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今高等院校设计专业学生在创新方面的不足,简单阐述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提出了自己的建设性看法。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创新思维方面的训练,以此来弥补艺术设计学生在设计方面的欠缺。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新思维;艺术设计领域;教学模式;思想更新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江泽民)。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高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将主要体现为创新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因此,必须全方位更新观念,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要强化素质教育,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力求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造性人才。
一、创新思维是人类不断进步的源泉
创新是人类有别与动物的重要特征。简单说就是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动物只会重复性的动作,人类会形成经验积累而产生质的飞跃。创新的形态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物质形态的创新主要是指产品的创造;而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精神产品的创造则是非物质形态的创新。人类创新的特点主要是:第一,创新的主体性。第二,创新在于质的突破,也就是说任何一种创新活动必须能创造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成果;第三,创新具有非一般性、非重复性;第四,创新还是有层次性、有价值的。任何一种创新活动都是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是能促进人类进步的。
如果要在某一领域有所创新,就应该具备创新的思维。创新思维是指人们把信息、知识加工变成理想、行动、实现创新成果的意识活动,如给出新概念,作出新判断,提出新假设、新方法、新理论,还有新发现、新技术、新产品等。另外,创新思维是高质量的思维活动,如新问题的解决,用新方法解决老问题等。一般表现特征为:非常规性,也称为“新颖性”;主动性;流畅性;灵活性,或多向性;综合性。创新思维的行使者要全力以赴要全身心的探索和研究,当然也包括“灵光”一闪的好点子。
二、创新思维的普适性
创新思维具有普适性,它的触须可以伸展到各个领域,只要有思维的地方,就有创新思维的存在。在世界竞争日益激烈,经济、科技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作为社会的主宰者,具备创新思维更显得尤为重要。综合国力的强大包括国家各个领域的加强,是一个全面的整体的协调的发展和提高。纵观人类的发展历程也就是利用创新思维不断创新的过程。
三、创新思维在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文化的生命和其他领域一样在于不断地创新,只有时时更新的文化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气。特别是如今,随着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市场的日趋完善和成熟,文化艺术生产正朝着产业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新的文化艺术样式、文化艺术形态、文化艺术部门在不断涌现。这既是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实施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精品战略的需要。而满足这种需要的前提则是培养出有较高的文化艺术素质、理论素养、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的专门复合型、应用型艺术人才。因此,探索和研究艺术类高等院校的创新型教育模式,培养具有开拓能力、创新能力的艺术人才就成为艺术院校的一个重要课题。
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是在有创新思维的前提下,才具有创新能力。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需要的人。就业、创业就是以立足社会、生存发展、服务经济为根本,两者相辅相成。所以,艺术设计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培养、造就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型、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当今,设计教育面临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极大挑战,只有与国情相结合,从培养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出发,把培养社会急需的专业设计人员和具有创新型知识结构与创业精神的人才体系相结合,才能适应高度智能化发展的社会的需求。
四、高等艺术院校设计思维现状
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是比较弱的。一是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二是想创新但苦于没有办法而无从下手。许多大学生不满足于设计现状,但也只是怨这怨那,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把一切归于一些客观的原因,最后的结果不是抄袭就是放弃,或者是设计毫无深度。.
在全国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在艺术设计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实际的操作环节,注重短期即得的视觉效果和专业成效,急于跨入其具体的专业范畴,而忽视了创新知识的重要性,甚至误认为只有引领专业实践,才是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唯一出路。然而设计艺术是一个综合的知识体系,其中每一个专业体系都是建立在思维活动的基础之上,不断创新反映了一个学科的发展规律、历史与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没有设计思维的引导,学生往往会陷入盲目操作,只会最基本的临摹、模仿,缺乏创新能力,其设计作品便会缺乏深度,毕业后也无法自我提高。
再一个影响培养创新思维的障碍,就是当前一些高校还缺少在专业设计和教学等方面创新能力优秀的教师,尤其是一些跟风而上新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学校,没有相应的专业教师,而又急于招生,其师资大多是本校毕业生留校任教,没有实际经验和设计能力,更谈不上创新了,其教学质量可想而知。还有的学校专业教师没有创新意识,思想陈腐,养尊处优,靠吃老本过日子,非常不利于专业的长期发展,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这些从业的教师,不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疏于对专业的不断学习与研究,知识体系陈旧,教学模式单一,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素质不高,纪律涣散,缺乏动手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知识面窄,不能独当一面,缺乏沟通与创新能力。这与社会对高素质的设计专业人才需求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目前我国艺术设计教育教师队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高等艺术院校设计思维的开发
1、转变思想,大胆创新
创新教育实施的关键在于思想的转变,只要思维转变了,感觉到了压力,感觉到创新思维在教学中重要性,在教育战线上就会不断涌出思想先进,能力过硬,教学方法新颖独特的优秀教师队伍。
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教学的方式以理论为主导,教师是课堂的主要角色,照本宣科,学生被动的学习,学习效果不好。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和开发,就业以后不能马上顶岗,基本上要再从新学习一遍,才能够从事专业的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那么就要求教师在准备课程的时候,对每个环节都要精心的设计,要考虑到本环节内容如何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思维,要给学生提供进行创造实践的机会和技能。
从心理学角度讲,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才能和潜质,而要使每个学生都能“人尽其才”就必须要给潜在的创造力提供“闪烁”的机会和条件。否则,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一句空话。学生对自己是否具有创造力和达到什么层次,也难以了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许多能够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课题,根据学生的生活范围、基本能力、教学目标、选择和设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大脑积累和想像的设计例题和媒体,激发每个学生对过去知识、技能的运用,使学生在主题创作、设计、欣赏习作等创造性作业中,在“求新”、“求异”、“求美”的原则下,充分展示每个人自身“别开生面”、“不同凡响”的创造才能。同时,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表达来体现对人类共同关心的新问题的熟悉、理解和责任感。
使用一些有意识技巧的训练,就会产生创新能力。通过练习,创新思维总是在发生。创新能力使偶发的和有意识的创新思维最大化。创新能力需要时间和有意识的练习才能熟练,但是它是一种态度,而不是技巧。
3、开设创新思维课程,使其贯穿于整个的学习过程
创新思维是一种能力,更是一门科学。可以把创新思维作为一门课程列于课程设置之中。此课程就是针对于思维的开发和创新进行锻炼,可以采用不同的项目来开发学生的不同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了解妨碍创新思维的发展的根源是什么,如何来进行创新,创新思维的几种方式等等。让学生敢于创新、乐于创新、习惯于创新,同时注意创新思维的实效性,注意创新思维和专业设计的关系和联系。
4、建立有效机制,鼓励教学创新能力的发展
对于学校来说,要创立有效的奖励机制,逐渐形成鼓励创新、参与创新、发扬创新的良好氛围和风气。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以创新为荣,在工作和学习当中时刻与创新相伴。让创新融于教育当中,使二者有效结合,从前瞻性的角度来说,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
艺术类院校开展创新教育就是要充分调动每个受教育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尽可能使个人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一致。实施创新教育,大力培养优秀教师队伍的同时,加强和拓展学科课程,优化知识结构,更新、补充、优选知识,加强学生的文化艺术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科学设置各类活动课程,开发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物质环境、文化环境、人际环境和社会环境,使走出校园的学生具有设计能力、设计意识,思路活跃,大胆创新,尽快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设计人才。
作者简介:李健(1973--),男,讲师,97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现工作于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责任编辑:张子佳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新思维;艺术设计领域;教学模式;思想更新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江泽民)。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高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将主要体现为创新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因此,必须全方位更新观念,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要强化素质教育,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力求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造性人才。
一、创新思维是人类不断进步的源泉
创新是人类有别与动物的重要特征。简单说就是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动物只会重复性的动作,人类会形成经验积累而产生质的飞跃。创新的形态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物质形态的创新主要是指产品的创造;而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精神产品的创造则是非物质形态的创新。人类创新的特点主要是:第一,创新的主体性。第二,创新在于质的突破,也就是说任何一种创新活动必须能创造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成果;第三,创新具有非一般性、非重复性;第四,创新还是有层次性、有价值的。任何一种创新活动都是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是能促进人类进步的。
如果要在某一领域有所创新,就应该具备创新的思维。创新思维是指人们把信息、知识加工变成理想、行动、实现创新成果的意识活动,如给出新概念,作出新判断,提出新假设、新方法、新理论,还有新发现、新技术、新产品等。另外,创新思维是高质量的思维活动,如新问题的解决,用新方法解决老问题等。一般表现特征为:非常规性,也称为“新颖性”;主动性;流畅性;灵活性,或多向性;综合性。创新思维的行使者要全力以赴要全身心的探索和研究,当然也包括“灵光”一闪的好点子。
二、创新思维的普适性
创新思维具有普适性,它的触须可以伸展到各个领域,只要有思维的地方,就有创新思维的存在。在世界竞争日益激烈,经济、科技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作为社会的主宰者,具备创新思维更显得尤为重要。综合国力的强大包括国家各个领域的加强,是一个全面的整体的协调的发展和提高。纵观人类的发展历程也就是利用创新思维不断创新的过程。
三、创新思维在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文化的生命和其他领域一样在于不断地创新,只有时时更新的文化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气。特别是如今,随着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市场的日趋完善和成熟,文化艺术生产正朝着产业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新的文化艺术样式、文化艺术形态、文化艺术部门在不断涌现。这既是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实施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精品战略的需要。而满足这种需要的前提则是培养出有较高的文化艺术素质、理论素养、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的专门复合型、应用型艺术人才。因此,探索和研究艺术类高等院校的创新型教育模式,培养具有开拓能力、创新能力的艺术人才就成为艺术院校的一个重要课题。
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是在有创新思维的前提下,才具有创新能力。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需要的人。就业、创业就是以立足社会、生存发展、服务经济为根本,两者相辅相成。所以,艺术设计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培养、造就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型、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当今,设计教育面临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极大挑战,只有与国情相结合,从培养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出发,把培养社会急需的专业设计人员和具有创新型知识结构与创业精神的人才体系相结合,才能适应高度智能化发展的社会的需求。
四、高等艺术院校设计思维现状
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是比较弱的。一是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二是想创新但苦于没有办法而无从下手。许多大学生不满足于设计现状,但也只是怨这怨那,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把一切归于一些客观的原因,最后的结果不是抄袭就是放弃,或者是设计毫无深度。.
在全国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在艺术设计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实际的操作环节,注重短期即得的视觉效果和专业成效,急于跨入其具体的专业范畴,而忽视了创新知识的重要性,甚至误认为只有引领专业实践,才是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唯一出路。然而设计艺术是一个综合的知识体系,其中每一个专业体系都是建立在思维活动的基础之上,不断创新反映了一个学科的发展规律、历史与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没有设计思维的引导,学生往往会陷入盲目操作,只会最基本的临摹、模仿,缺乏创新能力,其设计作品便会缺乏深度,毕业后也无法自我提高。
再一个影响培养创新思维的障碍,就是当前一些高校还缺少在专业设计和教学等方面创新能力优秀的教师,尤其是一些跟风而上新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学校,没有相应的专业教师,而又急于招生,其师资大多是本校毕业生留校任教,没有实际经验和设计能力,更谈不上创新了,其教学质量可想而知。还有的学校专业教师没有创新意识,思想陈腐,养尊处优,靠吃老本过日子,非常不利于专业的长期发展,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这些从业的教师,不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疏于对专业的不断学习与研究,知识体系陈旧,教学模式单一,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素质不高,纪律涣散,缺乏动手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知识面窄,不能独当一面,缺乏沟通与创新能力。这与社会对高素质的设计专业人才需求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目前我国艺术设计教育教师队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高等艺术院校设计思维的开发
1、转变思想,大胆创新
创新教育实施的关键在于思想的转变,只要思维转变了,感觉到了压力,感觉到创新思维在教学中重要性,在教育战线上就会不断涌出思想先进,能力过硬,教学方法新颖独特的优秀教师队伍。
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教学的方式以理论为主导,教师是课堂的主要角色,照本宣科,学生被动的学习,学习效果不好。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和开发,就业以后不能马上顶岗,基本上要再从新学习一遍,才能够从事专业的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那么就要求教师在准备课程的时候,对每个环节都要精心的设计,要考虑到本环节内容如何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思维,要给学生提供进行创造实践的机会和技能。
从心理学角度讲,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才能和潜质,而要使每个学生都能“人尽其才”就必须要给潜在的创造力提供“闪烁”的机会和条件。否则,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一句空话。学生对自己是否具有创造力和达到什么层次,也难以了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许多能够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课题,根据学生的生活范围、基本能力、教学目标、选择和设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大脑积累和想像的设计例题和媒体,激发每个学生对过去知识、技能的运用,使学生在主题创作、设计、欣赏习作等创造性作业中,在“求新”、“求异”、“求美”的原则下,充分展示每个人自身“别开生面”、“不同凡响”的创造才能。同时,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表达来体现对人类共同关心的新问题的熟悉、理解和责任感。
使用一些有意识技巧的训练,就会产生创新能力。通过练习,创新思维总是在发生。创新能力使偶发的和有意识的创新思维最大化。创新能力需要时间和有意识的练习才能熟练,但是它是一种态度,而不是技巧。
3、开设创新思维课程,使其贯穿于整个的学习过程
创新思维是一种能力,更是一门科学。可以把创新思维作为一门课程列于课程设置之中。此课程就是针对于思维的开发和创新进行锻炼,可以采用不同的项目来开发学生的不同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了解妨碍创新思维的发展的根源是什么,如何来进行创新,创新思维的几种方式等等。让学生敢于创新、乐于创新、习惯于创新,同时注意创新思维的实效性,注意创新思维和专业设计的关系和联系。
4、建立有效机制,鼓励教学创新能力的发展
对于学校来说,要创立有效的奖励机制,逐渐形成鼓励创新、参与创新、发扬创新的良好氛围和风气。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以创新为荣,在工作和学习当中时刻与创新相伴。让创新融于教育当中,使二者有效结合,从前瞻性的角度来说,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
艺术类院校开展创新教育就是要充分调动每个受教育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尽可能使个人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一致。实施创新教育,大力培养优秀教师队伍的同时,加强和拓展学科课程,优化知识结构,更新、补充、优选知识,加强学生的文化艺术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科学设置各类活动课程,开发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物质环境、文化环境、人际环境和社会环境,使走出校园的学生具有设计能力、设计意识,思路活跃,大胆创新,尽快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设计人才。
作者简介:李健(1973--),男,讲师,97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现工作于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责任编辑:张子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