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古人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又称为双九节、老人节。古人认为九月九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作为一个以娱乐为主的节日,重阳节那天主要的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2012年重阳节是10月23日。
尊老敬老是一种习惯
一把椅子与一张巨额订单
一个多雨的午后,一位衣着平常的老妇人走进费城一家百货公司,有一位年轻人走过来微笑着问:“您好,我是否能为您做些什么?”老妇人不好意思地回答:“我只是在等雨停。”年轻人转身拿给她一把椅子,说:“没有关系,您坐在这儿等吧。”终于雨停了,老妇人向年轻人道谢告别,并向他要了一张名片。
几个月之后,这家百货公司的老板收到一封信,信中要求派这位年轻人去苏格兰收取装潢一整座城堡的订单!这封信正是那位老妇人写的,而她正是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母亲。当年轻人打包准备去苏格兰时,他已升格为这家百货公司的合伙人了。
这个年轻人之所以得到这样的幸运,就在于他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礼貌。它体现了做人最重要的一个品格──尊敬老人、仁爱良心的习尚。这种精神和习尚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它必须从小抓起,从小培养。
盐块的智慧
有这么一个故事:老族长带领村民日夜兼程,要把盐运送到某地换成过冬的大麦。晚上,长者用祖先世代传下来的方法占卜山间天气的变化。他取出三块盐投入篝火,若听到火中盐块发出“劈里啪啦”的声响,那就是好天气的预兆;若是毫无声息,那就象征天气即将变坏。盐块在火中毫无声息,长者主张天亮后马上赶路。但族中年轻人反对匆忙启程。第二天下午,果然天气骤变,风雪交加,年轻人这才领悟到长者的睿智。
其实,用今天的科学解释,当风雨欲来,湿度高,盐块受潮,投入火中自然喑哑无声。一些人生理念如同海盐,它再老,仍然是一种结晶,并且有海的记忆。
老人的经验是可贵的,每一个子女都应该充分尊重父母长辈的意见,从老人身上学到的经验,能使他们在人生路上少走弯路。
古代孝与不孝的标准古代的孝与不孝的标准
孝的标准
在《礼记》中,曾子论孝时曾经这么说:“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奉养。”
“尊亲”就是尊敬、尊荣父母。不把自己的成功全归功于自己的努力,轻忽了父母多年的栽培与辛劳,让父母分享你的成就,多归功给他们。
“不辱”即不使他们受辱。包括自己不厌弃父母的老态、举止、谈吐、学识、地位,不以他们落伍为耻,也不容许外人羞辱自己的父母。不作可耻的事使父母蒙羞辱。
“奉养”指供给父母养生之需,算是最起码的孝。对于那些连养生的需要都不供给父母的人,根本谈不上孝了!
不孝的标准
而不孝则有五个方面: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纵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封建统治者的做法封建如
“三老五更”的典故
相传古代统治者设“三老五更”以尊养老人。“三老”乃乡官之名。战国时闾里及县,均有三老,汉初乡、县也有三老,由年在50岁以上者担任。“五更”指年老致仕而有经验的乡间耆老。
据《孝经援神契》载:“天子尊事三老, 兄事五更。”又据《白虎通义·乡射》:“王者父事三老,兄事五更者何?欲陈孝弟之德以示天下也。”依照古礼,皇帝向三老五更示敬时,不仅要跪拜,还亲自割牲、执酱、执爵。
到了宋代,礼敬三老五更的仪节大量省略了。元明以后更无其礼。乾隆皇帝一度心血来潮,打算行三老五更之礼,然而大学士张廷玉婉言劝止,说是这种古礼“臣下谁敢受之?!”
乾隆千叟宴
千叟宴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时期,是清宫中规模最大,与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影响力深远。按照清廷惯例,每五十年才举办一次千叟宴。
乾隆五十年(1785),四海承平,天下富足。适逢清朝庆典,乾隆帝为表示其皇恩浩荡,在乾清宫举行了千叟宴。宴会场面之大,实为空前。被邀请的老人约有三千名,这些人中有皇亲国戚,有前朝老臣,也有的是从民间奉诏进京的老人。当时推为上座的是一位最长寿的老人,据说已有141岁。乾隆皇帝还亲自为90岁以上的寿星们一一斟酒。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尊老敬老
家长以身作则
在年幼的宝宝眼里,父母的行为永远是对的,只要爸妈能做,自己就能做。所以,家长在与老人的相处中,要真正做到关心照顾、体贴入微。只有对老人发自内心们的尊敬,才能让宝宝有所体会,并牢记心头。
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生活中的事情都是琐碎、繁杂的,但正是这些小事,才更容易培养宝宝的习惯。既然有意培养宝宝,那么就不该错过生活中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只有长期培养并反复训练,日积月累,宝宝的好习惯才会逐渐养成。
坏习惯及时改正
宝宝在宝宝时期,心智尚处在发育阶段,所以难免会受情绪支配,比如易冲动、自制力差、容易出错等等,这些都是不良情绪的表现。如果发现宝宝有时因为老人不能满足他的要求,就对老人不尊敬,家长就要及时出面制止并纠正宝宝的不良习惯。如果家长一再迁就容忍,只能招致宝宝犯更多的错误,使宝宝的坏习惯一发不可收拾。
多陪伴老人,才能增进感情
现在的宝宝和老人的关系非常特殊,有的是敬而远之,有的是漠不关心,还有的是大呼小叫。家长应该让宝宝多与老人接触、聊天、散步,从而缩短两代人的心理距离,感情有了,尊敬之情就会在宝宝幼小的心灵里发芽、生长。
“新二十四孝”的行动标准
时代的脚步在不断向前迈进,我们对“孝“文化的理解,既要传承又要有创新。2012年6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来审议,修订草案中新增一条“常回家看看”,引起社会巨大关注和争论。
2012年8月13日,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新版“24孝”行动标准:
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
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
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
亲自给父母做饭;
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
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
为父母建立“关爱卡”;
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
教父母学会上网;
经常为父母拍照;
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
打开父母的心结;
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
支持单身父母再婚;
定期带父母做体检;
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
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
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
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
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
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
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
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
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
尊老敬老是一种习惯
一把椅子与一张巨额订单
一个多雨的午后,一位衣着平常的老妇人走进费城一家百货公司,有一位年轻人走过来微笑着问:“您好,我是否能为您做些什么?”老妇人不好意思地回答:“我只是在等雨停。”年轻人转身拿给她一把椅子,说:“没有关系,您坐在这儿等吧。”终于雨停了,老妇人向年轻人道谢告别,并向他要了一张名片。
几个月之后,这家百货公司的老板收到一封信,信中要求派这位年轻人去苏格兰收取装潢一整座城堡的订单!这封信正是那位老妇人写的,而她正是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母亲。当年轻人打包准备去苏格兰时,他已升格为这家百货公司的合伙人了。
这个年轻人之所以得到这样的幸运,就在于他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礼貌。它体现了做人最重要的一个品格──尊敬老人、仁爱良心的习尚。这种精神和习尚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它必须从小抓起,从小培养。
盐块的智慧
有这么一个故事:老族长带领村民日夜兼程,要把盐运送到某地换成过冬的大麦。晚上,长者用祖先世代传下来的方法占卜山间天气的变化。他取出三块盐投入篝火,若听到火中盐块发出“劈里啪啦”的声响,那就是好天气的预兆;若是毫无声息,那就象征天气即将变坏。盐块在火中毫无声息,长者主张天亮后马上赶路。但族中年轻人反对匆忙启程。第二天下午,果然天气骤变,风雪交加,年轻人这才领悟到长者的睿智。
其实,用今天的科学解释,当风雨欲来,湿度高,盐块受潮,投入火中自然喑哑无声。一些人生理念如同海盐,它再老,仍然是一种结晶,并且有海的记忆。
老人的经验是可贵的,每一个子女都应该充分尊重父母长辈的意见,从老人身上学到的经验,能使他们在人生路上少走弯路。
古代孝与不孝的标准古代的孝与不孝的标准
孝的标准
在《礼记》中,曾子论孝时曾经这么说:“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奉养。”
“尊亲”就是尊敬、尊荣父母。不把自己的成功全归功于自己的努力,轻忽了父母多年的栽培与辛劳,让父母分享你的成就,多归功给他们。
“不辱”即不使他们受辱。包括自己不厌弃父母的老态、举止、谈吐、学识、地位,不以他们落伍为耻,也不容许外人羞辱自己的父母。不作可耻的事使父母蒙羞辱。
“奉养”指供给父母养生之需,算是最起码的孝。对于那些连养生的需要都不供给父母的人,根本谈不上孝了!
不孝的标准
而不孝则有五个方面: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纵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封建统治者的做法封建如
“三老五更”的典故
相传古代统治者设“三老五更”以尊养老人。“三老”乃乡官之名。战国时闾里及县,均有三老,汉初乡、县也有三老,由年在50岁以上者担任。“五更”指年老致仕而有经验的乡间耆老。
据《孝经援神契》载:“天子尊事三老, 兄事五更。”又据《白虎通义·乡射》:“王者父事三老,兄事五更者何?欲陈孝弟之德以示天下也。”依照古礼,皇帝向三老五更示敬时,不仅要跪拜,还亲自割牲、执酱、执爵。
到了宋代,礼敬三老五更的仪节大量省略了。元明以后更无其礼。乾隆皇帝一度心血来潮,打算行三老五更之礼,然而大学士张廷玉婉言劝止,说是这种古礼“臣下谁敢受之?!”
乾隆千叟宴
千叟宴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时期,是清宫中规模最大,与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影响力深远。按照清廷惯例,每五十年才举办一次千叟宴。
乾隆五十年(1785),四海承平,天下富足。适逢清朝庆典,乾隆帝为表示其皇恩浩荡,在乾清宫举行了千叟宴。宴会场面之大,实为空前。被邀请的老人约有三千名,这些人中有皇亲国戚,有前朝老臣,也有的是从民间奉诏进京的老人。当时推为上座的是一位最长寿的老人,据说已有141岁。乾隆皇帝还亲自为90岁以上的寿星们一一斟酒。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尊老敬老
家长以身作则
在年幼的宝宝眼里,父母的行为永远是对的,只要爸妈能做,自己就能做。所以,家长在与老人的相处中,要真正做到关心照顾、体贴入微。只有对老人发自内心们的尊敬,才能让宝宝有所体会,并牢记心头。
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生活中的事情都是琐碎、繁杂的,但正是这些小事,才更容易培养宝宝的习惯。既然有意培养宝宝,那么就不该错过生活中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只有长期培养并反复训练,日积月累,宝宝的好习惯才会逐渐养成。
坏习惯及时改正
宝宝在宝宝时期,心智尚处在发育阶段,所以难免会受情绪支配,比如易冲动、自制力差、容易出错等等,这些都是不良情绪的表现。如果发现宝宝有时因为老人不能满足他的要求,就对老人不尊敬,家长就要及时出面制止并纠正宝宝的不良习惯。如果家长一再迁就容忍,只能招致宝宝犯更多的错误,使宝宝的坏习惯一发不可收拾。
多陪伴老人,才能增进感情
现在的宝宝和老人的关系非常特殊,有的是敬而远之,有的是漠不关心,还有的是大呼小叫。家长应该让宝宝多与老人接触、聊天、散步,从而缩短两代人的心理距离,感情有了,尊敬之情就会在宝宝幼小的心灵里发芽、生长。
“新二十四孝”的行动标准
时代的脚步在不断向前迈进,我们对“孝“文化的理解,既要传承又要有创新。2012年6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来审议,修订草案中新增一条“常回家看看”,引起社会巨大关注和争论。
2012年8月13日,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新版“24孝”行动标准:
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
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
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
亲自给父母做饭;
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
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
为父母建立“关爱卡”;
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
教父母学会上网;
经常为父母拍照;
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
打开父母的心结;
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
支持单身父母再婚;
定期带父母做体检;
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
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
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
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
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
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
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
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
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