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就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六千多万的留守儿童,他们就像是被遗忘的,搁浅的小鱼,时刻面临着危险,窒息甚至是死亡。就当前新闻报道的留守儿童悲剧事故就不胜枚举,令人不忍卒闻。为了更好的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本文简单分析了当前留守儿童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抛砖引玉。
关键词:留守儿童 现状问题 解决措施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科技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务农收入低微,很多人都选择进城,通过参与城市建设来提升经济水平,改善生活状态。但与此同时,他们又无法真正的融入城市,孩子不能在城市接受教育,只能留在老家,于是留守儿童出现了。
(1)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意识淡薄
一方面,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尤为淡薄。
首先是监护人和代养人大多数是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有的是文盲和半文盲,家庭教育意识模糊,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难以承担对孩子的道德培养和学习辅导的任务;其次是父母与留守子女沟通少,缺乏亲情上的交流,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放任自流,顺其自然发展;还有就是是父母对留守儿童只是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孩子吃得饱、穿得暖就行了,缺乏对留守儿童精神上的鼓励、鞭策与开导。
另一方面,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不对。
父母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老师的事,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取决于学校和老师,事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由于缺少父母的管教和关爱,亲情缺失,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孤僻、偏执等一些不良心理现象。人对父母有天然的依恋,在儿童早期能够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是他们以后与世界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而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经常处于一种情感欠缺状态,内心缺乏依恋关系所带来的安全感和充实感。
(2)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首先是自卑心理。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留守儿童由于自己父母不在身边,感觉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即便是有亲生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戚照顾,也不能带来独属于父母才有的安全感,同时又看到其他同学朝夕有父母相伴,相比之下,容易产生失落和自卑,更严重的还会自暴自弃。其次是情绪、性格问题。留守儿童缺乏安全感,容易感情脆弱,久而久之,他们变得沉默寡言、内向、不开朗,较为突出的是情绪悲痛、焦虑、厌恶、怨恨、忧郁。第三是人际关系敏感。
(3)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措施不力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能适应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但在调查中发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外出打工人员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依赖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教师没有精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二是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难度真大,有时半年甚至一年难见留守儿童父母一面,很难反映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和存在的问题,难以实现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目的。三是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很难在学习上、生活上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针对性给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
(4)政府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关注不够
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现象严重,对缺乏父母关爱,并在成长中留守儿童的思想上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心理、生理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首先是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的不足;其次是一些娱乐场所缺乏有效管理,在互联网、电视、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内容屡禁不止,对缺乏父母关爱、亲情关爱的留守儿童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这主要是因为政府没有把相关的法律法规落实到位。
二、留守儿童问题改革的对策及建议
第一,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
第二,学校要积极落实教育监管、心理疏通等措施。目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在大多数学校没有引起重视,没有具体的措施。建议在学校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档案,对留守兒童的学习情况、身心健康状况、家庭情况、流动情况等进行动态收集记录。教师要根据这些情况因材施教。并建立“代理家长”队伍。学校对留守儿童中的“问题儿童”,重点教育监管,让有条件的教师充当代理家长,落实责任,针对学生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经常性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进行心理矫正工作,帮助留守儿童疏通心理障碍,解决心理问题,弥补家庭亲情缺失,给问题儿童营造家的氛围,让问题儿童也能享受“家”的温暖与幸福。
第三,政府要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建议设立关爱留守儿童基金,政府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并要经常性组织有关单位深入学校开展关爱活动。加大投资,兴建打工子女学校,改善学生学习的硬环境。在有条件且必要的地方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每一个留守学生的情况都不一样,还有的需要进行安全方面、生活方面的、行为养成方面的教育。
我希望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多给留守儿童一些特别的关爱,特别是留守儿童中的后进生,思想工作不容忽视。总之,学校、社区、父母和监护人要关注留守儿童日常学习、生活表现,对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辅导,给予他们倾诉的空间并引导他们学会宣泄情绪,树立健康心理意识,让他们身心健康成长,不要再让悲剧重演。
参考文献
关键词:留守儿童 现状问题 解决措施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科技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务农收入低微,很多人都选择进城,通过参与城市建设来提升经济水平,改善生活状态。但与此同时,他们又无法真正的融入城市,孩子不能在城市接受教育,只能留在老家,于是留守儿童出现了。
(1)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意识淡薄
一方面,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尤为淡薄。
首先是监护人和代养人大多数是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有的是文盲和半文盲,家庭教育意识模糊,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难以承担对孩子的道德培养和学习辅导的任务;其次是父母与留守子女沟通少,缺乏亲情上的交流,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放任自流,顺其自然发展;还有就是是父母对留守儿童只是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孩子吃得饱、穿得暖就行了,缺乏对留守儿童精神上的鼓励、鞭策与开导。
另一方面,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不对。
父母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老师的事,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取决于学校和老师,事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由于缺少父母的管教和关爱,亲情缺失,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孤僻、偏执等一些不良心理现象。人对父母有天然的依恋,在儿童早期能够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是他们以后与世界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而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经常处于一种情感欠缺状态,内心缺乏依恋关系所带来的安全感和充实感。
(2)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首先是自卑心理。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留守儿童由于自己父母不在身边,感觉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即便是有亲生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戚照顾,也不能带来独属于父母才有的安全感,同时又看到其他同学朝夕有父母相伴,相比之下,容易产生失落和自卑,更严重的还会自暴自弃。其次是情绪、性格问题。留守儿童缺乏安全感,容易感情脆弱,久而久之,他们变得沉默寡言、内向、不开朗,较为突出的是情绪悲痛、焦虑、厌恶、怨恨、忧郁。第三是人际关系敏感。
(3)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措施不力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能适应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但在调查中发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外出打工人员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依赖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教师没有精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二是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难度真大,有时半年甚至一年难见留守儿童父母一面,很难反映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和存在的问题,难以实现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目的。三是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很难在学习上、生活上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针对性给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
(4)政府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关注不够
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现象严重,对缺乏父母关爱,并在成长中留守儿童的思想上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心理、生理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首先是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的不足;其次是一些娱乐场所缺乏有效管理,在互联网、电视、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内容屡禁不止,对缺乏父母关爱、亲情关爱的留守儿童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这主要是因为政府没有把相关的法律法规落实到位。
二、留守儿童问题改革的对策及建议
第一,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
第二,学校要积极落实教育监管、心理疏通等措施。目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在大多数学校没有引起重视,没有具体的措施。建议在学校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档案,对留守兒童的学习情况、身心健康状况、家庭情况、流动情况等进行动态收集记录。教师要根据这些情况因材施教。并建立“代理家长”队伍。学校对留守儿童中的“问题儿童”,重点教育监管,让有条件的教师充当代理家长,落实责任,针对学生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经常性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进行心理矫正工作,帮助留守儿童疏通心理障碍,解决心理问题,弥补家庭亲情缺失,给问题儿童营造家的氛围,让问题儿童也能享受“家”的温暖与幸福。
第三,政府要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建议设立关爱留守儿童基金,政府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并要经常性组织有关单位深入学校开展关爱活动。加大投资,兴建打工子女学校,改善学生学习的硬环境。在有条件且必要的地方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每一个留守学生的情况都不一样,还有的需要进行安全方面、生活方面的、行为养成方面的教育。
我希望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多给留守儿童一些特别的关爱,特别是留守儿童中的后进生,思想工作不容忽视。总之,学校、社区、父母和监护人要关注留守儿童日常学习、生活表现,对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辅导,给予他们倾诉的空间并引导他们学会宣泄情绪,树立健康心理意识,让他们身心健康成长,不要再让悲剧重演。
参考文献
[1]陈艳芬.关于留守儿童的现状和需求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
[2]周来发.光宇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建议[J]学周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