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学科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学生们的数学综合能力成为了教师不断前进的目标。那么该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教学策略
高效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师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因此,数学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注重学生们兴趣的激发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并及时对学生开展正面评价,使学生们能在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下学习成长,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综合提升。
一、精心备课,明确教学目标
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共同关注“三维目标”的教学效果,其中包括“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目标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有方向感,当教师清楚地知道要教什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们有的放矢地开展学习,教学目标也能够使学生们的学习活动更加顺畅自然,当学生们知道要学什么,才能更加认真地听课。为了使教学目标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教师要充分把握备课时间,通过“备教材”和“备学生”来达到深入了解,透彻分析的目的,同时还要根据目标的引导,预设出学生们课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只有教师对课堂环节做到胸有成竹,才能更有自信地开展数学教学。
例如在学习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时,教师要在课前设计出如下教学目标:一是知识与能力目标: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过程,掌握计算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深化对相关问题的认知和理解。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想,帮助学生形成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的习惯。在相关目标的指引下,教师会设计出更加易于被学生们的接受的教学环节,从而促使学生们更好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
二、转变观念,优化教学过程
在传统教学课堂上,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状态,教师习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把知识点掰开了揉碎了传输给学生们,使学生们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久而久之,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会逐渐变低,课堂氛围也会变得更加沉闷。然而数学学习需要开阔的思维,当教师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学习氛围僵化,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将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数学学习效果也会随之变差,对此,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有效完善和创新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把课堂时间充分还给学生,使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其中。
例如在学习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课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们学习基本知识概念,其次,可为学生们出示相关练习题,比如: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教师进行如下提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在相关问题的引导下,可组织学生们开展积极地自主思考和小組交流讨论,而不再是把问题答案直接告诉学生,使学生们失去思考和讨论的机会,在组内交流中,学生们能积极寻找更多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断活化自己的思维,同时,也能促使组内数学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帮助数学能力较差的学生,以达到全面提升的目标。
三、注重评价,增强学生信心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从一个侧面充分说明教师的课堂评价的重要性。无论是哪个阶段的学生,都需要得到来自于教师的正面鼓励,教师的支持和鼓励就像一阵温暖的春风、一捧甘甜的泉水,可以温暖和滋润学生们的心灵,使学生们获得不断前进的动力。部分小学生们在进行数学学习时,时常会遇到阻碍,当学生们无法冲破阻碍,就会逐渐丧失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对此,教师要能够及时对学生们开展正面的评价,帮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从而获得高效的学习效果。教师的评价要能够从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入手,比如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小组交流的正面合作意识、课下完成作业的主动性、阶段性时间内取得的进步、面对学习阻碍时的不畏难精神等等,要让学生们切实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支持,从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点滴中积累成功的经验,进而有效增长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方案,为学生们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们能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教学策略
高效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师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因此,数学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注重学生们兴趣的激发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并及时对学生开展正面评价,使学生们能在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下学习成长,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综合提升。
一、精心备课,明确教学目标
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共同关注“三维目标”的教学效果,其中包括“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目标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有方向感,当教师清楚地知道要教什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们有的放矢地开展学习,教学目标也能够使学生们的学习活动更加顺畅自然,当学生们知道要学什么,才能更加认真地听课。为了使教学目标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教师要充分把握备课时间,通过“备教材”和“备学生”来达到深入了解,透彻分析的目的,同时还要根据目标的引导,预设出学生们课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只有教师对课堂环节做到胸有成竹,才能更有自信地开展数学教学。
例如在学习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时,教师要在课前设计出如下教学目标:一是知识与能力目标: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过程,掌握计算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深化对相关问题的认知和理解。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想,帮助学生形成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的习惯。在相关目标的指引下,教师会设计出更加易于被学生们的接受的教学环节,从而促使学生们更好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
二、转变观念,优化教学过程
在传统教学课堂上,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状态,教师习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把知识点掰开了揉碎了传输给学生们,使学生们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久而久之,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会逐渐变低,课堂氛围也会变得更加沉闷。然而数学学习需要开阔的思维,当教师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学习氛围僵化,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将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数学学习效果也会随之变差,对此,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有效完善和创新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把课堂时间充分还给学生,使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其中。
例如在学习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课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们学习基本知识概念,其次,可为学生们出示相关练习题,比如: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教师进行如下提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在相关问题的引导下,可组织学生们开展积极地自主思考和小組交流讨论,而不再是把问题答案直接告诉学生,使学生们失去思考和讨论的机会,在组内交流中,学生们能积极寻找更多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断活化自己的思维,同时,也能促使组内数学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帮助数学能力较差的学生,以达到全面提升的目标。
三、注重评价,增强学生信心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从一个侧面充分说明教师的课堂评价的重要性。无论是哪个阶段的学生,都需要得到来自于教师的正面鼓励,教师的支持和鼓励就像一阵温暖的春风、一捧甘甜的泉水,可以温暖和滋润学生们的心灵,使学生们获得不断前进的动力。部分小学生们在进行数学学习时,时常会遇到阻碍,当学生们无法冲破阻碍,就会逐渐丧失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对此,教师要能够及时对学生们开展正面的评价,帮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从而获得高效的学习效果。教师的评价要能够从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入手,比如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小组交流的正面合作意识、课下完成作业的主动性、阶段性时间内取得的进步、面对学习阻碍时的不畏难精神等等,要让学生们切实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支持,从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点滴中积累成功的经验,进而有效增长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方案,为学生们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们能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参考文献
[1]王娜莎. 聚焦课堂教学着力点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浅谈小学高效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究[J]. 亚太教育,2015(29):114-114.
[2]虞建国. 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J]. 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9):1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