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雕塑是行为艺术的一个支派,起源于西方国家,通过真人涂绘,达到雕塑的逼真效果,配以肢体语言,向人们展示其艺术的内涵。它借鉴了纯雕塑艺术风格,但又不同于纯雕塑。它的优点是取之于生活,展示于真实。”——王聚福
近期,在《爱情呼叫转移Ⅱ》的启动仪式上,在《同一首歌》的舞台上,在中华世纪坛迎接奥运圣火的仪式上……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浑身上下或铁铜色、或银白色、或金色,没有声音,只有形体。他们就是活雕塑艺术的表演者。
王聚福就是这“活雕塑”中的一员。
学“傻根儿”的“傻蛋儿”
今年23岁的王聚福出生在山东潍坊农村,虽然是家里的独生子,但是从小,王聚福并没有像很多“80后”那样享福。“父母都是靠天吃饭的农民,农闲时,父亲就外出做建筑工人,母亲一个人操持家务,一家三口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他说自己从小就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和赚钱的不易,从不向父母要零花钱。
初中毕业后,王聚福考上了离家很近的一所中专学校,学计算机。因为在学校组织的元旦晚会上反串演老太太,王聚福开始对表演如痴如醉。
2004年中专毕业后,王聚福顺利地进入潍坊科技职业学院继续读计算机专业。谈到为什么不选择读艺术学校,他坦言:“家里条件有限,上艺术学校花费很高。”
在大学里,演节目的机会多了,王聚福逐渐成了校园小明星,他笑着说:“我始终都反串演老太太的角色,并不断改进和创新,到后来成了我的保留节目、拿手节目。”
临近毕业,王聚福也和大部分同学一样出去找工作。“这时有个商场到学校招导购员,我和几个同学去应聘了,主要卖奥运福娃等纪念商品,先实习,毕业后直接留了下来。”
2007年春节前夕,毕福剑主持的《过年七天乐》节目组来到潍坊,就在王聚福所在的商场里支起了报名台。“我是第一个报名参赛的选手。在四五百人中,经过海选,我最终幸运地留下参加节目录制,而且我的节目没做什么删减。”节目录制完,王聚福立即兴奋地给所有亲戚都打了电话,告诉他们这一大好消息。但是,直到今天他本人和父母都还没看到过那期节目。
兴奋过后,王聚福依旧回到商场做导购员。他说:“那段时间很辛苦,吃住都很差。所以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现状,不能一辈子这样活。”
后来,只要一听说哪儿招演员,王聚福就赶紧去报名。“我在老家还拍过一个电影,是为了迎接党的十七大的召开,反映土地改革的影片,叫《春至仙客来》。剧组一共海选出10位演员,导演开始说每个人都有角色,但是最后我才知道我们只是群众演员。然而,我还是幸运的,有一句台词,‘叔,你来了?’”
为了这句台词,王聚福前后一共拍了半个来月。“当时我还要上班,每次为了拍戏都得和同事换班。拍一天戏赚20元,最后我赚了200多元,是群众演员里赚钱最多的。那时我就深感演员这一职业很辛苦,风吹日晒,但是仍觉得挺好玩儿,兴趣不但没减,还与日俱增。”
拍过戏后的王聚福再也没有心思工作了,一心要做演员。他辞掉了工作,带上自己的积蓄,坐上火车来到北京,直奔朋友处。“这位朋友是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他告诉我,没事儿就去北京电影学院的门口站着,经常有人去那儿挑演员,很多‘北漂’演员都是这样的,包括‘傻根儿’王宝强都曾在那站过。”在这期间,王聚福也演过一些角色,曾有一个网络短片还找他做男主角“傻蛋儿”,一个搞笑的角色。
但是,日子一长,王聚福明显感觉到手里的钱急剧减少,自己好不容易攒下的钱眼看着就要花光了。“如果再找不到工作,我就得卷铺盖回家了。”
就在王聚福一筹莫展时,朋友给了他一张名片,印有北京黑祥子时空艺术团的字样。朋友说:“你打个电话,问问艺术团缺不缺演员。那儿还不错的。”电话通了,艺术团的李清华团长说可以双方坐下来聊一聊。
参与奥运,活雕塑不再是乞讨艺术
时至今日,王聚福仍清晰地记得那天与李团长见面的情景。“我们聊了很久,从中午一直聊到傍晚,谈我的经历,对艺术的追求、理想和感悟。我们虽然初次见面,但是很投缘,好似有说不完的话。也是那天,我才了解到这个艺术团是做活雕塑艺术表演的。第一次,‘活雕塑艺术’这五个字进入了我的耳朵。”
2007年10月,王聚福如愿加入北京黑祥子时空艺术团。“我从兼职演员做起,有演出活动时才来,当然现在已经是专职了。团里包吃住,每月基本工资1000元,演一天给50元,我一个月有时能赚2000多元。这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已经很知足了。”
第一次听说有活雕塑艺术,第一次观看活雕塑艺术表演,第一次走进活雕塑艺术表演化妆间,第一次自己演活雕塑……在北京黑祥子时空艺术团,王聚福经历了太多人生中的第一次。“还记得第一次上妆是老演员帮我画的。画完妆,穿上演出服,往镜子前一站,自个儿把自个儿吓了一跳。如今,上妆都是自己画,需要一个多小时,卸妆也要一个多小时。卸妆的时候尤其要小心头发别被染料粘在一起。第一次卸妆后,皮肤的确有点痒,但是很快就适应了。其实那些染料对皮肤没有什么伤害。我们的衣服、鞋子都是剧团统一购置、上色的,表演的时候我们根据表演主题选择服装和道具,再按照服装的颜色上妆。但是,我们的上妆和卸妆过程都是商业机密。”
王聚福的第一个活雕塑角色是公子哥。“那次是去郑州表演,表演完,看到台下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我非常高兴。活雕塑不同于雕塑的是,活雕塑是有思想内涵的,最终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表演形式的区别是:我们不能说话。绝对不能说话,一露牙就太吓人了,哈哈。”
如果说第一次演出只是让王聚福走近了活雕塑艺术,那么第二次演出让他真正爱上了活雕塑艺术。
“第二次是在国展演出,当时观众非常多。我演的是一个老北京卖糖葫芦的男孩儿,在表演过程中,我开始不满足于机械地做动作了,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想法,比如一些滑稽的动作、表情等。很多观众都跟着我跑,我走到哪儿,他们就跟到哪儿。还有的人买来鲜花送给我……但是也有的小观众一看我突然‘活’了,都吓哭了,后来我就很留意,有小观众在旁时,就不对着他们摆动作。”演出结束,不仅王聚福心里美滋滋地,李团长也是连连点头称赞:“小伙子还挺有想法,以后好好干!”此后,团里的其他演员也主动跟着他一起研究表演,不断改进。
这一次,王聚福真切地感受到了活雕塑艺术的魅力,并由此深深地爱上了活雕塑艺术表演。“在西方国家,活雕塑可以说是一门乞讨艺术,但是在国内,我们团是第一家也是惟一一家表演活雕塑艺术的团体。团长一直惦记着发展壮大队伍,把我国的传统文化融入活雕塑艺术,进一步探讨、摸索活雕塑艺术表演的新模式,比如把变脸等绝活揉进活雕塑艺术表演,并且发扬光大。”
早已是“糖葫芦专业户”的王聚福又有了新想法。“我多次要求换个角色表演,但是团长说我个子不高,穿不起来其它角色的衣服。业余时间,我也会找一些专业书籍来学习,而且每天早上都早起,领着其他演员去小公园跑步、压腿等。我们基本都没有系统地进行过形体训练,舞蹈就更不用提了。现在练形体,年龄确实有点大了,所以练起来很吃劲儿。”
如今,已是团里艺术部长的王聚福每天都在紧张地进行奥运会期间的表演彩排。“奥运会期间,我们在奥运场馆附近连续演46天,每天演8场,每场三分钟。我仍然演老北京卖糖葫芦的男孩儿,也会演祥云火炬手。排练非常辛苦,天气炎热,我们的服装又厚、又不透气,真可谓是汗如雨下。”虽然辛苦,但总算是参与了奥运。王聚福称:“今年是奥运年,正好借机让外国友人也看看咱们中国的活雕塑艺术表演,感受一下老北京的传统文化。”
谈及未来,王聚福踌躇满志,他觉得虽然不能成为影视明星,但好歹也是走在表演的路上,况且,这门新兴的艺术在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要将活雕塑艺术进行到底,这就是我的艺术人生。”
近期,在《爱情呼叫转移Ⅱ》的启动仪式上,在《同一首歌》的舞台上,在中华世纪坛迎接奥运圣火的仪式上……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浑身上下或铁铜色、或银白色、或金色,没有声音,只有形体。他们就是活雕塑艺术的表演者。
王聚福就是这“活雕塑”中的一员。
学“傻根儿”的“傻蛋儿”
今年23岁的王聚福出生在山东潍坊农村,虽然是家里的独生子,但是从小,王聚福并没有像很多“80后”那样享福。“父母都是靠天吃饭的农民,农闲时,父亲就外出做建筑工人,母亲一个人操持家务,一家三口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他说自己从小就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和赚钱的不易,从不向父母要零花钱。
初中毕业后,王聚福考上了离家很近的一所中专学校,学计算机。因为在学校组织的元旦晚会上反串演老太太,王聚福开始对表演如痴如醉。
2004年中专毕业后,王聚福顺利地进入潍坊科技职业学院继续读计算机专业。谈到为什么不选择读艺术学校,他坦言:“家里条件有限,上艺术学校花费很高。”
在大学里,演节目的机会多了,王聚福逐渐成了校园小明星,他笑着说:“我始终都反串演老太太的角色,并不断改进和创新,到后来成了我的保留节目、拿手节目。”
临近毕业,王聚福也和大部分同学一样出去找工作。“这时有个商场到学校招导购员,我和几个同学去应聘了,主要卖奥运福娃等纪念商品,先实习,毕业后直接留了下来。”
2007年春节前夕,毕福剑主持的《过年七天乐》节目组来到潍坊,就在王聚福所在的商场里支起了报名台。“我是第一个报名参赛的选手。在四五百人中,经过海选,我最终幸运地留下参加节目录制,而且我的节目没做什么删减。”节目录制完,王聚福立即兴奋地给所有亲戚都打了电话,告诉他们这一大好消息。但是,直到今天他本人和父母都还没看到过那期节目。
兴奋过后,王聚福依旧回到商场做导购员。他说:“那段时间很辛苦,吃住都很差。所以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现状,不能一辈子这样活。”
后来,只要一听说哪儿招演员,王聚福就赶紧去报名。“我在老家还拍过一个电影,是为了迎接党的十七大的召开,反映土地改革的影片,叫《春至仙客来》。剧组一共海选出10位演员,导演开始说每个人都有角色,但是最后我才知道我们只是群众演员。然而,我还是幸运的,有一句台词,‘叔,你来了?’”
为了这句台词,王聚福前后一共拍了半个来月。“当时我还要上班,每次为了拍戏都得和同事换班。拍一天戏赚20元,最后我赚了200多元,是群众演员里赚钱最多的。那时我就深感演员这一职业很辛苦,风吹日晒,但是仍觉得挺好玩儿,兴趣不但没减,还与日俱增。”
拍过戏后的王聚福再也没有心思工作了,一心要做演员。他辞掉了工作,带上自己的积蓄,坐上火车来到北京,直奔朋友处。“这位朋友是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他告诉我,没事儿就去北京电影学院的门口站着,经常有人去那儿挑演员,很多‘北漂’演员都是这样的,包括‘傻根儿’王宝强都曾在那站过。”在这期间,王聚福也演过一些角色,曾有一个网络短片还找他做男主角“傻蛋儿”,一个搞笑的角色。
但是,日子一长,王聚福明显感觉到手里的钱急剧减少,自己好不容易攒下的钱眼看着就要花光了。“如果再找不到工作,我就得卷铺盖回家了。”
就在王聚福一筹莫展时,朋友给了他一张名片,印有北京黑祥子时空艺术团的字样。朋友说:“你打个电话,问问艺术团缺不缺演员。那儿还不错的。”电话通了,艺术团的李清华团长说可以双方坐下来聊一聊。
参与奥运,活雕塑不再是乞讨艺术
时至今日,王聚福仍清晰地记得那天与李团长见面的情景。“我们聊了很久,从中午一直聊到傍晚,谈我的经历,对艺术的追求、理想和感悟。我们虽然初次见面,但是很投缘,好似有说不完的话。也是那天,我才了解到这个艺术团是做活雕塑艺术表演的。第一次,‘活雕塑艺术’这五个字进入了我的耳朵。”
2007年10月,王聚福如愿加入北京黑祥子时空艺术团。“我从兼职演员做起,有演出活动时才来,当然现在已经是专职了。团里包吃住,每月基本工资1000元,演一天给50元,我一个月有时能赚2000多元。这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已经很知足了。”
第一次听说有活雕塑艺术,第一次观看活雕塑艺术表演,第一次走进活雕塑艺术表演化妆间,第一次自己演活雕塑……在北京黑祥子时空艺术团,王聚福经历了太多人生中的第一次。“还记得第一次上妆是老演员帮我画的。画完妆,穿上演出服,往镜子前一站,自个儿把自个儿吓了一跳。如今,上妆都是自己画,需要一个多小时,卸妆也要一个多小时。卸妆的时候尤其要小心头发别被染料粘在一起。第一次卸妆后,皮肤的确有点痒,但是很快就适应了。其实那些染料对皮肤没有什么伤害。我们的衣服、鞋子都是剧团统一购置、上色的,表演的时候我们根据表演主题选择服装和道具,再按照服装的颜色上妆。但是,我们的上妆和卸妆过程都是商业机密。”
王聚福的第一个活雕塑角色是公子哥。“那次是去郑州表演,表演完,看到台下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我非常高兴。活雕塑不同于雕塑的是,活雕塑是有思想内涵的,最终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表演形式的区别是:我们不能说话。绝对不能说话,一露牙就太吓人了,哈哈。”
如果说第一次演出只是让王聚福走近了活雕塑艺术,那么第二次演出让他真正爱上了活雕塑艺术。
“第二次是在国展演出,当时观众非常多。我演的是一个老北京卖糖葫芦的男孩儿,在表演过程中,我开始不满足于机械地做动作了,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想法,比如一些滑稽的动作、表情等。很多观众都跟着我跑,我走到哪儿,他们就跟到哪儿。还有的人买来鲜花送给我……但是也有的小观众一看我突然‘活’了,都吓哭了,后来我就很留意,有小观众在旁时,就不对着他们摆动作。”演出结束,不仅王聚福心里美滋滋地,李团长也是连连点头称赞:“小伙子还挺有想法,以后好好干!”此后,团里的其他演员也主动跟着他一起研究表演,不断改进。
这一次,王聚福真切地感受到了活雕塑艺术的魅力,并由此深深地爱上了活雕塑艺术表演。“在西方国家,活雕塑可以说是一门乞讨艺术,但是在国内,我们团是第一家也是惟一一家表演活雕塑艺术的团体。团长一直惦记着发展壮大队伍,把我国的传统文化融入活雕塑艺术,进一步探讨、摸索活雕塑艺术表演的新模式,比如把变脸等绝活揉进活雕塑艺术表演,并且发扬光大。”
早已是“糖葫芦专业户”的王聚福又有了新想法。“我多次要求换个角色表演,但是团长说我个子不高,穿不起来其它角色的衣服。业余时间,我也会找一些专业书籍来学习,而且每天早上都早起,领着其他演员去小公园跑步、压腿等。我们基本都没有系统地进行过形体训练,舞蹈就更不用提了。现在练形体,年龄确实有点大了,所以练起来很吃劲儿。”
如今,已是团里艺术部长的王聚福每天都在紧张地进行奥运会期间的表演彩排。“奥运会期间,我们在奥运场馆附近连续演46天,每天演8场,每场三分钟。我仍然演老北京卖糖葫芦的男孩儿,也会演祥云火炬手。排练非常辛苦,天气炎热,我们的服装又厚、又不透气,真可谓是汗如雨下。”虽然辛苦,但总算是参与了奥运。王聚福称:“今年是奥运年,正好借机让外国友人也看看咱们中国的活雕塑艺术表演,感受一下老北京的传统文化。”
谈及未来,王聚福踌躇满志,他觉得虽然不能成为影视明星,但好歹也是走在表演的路上,况且,这门新兴的艺术在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要将活雕塑艺术进行到底,这就是我的艺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