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教学反思的内容及对策。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 教学反思 对策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其目的是使教学进入更优化的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使教师成长得更快、更专业。
二、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一)新课程呼唤数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新课程要求数学教师从以往无专业特征的“知识传授者”、传统的“经验型”教师成长为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研究者”、“专家型”的教师。数学教师在新课改中如何成长?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 可见,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对于我们新教师而言,教学反思更是重中之重。反思才能产生变革,变革才能带来发展。
(二)实践性知识获得的需要
教师并非本专业知识越多越好,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就是“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备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这类知识无法通过他人的给予获得,只有通过教师的亲身教学体验,通过“行动中的反思”和训练才能获得。前段时间听了高二数学《线性规划》一课,课间教师面对学生的沉默并没有作出相应的教学对策调整,仍然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把一个个概念和问题抛出,教师的“博学”与学生的“无知”更加扩大了师生的距离,压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之后所有的问题都如同石沉大海般无人应答,教师犹如滔滔不绝的导游在自说自语。
这堂课引发我的深思:教材这部分大大的体现了数学的有用性,入引导得好,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但也增加了课堂上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的因素,需要教师在实践情境中不断体验、反思和感悟,在适当的情境下实施适当的教育,这是教学智慧的本质体现。很明显这位教师有着良好的学科专业知识,缺乏的正是对课堂的教学情境及时反思和对策调整的能力。
(三)数学课改实践的要求
“思考该往前走”,是新课改中数学教师自我成长的现实之路。按照新课改理念实施以来,数学教师面临很大的新的挑战,遇到了不少的困惑,如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育观念的冲突中,“旧”的消亡出现阵痛,“新”的孕育与产生是否有被“旧”的习惯吞噬的危险?面对新理念,教学方法改进中如何找到恰当的载体?课堂中学生“动起来学”与课时计划的完成发生矛盾怎么办?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与课堂常规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在大班额中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学习?如何增强教师的知识储备与调整知识结构?等等。在新课标实施的教学调研中,我听了另一位高一教师一节《充要条件》的课,学生对充要条件的理解不是很清楚,例如: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上课期间我们和同学之间该如何探讨,如何分享我们的个人见解?如何验证我们的见解是正确与否?而对于一个班九十几个人如何获取老师的帮助?等等。说实话课堂上老师有些紧张,总担心学生提出怪异的问题或者自己讲授的教学内容学生接受不了,教师的智慧和灵活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以为学生只能描述如何探究自己的具体情况,没想到有一名学生并不满足于口头表述,说:“老师我想陈述我的理解是否正确,并想听听其他同学是如何理解的,行吗?”教师赶紧让他上讲台,全班同学给予了热烈的掌声。之后还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是这么理解的:……,对不?”(逆向思维!太好了!)场面令我感触很深。学生的想象力可以超出了教师!
这些困惑,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救世主”,最终只有靠教师的自我学习和反思,在不断地交流、比较、碰撞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与对策。这一过程也体现了“教师是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的理念。
三、对数学教学方法的几点反思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0分钟的学习效率,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要搞好高中数学新课改,首先要对新课标和新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这样才能将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框架;其次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和认知结构,了解学生此阶段的知识水平,以便因材施教;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特别是自学。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在一堂课中,教师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手,动脑操作。若每当看到有学生一道题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探究出答案,就急于将方法告诉他们,这样会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学生的思维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学生往往会想出我意想不到的好方法来。
2.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中学数学教材的条章节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在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 教学反思 对策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其目的是使教学进入更优化的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使教师成长得更快、更专业。
二、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一)新课程呼唤数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新课程要求数学教师从以往无专业特征的“知识传授者”、传统的“经验型”教师成长为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研究者”、“专家型”的教师。数学教师在新课改中如何成长?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 可见,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对于我们新教师而言,教学反思更是重中之重。反思才能产生变革,变革才能带来发展。
(二)实践性知识获得的需要
教师并非本专业知识越多越好,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就是“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备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这类知识无法通过他人的给予获得,只有通过教师的亲身教学体验,通过“行动中的反思”和训练才能获得。前段时间听了高二数学《线性规划》一课,课间教师面对学生的沉默并没有作出相应的教学对策调整,仍然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把一个个概念和问题抛出,教师的“博学”与学生的“无知”更加扩大了师生的距离,压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之后所有的问题都如同石沉大海般无人应答,教师犹如滔滔不绝的导游在自说自语。
这堂课引发我的深思:教材这部分大大的体现了数学的有用性,入引导得好,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但也增加了课堂上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的因素,需要教师在实践情境中不断体验、反思和感悟,在适当的情境下实施适当的教育,这是教学智慧的本质体现。很明显这位教师有着良好的学科专业知识,缺乏的正是对课堂的教学情境及时反思和对策调整的能力。
(三)数学课改实践的要求
“思考该往前走”,是新课改中数学教师自我成长的现实之路。按照新课改理念实施以来,数学教师面临很大的新的挑战,遇到了不少的困惑,如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育观念的冲突中,“旧”的消亡出现阵痛,“新”的孕育与产生是否有被“旧”的习惯吞噬的危险?面对新理念,教学方法改进中如何找到恰当的载体?课堂中学生“动起来学”与课时计划的完成发生矛盾怎么办?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与课堂常规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在大班额中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学习?如何增强教师的知识储备与调整知识结构?等等。在新课标实施的教学调研中,我听了另一位高一教师一节《充要条件》的课,学生对充要条件的理解不是很清楚,例如: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上课期间我们和同学之间该如何探讨,如何分享我们的个人见解?如何验证我们的见解是正确与否?而对于一个班九十几个人如何获取老师的帮助?等等。说实话课堂上老师有些紧张,总担心学生提出怪异的问题或者自己讲授的教学内容学生接受不了,教师的智慧和灵活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以为学生只能描述如何探究自己的具体情况,没想到有一名学生并不满足于口头表述,说:“老师我想陈述我的理解是否正确,并想听听其他同学是如何理解的,行吗?”教师赶紧让他上讲台,全班同学给予了热烈的掌声。之后还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是这么理解的:……,对不?”(逆向思维!太好了!)场面令我感触很深。学生的想象力可以超出了教师!
这些困惑,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救世主”,最终只有靠教师的自我学习和反思,在不断地交流、比较、碰撞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与对策。这一过程也体现了“教师是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的理念。
三、对数学教学方法的几点反思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0分钟的学习效率,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要搞好高中数学新课改,首先要对新课标和新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这样才能将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框架;其次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和认知结构,了解学生此阶段的知识水平,以便因材施教;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特别是自学。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在一堂课中,教师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手,动脑操作。若每当看到有学生一道题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探究出答案,就急于将方法告诉他们,这样会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学生的思维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学生往往会想出我意想不到的好方法来。
2.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中学数学教材的条章节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在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