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 数字化、自动化节能领域的一面旗帜

来源 :中国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很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了危机。但“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这一年,上海迪普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迪普)逆势跑出了加速度,年营业额超过1.5亿元,成为中国数字化、自动化节能解决方案的领军企业。如此亮眼的成绩,一方面得益于工业自动化和大数据系统的时代机遇,另一方面则归功于上海迪普背后稳坐中军、运筹帷幄的掌舵者。她就是上海迪普总经理张玲。
  提起张玲,在工业自动化、数字化节能领域,可谓小有名气。这位叱咤商海的巾帼创业者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却偏要凭借实力在细分赛道中闯出一片天地。

一条细分赛道


  在创立上海迪普之前,张玲在上海联庆机电有限公司担任过销售工程师,对数字化自动化节能领域有着独到的理解。后来她又自主创业创办了上海源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系统地学习了西门子的工业化产品,并成为西门子自动化代理商。几年下来,张玲愈发感受到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根本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生产需求,于是在她的心中更加坚定了“数据化、自动化控制领域”在未来的市场中一定会爆发出无限的潜力。
  直到2006年4月,带着“巾帼不让须眉”的那股劲儿,张玲连续创业,创办了上海迪普。彼时,在张玲看来,数据化、自动化控制这条崭新的赛道虽然蕴藏着无限潜力,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粗犷的市场销售并不能让需求者理解数字化到底是什么。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这是张玲奉为人生行为的圭臬。“我一定要找到能行之有效地帮助客户了解市场和产品的方法出来。”忆起当时的情景,骨子里镌刻着“倔强”的张玲感慨万千地说。经过一番苦思冥想后,她很快便找到了解决对策。
  如果站在底层逻辑去改变鱼龙混杂的行业生态,那么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于是张玲很早便在行业内建立了完善的产品标准、服务标准和现场管理体系,并成为行业样本。
  接下来的日子里,张玲率领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为客户提供了节能评估、能源审计、项目咨询设计、项目融资等全方位服务,并让客户能够实时了解项目的完成情况。那段日子里,张玲深入一线,与公司的研发团队并肩作战,攻克出节能领域一个个技术难题,并发明了近二十项专利和软著。“过程虽辛苦,但在这条细分赛道上能够做出点成绩出来,辛苦也就微不足道了。”张玲告诉记者,这些专利和软著已被广泛运用到公司所负责的全国各地的节能项目中,这让她倍感欣慰。

从0到1、从1到亿


  业界有个说法,张玲是国内最早把自动化、数字化引入节能领域的专家,她对节能领域的贡献,推动了行业的高度。她的“数字化、自动化发展模式”,也成为行业争相效仿的对象。
  此言不虚,从迪普过往的发展历程中不难看到:为了解决国内大型连锁商超里空调使用频繁且存在大量浪费的情况,张玲率领团队研发出可将传统的控制技术与现代的互联网技术完美结合的ECO-AS系统。
  该系统不仅可以根据自身的自适应高效算法寻求最优策略与最佳模式,达到综合能耗最低的目标,同时还可以通过数据平台的统计分析功能预测出能源消耗的趋势、诊断设备故障的隐患、量化关键考核的指标等,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一些大型连锁超市使用了ECO-AS系统后,在节能方面得到了很大改善,同时在安全事故方面也有了明显的降低。大型商超节能项目的出色表现为张玲和迪普公司赢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正因为如此,公司先后承接了上海8万人体育馆项目、上海虹桥机场节能改造项目等多个大型的节能项目。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成绩面前,张玲丝毫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因为她的事业愿景远不止于此。她希望用归零的心态,从0到1,从1到亿,带领上海迪普一步一个脚印地迈向“智能自动化专业领域”的高峰。
  随着网络演进和数据业务的快速发展,国内数据中心建设如火如荼,嗅觉灵敏的张玲迅速抓住了行业的商机,带领团队开发出可以直接对接智能神经网络算法的迪普云。据张玲透露,迪普云可以直接对接智能神经网络算法,最终实现节能的最大化。
  张玲带领迪普团队成功地完成百度阳泉数据中心项目,在业界实现首例对接神经网络算法,这为张玲所执掌的上海迪普奠定了行业数据化的领先地位。截止到目前,迪普已成为百度、阿里等数据服务行业巨头的优质合作伙伴。其服务的客户遍及全国26个省市,先后完成了600多个暖通节能集控项目。
  如今,上海迪普已成为西门子全国数字化增值伙伴。而事实上,拥有这样技术能力的数字化增值伙伴,在全国范围内仅有6家。迪普15年的发展和创新见证了张玲一路的成长,而这一切的建树与辉煌都与张玲的努力密不可分。
  多年的努力让张玲和她所创立的上海迪普赢得了业界的广泛赞誉:2019年,张玲荣获了“2019年中国商界行业十大杰出人物”荣誉称号。2021年,作为数字化、自动化节能解决方案领军人物,张玲因其出色的表现荣获了“2020中国经济十大年度人物”奖,同期的获奖人均来自于各个领域的知名人士。
  当记者问张玲,未来5年里,上海迪普的工作重点是什么,她不假思索地说:“我们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未来的每一分、每一秒,仍将矢志不渝地行走在数字化、自动化节能解决方案领域的发展道路上。”
其他文献
我的父亲由于从小热爱英语,能够非常流利地运用英文进行听说读写,而这项能力在他年轻时所处的20世纪90年代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能力,同时又恰逢上世纪90年代初借着中国广阔而又廉价的劳动力乘势起飞的中国OEM制造出口行业,我的父亲被广州一家灯光制造企业相中,成为从零开始开拓企业出口贸易业务的人。  这家企业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4年韩国仁川亚运会灯光工程的供应商。后面的剧情套路大家应该很熟悉——一
期刊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已成为一些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抓手。创新创业对于大学生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即便毕业以后不选择创业这条路,创新创业相关的经历也能提升其在就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可以被最大程度激发出来。这些实践经验和能力,正是现阶段企业评估大学生综合素养的一个参考条件。  因此,鼓励大学生在
期刊
最初,并没多少人把江小白定义成网红,我们的期望也没那么高,可能是环境的变化和某些幸运的因素使它很快火了。  本质上,江小白的呈现方式和盈利模式都是通过品牌展示出来的。因此,它是一家品牌公司,品牌是让用户接受产品的重要载体。  若我们还有一点小梦想,就是驱动自己往前走,因为存在感会比生命延续更长的时间。比如著名的作家、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往往比生命更长久;建筑也是一样,可能存续千万年,超越人类的生命周
期刊
2017年底,大润发被阿里巴巴收购,大润发创始人黄明端辞任时说了一句话:“我赢了所有的对手,但是输给了这个时代。”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朱恒源将黄明端的这句话解读为:沃尔玛、家乐福这样一些看得见的、常规的对手容易应对,但当时代携着那些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竞争对手来袭,你还来不及应对可能就被踢出局了。“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可以说是这个故事最合适不过的概括了。  企业就像在大海中航行的
期刊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在线协同办公和远程办公的用户量激增,一时间成为众多企业的刚需。很多互联网企业以免费模式抢跑这个热点赛道,其产品和服务也带来了新的打法和商业模式,空前激发了协同软件市场的潜力。  协同办公产业里的“传统企业”,因此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才能抓住机遇,在“热点赛道”上保持优势,继续为企业智能化转型赋能,成了该行业从业者思考的新课题。近日,上海旻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
期刊
根据美国公认会计准则(GAAP),伯克希尔2020年的盈利为425亿美元。这一数字的四个组成部分是219亿美元的营业利润,49亿美元的实现资本利得,我们持有的股票中存在的净未实现资本利得增加所带来的267亿美元收益,以及我们拥有的一些子公司和附属公司的价值减记导致的110亿美元损失。所有项目均在税后基础上列示。  营业利润是最重要的,即使它们不是我们公认会计准则总额中最大的项目。我们在伯克希尔的重
期刊
互联网焦虑症  我从所谓的互联网行业转战传统酒店业,已有12个年头。虽然辛苦劳累,但成果还不错:虽然起步较晚,但各个方面都在不断超越同行,慢慢成了中国酒店业的“头牌”。加上我连续创业了几个公司,还经常被一些新的创业者请去介绍“经验”。  酒店行业并不好做,都是些苦活累活,事务繁琐,环节众多。经济型连锁更难,既要好又要便宜,成本稍微高一点,利润就不见了。365天,天天要睁大眼睛,不能出纰漏;天天要做
期刊
坦诚永远都是风险最小的方法  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在南京的一家煤矿工作,母亲就在煤矿旁边的服装厂打工,我一直跟着外公外婆和舅舅生活,是货真价实的留守儿童。我在家里帮外公放牛、照顾小卖铺。  中考的时候,家里人都觉得我考个中专就行了,但我并不这么认为。当时父亲单位效益不好,我们家生活很紧张,他们认为已经足够了,但我比他们想得远。  虽然我出生在一个小山村里,但我并不满足于只上中专,能在悬崖边把自己捞回
期刊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发展,新科技成为驱动金融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通过金融科技创新实现金融行业产品的创新,促进行业流程再造、有效提升金融服务质量成为行业发展大势。纵观金融业发展历程,每一次商业模式的变革都离不开创新理念的支撑,以及科技力量的赋能。  刘茜,是一位深耕金融领域的风控专家,凭借其对金融业态创新发展趋势的精准判断,将创新理念与科技力量有机结合,在金融市场上取得了一系列优异
期刊
物美是商业连锁企业,创办于1994年,彼时正是进入连锁业合适的时机,早一点或晚一点都可能不合适。所以,办企业不仅要方向正确,更要掌握好时机和节奏。这是我多年来最深切的感悟。我是“误入歧途”  创办物美可能与我在硅谷学习的经历有关。在硅谷我看到的都是创业,通过创业来体现人的价值。但我从来没有立志要做超市,平时我是一个连商店都懒得逛的人,从来没有想到要做零售业。  1993年,我从斯坦福做完博士后研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