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已成为一种时尚,在物理教学中被教师们广泛地引入应用,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最明显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某些活动可以放在小组中进行,以激发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情境中,小组学习大多只是几个学生围在一起学习——他们之间可能有合作也可能没有,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合作学习有别于小组学习。但很多教师在实践中对其理解还不全面,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各种偏差,背离了合作学习的本意。如有些教师想当然地认为,合作学习就是让几个学生凑在一起进行学习或讨论,在小组中学生自然就能合作,自然就会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如果这种泛合作式的合作学习出现在教学过程中,那势必会使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偏差。
一、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
要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就必须保证每个成员都参与其中并相互合作。应当注意的是,即使学生分组也不一定产生合作行为。如果对合作学习理解不当,将会导致一些错误的教学措施。教师如果没有精心地设计和监控,小组互动甚至会阻碍学习,影响同学间的关系。例如,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如果小组中地位较低的学生存在疑问只是通过简单模仿来解决,而没有深入思考问题背后的物理规律。小组中也可能出现遵从现象或个别学生主导整个小组的现象,这些都可能导致小组一些成员科学探究精神的缺失,并形成肤浅的认识。
总的来说,运用合作学习不当时,可能产生如下问题:
(1)一两个学生包办了整个小组的任务;
(2)学生更喜欢合作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知识;
(3)学生对错误的概念不提出质疑并加以修正;
(4)学生的社会互动和人际交往偏离了学习的主题;
(5)学生仅仅把依赖的对象从教师转为小组中的“专家”;
(6)进一步增大了学生间地位的差异。
二、对出现偏差原因的思考
合作学习理论来自于国外,要想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吻合,就需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我们的理论家在引进“合作学习”时已经有了初次的加工,即初次本土化。但这些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教师再次使之本土化,以适应本校、本班级的学生。更应该结合物理这门学科的学科特点、学习内容对这一方法进行优化。否则“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的情况仍不能避免。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教师已习惯了以教材为中心,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学生则形成听课抄笔记,考试背书的学习习惯。师生间缺乏双边及多边的交流,因此,传统的教与学的定式在合作学习中成了一股无形的阻力。学生也受到传统学习思维定式的阻碍。学生习惯了唯师是从,习惯了个别性的学习,而不习惯小组或集体学习。于是,在合作学习中,有些学生不知从何着手,自觉不自觉地放弃了学习的自主权。
三、对避免出现偏差的方法的思考
为了使合作学习小组在物理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教师必须注重:(1)面对面的互动,学生围坐在一起,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2)良性的内部依赖,让学生体验到自己需要伙伴的支持、理解和指导;(3)各成员的职责,一开始小组成员共同合作、相互帮助,但最终必须能够独立学习,个人都要承担学习的职责;(4)合作技能,如提出建设性的反馈意见、达成共识、发动所有成员参与等技能;(5)成员监控,小组成员要监控活动和人际关系,以保证小组富有成效地工作。
一般来说,合作小组的规模取决于学习的目标。如果目标是让成员练习或复习所学内容,则4~6名学生一组为宜。但如果目标是让每个学生通过某一科学探究活动总结物理规律,则2~4人一组为宜。在实践中,合作学习的效果依赖于成员以及他们的活动。如果学生提出疑问、得到解答并尝试解释,那么在此过程中他们可能就学会新内容;如果学生有问题不提,或提了问题没人回答,或不参与小组讨论,那么他们可能根本没有学会新内容。事实上,有研究发现,学生越能清晰深入地向组内成员解释学习内容,学习效果越好。在学习中,做出解释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接受解释,因为学生必须很好地组织信息、思考例证、说明信息、用自己的话表达这些信息,而且要回答各种相关问题。
教师在实践中无论运用哪些角色,必须保证它们对当前学习起促进作用。当小组的任务是练习、复习或掌握基本技能时,成员的职责在于持之以恒、相互鼓励和积极参与。当小组的任务是解决问题或复习问题时,成员应该鼓励深入的讨论、探究和创新,同时分享各自的理解。因此,教师在分配角色时,要向学生说明小组的任务不仅仅在于扮演这些角色,还在于通过角色扮演来促进学习。
总之,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这种方法前应想到,这个教学问题是否适合用合作学习这种方法解决,有没有效果更好的方法。而一旦采用合作学习这种方法以后,课前应充分准备,根据教学内容科学选择合作学习的方式,避免出现只是简单的分组讨论的形式。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合作学习过程中,并能独立深入地思考学习内容。
(连云港市海州区新坝中学)
一、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
要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就必须保证每个成员都参与其中并相互合作。应当注意的是,即使学生分组也不一定产生合作行为。如果对合作学习理解不当,将会导致一些错误的教学措施。教师如果没有精心地设计和监控,小组互动甚至会阻碍学习,影响同学间的关系。例如,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如果小组中地位较低的学生存在疑问只是通过简单模仿来解决,而没有深入思考问题背后的物理规律。小组中也可能出现遵从现象或个别学生主导整个小组的现象,这些都可能导致小组一些成员科学探究精神的缺失,并形成肤浅的认识。
总的来说,运用合作学习不当时,可能产生如下问题:
(1)一两个学生包办了整个小组的任务;
(2)学生更喜欢合作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知识;
(3)学生对错误的概念不提出质疑并加以修正;
(4)学生的社会互动和人际交往偏离了学习的主题;
(5)学生仅仅把依赖的对象从教师转为小组中的“专家”;
(6)进一步增大了学生间地位的差异。
二、对出现偏差原因的思考
合作学习理论来自于国外,要想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吻合,就需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我们的理论家在引进“合作学习”时已经有了初次的加工,即初次本土化。但这些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教师再次使之本土化,以适应本校、本班级的学生。更应该结合物理这门学科的学科特点、学习内容对这一方法进行优化。否则“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的情况仍不能避免。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教师已习惯了以教材为中心,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学生则形成听课抄笔记,考试背书的学习习惯。师生间缺乏双边及多边的交流,因此,传统的教与学的定式在合作学习中成了一股无形的阻力。学生也受到传统学习思维定式的阻碍。学生习惯了唯师是从,习惯了个别性的学习,而不习惯小组或集体学习。于是,在合作学习中,有些学生不知从何着手,自觉不自觉地放弃了学习的自主权。
三、对避免出现偏差的方法的思考
为了使合作学习小组在物理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教师必须注重:(1)面对面的互动,学生围坐在一起,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2)良性的内部依赖,让学生体验到自己需要伙伴的支持、理解和指导;(3)各成员的职责,一开始小组成员共同合作、相互帮助,但最终必须能够独立学习,个人都要承担学习的职责;(4)合作技能,如提出建设性的反馈意见、达成共识、发动所有成员参与等技能;(5)成员监控,小组成员要监控活动和人际关系,以保证小组富有成效地工作。
一般来说,合作小组的规模取决于学习的目标。如果目标是让成员练习或复习所学内容,则4~6名学生一组为宜。但如果目标是让每个学生通过某一科学探究活动总结物理规律,则2~4人一组为宜。在实践中,合作学习的效果依赖于成员以及他们的活动。如果学生提出疑问、得到解答并尝试解释,那么在此过程中他们可能就学会新内容;如果学生有问题不提,或提了问题没人回答,或不参与小组讨论,那么他们可能根本没有学会新内容。事实上,有研究发现,学生越能清晰深入地向组内成员解释学习内容,学习效果越好。在学习中,做出解释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接受解释,因为学生必须很好地组织信息、思考例证、说明信息、用自己的话表达这些信息,而且要回答各种相关问题。
教师在实践中无论运用哪些角色,必须保证它们对当前学习起促进作用。当小组的任务是练习、复习或掌握基本技能时,成员的职责在于持之以恒、相互鼓励和积极参与。当小组的任务是解决问题或复习问题时,成员应该鼓励深入的讨论、探究和创新,同时分享各自的理解。因此,教师在分配角色时,要向学生说明小组的任务不仅仅在于扮演这些角色,还在于通过角色扮演来促进学习。
总之,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这种方法前应想到,这个教学问题是否适合用合作学习这种方法解决,有没有效果更好的方法。而一旦采用合作学习这种方法以后,课前应充分准备,根据教学内容科学选择合作学习的方式,避免出现只是简单的分组讨论的形式。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合作学习过程中,并能独立深入地思考学习内容。
(连云港市海州区新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