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①三天的大同游学之旅,最触动我心灵的是云冈石窟。(入题快,开门见山,简洁明快)
②从它身上,我看到了北魏时期的兴盛。法师昙曜开凿雄伟壮观的昙曜五窟,拉开了云冈石窟建造的序幕。此后六十余年,云冈石窟不断发展,佛像内容日渐繁复,雕饰精美。
③从它身上,我看到了清朝末年的衰败。国家惨遭外敌侵略,云冈石窟内的无数佛像或流亡海外,或灰飞烟灭。
④从它身上,我也看到了建国之后的复兴。从1955年开始,一次次修缮、试验、抢险行动加固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石窟所处的环境被改善,木结构窟檐被翻修,石窟壁被加固,人们想方设法延缓云冈石窟的风化程度。(三个排比段,写出了云冈石窟从兴建、兴盛到衰败,再到复兴的沧桑历史)
⑤走在云冈石窟间,仰望十余米高的石壁,那些1500多岁的大小石佛们,有的脸部破裂,有的腿脚“残疾”,有的全身“瘦”得不成佛形,有的四肢脱落,有的面目全非。但从那些依稀可辨的艳丽色彩、细微处精致的雕刻,我仍能想象出云冈石窟昔日的壮丽华美。
⑥时间给了云冈石窟特别的眷顾,让它超期在世上“服役”1500多年,然而,它在战火绵延的动荡时代却始终难逃人为的迫害。80年前,云冈石窟来了一群不速之客——侵华日军。看到这些栩栩如生、数以万计的佛像,他们无情地抡起锤子,一尊尊佛像被敲下,完整地被挑走。因为佛像太多,侵略者没法全部带走,便雇佣当地人砸石像。砸石像的队伍不断壮大,更多的佛像化为尘土。听着导游的讲解,我的头如同被那抡起的铁锤砸中,一阵眩晕。我仿佛看到一尊尊佛像落入尘土,残躯断肢,散落满地;幸运一些的留得“全尸”,却马上被一只只贪婪的手抢夺,流落异域。我又仿佛看到村民们争先恐后地背着一袋袋佛像凑到日军面前换取银元。“住手!”我在心底呼喊,只见村民转过身来满脸困惑不解。佛像换银元,在他们看来着实是件既划算又省力的差事。我颓然垂下头,眼前却总浮现出铁锤反射的冷光。(作者走在云冈石窟间,有眼前所见,更有心中所思。作者联想合情合理,细节描写绘声绘色,栩栩如生。较之初稿,此处的内容丰满厚实了许多。文段有对现实的感慨,更有对历史的回顾,字里行间体现出的是作者冷静而深沉的忧患意识)
⑦继续向前走,一座座建在石窟上的窟檐映入我的视线。它们的作用是给石窟遮风挡雨,然而外观却大不一样。一座建于清朝最鼎盛的时期,古色古香,花纹繁复,雕刻精致;一座建于解放初,那时国家国力尚薄弱,窟檐制作粗糙,加固手法简单;一座建于2008年,那时中国已成功举办奥运会,国际影响力不断上升。我望着2008年那座高大、美观、结实的窟檐,不由得庆幸我生在当今这个国家稳步发展、人们传统文化保护意识强烈的時代。
⑧看云冈石窟,不是看一个死了千年的标本,而是看一个活了千年的生命。它跨越时空屹立不倒,以不变的姿态见证着朝代的交替更迭。世间命运的起起落落,这个“见证人”无言却坚定地传达着文化历史的力量,带给我震撼、心痛和感动。(作者一路行走,一路观看,一路反思,虚实结合,写出了旅行中属于自己特有的体验和领悟)
②从它身上,我看到了北魏时期的兴盛。法师昙曜开凿雄伟壮观的昙曜五窟,拉开了云冈石窟建造的序幕。此后六十余年,云冈石窟不断发展,佛像内容日渐繁复,雕饰精美。
③从它身上,我看到了清朝末年的衰败。国家惨遭外敌侵略,云冈石窟内的无数佛像或流亡海外,或灰飞烟灭。
④从它身上,我也看到了建国之后的复兴。从1955年开始,一次次修缮、试验、抢险行动加固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石窟所处的环境被改善,木结构窟檐被翻修,石窟壁被加固,人们想方设法延缓云冈石窟的风化程度。(三个排比段,写出了云冈石窟从兴建、兴盛到衰败,再到复兴的沧桑历史)
⑤走在云冈石窟间,仰望十余米高的石壁,那些1500多岁的大小石佛们,有的脸部破裂,有的腿脚“残疾”,有的全身“瘦”得不成佛形,有的四肢脱落,有的面目全非。但从那些依稀可辨的艳丽色彩、细微处精致的雕刻,我仍能想象出云冈石窟昔日的壮丽华美。
⑥时间给了云冈石窟特别的眷顾,让它超期在世上“服役”1500多年,然而,它在战火绵延的动荡时代却始终难逃人为的迫害。80年前,云冈石窟来了一群不速之客——侵华日军。看到这些栩栩如生、数以万计的佛像,他们无情地抡起锤子,一尊尊佛像被敲下,完整地被挑走。因为佛像太多,侵略者没法全部带走,便雇佣当地人砸石像。砸石像的队伍不断壮大,更多的佛像化为尘土。听着导游的讲解,我的头如同被那抡起的铁锤砸中,一阵眩晕。我仿佛看到一尊尊佛像落入尘土,残躯断肢,散落满地;幸运一些的留得“全尸”,却马上被一只只贪婪的手抢夺,流落异域。我又仿佛看到村民们争先恐后地背着一袋袋佛像凑到日军面前换取银元。“住手!”我在心底呼喊,只见村民转过身来满脸困惑不解。佛像换银元,在他们看来着实是件既划算又省力的差事。我颓然垂下头,眼前却总浮现出铁锤反射的冷光。(作者走在云冈石窟间,有眼前所见,更有心中所思。作者联想合情合理,细节描写绘声绘色,栩栩如生。较之初稿,此处的内容丰满厚实了许多。文段有对现实的感慨,更有对历史的回顾,字里行间体现出的是作者冷静而深沉的忧患意识)
⑦继续向前走,一座座建在石窟上的窟檐映入我的视线。它们的作用是给石窟遮风挡雨,然而外观却大不一样。一座建于清朝最鼎盛的时期,古色古香,花纹繁复,雕刻精致;一座建于解放初,那时国家国力尚薄弱,窟檐制作粗糙,加固手法简单;一座建于2008年,那时中国已成功举办奥运会,国际影响力不断上升。我望着2008年那座高大、美观、结实的窟檐,不由得庆幸我生在当今这个国家稳步发展、人们传统文化保护意识强烈的時代。
⑧看云冈石窟,不是看一个死了千年的标本,而是看一个活了千年的生命。它跨越时空屹立不倒,以不变的姿态见证着朝代的交替更迭。世间命运的起起落落,这个“见证人”无言却坚定地传达着文化历史的力量,带给我震撼、心痛和感动。(作者一路行走,一路观看,一路反思,虚实结合,写出了旅行中属于自己特有的体验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