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生活实践场域对人的生存、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根据其特定的思维发展特点进行劳动教育是提升学生生命自觉的主要方式之一。劳动教育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是学生体悟生命、形成韧性品质的最佳途径。生活场域中的劳动教育对学生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促进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增加其生命的厚度、拓宽其生命宽度以及帮助学生实现生命的超越等方面。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生命自觉,实现自我教育。
关键词 生活场域 劳动教育 生命自觉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是人真正的“生命活动”。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中,劳动被定义为“人类特有的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1]。从教育维度看,劳动是指人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劳动教育则是在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来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的过程。对于小学生而言,劳动教育是学生体验生命、形成韧性生命品质的最佳途径,是生命意识内化为学生自觉行动的重要载体,对学生实现生命教育的自觉内化有重要意义。
一、劳动教育夯实了生命的厚度
劳动伴于生命始终。对于小学生而言,以生活实践引导生命意识是生命教育的主要方式。劳动教育可以深化学生对于生命的理解,促进其心理成长和身体成长,并使学生学会爱护他人生命,珍惜自己生命;劳动教育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劳动困境中萌发创新意识,孕育学生发展生命的内在动机,促使学生不断超越自己。
首先,劳动教育是生命生存、延续的根本[2]。劳动无疑是维持人类生存需要的重要措施,劳动教育则是人类不断延续、发展的根本,在生命成长历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使生命从为了生存而无意识状态下的劳动逐步发展为有意识改变自然、促进社会发展的劳动,实现了质的飞跃。劳动产品更是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延展了生命的长度。在劳动教育中人们真切地感受着生命的温度,不断反思生命的存在对世界、对社会和人类发展的意义。
其次,劳动教育是生命成长的最佳土壤。生命需要教育的引导和反思来实现其自身的完善和发展,生命教育只有成为学生的自觉追求才是有效的教育。劳动教育让学生在体验中形成生命认知,在能力提升中升华生命意识。在纯粹的劳动场域里,学生可以切身体验到生命的诞生带来的惊喜、生命歷程中可能遇到的挫折以及不畏艰难的坚持与感动,此时的教育引导最为关键。学生能够充分感受生命的成长带来的充实感、崇高感以及幸福感,进而珍惜生命,发展生命,超越自我,达到生命教育的最终目标,即,使个体在出生到死亡的整个成长过程中,最大程度地提高其生命质量、发挥其生命潜能、实现其生命意义。
最后,劳动教育是促进生命意识内化为学生生命自觉的重要纽带。在劳动教育中,所有学生排除家庭背景差异,在出力流汗中体悟生命的来之不易,感受生命之间的缘分;在劳累后的相互加油鼓劲中凝聚人心,在探讨交流中形成尊重劳动的共识,这个过程既丰富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又培养了学生人人平等的意识[3]。通过劳动教育,学生深刻意识到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只要付出汗水,都可以创造出劳动成果。我们要尊重每个鲜活的生命,不能漠视生命。无论是在田间劳动还是在学校打扫卫生,亦或是在家里烹饪美食,甚至是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调查研究等等,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创造的快乐,并从中形成自觉自愿珍惜并发展自我生命、呵护并尊重他人生命的意识。劳动教育是生活和生命教育的最佳契合点,能够把德、智、体、美等教育资源融合在一起,唤醒人们心中美好的情感,完善每个人的人格[4]。
二、劳动教育拓展了生命的宽度
对于劳动教育来说,无论借助何种媒介,无论劳动强度、劳动种类、劳动性质是否相同,都在教育学生努力克服劳动过程中产生的疲累、倦怠、无力、烦躁的感觉,不断突破自我,创造生命意义、刷新自己对生命的感知。劳动过程中,人们不断增强自己的生存能力,经过教育反思形成自强不息、坚忍不拔、乐观积极、顽强持久等生命品质。
1.劳动教育可以锤炼学生意志、强健学生体魄
劳动是改变自然的重要手段,劳动教育是锤炼学生意志的重要途径。首先,劳动教育可以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动手能力,使他们产生自信,逐渐增强对自然、对世界的控制感。其次,劳动教育可以教会学生应对挫折。劳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境。面对困难,有人失落,有人难过,有人愤怒,也有人焦虑。而消极的情绪过后,学生能逐步意识到正面挫折、战胜困难才能获得成功。他们在感悟挫折的过程中逐渐拓展了思维的宽度,深切地发觉所有人生命深处都蕴含着自我承受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自我修复能力,从而学会在逆境中生存,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
2.劳动教育培养豁达情怀
学生在生活中难免会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劳动教育能够抚平他们心中的烦躁和不安,使其逐渐接纳、理解生命历程中的各种不良感受存在的合理性。同时,使学生暂时转移注意力,冷静化解不良情绪,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解决问题。
当学生因脑力劳动而心力交瘁时,体力劳动可使其转换思路,冲淡烦闷的心境。举手浇花之间,田间耕耘之时,心情会豁然开朗,虽然身体劳累,却又无比轻松,有生机勃勃之感。虽然消耗了很多体力,却不会被这种“劳累”的感觉所负累,劳动教育让学生暂时忘却了心情的烦闷,精神得到暂时的休息,产生一种向内的力量和自我的精神超越的勇气,从而引导学生形成豁达的处世态度和超越自我的人生观。
3.劳动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品格形成
劳动教育使学生在劳动中不断反思、感悟,逐渐形成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劳动来创造价值,收获幸福生活。劳动教育中的体验与感悟促进了学生对生命精神境界的自我提升,使其焕发出热情和力量。劳动教育不仅唤醒了学生的内在生命意识,还浸润了他们的生命品格,促进其生命的生长。 在劳动教育中学生将身体的力量、人性的力量、人生的智慧及精神的高度融为一体,实现劳动自由之后方能形成良好的劳动品格[5]。良好的劳动品格又促进劳动自由和生命自由的提升,学生从中体会生命的至高无上和劳动创造的幸福感,即形成生命品格。劳动教育通过对每个个体的生命精神的激发和培育,以劳动创造来展现生命的意义,不断推进学生超越自己,在一次次亲身体验中产生愉悦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热爱并发展每个独特的生命,将自己的生命与天地人建立美好的共融共在关系。
三、劳动教育孕育学生生命超越的意识
人类在婴幼儿时期就热衷于尝试探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其探索行为可以说是劳动意识的萌芽,而家长试图事事包办代替,会扼杀他们对于劳动的好奇心,阻碍其对于生命成长的感悟。
劳动教育促进人类的发展[6]。首先,劳动教育使人远离惰性。每个人骨子里都有追求安逸和享乐的本能,发展到极致就是好逸恶劳。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勤劳自律的传统,崇尚勤奋、反对懒惰,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才让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但是,懒惰就像鸦片,一旦沾染就容易上瘾。它严重地消磨了学生的斗志,不断腐蚀着学生的进取心。只有尊崇劳动,学生的生命才能得以发展,人类才能得以发展。其次,劳动教育为学生提供了生活磨砺的机会。学生总是会经历一些风雨才会对生命有更加深刻的体悟,在翻山越岭度过困难煎熬时刻后,才慢慢学着成熟镇定。吃得了苦,才会抗得住压,面对困难依旧淡定从容。不接受劳动教育便无法体会生活的酸甜苦辣。最后,劳动教育为学生打开生命超越的大门。劳动教育促使学生冲破自身界限,实现生命超越。他们在劳动教育中感悟生命、尊重生命,为生命自身不断打开朝向未来的可能,把理想的目的追求变为现实;他们通过劳动教育不断超越现实的生活世界和生命自身,这个历史性的创造与超越过程从根本上说就是学生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生命精神的历程,从而使得自身不断成为历史进程中的劳动主体和历史创造主体,而劳动意识的弱化滋养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会淡化学生超越生命的愿望。
人生存于世上,无时无刻不在自我追寻、自我探索生命的意義。当人类满足生存需要之后,随着不断的劳动实践,越来越智慧,想要在有限的生命中获得无限的生命意义的愿望也随之强烈。劳动教育可以发展人的生命,不断解放人性,让生命“获得一种自我存在的价值感和意义感”[7],狭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外在的理论灌输,是来自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谆谆教导;自我生命教育才是生命教育最为丰满的状态。劳动教育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生命深处的所需、所求、所能,即自己既有的生命状态,从而沉淀自我、超越自我,走向内在的生命教育自觉。
参考文献:
[1] 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02):82-84.
[2] 程从柱.论劳动教育的生命意义[J].当代教育科学,2020(09):30-36.
[3] 王康宁.“儿童”与“劳动”关系考辨:劳动教育的逻辑起点与实践依据[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1(01):8-14.
[4] 田慧生.全方位育人:开启劳动教育新时代[J].中小学管理,2020(04):5-8.
[5] 张琰,杨玲玲.彰显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价值[J].中国高等教育,2020(09):8-9.
[6] 程从柱.劳动教育何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3):16-26.
[7] 班建武.“新”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J].教育研究,2019(01):21-26.
[责任编辑:白文军]
关键词 生活场域 劳动教育 生命自觉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是人真正的“生命活动”。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中,劳动被定义为“人类特有的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1]。从教育维度看,劳动是指人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劳动教育则是在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来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的过程。对于小学生而言,劳动教育是学生体验生命、形成韧性生命品质的最佳途径,是生命意识内化为学生自觉行动的重要载体,对学生实现生命教育的自觉内化有重要意义。
一、劳动教育夯实了生命的厚度
劳动伴于生命始终。对于小学生而言,以生活实践引导生命意识是生命教育的主要方式。劳动教育可以深化学生对于生命的理解,促进其心理成长和身体成长,并使学生学会爱护他人生命,珍惜自己生命;劳动教育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劳动困境中萌发创新意识,孕育学生发展生命的内在动机,促使学生不断超越自己。
首先,劳动教育是生命生存、延续的根本[2]。劳动无疑是维持人类生存需要的重要措施,劳动教育则是人类不断延续、发展的根本,在生命成长历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使生命从为了生存而无意识状态下的劳动逐步发展为有意识改变自然、促进社会发展的劳动,实现了质的飞跃。劳动产品更是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延展了生命的长度。在劳动教育中人们真切地感受着生命的温度,不断反思生命的存在对世界、对社会和人类发展的意义。
其次,劳动教育是生命成长的最佳土壤。生命需要教育的引导和反思来实现其自身的完善和发展,生命教育只有成为学生的自觉追求才是有效的教育。劳动教育让学生在体验中形成生命认知,在能力提升中升华生命意识。在纯粹的劳动场域里,学生可以切身体验到生命的诞生带来的惊喜、生命歷程中可能遇到的挫折以及不畏艰难的坚持与感动,此时的教育引导最为关键。学生能够充分感受生命的成长带来的充实感、崇高感以及幸福感,进而珍惜生命,发展生命,超越自我,达到生命教育的最终目标,即,使个体在出生到死亡的整个成长过程中,最大程度地提高其生命质量、发挥其生命潜能、实现其生命意义。
最后,劳动教育是促进生命意识内化为学生生命自觉的重要纽带。在劳动教育中,所有学生排除家庭背景差异,在出力流汗中体悟生命的来之不易,感受生命之间的缘分;在劳累后的相互加油鼓劲中凝聚人心,在探讨交流中形成尊重劳动的共识,这个过程既丰富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又培养了学生人人平等的意识[3]。通过劳动教育,学生深刻意识到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只要付出汗水,都可以创造出劳动成果。我们要尊重每个鲜活的生命,不能漠视生命。无论是在田间劳动还是在学校打扫卫生,亦或是在家里烹饪美食,甚至是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调查研究等等,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创造的快乐,并从中形成自觉自愿珍惜并发展自我生命、呵护并尊重他人生命的意识。劳动教育是生活和生命教育的最佳契合点,能够把德、智、体、美等教育资源融合在一起,唤醒人们心中美好的情感,完善每个人的人格[4]。
二、劳动教育拓展了生命的宽度
对于劳动教育来说,无论借助何种媒介,无论劳动强度、劳动种类、劳动性质是否相同,都在教育学生努力克服劳动过程中产生的疲累、倦怠、无力、烦躁的感觉,不断突破自我,创造生命意义、刷新自己对生命的感知。劳动过程中,人们不断增强自己的生存能力,经过教育反思形成自强不息、坚忍不拔、乐观积极、顽强持久等生命品质。
1.劳动教育可以锤炼学生意志、强健学生体魄
劳动是改变自然的重要手段,劳动教育是锤炼学生意志的重要途径。首先,劳动教育可以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动手能力,使他们产生自信,逐渐增强对自然、对世界的控制感。其次,劳动教育可以教会学生应对挫折。劳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境。面对困难,有人失落,有人难过,有人愤怒,也有人焦虑。而消极的情绪过后,学生能逐步意识到正面挫折、战胜困难才能获得成功。他们在感悟挫折的过程中逐渐拓展了思维的宽度,深切地发觉所有人生命深处都蕴含着自我承受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自我修复能力,从而学会在逆境中生存,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
2.劳动教育培养豁达情怀
学生在生活中难免会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劳动教育能够抚平他们心中的烦躁和不安,使其逐渐接纳、理解生命历程中的各种不良感受存在的合理性。同时,使学生暂时转移注意力,冷静化解不良情绪,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解决问题。
当学生因脑力劳动而心力交瘁时,体力劳动可使其转换思路,冲淡烦闷的心境。举手浇花之间,田间耕耘之时,心情会豁然开朗,虽然身体劳累,却又无比轻松,有生机勃勃之感。虽然消耗了很多体力,却不会被这种“劳累”的感觉所负累,劳动教育让学生暂时忘却了心情的烦闷,精神得到暂时的休息,产生一种向内的力量和自我的精神超越的勇气,从而引导学生形成豁达的处世态度和超越自我的人生观。
3.劳动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品格形成
劳动教育使学生在劳动中不断反思、感悟,逐渐形成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劳动来创造价值,收获幸福生活。劳动教育中的体验与感悟促进了学生对生命精神境界的自我提升,使其焕发出热情和力量。劳动教育不仅唤醒了学生的内在生命意识,还浸润了他们的生命品格,促进其生命的生长。 在劳动教育中学生将身体的力量、人性的力量、人生的智慧及精神的高度融为一体,实现劳动自由之后方能形成良好的劳动品格[5]。良好的劳动品格又促进劳动自由和生命自由的提升,学生从中体会生命的至高无上和劳动创造的幸福感,即形成生命品格。劳动教育通过对每个个体的生命精神的激发和培育,以劳动创造来展现生命的意义,不断推进学生超越自己,在一次次亲身体验中产生愉悦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热爱并发展每个独特的生命,将自己的生命与天地人建立美好的共融共在关系。
三、劳动教育孕育学生生命超越的意识
人类在婴幼儿时期就热衷于尝试探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其探索行为可以说是劳动意识的萌芽,而家长试图事事包办代替,会扼杀他们对于劳动的好奇心,阻碍其对于生命成长的感悟。
劳动教育促进人类的发展[6]。首先,劳动教育使人远离惰性。每个人骨子里都有追求安逸和享乐的本能,发展到极致就是好逸恶劳。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勤劳自律的传统,崇尚勤奋、反对懒惰,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才让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但是,懒惰就像鸦片,一旦沾染就容易上瘾。它严重地消磨了学生的斗志,不断腐蚀着学生的进取心。只有尊崇劳动,学生的生命才能得以发展,人类才能得以发展。其次,劳动教育为学生提供了生活磨砺的机会。学生总是会经历一些风雨才会对生命有更加深刻的体悟,在翻山越岭度过困难煎熬时刻后,才慢慢学着成熟镇定。吃得了苦,才会抗得住压,面对困难依旧淡定从容。不接受劳动教育便无法体会生活的酸甜苦辣。最后,劳动教育为学生打开生命超越的大门。劳动教育促使学生冲破自身界限,实现生命超越。他们在劳动教育中感悟生命、尊重生命,为生命自身不断打开朝向未来的可能,把理想的目的追求变为现实;他们通过劳动教育不断超越现实的生活世界和生命自身,这个历史性的创造与超越过程从根本上说就是学生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生命精神的历程,从而使得自身不断成为历史进程中的劳动主体和历史创造主体,而劳动意识的弱化滋养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会淡化学生超越生命的愿望。
人生存于世上,无时无刻不在自我追寻、自我探索生命的意義。当人类满足生存需要之后,随着不断的劳动实践,越来越智慧,想要在有限的生命中获得无限的生命意义的愿望也随之强烈。劳动教育可以发展人的生命,不断解放人性,让生命“获得一种自我存在的价值感和意义感”[7],狭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外在的理论灌输,是来自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谆谆教导;自我生命教育才是生命教育最为丰满的状态。劳动教育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生命深处的所需、所求、所能,即自己既有的生命状态,从而沉淀自我、超越自我,走向内在的生命教育自觉。
参考文献:
[1] 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02):82-84.
[2] 程从柱.论劳动教育的生命意义[J].当代教育科学,2020(09):30-36.
[3] 王康宁.“儿童”与“劳动”关系考辨:劳动教育的逻辑起点与实践依据[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1(01):8-14.
[4] 田慧生.全方位育人:开启劳动教育新时代[J].中小学管理,2020(04):5-8.
[5] 张琰,杨玲玲.彰显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价值[J].中国高等教育,2020(09):8-9.
[6] 程从柱.劳动教育何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3):16-26.
[7] 班建武.“新”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J].教育研究,2019(01):21-26.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