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降低药品流通成本、提高药品流通绩效是当前新医改和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依托SCP范式理论和384家药品流通企业的数据对药品流通市场运营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流通纵向竞争关系中的多环节、长渠道制约着流通绩效的提升;流通横向竞争关系中各个流通环节缺乏竞争性导致了流通的低绩效;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内部激励机制与流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据此,在新一轮医改中应该提升药品流通产业集中度,加速行业整合,压缩流通环节。同时积极推进“医药分离”,增强流通环节的竞争性,在药品价格形成中凸显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规范和完善招标采购制度来减少流通环节。也应注重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激励机制的完善等以提升药品流通绩效。
关键词:SCP范式;药品流通绩效;纵向竞争性;横向竞争性
中图分类号:F426.72;F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7)01-0086-07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药品流通绩效事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事关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和新医改的持续推进等问题。目前,中国正处于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市场机制发育不完善,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不清晰,药品流通市场的运营绩效低下,主要表现为虚高的药品价格、脆弱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高昂的药品流通成本,以及处于风险高发期的药品安全问题。与此同时,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提高供给效率,破除以药补医,降低虚高药价[1]。由此看来,如何提高药品流通市场运营绩效是当前新医改和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也是学界、企业界和政府关注的焦点问题。
研究发现,已有流通绩效的研究文献多集中于流通效率的研究,强调的是商品流通实现过程中投入产出的关系,是基于单向度经济运行效果的数量特征描述。基于药品流通的特殊性,应该选择多维度、多层次流通绩效评价体系才能反映市场运营的综合结果,除了经济运营效率之外,还应该涵盖社会责任、社会公平、顾客满意度等一些综合指标。简单说来,就是流通绩效包含于流通效率,更能全面客观准确反映市场运行的综合结果。首先陈文玲 等(2010)[2]、洪涛(2012)等[3]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研究了流通效率;郭娜(2012)运用SCP范式并用实证方法分析了生鲜蔬菜的流通渠道效率[4]。其次是关于流通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文献,林英泽 等(2013)认为,导致流通低效率的原因是流通方式的粗放式发展、商业模式落后、物流费用高和效率低、消费方式传统、要素市场发育不完善[5]。晏维龙(2005)[6]和高铁生(2012)[7]研究了流通技术对流通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已有文献缺乏对流通环节多少和各环节的竞争性对流通绩效的影响研究,尤其是实证研究严重不足。再次,现有药品流通绩效研究文献,从供应链的视角研究市场运营绩效和流通绩效本质和内涵上是相通的,从当前运作良好的供应链效率角度来看,医院都使信息流把组织和流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破除了原有信息孤岛、业务孤岛、资源孤岛的瓶颈约束,使组织、资源、流程向一体化、协同化、效率化发展[8]。Shah(2004)根据自己的研究实践总结了医药供应链绩效衡量指标[9]。宋远方 等(2005)对医药批发企业、医药零售企业、医疗机构供应链绩效进行了系统分析[10]。综上研究发现:国内外对药品流通绩效的研究文献较少,利用实证方法研究药品流通的多环节和竞争性对流通绩效的影响更是接近空白。据此,利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药品流通的多环节和竞争性对流通绩效的影响具有一定实践价值。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依托SCP范式构建药品流通效率理论模型,分析药品流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对市场绩效的影响机理。根据作者已有研究[11]证实,决定双重加价情形下流通绩效高低的原因有两个:流通环节的多少(流通渠道的横向竞争性)和流通环节的竞争性(流通渠道的纵向竞争性)。
(一)流通渠道横向竞争性与流通市场绩效
根据研究需要把流通环节的多少抽象为流通渠道的横向竞争性。流通环节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商品的最终市场价格,拥有市场势力的企业会偏离完全竞争的价格和产量,因此环节越多,价格就越高,产量就越低。即使在每个环节都是完全竞争的情形下,每个流通企业的成本加成也会使得最后的均衡价格越来越高,最终结果就是市场绩效越来越低。在药品流通领域中流通环节的多少体现为分销和物流环节的长渠道、多层级等。药品流通主要包括物流和分销环节,渠道越长,商品的价格越高。根据交易成本理论,当经济变得越来越专业化和城市化,更多的交易在没有长期关系的个人之间进行,也即非人性化交易,这时理性的消费者不得不更多地卷入搜寻和收集信息的活动中,从而使交易费用增加[12]。因此,商品流通的多环节必然增加了信息搜寻成本、讨价还价成本以及契约的履行成本等一系列费用的增加。从物流成本视角看,物流配送的多环节再加上物流设施配备不完善、现代物流技术落后等必然增加商品的装卸成本、验收检验成本、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成本的增加必须抬高价格进行价值补偿。在基本药物的配送中,囿于物流配送成本的压力,政府积極鼓励流通企业施行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减少流通环节,也是为提升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规模结构效率,最终实现药品流通市场绩效的提升。流通的长渠道和多环节属于市场结构的范畴,物流和分销属于企业的市场行为范畴。药品流通的多环节增加了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助推了药品流通的高价格行为,降低了市场运营绩效。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1:其他条件一定下,流通的多环节(流通渠道的较弱横向竞争性)显著降低了市场运营绩效。
(二)流通渠道的纵向竞争性与流通市场绩效
流通各环节的竞争性即流通渠道的纵向竞争性。整个流通环节的绩效取决于每个流通环节的绩效,而每个流通环节的绩效则取决于每个流通环节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因为每个流通企业对价格和产量的控制程度取决于其在市场上的势力。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商品和资源是自由流动的,长期内没有厂商获得正的或负的经济利润。正的经济利润会吸引厂商进入,增加供给进而降低价格;负的经济利润会导致厂商退出减少供给而提高价格。厂商达到利润最大化时的价格等于短期或长期的边际成本,流通环节的竞争将会降低产品的价格[13]。在药品流通领域中增加药品零售终端的竞争性和物流配送环节的竞争性可以降低最终药品销售价格,市场运营绩效上升。在以药养医背景下,药品零售终端竞争的不充分性助推了药品的高价格。药品的主要流通模式是“制造商—批发商—医疗机构—消费者,占流通总量的80%左右”[14]。该模式存在较多隐性、显性交易主体和集中招标采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公立医疗机构垄断着药品终端销售权。垄断的存在,致使药品流通中层层加价,医疗机构在实施15%的价格加成基础上,还通过集中招标采购后的“二次议价”、拖欠医药企业的货款以及各种滥用市场势力行为侵占流通批发企业的经济利益[15]。同时医务人员凭借其处方权的垄断由非基本药物替代基本药物、大处方行为等隐性交易方式助推了药品流通中的虚高价格。流通渠道的销售价格越来越高,故此流通环节缺乏竞争性导致流通市场绩效的降低。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2:其他条件一定下,流通环节的竞争性(流通渠道的较强纵向竞争性)显著提高市场运营绩效。
三、实证设计
(一)变量设计
本文实证研究的因变量为市场绩效,主要用企业的盈利能力衡量,选取“净资产收益率”。另外,也采取了综合度量的方法衡量市场绩效。
自变量包括市场结构、流通渠道的纵向竞争性与横向竞争性。利用市场集中度来描述市场结构,并用“前几家企业的年营业额占整个市场营业额的比例”作为市场集中度的衡量指标。纵向竞争性即整个药品流通行业的环节多少,用“物流成本占总收入的比重”度量,其中物流成本为整个流通环节的物流成本。横向竞争性即药品流通行业某一环节的竞争性强弱,用“企业的现金流压力”度量。
控制变量,选取了企业规模、企业年龄、信息化水平、所有制结构和激励制度。企业规模用企业职工人数的对数度量;信息化水平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投入占企业当年收入的比例度量;如果企业属于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控股50%及以上)则取值为1,否则为0;如果企业已经建立相关激励制度(包括绩效、管理等)则取值为1,否则为0。表1给出了所有变量的定义。
(二)统计描述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药品流通批发企业绩效研究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28份问卷,问卷回收率88%。除去无效问卷,共384家有效研究样本企业,回收问卷的有效率为72.3%。模型的膨胀因子(VIF)小于10,因此可以认为多重共线性问题并不严重。表2给出了相关变量的统计性描述。
四、实证分析
(一)基于经济绩效的单维度
首先将被解释变量与所有潜在的解释变量进行回归(OLS回归分析1),回归结果显示,部分变量不能通过基本的显著性检验。据此对不显著的变量进行剔除,结果详见表3。
经变量筛选后,本文最终得到回归方程为:
AR=3.434-0.105*LCR-0.178*FP+0.078****II+0.202*SCALE
回归方程调整后的R2为0.270;残差一阶自相关的D-W检验值为1.789;异方差问题的white检验的F和R2统计量对应的p值分别为0.642和0.830,表明检验接受了方程同方差的假设。F检验的p值为0.000。
结果表明:当前中国药品流通市场上,以“市场集中度(MC)”为代表的市场结构并不能对绩效(盈利能力)产生明显影响,这可能是当前我国药品批发流通市场区域分割较为严重,药品流通企业整体上处于一种“小”“散”“乱”和“多”的低效率竞争格局。流通的纵向竞争性对流通行业的绩效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物流成本占收入比重每提升1%,则流通行业的绩效将下降0.105%。流通的横向竞争性对流通行业的绩效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即企业的现金流压力每增加1%,则流通行业的绩效将下降0.178%。“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II)”变量的影响系数为0.078,说明当前我国药品批发流通企业面临着主要问题不是产权改革,而是激励机制的完善。
(二)市场绩效多维度衡量方式
市场绩效的多维度衡量应是动态的,不同时期、不同行业、不同层面对于市场发展需求存在着差别。药品不仅有别于传统的消费品,而药品流通行业也明显有别与一般商品的流通,因此,有必要在SCP框架下对市场绩效进行多维度衡量。
结合我国药品流通行业现阶段的特点和企业发展实际,借鉴中国药品流通巨头企业——国药集团、华润集团和云南医药集团三家上报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的药品流通企业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框架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扩展了平衡计分卡理论四个维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层级融合策略从5个层面(二级指标)23个层面(三级指标)进行全面的绩效评价,具体评价过程细节可参见孙飞 等(2016)的研究成果[16],得出被解释变量(流通绩效)的均值为4.58、中位数4.58、标准差0.56。
1. 流通绩效的实证分析。除因变量有变化外,控制变量增加了技术研发投入和监管因素,并从三个方面度量了监管因素。加入这些控制变量的原因是由于因变量的内涵本身有所扩展。相较前文单一维度的绩效评价,本部分拓展了其绩效的内涵与外延,并通过多指标的评价综合、系统地考虑了整个药品流通行业的绩效。变量描述见表4。
首先将被解释变量与所有潜在的解释变量进行第一次(OLS)回归,结果显示,部分变量不能通过基本的显著性检验。据此对不显著的变量进行剔除,再次进行第二次(OLS)回归分析,两次回归结果详见表5。
经变量筛选后,本文最终得到回归方程为:
RATING=3.359***+0.110*SCALE***-0.078****OS-0.149***LCR+0.119****ISI+0.215****II-0.087****FP
回归方程调整后的R2为0.412;针对残差一阶自相关的D-W检验值为1.697;针对方程异方差问题的WHITE检验的F和R2统计量对应的p值分别为0.350和0.347,表明检验接受了方程同方差的假設。
结论表明:纵向竞争性对流通绩效具有显著负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流成本与企业收入的比例每提升1%,企业流通绩效得分下降0.000 51分。横向竞争性对流通行业的绩效具有显著负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现金流压力每提升1%,企业流通绩效得分下降0.000 87分。市场结构并不能对绩效产生明显影响,再一次验证了当前我国药品批发流通市场区域分割较为严重,企业分布较为分散的背景下,单一企业的市场规模和销售收入占总行业的份额较低,其无能力形成有效合谋并操纵市场。“国有及国有控股”的企业绩效最高;“集体所有制”企业绩效和“民营”企业绩效居中;“外资或合资”企业绩效较低;“其他类型”企业绩效最低;技术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投入水平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对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投入水平每提升1%,企业流通绩效得分提升0.001 1分;企业的激励机制水平对流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激励机制水平每提升1%,其流通绩效得分提升0.002 14分。 2.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实证分析。考虑到基于普通最小二乘法(OLS)的线性回归模型对于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因果关系的有效信息挖掘有限,且依赖于较强的变量分布假设,采用分位数回归进一步予以讨论。分位数回归对模型误差项并不要求很强的分布条件,因此对于非正态分布而言,分位数回归系数估计量较普通最小二乘法(OLS)的线性回归模型更加稳健[11]。图1给出了因变量rating的分布情况,因变量rating非常接近正态分布。
计算得知,rating0.23=4.208,rating0.48=4.547,rating0.73=4.904,这三个分位点对应的分数在百分制下分别对应60分、65分和70分,是阶段性特征比较强的分位数点,加之其分布比较均匀,本文将分位数回归的分位数点设定为23%、48%和73%。在上述分位点下,本文得到了分位数回归结果及相关检验,详见表6。
与基于普通最小二乘法(OLS)的实证分析结果相比,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实证分析结果呈现出更多信息。(1)关于纵向竞争性对于药品批发流通企业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随着分位数水平的提升,物流成本因素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首先,在23%的分位数上,物流成本因素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力并不显著。相反在48%和73%的分位数上,物流成本因素对于企业绩效的负向影响力不仅显著,而且负作用程度不断提升。因此,对于低绩效水平的企业和中等绩效水平的企业而言,物流成本对其绩效产生负面影响,且随着流通企业绩效水平的提升,对药品批发流通企业而言,物流成本对其绩效产生负面影响越来越显著,假设1的稳健性得到证实。(2)关于横向竞争性对于药品批发流通企业绩效的影响。在所有分位数水平上,企业现金流压力对其绩效产生负面影响。进而随着分位数水平的提升,企业现金流压力对其绩效产生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因此,越是流通绩效水平高的企业,其面临的现金流压力对于企业流通绩效产生的抑制作用越明显。假设2的稳健性得到证实。(3)关于技术因素对于药品批发流通企业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随着分位数水平的提升,企业对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投入水平对企业绩效产生的正向影响力度逐渐减弱。对于企业而言,加大信息化投入可以改善流通绩效,但是上述效果将随着企业绩效水平的提升衰减。(4)企业的激励机制水平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随着分位数水平的提升,激励机制水平对企业绩效产生的正向影响力不断加强。因此,越是流通绩效水平高的药品批发流通企业,其通过改善激励机制提升企业流通绩效的作用越明显。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依托于SCP范式和384家药品流通批发企业的样本数据展开对药品流通市场运营绩效的研究。首先是基于经济绩效单维度的实证分析初步验证了假设1、2,然后利用中国384家药品流通批发企业的调研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层级融合策略对批发企业的药品流通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研究。根据流通绩效的评价结果进行流通绩效的第二阶段实证分析研究药品流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对市场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分析。通过最小二乘法和分位数回归法进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即(1)流通纵向竞争关系中的多环节、长渠道制约着流通绩效的提升,即药品流通中物流、分销中的多环节等降低了药品流通绩效,因此可以通过产业内资源的整合和有效的制度安排压缩药品流通环节、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市场运营绩效。(2)流通横向竞争关系中各个流通环节缺乏竞争性导致了流通的低绩效,即药品流通中销售终端环节缺乏必要的竞争性,公立医疗机构处于药品零售终端的绝对垄断地位,其通过滥用垄断势力而获得垄断利润,增加了药品的流通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降低了市场运营绩效。(3)对于药品批发流通企业而言,加大企业信息化投入可以显著提升流通绩效。信息化水平是药品供应链流程中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协同流转的有力保障。(4)药品批发流通企业的激励机制水平对药品批发流通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越是流通绩效水平高的药品流通批发企业,其通过改善激励机制提升企业流通绩效的作用越明显。
综上实证结论分析得出研究启示,现阶段提升我国药品流通市场的运营绩效,必须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改革:第一是逐步放松政府对药品的价格监管,价格形成中凸显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完善集中招标采购中“两票制”,进而来压缩药品流通环节。第二是加快药品流通产业内兼并收购,提升产业集中度,提高药品流通产业的渠道势力来弱化医疗机构的垄断地位;在新一轮医改中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医药分离”,形成高效透明的药品营销模式。第三是依托现代信息化技术、现代物流技术、供应链管理技术提升现代物流水平,加快第三方医药物流业发展。第四是逐步建立健全药品流通企业的内部激励机制,通过提升其组织运转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来降低药品流通成本。
参考文献:
[1]李克强.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R/OL].(2015-03-05)[2016-08-07].http://lianghui.people.com.cn/2015npc/n/2015/0305/c394298-26642056-6.html.
[2]陈文玲,李金菊,颜少君,等.药品现代流通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3]洪涛.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的路径选择[J].中国流通经济,2012(12):30-35.
[4]郭娜.中国生鲜蔬菜的流通渠道效率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2.
[5]林英泽,陈建中,陈静.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6]宴维龙.现代商业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7]高铁生.优化匹配机制提高流通效率[J].中国流通经济,2012(12):16-17.
[8]NEUMANN L. Streamlining the supply chain.[J]. Healthcare financial management journal of the healthcare financial management association,2003,57(7):56-62.
[9]Shah N. Pharmaceutical supply chains:key issues and strategies for optimisation[J]. Computers &chemical engineering,2004,28(6-7):929-941.
[10]宋遠方,宋华.医药物流与医疗供应链管理 [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
[11]孙飞.中国药品流通渠道效率研究——基于SCP范式分析视角[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3(12):118-125.
[12]卢现祥,朱巧玲.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3]唐E·沃德曼(Don E.Waldman),伊丽莎白J.詹森(Elizabeth J.Jensen).产业组织:理论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4]陈文玲,李金菊,颜少君,等.药品现代流通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15]朱恒鹏.还医生以体面:医疗服务走向市场定价[J].财贸经济,2010(3):123-129.
[16]孙飞,付东普.中国药品流通绩效评价研究——基于384家药品流通企业的样板数据[J].经济与管理,2016(2):60-65.
责任编辑:曹华青
关键词:SCP范式;药品流通绩效;纵向竞争性;横向竞争性
中图分类号:F426.72;F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7)01-0086-07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药品流通绩效事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事关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和新医改的持续推进等问题。目前,中国正处于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市场机制发育不完善,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不清晰,药品流通市场的运营绩效低下,主要表现为虚高的药品价格、脆弱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高昂的药品流通成本,以及处于风险高发期的药品安全问题。与此同时,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提高供给效率,破除以药补医,降低虚高药价[1]。由此看来,如何提高药品流通市场运营绩效是当前新医改和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也是学界、企业界和政府关注的焦点问题。
研究发现,已有流通绩效的研究文献多集中于流通效率的研究,强调的是商品流通实现过程中投入产出的关系,是基于单向度经济运行效果的数量特征描述。基于药品流通的特殊性,应该选择多维度、多层次流通绩效评价体系才能反映市场运营的综合结果,除了经济运营效率之外,还应该涵盖社会责任、社会公平、顾客满意度等一些综合指标。简单说来,就是流通绩效包含于流通效率,更能全面客观准确反映市场运行的综合结果。首先陈文玲 等(2010)[2]、洪涛(2012)等[3]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研究了流通效率;郭娜(2012)运用SCP范式并用实证方法分析了生鲜蔬菜的流通渠道效率[4]。其次是关于流通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文献,林英泽 等(2013)认为,导致流通低效率的原因是流通方式的粗放式发展、商业模式落后、物流费用高和效率低、消费方式传统、要素市场发育不完善[5]。晏维龙(2005)[6]和高铁生(2012)[7]研究了流通技术对流通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已有文献缺乏对流通环节多少和各环节的竞争性对流通绩效的影响研究,尤其是实证研究严重不足。再次,现有药品流通绩效研究文献,从供应链的视角研究市场运营绩效和流通绩效本质和内涵上是相通的,从当前运作良好的供应链效率角度来看,医院都使信息流把组织和流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破除了原有信息孤岛、业务孤岛、资源孤岛的瓶颈约束,使组织、资源、流程向一体化、协同化、效率化发展[8]。Shah(2004)根据自己的研究实践总结了医药供应链绩效衡量指标[9]。宋远方 等(2005)对医药批发企业、医药零售企业、医疗机构供应链绩效进行了系统分析[10]。综上研究发现:国内外对药品流通绩效的研究文献较少,利用实证方法研究药品流通的多环节和竞争性对流通绩效的影响更是接近空白。据此,利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药品流通的多环节和竞争性对流通绩效的影响具有一定实践价值。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依托SCP范式构建药品流通效率理论模型,分析药品流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对市场绩效的影响机理。根据作者已有研究[11]证实,决定双重加价情形下流通绩效高低的原因有两个:流通环节的多少(流通渠道的横向竞争性)和流通环节的竞争性(流通渠道的纵向竞争性)。
(一)流通渠道横向竞争性与流通市场绩效
根据研究需要把流通环节的多少抽象为流通渠道的横向竞争性。流通环节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商品的最终市场价格,拥有市场势力的企业会偏离完全竞争的价格和产量,因此环节越多,价格就越高,产量就越低。即使在每个环节都是完全竞争的情形下,每个流通企业的成本加成也会使得最后的均衡价格越来越高,最终结果就是市场绩效越来越低。在药品流通领域中流通环节的多少体现为分销和物流环节的长渠道、多层级等。药品流通主要包括物流和分销环节,渠道越长,商品的价格越高。根据交易成本理论,当经济变得越来越专业化和城市化,更多的交易在没有长期关系的个人之间进行,也即非人性化交易,这时理性的消费者不得不更多地卷入搜寻和收集信息的活动中,从而使交易费用增加[12]。因此,商品流通的多环节必然增加了信息搜寻成本、讨价还价成本以及契约的履行成本等一系列费用的增加。从物流成本视角看,物流配送的多环节再加上物流设施配备不完善、现代物流技术落后等必然增加商品的装卸成本、验收检验成本、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成本的增加必须抬高价格进行价值补偿。在基本药物的配送中,囿于物流配送成本的压力,政府积極鼓励流通企业施行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减少流通环节,也是为提升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规模结构效率,最终实现药品流通市场绩效的提升。流通的长渠道和多环节属于市场结构的范畴,物流和分销属于企业的市场行为范畴。药品流通的多环节增加了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助推了药品流通的高价格行为,降低了市场运营绩效。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1:其他条件一定下,流通的多环节(流通渠道的较弱横向竞争性)显著降低了市场运营绩效。
(二)流通渠道的纵向竞争性与流通市场绩效
流通各环节的竞争性即流通渠道的纵向竞争性。整个流通环节的绩效取决于每个流通环节的绩效,而每个流通环节的绩效则取决于每个流通环节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因为每个流通企业对价格和产量的控制程度取决于其在市场上的势力。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商品和资源是自由流动的,长期内没有厂商获得正的或负的经济利润。正的经济利润会吸引厂商进入,增加供给进而降低价格;负的经济利润会导致厂商退出减少供给而提高价格。厂商达到利润最大化时的价格等于短期或长期的边际成本,流通环节的竞争将会降低产品的价格[13]。在药品流通领域中增加药品零售终端的竞争性和物流配送环节的竞争性可以降低最终药品销售价格,市场运营绩效上升。在以药养医背景下,药品零售终端竞争的不充分性助推了药品的高价格。药品的主要流通模式是“制造商—批发商—医疗机构—消费者,占流通总量的80%左右”[14]。该模式存在较多隐性、显性交易主体和集中招标采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公立医疗机构垄断着药品终端销售权。垄断的存在,致使药品流通中层层加价,医疗机构在实施15%的价格加成基础上,还通过集中招标采购后的“二次议价”、拖欠医药企业的货款以及各种滥用市场势力行为侵占流通批发企业的经济利益[15]。同时医务人员凭借其处方权的垄断由非基本药物替代基本药物、大处方行为等隐性交易方式助推了药品流通中的虚高价格。流通渠道的销售价格越来越高,故此流通环节缺乏竞争性导致流通市场绩效的降低。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2:其他条件一定下,流通环节的竞争性(流通渠道的较强纵向竞争性)显著提高市场运营绩效。
三、实证设计
(一)变量设计
本文实证研究的因变量为市场绩效,主要用企业的盈利能力衡量,选取“净资产收益率”。另外,也采取了综合度量的方法衡量市场绩效。
自变量包括市场结构、流通渠道的纵向竞争性与横向竞争性。利用市场集中度来描述市场结构,并用“前几家企业的年营业额占整个市场营业额的比例”作为市场集中度的衡量指标。纵向竞争性即整个药品流通行业的环节多少,用“物流成本占总收入的比重”度量,其中物流成本为整个流通环节的物流成本。横向竞争性即药品流通行业某一环节的竞争性强弱,用“企业的现金流压力”度量。
控制变量,选取了企业规模、企业年龄、信息化水平、所有制结构和激励制度。企业规模用企业职工人数的对数度量;信息化水平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投入占企业当年收入的比例度量;如果企业属于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控股50%及以上)则取值为1,否则为0;如果企业已经建立相关激励制度(包括绩效、管理等)则取值为1,否则为0。表1给出了所有变量的定义。
(二)统计描述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药品流通批发企业绩效研究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28份问卷,问卷回收率88%。除去无效问卷,共384家有效研究样本企业,回收问卷的有效率为72.3%。模型的膨胀因子(VIF)小于10,因此可以认为多重共线性问题并不严重。表2给出了相关变量的统计性描述。
四、实证分析
(一)基于经济绩效的单维度
首先将被解释变量与所有潜在的解释变量进行回归(OLS回归分析1),回归结果显示,部分变量不能通过基本的显著性检验。据此对不显著的变量进行剔除,结果详见表3。
经变量筛选后,本文最终得到回归方程为:
AR=3.434-0.105*LCR-0.178*FP+0.078****II+0.202*SCALE
回归方程调整后的R2为0.270;残差一阶自相关的D-W检验值为1.789;异方差问题的white检验的F和R2统计量对应的p值分别为0.642和0.830,表明检验接受了方程同方差的假设。F检验的p值为0.000。
结果表明:当前中国药品流通市场上,以“市场集中度(MC)”为代表的市场结构并不能对绩效(盈利能力)产生明显影响,这可能是当前我国药品批发流通市场区域分割较为严重,药品流通企业整体上处于一种“小”“散”“乱”和“多”的低效率竞争格局。流通的纵向竞争性对流通行业的绩效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物流成本占收入比重每提升1%,则流通行业的绩效将下降0.105%。流通的横向竞争性对流通行业的绩效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即企业的现金流压力每增加1%,则流通行业的绩效将下降0.178%。“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II)”变量的影响系数为0.078,说明当前我国药品批发流通企业面临着主要问题不是产权改革,而是激励机制的完善。
(二)市场绩效多维度衡量方式
市场绩效的多维度衡量应是动态的,不同时期、不同行业、不同层面对于市场发展需求存在着差别。药品不仅有别于传统的消费品,而药品流通行业也明显有别与一般商品的流通,因此,有必要在SCP框架下对市场绩效进行多维度衡量。
结合我国药品流通行业现阶段的特点和企业发展实际,借鉴中国药品流通巨头企业——国药集团、华润集团和云南医药集团三家上报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的药品流通企业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框架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扩展了平衡计分卡理论四个维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层级融合策略从5个层面(二级指标)23个层面(三级指标)进行全面的绩效评价,具体评价过程细节可参见孙飞 等(2016)的研究成果[16],得出被解释变量(流通绩效)的均值为4.58、中位数4.58、标准差0.56。
1. 流通绩效的实证分析。除因变量有变化外,控制变量增加了技术研发投入和监管因素,并从三个方面度量了监管因素。加入这些控制变量的原因是由于因变量的内涵本身有所扩展。相较前文单一维度的绩效评价,本部分拓展了其绩效的内涵与外延,并通过多指标的评价综合、系统地考虑了整个药品流通行业的绩效。变量描述见表4。
首先将被解释变量与所有潜在的解释变量进行第一次(OLS)回归,结果显示,部分变量不能通过基本的显著性检验。据此对不显著的变量进行剔除,再次进行第二次(OLS)回归分析,两次回归结果详见表5。
经变量筛选后,本文最终得到回归方程为:
RATING=3.359***+0.110*SCALE***-0.078****OS-0.149***LCR+0.119****ISI+0.215****II-0.087****FP
回归方程调整后的R2为0.412;针对残差一阶自相关的D-W检验值为1.697;针对方程异方差问题的WHITE检验的F和R2统计量对应的p值分别为0.350和0.347,表明检验接受了方程同方差的假設。
结论表明:纵向竞争性对流通绩效具有显著负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流成本与企业收入的比例每提升1%,企业流通绩效得分下降0.000 51分。横向竞争性对流通行业的绩效具有显著负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现金流压力每提升1%,企业流通绩效得分下降0.000 87分。市场结构并不能对绩效产生明显影响,再一次验证了当前我国药品批发流通市场区域分割较为严重,企业分布较为分散的背景下,单一企业的市场规模和销售收入占总行业的份额较低,其无能力形成有效合谋并操纵市场。“国有及国有控股”的企业绩效最高;“集体所有制”企业绩效和“民营”企业绩效居中;“外资或合资”企业绩效较低;“其他类型”企业绩效最低;技术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投入水平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对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投入水平每提升1%,企业流通绩效得分提升0.001 1分;企业的激励机制水平对流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激励机制水平每提升1%,其流通绩效得分提升0.002 14分。 2.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实证分析。考虑到基于普通最小二乘法(OLS)的线性回归模型对于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因果关系的有效信息挖掘有限,且依赖于较强的变量分布假设,采用分位数回归进一步予以讨论。分位数回归对模型误差项并不要求很强的分布条件,因此对于非正态分布而言,分位数回归系数估计量较普通最小二乘法(OLS)的线性回归模型更加稳健[11]。图1给出了因变量rating的分布情况,因变量rating非常接近正态分布。
计算得知,rating0.23=4.208,rating0.48=4.547,rating0.73=4.904,这三个分位点对应的分数在百分制下分别对应60分、65分和70分,是阶段性特征比较强的分位数点,加之其分布比较均匀,本文将分位数回归的分位数点设定为23%、48%和73%。在上述分位点下,本文得到了分位数回归结果及相关检验,详见表6。
与基于普通最小二乘法(OLS)的实证分析结果相比,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实证分析结果呈现出更多信息。(1)关于纵向竞争性对于药品批发流通企业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随着分位数水平的提升,物流成本因素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首先,在23%的分位数上,物流成本因素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力并不显著。相反在48%和73%的分位数上,物流成本因素对于企业绩效的负向影响力不仅显著,而且负作用程度不断提升。因此,对于低绩效水平的企业和中等绩效水平的企业而言,物流成本对其绩效产生负面影响,且随着流通企业绩效水平的提升,对药品批发流通企业而言,物流成本对其绩效产生负面影响越来越显著,假设1的稳健性得到证实。(2)关于横向竞争性对于药品批发流通企业绩效的影响。在所有分位数水平上,企业现金流压力对其绩效产生负面影响。进而随着分位数水平的提升,企业现金流压力对其绩效产生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因此,越是流通绩效水平高的企业,其面临的现金流压力对于企业流通绩效产生的抑制作用越明显。假设2的稳健性得到证实。(3)关于技术因素对于药品批发流通企业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随着分位数水平的提升,企业对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投入水平对企业绩效产生的正向影响力度逐渐减弱。对于企业而言,加大信息化投入可以改善流通绩效,但是上述效果将随着企业绩效水平的提升衰减。(4)企业的激励机制水平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随着分位数水平的提升,激励机制水平对企业绩效产生的正向影响力不断加强。因此,越是流通绩效水平高的药品批发流通企业,其通过改善激励机制提升企业流通绩效的作用越明显。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依托于SCP范式和384家药品流通批发企业的样本数据展开对药品流通市场运营绩效的研究。首先是基于经济绩效单维度的实证分析初步验证了假设1、2,然后利用中国384家药品流通批发企业的调研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层级融合策略对批发企业的药品流通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研究。根据流通绩效的评价结果进行流通绩效的第二阶段实证分析研究药品流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对市场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分析。通过最小二乘法和分位数回归法进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即(1)流通纵向竞争关系中的多环节、长渠道制约着流通绩效的提升,即药品流通中物流、分销中的多环节等降低了药品流通绩效,因此可以通过产业内资源的整合和有效的制度安排压缩药品流通环节、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市场运营绩效。(2)流通横向竞争关系中各个流通环节缺乏竞争性导致了流通的低绩效,即药品流通中销售终端环节缺乏必要的竞争性,公立医疗机构处于药品零售终端的绝对垄断地位,其通过滥用垄断势力而获得垄断利润,增加了药品的流通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降低了市场运营绩效。(3)对于药品批发流通企业而言,加大企业信息化投入可以显著提升流通绩效。信息化水平是药品供应链流程中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协同流转的有力保障。(4)药品批发流通企业的激励机制水平对药品批发流通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越是流通绩效水平高的药品流通批发企业,其通过改善激励机制提升企业流通绩效的作用越明显。
综上实证结论分析得出研究启示,现阶段提升我国药品流通市场的运营绩效,必须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改革:第一是逐步放松政府对药品的价格监管,价格形成中凸显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完善集中招标采购中“两票制”,进而来压缩药品流通环节。第二是加快药品流通产业内兼并收购,提升产业集中度,提高药品流通产业的渠道势力来弱化医疗机构的垄断地位;在新一轮医改中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医药分离”,形成高效透明的药品营销模式。第三是依托现代信息化技术、现代物流技术、供应链管理技术提升现代物流水平,加快第三方医药物流业发展。第四是逐步建立健全药品流通企业的内部激励机制,通过提升其组织运转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来降低药品流通成本。
参考文献:
[1]李克强.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R/OL].(2015-03-05)[2016-08-07].http://lianghui.people.com.cn/2015npc/n/2015/0305/c394298-26642056-6.html.
[2]陈文玲,李金菊,颜少君,等.药品现代流通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3]洪涛.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的路径选择[J].中国流通经济,2012(12):30-35.
[4]郭娜.中国生鲜蔬菜的流通渠道效率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2.
[5]林英泽,陈建中,陈静.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6]宴维龙.现代商业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7]高铁生.优化匹配机制提高流通效率[J].中国流通经济,2012(12):16-17.
[8]NEUMANN L. Streamlining the supply chain.[J]. Healthcare financial management journal of the healthcare financial management association,2003,57(7):56-62.
[9]Shah N. Pharmaceutical supply chains:key issues and strategies for optimisation[J]. Computers &chemical engineering,2004,28(6-7):929-941.
[10]宋遠方,宋华.医药物流与医疗供应链管理 [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
[11]孙飞.中国药品流通渠道效率研究——基于SCP范式分析视角[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3(12):118-125.
[12]卢现祥,朱巧玲.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3]唐E·沃德曼(Don E.Waldman),伊丽莎白J.詹森(Elizabeth J.Jensen).产业组织:理论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4]陈文玲,李金菊,颜少君,等.药品现代流通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15]朱恒鹏.还医生以体面:医疗服务走向市场定价[J].财贸经济,2010(3):123-129.
[16]孙飞,付东普.中国药品流通绩效评价研究——基于384家药品流通企业的样板数据[J].经济与管理,2016(2):60-65.
责任编辑:曹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