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其中有很多复杂难懂的概念和公式。尤其是在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了。而如何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就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从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现状出发,为学生构建多样化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重难点 突破 中高年级
在传统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会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作为被动的接受者,常常会有听不懂的地方,而且,很多学生都不敢,甚至是不想说出自己的问题。这就导致,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就成为了“疑难杂症”,长期得不到解决。这样的形式,是非常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的。因此,要想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的提高,创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师就要改变这种状况,从学生的兴趣和身心发展特点出发,构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数学活动,采取多样化的手段,讲解数学重难点,从而使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对于如何突破数学教学的重难点进行了以下几点探讨: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经验化解重难点是一种有目标,能够获得一定成果的活动。对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經验。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回忆或者是运用生活经验,从而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能够从根本上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比如:在《折线统计图》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够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笔者为学生展示了小红妈妈为小红制作的0—10岁的身高的折线统计图,这样的图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然后,笔者为学生提出了问题:小红哪一年长的最快?长了多少厘米?根据她的图表,你觉得她以后的身高会是怎样的趋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就能够掌握正确应用折线统计图的能力。可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提出生活化的问题,不仅能够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
二、给予思考探究的空间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探究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探究活动,不仅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给予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够自主发现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同时,让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掌握正确的解题技巧,从而有效解决教学重难点。
比如:在《圆柱与圆锥》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运用公式计算有关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笔者引导学生用剪刀将圆柱的侧面剪开了,并且,要求学生思考圆柱展开之后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亲身体验立体图形和展开图形之间的转化。同时,笔者带领学生制作了圆柱,加深了学生对圆柱的特征的理解。学生在这样的实践和探究活动中,就能够体会到圆柱的相关概念的深层含义。可见,给予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空间,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三、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双边互动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正确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就要明确自身的目的,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一问一答中掌握数学知识的深层含义。并且,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建立新的知识体系,有效化解数学教学的重难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比如:在《因数与倍数》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笔者为学生提出了问题:有12名学生要参加体育训练,将他们排成整齐的队伍?要怎样排呢?学生经过思考之后就提出了这些算式:2×6=12;4×3=12;1×12=12。根据学生列出的算式,笔者就引出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同时,笔者要求学生同桌互相说()是12的因数,12是()的倍数。学生在与笔者、与同学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就掌握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可见,要想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师生间的互动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出发,为学生构建多样化的数学课堂,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进而化解重难点,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 重难点 突破 中高年级
在传统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会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作为被动的接受者,常常会有听不懂的地方,而且,很多学生都不敢,甚至是不想说出自己的问题。这就导致,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就成为了“疑难杂症”,长期得不到解决。这样的形式,是非常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的。因此,要想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的提高,创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师就要改变这种状况,从学生的兴趣和身心发展特点出发,构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数学活动,采取多样化的手段,讲解数学重难点,从而使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对于如何突破数学教学的重难点进行了以下几点探讨: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经验化解重难点是一种有目标,能够获得一定成果的活动。对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經验。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回忆或者是运用生活经验,从而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能够从根本上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比如:在《折线统计图》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够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笔者为学生展示了小红妈妈为小红制作的0—10岁的身高的折线统计图,这样的图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然后,笔者为学生提出了问题:小红哪一年长的最快?长了多少厘米?根据她的图表,你觉得她以后的身高会是怎样的趋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就能够掌握正确应用折线统计图的能力。可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提出生活化的问题,不仅能够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
二、给予思考探究的空间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探究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探究活动,不仅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给予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够自主发现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同时,让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掌握正确的解题技巧,从而有效解决教学重难点。
比如:在《圆柱与圆锥》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运用公式计算有关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笔者引导学生用剪刀将圆柱的侧面剪开了,并且,要求学生思考圆柱展开之后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亲身体验立体图形和展开图形之间的转化。同时,笔者带领学生制作了圆柱,加深了学生对圆柱的特征的理解。学生在这样的实践和探究活动中,就能够体会到圆柱的相关概念的深层含义。可见,给予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空间,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三、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双边互动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正确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就要明确自身的目的,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一问一答中掌握数学知识的深层含义。并且,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建立新的知识体系,有效化解数学教学的重难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比如:在《因数与倍数》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笔者为学生提出了问题:有12名学生要参加体育训练,将他们排成整齐的队伍?要怎样排呢?学生经过思考之后就提出了这些算式:2×6=12;4×3=12;1×12=12。根据学生列出的算式,笔者就引出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同时,笔者要求学生同桌互相说()是12的因数,12是()的倍数。学生在与笔者、与同学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就掌握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可见,要想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师生间的互动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出发,为学生构建多样化的数学课堂,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进而化解重难点,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潘雪莲.浅谈怎样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的重难点[N].发展导报,2018-10-09(019).
[2]刘志彪.小学数学教学中分数问题难点突破[J].基础教育研究,2018(10):82+84.
[3]王淑萍.如何突破小学数学教学重难点[J].课程教育研究,2017(37):135-136.
[4]张龙海,李安英.如何突破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J].贵州教育,2012(23):38-39
[5]王光明.重视数学教学效率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数学教学效率论"课题简介[J]. 数学教育学报,2005,14(3):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