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两位最著名的哲学家,他们的思想达到了希腊的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文艺与现实的关系这个问题上, 二人都提出了著名的摹仿学说。但由于基本哲学观点的差异,其内容却是大相径庭。本文从文艺与现实关系的诸方面对两位先哲的“摹仿说”的基本观点作一粗略的比较,旨在辨别精华和糟粕,了解亚里士多德对于柏拉图是怎样批判、继承和发展的,探视了他们“摹仿说”不同的基础与实质。
【关键词】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摹仿说;比较
引言
柏拉图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唯心论哲学家和思想家,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使唯心论哲学体系化的人。他的著作和思想对后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是柏拉图的学生.他总结了泰勒斯以来古希腊哲学发展的结果,首次将哲学和其他科学区别开来,开创了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独立研究。他的学术思想对西方文化、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时希腊哲学的概貌是群峰竞秀,而柏拉图和亚里思想达到了希腊哲学的最高成就。在一定的意义上,早期希腊哲学是他们思想的准备,晚期希腊哲学是他们思想的余续。然而二者的哲学观点却是截然不同的。柏拉图热烈地追求至善、尽美和纯真,在超验的理念世界寻找和寄托自己的理想,企图以此匡正现实。是一个唯心主义哲学家,相比之下,亚里士多德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以常识为准则,虽然承认理想的崇高,但强调理想不等于现实,最好的不等于可行的。对经验常识世界抱有的浓厚兴趣,他是唯物主义的。在文艺与现实的关系这个问题上, 二人都提出了著名的摹仿学说。但由于基本哲学观点的迥异,其内容却是大相径庭。本文从文艺与现实关系的诸方面对两位先哲的“摹仿说”的基本观点作一粗略的比较,旨在辨别精华和糟粕,了解亚里士多德对于柏拉图是怎样批判、继承和发展的,探视了他们“摹仿说”不同的基础与实质。
一.柏拉图的摹仿说
摹仿说是古希腊流行的一种关于艺术本质的观点。在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中,摹仿说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反映论性质。柏拉图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使摹仿说滑向客观唯心主义轨道,把艺术对自然的摹仿变成了艺术对理念的摹仿。在柏拉图看来,艺术是摹仿现实世界而来的,而现实世界又是摹仿理念世界而来的。现实世界本身不是真实体,它只是理念世界的“摹本”或“影子”,因此摹仿现实世界的艺术也只能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和真理隔着三层”了。在《理想国》卷十里,柏拉图以床为例阐明了他的理论。他认为床有三种:第一种是神制造的“本然的床”,是“床之所以为床”的那个理念,也就是床的真实体;第二种是木匠制造的床,是床的理念的摹本;第三种是画家制造的床,是摹仿工匠的作品,它对于第一种床即“理念的床”来说,是“摹仿的摹仿”,同神造的“本然的床”“隔着三层”。⑴ 柏拉图认为,理念是一切现实事物的根源、本质、规律,它是由神创造的,是永恒的普遍的,因而是真实的。现实事物是人(如工匠)按照理念制造的,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只能造出一个个的床,所以不具有永恒性和普遍性,是不真实的。艺术是由艺术家创造的,是按照现实中的个别事物制造的,只能是对现实事物从某一个角度所做的“外形的摹仿”,⑵更不具有永恒性和普遍性,所以更不真实。因此,他断言“从荷马起一切诗人都只是摹仿者,无论摹仿德行,或是摹仿他们所写的一切题材,都只得到影象,并不曾抓住真理”。⑶显然,柏拉图瞧不起摹仿者,把他们看成是制造假象、迷惑众人的诈骗人,是无法认识真理的浅薄无知的低劣者。柏拉图认为,诗人或一切“摹仿的艺术家”,对于所摹仿的事物并没有什么有价值的真知识。因为“他如果对于所摹仿的事物有真知识,他就不愿摹仿它们,而宁愿制造它们,留下许多丰功伟绩,供后人纪念,他会做诗人所歌颂的英雄,而不愿做歌颂英雄的诗人。”⑷也正因为如此,柏拉图说,荷马等悲剧作家虽在戏剧中描绘了最伟大崇高的悲剧人生,但他们既不能替一国建立一个较好的政府,也不能调节社会已经恶化的思想观念,相反,他们还调动激发人们的情欲,宣泄人性中下流低劣的部分,满足人们的哀怜癖和感伤癖,这并没有给人真知识,却“有伤风化”,败坏伦理,于理想社会无益,必须将他们驱逐出理想国。柏拉图认为艺术只能摹仿现实世界的外形,不能摹仿现实世界的本质,只能在感性形式下对物质世界进行摹仿,不可能向人们提供有关理念的真知识,因而也就达不到真理。他说“图画只是外形的摹仿”,⑸这个看法取消了艺术真实地反映、揭示事物本质的可能性,完全否定了艺术的认识作用。在他的眼中,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存在,而要认识理念世界,只能通过抽象的思维活动,而不能通过感性的艺术形式。值得注意的是,柏拉图虽然基本上否定了艺术特殊的认识功能、审美教育功用和娱乐功能,但他又不是完全否定一切艺术,只是不满意摹仿艺术表现世俗生活和情感。他推崇音乐在对武士的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因为音乐能培养理想国中优美、和谐、高贵的人格,有利于政治的教化。此外,柏拉图也并未否认艺术比哲学更富有感染力,尽管他在文章中嘲笑荷马只配歌颂英雄,未指挥过一次胜利的战争,但他却承认自己从小就养成了对荷马的热爱。由此看来,柏拉图从“理念论”出发敌视和鄙视艺术,并非出于无知,而是由于他的政治观点和哲学信条的需要。他不是门外谈诗,而是想对艺术进行改造,创立一种新的适合于他的理想国的艺术。
二.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
亚里士多德作为柏拉图的学生,并非全盘接受老师的观点,而是较客观地探讨了艺术与现实的关系问题,形成了自己完整的、系统化的“摹仿说”。“摹仿说”可以说是亚里士多德文艺思想的核心,也是他的美学专著《诗学》的中心概念和出发点。《诗学》中,亚里士多德一开始就指出“史诗和悲剧、喜剧和酒神颂以及大部分双管箫乐和竖琴乐———这一切实际上是摹仿,只是有三点差别,即摹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的方式不同。”⑹亚里士多德对“艺术”一词的定义和当时古希腊流行的观点是一致的,即认为“艺术”是指“一切制作,包括职业性的技术在内。”⑺而真正被我们沿用至今的所谓“美的艺术”如诗歌、音乐、绘画、舞蹈、雕塑等,则被亚里士多德称为“摹仿”或“摹仿的艺术”。可见,他是把“摹仿”看作这些艺术形式的共同特征。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是在批判柏拉图的“理式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理想国》第十卷中,柏拉图写到“我们经常用一个理式来统摄杂多的同名的个别事物,每一类杂多的个别事物各有一个理式。”⑻由此可以看出,柏拉图“割裂了一般概念与个别事的关系,把‘理式’看成是在具体事物以外独立存在的东西”⑼这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正是柏拉图的理式论的根本错误之所在。亚里士多德认为一般只能存在于个别之中,普遍概念不能脱离具体事物,不能代替具体事物,更不能成为事物的实体或本体。由于他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因此摹仿现实的艺术也就具有了真实性。艺术所摹仿的决不像柏拉图所说的只是现实世界的外形,而是现实世界所具有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亚里士多德这里,摹仿不仅具有“再现”的含义,而且包含了“创造”的意义,艺术不是机械地复制、抄袭现实,而是要创造典型形象,揭示生活的本质。
结论:
通过以上对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论的具体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同是对“摹仿说”的论述,但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分。柏拉图的哲学核心是“理念说”。 “理念说”的前提是现象世界与实在世界的分离。 他把世界说成是对理念的分有,因分有而具有共相性.其实就是摹仿。那么,艺术作为对现象界的攀仿,在柏拉图理念统辖的世界秩序之户便只能处于最低次了。在他看来,艺术的幕仿不过是一种镜子式的摄取事物的外相,本身并没有什么创造性。而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理论较之前人更全面、更准确,特别是其中艺术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亚里士多德做出了较客观、完整的回答。他不但肯定了艺术摹仿的现实世界的真实性,更加明确地指出艺术不仅仅是对现实世界单纯的摹仿,更多的是创造,并以此来揭示事物的必然联系,揭示生活的本质和规律。当然,柏拉图的“摹仿说”是有其社会和阶级根源的。柏拉图出生于古希腊奴隶主贵族阶级,他的全部学说必然都是为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在对于文艺现实关系问题的看法上,柏拉图是唯心主义的,反现实主义的,而亚里斯多德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现实主义的。这两种根本对立的文艺思想影响整个西方美学史,其大足以说明二人都是了不起的伟人。
【参考文献】
[1]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2]伍蠡甫,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上卷)[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3]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4]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5]罗国杰,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6]崔延强.正义与逻各斯———希腊人的价值理想[M].山东:泰山出版社,1998.
【Abstract】 Plato and Aristotle are two most famous philosophers in ancient Greece. Their thoughts are the mightiest achievement in Grecian philosophy, and exert great influence on their followers. They both put forward the well-known imitation theory in term of the relationship of art to reality, but the contents of two theories moved in opposite directions due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ir basic philosophical views. The paper makes a rough comparison between two theories, attempting to distinguish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exploring the different basis and nature of them.
【Key words】Plato; Aristotle; imitation theory,;comparison
作者简介:
曹芳(1979--),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取得英美文学硕士学位,现为湖北省武汉市军械士官学校基础部外语教研室助教
郭丽丽(1979--),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翻译学硕士,现为湖北省武汉市军械士官学校基础部外语教研室讲师
责任编辑:王利强
【关键词】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摹仿说;比较
引言
柏拉图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唯心论哲学家和思想家,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使唯心论哲学体系化的人。他的著作和思想对后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是柏拉图的学生.他总结了泰勒斯以来古希腊哲学发展的结果,首次将哲学和其他科学区别开来,开创了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独立研究。他的学术思想对西方文化、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时希腊哲学的概貌是群峰竞秀,而柏拉图和亚里思想达到了希腊哲学的最高成就。在一定的意义上,早期希腊哲学是他们思想的准备,晚期希腊哲学是他们思想的余续。然而二者的哲学观点却是截然不同的。柏拉图热烈地追求至善、尽美和纯真,在超验的理念世界寻找和寄托自己的理想,企图以此匡正现实。是一个唯心主义哲学家,相比之下,亚里士多德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以常识为准则,虽然承认理想的崇高,但强调理想不等于现实,最好的不等于可行的。对经验常识世界抱有的浓厚兴趣,他是唯物主义的。在文艺与现实的关系这个问题上, 二人都提出了著名的摹仿学说。但由于基本哲学观点的迥异,其内容却是大相径庭。本文从文艺与现实关系的诸方面对两位先哲的“摹仿说”的基本观点作一粗略的比较,旨在辨别精华和糟粕,了解亚里士多德对于柏拉图是怎样批判、继承和发展的,探视了他们“摹仿说”不同的基础与实质。
一.柏拉图的摹仿说
摹仿说是古希腊流行的一种关于艺术本质的观点。在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中,摹仿说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反映论性质。柏拉图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使摹仿说滑向客观唯心主义轨道,把艺术对自然的摹仿变成了艺术对理念的摹仿。在柏拉图看来,艺术是摹仿现实世界而来的,而现实世界又是摹仿理念世界而来的。现实世界本身不是真实体,它只是理念世界的“摹本”或“影子”,因此摹仿现实世界的艺术也只能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和真理隔着三层”了。在《理想国》卷十里,柏拉图以床为例阐明了他的理论。他认为床有三种:第一种是神制造的“本然的床”,是“床之所以为床”的那个理念,也就是床的真实体;第二种是木匠制造的床,是床的理念的摹本;第三种是画家制造的床,是摹仿工匠的作品,它对于第一种床即“理念的床”来说,是“摹仿的摹仿”,同神造的“本然的床”“隔着三层”。⑴ 柏拉图认为,理念是一切现实事物的根源、本质、规律,它是由神创造的,是永恒的普遍的,因而是真实的。现实事物是人(如工匠)按照理念制造的,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只能造出一个个的床,所以不具有永恒性和普遍性,是不真实的。艺术是由艺术家创造的,是按照现实中的个别事物制造的,只能是对现实事物从某一个角度所做的“外形的摹仿”,⑵更不具有永恒性和普遍性,所以更不真实。因此,他断言“从荷马起一切诗人都只是摹仿者,无论摹仿德行,或是摹仿他们所写的一切题材,都只得到影象,并不曾抓住真理”。⑶显然,柏拉图瞧不起摹仿者,把他们看成是制造假象、迷惑众人的诈骗人,是无法认识真理的浅薄无知的低劣者。柏拉图认为,诗人或一切“摹仿的艺术家”,对于所摹仿的事物并没有什么有价值的真知识。因为“他如果对于所摹仿的事物有真知识,他就不愿摹仿它们,而宁愿制造它们,留下许多丰功伟绩,供后人纪念,他会做诗人所歌颂的英雄,而不愿做歌颂英雄的诗人。”⑷也正因为如此,柏拉图说,荷马等悲剧作家虽在戏剧中描绘了最伟大崇高的悲剧人生,但他们既不能替一国建立一个较好的政府,也不能调节社会已经恶化的思想观念,相反,他们还调动激发人们的情欲,宣泄人性中下流低劣的部分,满足人们的哀怜癖和感伤癖,这并没有给人真知识,却“有伤风化”,败坏伦理,于理想社会无益,必须将他们驱逐出理想国。柏拉图认为艺术只能摹仿现实世界的外形,不能摹仿现实世界的本质,只能在感性形式下对物质世界进行摹仿,不可能向人们提供有关理念的真知识,因而也就达不到真理。他说“图画只是外形的摹仿”,⑸这个看法取消了艺术真实地反映、揭示事物本质的可能性,完全否定了艺术的认识作用。在他的眼中,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存在,而要认识理念世界,只能通过抽象的思维活动,而不能通过感性的艺术形式。值得注意的是,柏拉图虽然基本上否定了艺术特殊的认识功能、审美教育功用和娱乐功能,但他又不是完全否定一切艺术,只是不满意摹仿艺术表现世俗生活和情感。他推崇音乐在对武士的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因为音乐能培养理想国中优美、和谐、高贵的人格,有利于政治的教化。此外,柏拉图也并未否认艺术比哲学更富有感染力,尽管他在文章中嘲笑荷马只配歌颂英雄,未指挥过一次胜利的战争,但他却承认自己从小就养成了对荷马的热爱。由此看来,柏拉图从“理念论”出发敌视和鄙视艺术,并非出于无知,而是由于他的政治观点和哲学信条的需要。他不是门外谈诗,而是想对艺术进行改造,创立一种新的适合于他的理想国的艺术。
二.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
亚里士多德作为柏拉图的学生,并非全盘接受老师的观点,而是较客观地探讨了艺术与现实的关系问题,形成了自己完整的、系统化的“摹仿说”。“摹仿说”可以说是亚里士多德文艺思想的核心,也是他的美学专著《诗学》的中心概念和出发点。《诗学》中,亚里士多德一开始就指出“史诗和悲剧、喜剧和酒神颂以及大部分双管箫乐和竖琴乐———这一切实际上是摹仿,只是有三点差别,即摹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的方式不同。”⑹亚里士多德对“艺术”一词的定义和当时古希腊流行的观点是一致的,即认为“艺术”是指“一切制作,包括职业性的技术在内。”⑺而真正被我们沿用至今的所谓“美的艺术”如诗歌、音乐、绘画、舞蹈、雕塑等,则被亚里士多德称为“摹仿”或“摹仿的艺术”。可见,他是把“摹仿”看作这些艺术形式的共同特征。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是在批判柏拉图的“理式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理想国》第十卷中,柏拉图写到“我们经常用一个理式来统摄杂多的同名的个别事物,每一类杂多的个别事物各有一个理式。”⑻由此可以看出,柏拉图“割裂了一般概念与个别事的关系,把‘理式’看成是在具体事物以外独立存在的东西”⑼这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正是柏拉图的理式论的根本错误之所在。亚里士多德认为一般只能存在于个别之中,普遍概念不能脱离具体事物,不能代替具体事物,更不能成为事物的实体或本体。由于他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因此摹仿现实的艺术也就具有了真实性。艺术所摹仿的决不像柏拉图所说的只是现实世界的外形,而是现实世界所具有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亚里士多德这里,摹仿不仅具有“再现”的含义,而且包含了“创造”的意义,艺术不是机械地复制、抄袭现实,而是要创造典型形象,揭示生活的本质。
结论:
通过以上对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论的具体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同是对“摹仿说”的论述,但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分。柏拉图的哲学核心是“理念说”。 “理念说”的前提是现象世界与实在世界的分离。 他把世界说成是对理念的分有,因分有而具有共相性.其实就是摹仿。那么,艺术作为对现象界的攀仿,在柏拉图理念统辖的世界秩序之户便只能处于最低次了。在他看来,艺术的幕仿不过是一种镜子式的摄取事物的外相,本身并没有什么创造性。而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理论较之前人更全面、更准确,特别是其中艺术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亚里士多德做出了较客观、完整的回答。他不但肯定了艺术摹仿的现实世界的真实性,更加明确地指出艺术不仅仅是对现实世界单纯的摹仿,更多的是创造,并以此来揭示事物的必然联系,揭示生活的本质和规律。当然,柏拉图的“摹仿说”是有其社会和阶级根源的。柏拉图出生于古希腊奴隶主贵族阶级,他的全部学说必然都是为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在对于文艺现实关系问题的看法上,柏拉图是唯心主义的,反现实主义的,而亚里斯多德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现实主义的。这两种根本对立的文艺思想影响整个西方美学史,其大足以说明二人都是了不起的伟人。
【参考文献】
[1]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2]伍蠡甫,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上卷)[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3]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4]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5]罗国杰,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6]崔延强.正义与逻各斯———希腊人的价值理想[M].山东:泰山出版社,1998.
【Abstract】 Plato and Aristotle are two most famous philosophers in ancient Greece. Their thoughts are the mightiest achievement in Grecian philosophy, and exert great influence on their followers. They both put forward the well-known imitation theory in term of the relationship of art to reality, but the contents of two theories moved in opposite directions due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ir basic philosophical views. The paper makes a rough comparison between two theories, attempting to distinguish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exploring the different basis and nature of them.
【Key words】Plato; Aristotle; imitation theory,;comparison
作者简介:
曹芳(1979--),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取得英美文学硕士学位,现为湖北省武汉市军械士官学校基础部外语教研室助教
郭丽丽(1979--),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翻译学硕士,现为湖北省武汉市军械士官学校基础部外语教研室讲师
责任编辑:王利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