想让它走直线,可是流体下落时会打转,打印出的轨迹和打印头行走的轨迹无法完全吻合。此时,就要动用到流体力学,研究面浆下落、成形的规律,然后用计算机进行反算,再反复调整,才能达到图案成形的最佳效果。
而在软件程序上,他们更是调试了无数次参数,为了打印一个茶杯垫图形的煎饼,总共就打了超过一万根线条,最终才打出均匀的可控制的线条。仅仅融合煎饼打印的部分程序代码,就耗费他们团队小半年的时间。2015年夏天,团队成员终于研制出了“3D煎饼打印机”!
这台高科技“美食神器”长50厘米、宽60厘米、高40厘米,上面有一个A4纸大小的烤盘,下面铺了一排加热管。烤盘上方有一个固定面浆瓶的架子,可以前后左右移动。它使用的是挤出式3D打印技术,打印机喷头可以在X轴和Y轴两个方向移动,在Z轴方向无法移动,所以只能在平面上打印一定厚度的东西。用户只要在电脑、平板或手机上输入文字或图片,与这台“美食神器”联机后,就可以打印出人像、建筑、卡通人物等各种形状的煎饼!
2015年8月21日,吴一黎等人带着他们的煎饼打印机到西单美食节做展示,并以每张10元的价格售卖“文艺煎饼”,半小时就卖出了147张。
年赚千万,煎饼侠兄弟的“情调事业”
煎饼打印机操作界面很简单,号称“3岁儿童都能轻松使用”,交给一名从未操作过打印机的“食好运”员工后,可以迅速上手,并且能一人看多个摊。吴一黎算过,用传统方式摊煎饼,再娴熟的师傅最多能同时摊3张饼,但用上煎饼打印机后,一名员工可以同时照看20台机器!
普通煎饼还6元一份,而这种独具创意的“艺术煎饼”不过10元,大家自然愿意纷纷尝鲜。一般的吃货排队买到一份3D打印煎饼后,赏玩一会儿就会吃下肚中,只为在视觉享受之余满足口腹之欲。而另一些“别具用心”的顾客,却能将这种煎饼派上大用场,并催生出一串有趣的故事—— 小默是个厌食的孩子,一向不喜欢吃早餐,妈妈发现3D煎饼后,每天都用手机拍下儿子的画作,传给“食好运”的员工,让他现场制作成巧克力或各种水果味儿的煎饼。从此,每天的早餐成了小默最期待的惊喜,“熊孩子”美滋滋地赏玩一番印有自己画作的煎饼后,往往就会风卷残云一扫而光。
张先生正与女友闹别扭,不知怎么哄她才能重归于好,这天早晨上班前,他在“食好运”吃着3D煎饼忽然就来了灵感——将自己写好的一封情书,打印到了一个心形煎饼上,连同一杯温热的奶茶一起,捧给了尚未吃早餐的女友。女孩打开一看,感动得眼圈泛红……
更有趣的是刘小姐,这位忙碌的外企白领因为没有时间看报纸,向吴一黎出主意说:“你们每天帮我从网上下载几条要闻,打印到煎饼上呗。看完了就吃掉,还环保!”吴一黎听完当即冲她竖起大拇指:“这个创意妙,就这么干!”于是,倍受推崇的“煎饼日报”应运而生。
商业拓展上,吴一黎利用互联网结合传统的营销方式来扩大品牌影响力。通过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各地的手机用户可以在线上直接下单,再由吴一黎向线下的就近门店安排打印,配套的还有排队和账单管理系统。至此,吴一黎和施侃乐这对清华兄弟,真正把小小的煎饼卖出了“博士水平”!2015年10月下旬,著名投资人徐小平在微博中感叹,同时透露,他已向有情怀、极好吃的“食好运“煎饼投资千万元。
在京城热卖的同时,吴一黎并没有忽略全国乃至全球这个庞大的煎饼市场。他们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对外销售3D煎饼打印机,每台家庭用的机器3000~8000元不等,并大力发展加盟商。截止到11月底,仅销售打印机和发展品牌加盟店,就给两人带来了上千万元的巨额收入。
如今,这种食客自己可以充当“3D设计师”的新潮煎饼不仅出现在北、上、广、深等城市的CBD和地铁口专卖店中,甚至连美国和韩国的一些中餐厅,都有了它们炫酷的身影!
3D打印煎饼之所以能够迅速走红,除了技术创新、满足了吃货的眼球和味蕾之外,事实上还有另一个原因:3D打印技术如今是个极“火”的概念,煎饼又是最为接地气的应用,而且还非常符合李总理提倡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理念,这才催生了3D煎饼加盟店在国内外遍地开花的景象。两位清华才子高处着眼、低处着手的创业思路,令人大为叹服。责编/张立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