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体验·思辨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ianxia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立足学生生活体验,有意识地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探究生活,并在探究中形成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立足合作,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导开展探究,真正理解教材内容蕴含的各种社会道理;观照体验,引发探究欲望,用多种感官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聚焦思辨,确立正确观念。
  关键词:合作 体验 思辨 探究
  品德与社会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须立足学生生活体验,有意识地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探究生活,并在探究中形成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一、立足合作的探究
  尽管品德与社会教材的内容多源于学生生活实际,力求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世界,但毕竟因为受众的全体性,呈现形式相对较为开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使用,引导学生探究生活和社会之间的联系,将静态的教学内容和丰富的生活联系起来,真正理解教材内容蕴含的各种社会道理,进而实现道德的提升。通过组织合作开展探究性学习,是较为有效的方式。
  教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二年级上册《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一课时,我让学生在课前认真观察身边的环境,看看会有哪些意想不到的发现。学生对这一任务很感兴趣,纷纷到自己家周围进行观察,调研城市内的水污染情况,当发现水污染较为严重时,又特别以学校旁边的河为例进行说明。至于如何改变当前的环境状况,如何让还不到十岁的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以释放和提升,还真是有难度。为此,我们将“城市河道水污染研究”作为班级的研究专题,将全班分成四个研究小组,分别针对“我们的问题”“现有的政策”“我们的方案”“我们的行动”进行专项探究。各小组针对自己的任务进行细化分工,然后实地考察城市内几条主要河道的污染情况,并通过拍摄照片、发放问卷调查、查阅一手资料等方式,探寻导致河道污染的各种原因,针对具体问题研究现有的政策,讨论治理水污染的方法,共同设计实施方案。最后,他们还通过“红领巾”广播、给市长的一封信、听证会、制作宣传展板等形式呈现各自的成果,以让更多的人知道当前的水资源污染情况,了解保护水资源的相关政策,提升社会责任感。之后,每个参与的成员都表示这样的合作让自己获益匪浅,不仅对保护环境的方法有了更为多元的认知,明确了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还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再如教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请到我的家乡来》一课,教材中安排了“看看我的家乡景”“尝尝我的家乡菜”“带点家乡土特产”“家乡报”四个板块。如果用一个课时把四个板块都上完,显然只能浅尝辄止,哪个板块都学不透,所得也就甚少。为了能让学生学得更深入,我在教学时把重点放在“看看我的家乡景”这一板块上。在鼓励学生推荐了南京的各大著名景点后,我发问:“假如今天有许多远道而来的客人到南京来游玩,他们只有一天的时间。作为小主人,你会为客人们制订出怎样的一日游路线呢?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得出最佳路线。”对此,学生的探究兴致很高,纷纷结合自己的游玩经历和读过的各种资料进行商讨,小组合作的氛围也很热烈。经过及时的献计献策、查漏补缺,大家最终得出:一日游路线的设计要注意三点——选择景点、规划路线、确定交通。接下来,各小组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共同探究设计出了“南京一日游”行程安排表,并派代表上台对这份行程安排表进行介绍。有遗漏之处,其他学生也会及时指出。这样的合作探究,既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锻炼了表达能力,做到了学以致用。
  二、观照体验的探究
  综合性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这要求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努力为学生创造适宜的探究情境,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要带领学生在活动中开展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得出有深度、有创意的结论,实现深度学习,获得道德提升。
  教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我们的合作》一课时,考虑到如果只是按部就班地进行传统说教,学生或许能对“合作”的概念有所认知,但缺乏必要的体验,认知也必定是肤浅的。基于此,我在课前要求学生四人完成一件事,初步感知“我们的合作”是怎么一回事。这件事可以是四人一起制作小报、一起打扫教室、一起进行烘焙、一起参与义工活动……合作过程中,要拍摄相关照片,写下合作感受,最后合作完成ppt制作,并记录合作时的点滴。真实的感受、深切的体会充实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第二天的课堂交流环节中,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我们觉得小组合作做一件事挺好,但不能有中途‘掉链子’的人。否则,合作效果肯定很差。我们小组的刁总是不同意大家的意见,还闹情绪,使得我们的探究进程不是很顺畅。”有的说:“我们小组的成员一起去烘焙店学做手工饼干,可是孔竟然偷偷拿走我们做好的成品,导致我们小组的成果毁于一旦。”有的说:“我们这一组合作得太愉快了,大家在一起思维碰撞,提出了好多自己想不到的新点子。”有的说:“我们把一张A4纸分成四半,各画各的,然后再拼起来,形成一张完整的手抄报,这样合作也公平。”還有的说:“通过合作大扫除我们发现,‘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我们小组两个男生专挑最累最脏的活干,弄得我们小组女生怪不好意思的。”……通过一次次真实的合作,学生逐渐体会到了合作时的不容易,感受到了影响合作的各种要素,领会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合作”,即为了更好地完成合作,成员之间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齐心协力。通过合作引发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打通了教材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障碍,引发了学生独特而真实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   教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想想他们的难处》一课,为了让学生感受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困难和不便,我先设计了这样一个体验活动:让学生蒙上眼睛,在教室里独自行走。结果,有的学生站在原地不敢走,有的学生走着走着就撞到了课桌上,有的学生没走几步就跌倒……体验完毕,学生纷纷表示:自己原以為蒙上眼睛在教室里走很简单,没想到眼睛一蒙顿时一片漆黑,立刻感到无助、紧张和恐惧。接着,我又在教室里放置了一条5米长的指压板,请两名学生蒙上眼睛扮演盲人在指压板上行走。行走过程中,其他学生惊奇地发现,有了指压板的帮助,体验者竟能顺利行走,不但不会撞到两旁的课桌,连行走速度也加快了。我请学生探究一下其中的原因,学生首先想到了采访两位体验者。其中一名学生说:“指压板的纹路有点硌,仿佛为我指明了行走的方向,能帮助我行走。”听完这话,立马就有学生回应:“这就是我们生活中常看到的盲道吧!”一语道破天机,学生恍然大悟,一下就认识到了盲道给盲人带来的便利,并对社会上其他助残设施产生了探究兴趣。在体验中进行探究,不但让学生的情感认知得到了深化,还为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打下了基础。
  三、聚焦思辨的探究
  品德与社会课程同其他课程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真正指向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帮助学生发现、辨识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基。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与学习内容进行思辨式对话,在思辨中树立形象,深化认知,确立正确的观念。
  教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真正的友谊》一课“说说朋友间的麻烦事”这一环节时,我通过列举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进行引导:“在现实生活中,朋友间的相处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也会发生一些让人不愉快或为难的事,比如遇到好朋友在老师面前告你的状,或者好朋友怂恿你不要理睬他不喜欢的同学,或者好朋友在考试中有作弊行为,或者好朋友让你在选班干部时违心地投他一票等情形时,你会怎么办呢?”因为这些案例都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探究活动的开展也就分外热烈。他们纷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建议以情景剧的形式进行探究、交流、辨识。惟妙惟肖的表演,再现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场景,使学生与教材进行了更为立体的对话和更加深入的探究,感悟到了真正的友谊应该是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共同进步,应该真心为朋友的成长着想,分清楚对错,该做的义不容辞,不该做的就坚决不做。即使朋友间遇上麻烦事,也应该通过正确的方式去合理地解决,使自己和朋友能够共同发展。
  仍以教学《想想他们的难处》一课为例,在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探究残疾人生活的不便并了解助残设施的基础上,我继续进行引导:“助残设施为残疾人提供了便利。但如果助残设施被占用或破损,就会给残疾人带来很大的不便。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盲道被小摊贩占用的情况。你们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学生纷纷表示这样的行为肯定不对,还有学生说:“我会上前和老板说明盲道的作用,劝他不要占用。”但他的发言当即遭到反驳:“你只是一名小学生,要是小摊贩不讲理,不听你的话呢?你该怎么办?”“我觉得除了用个人的力量,还可以利用宣传的方式。”“我可以喊大人来帮忙,严禁小摊贩乱占盲道。只要方法得当,劝解合情、合理,摊贩老板又理亏,肯定会停止自己的不合理行为。”“我认为情况如果严重,也可以向街道城管部门反映,或直接拨打12345政府热线,用法律手段解决这个问题。”……在不断的发问、思考中,学生的探究思维走向深入,一层一层拨开了解决占用盲道问题的外壳,在持续的思辨探究中逐步得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升了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能力。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涵指向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使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这些习惯和品质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渐进的过程。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有意识地把学生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目的地将他们带回生活,通过合作、体验、思辨等方式,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便能使之在得到某种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社会责任感,逐渐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具备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合格公民。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师要有意识地在学生进入积极思考的状态时进行恰当的启发与诱导,使其能自主地从已有知识、材料中概括出应有的原则、规则或道理,从而提升认知。具体路径有:换位体验,启而易发;联系认知,启而有发;对比研读,启而能发。  关键词:启发 换位 联系 对比  孔子说:“不愤不悱,不启不发。”也就是说,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问题达到“愤”“悱”的程度时,教师才能给予其必要的指导和点拨,否则将不予启发。这
期刊
摘要:以儿童的视角、用儿童喜欢的方式创设可触摸、可亲身参与体验的真实场景:立足文本创建场景,在初步感知中激发期待;扎根生活创建场景,在任务学习中拓展认知;设计游戏创建场景,在综合运用中吸纳文化。让学生近距离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实现对传统文化的自我建构。  关键词:自我建构真实场景文本生活游戏  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来不断积累和沉淀的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栖息地。吸纳并传承这笔丰厚的精神财富
期刊
摘要:在生本课堂中,人们关注更多的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于教师角色却时常忽视。生本课堂中,教师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角色不应缺失,这三个角色其实是三位一体的,只有充分意识到教师角色的重要性并发挥其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得到落实,生本课堂才会真正地得以实现。  关键词:生本课堂教师角色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
期刊
要:数学学习应让充分学生经历“再创造”的过程。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一课教学,聚焦“再创造”开展,具体策略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再创造”动机;探究数学实质,经历“再创造”过程;回归现实生活,巩固“再创造”成果。  关键词:再创造问题情境数学实质现实生活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学习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
期刊
摘要:习作是艰辛而复杂的劳作。引导儿童经历“两个转化”,回归儿童世界,关注儿童真实生活,尊重儿童话语方式,引导儿童学会用智慧的表达方式抒写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享受习作的成功,使每一位儿童都能够成为快乐的表达者。  关键词:快乐表达儿童世界儿童生活儿童话语  一、一次关于中秋的习作  案头上摆放着学生围绕“中秋”写的一篇篇习作,读着读着,我心里不禁涌起一种激动。  月儿你  四五岁的时候/月儿你
期刊
小学教育比中学教育难度大,社会现象对儿童思维的干扰可能强于学校的正常教育。设身处地为儿童着想,不能不感到担忧。  儿童的基本是非观念处在形成期,比较脆弱,过多受社会现象干扰,会因产生的种种困惑而感到不安,导致思维判断出现困难。他们能接受基本的是非观,是因为那些观念平易,符合儿童善良的天性;他们不可能有成人的复杂和“机智”。儿童在幼儿园受到的老师的鼓励或规劝,会成为他们的心理积累:基本的“好” “不
期刊
摘要:立足节日话题,多角度引发体验,渗透文化意识的培养,符合小学生语言学习的规律。立足教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对教材内容进行开发,有助于立体地了解相关文化;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组织高质量的阅读,有助于深化对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延伸课外活动,在与文化材料的深度接触及实践中全方位品悟文化内涵,培养文化意识。  关键词:节日话题文化意识教材开发阅读拓展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文化紧密相连。缺乏文化的土壤,语
期刊
摘要:准确表达,是促进学生认知生长,促使学生恰当运用语言表达所想,用合适的文字呈现个人观点的重要抓手。通过比较的方法,达成准确感知;运用变换的方法,促生多元说写角度;使用修饰性的词语和句子完善表述,聚焦表述生动性;明确说话写话的思路,强化生成条理性,实现准确表达。  关键词:准确表达低年段语言生成  一直以来,低年段的说话写话教学提倡“自由表达”“乐于表达”的多,提出“准确表达”的则很少。笔者对近
期刊
摘 要:教师的教学应该是催生、收集、处理学习信息的过程。只有这样,教与学才会相互促进,课堂才会充满智力生活的气息。以《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一课为例,说明数学课堂避免“信息屏蔽”需要做到:用明确的教学目标照亮暗箱,看见学习信息;用合理的智力挑战促进学习,创生学习信息;用动态的资源意识审视学情,利用学习信息。  關键词:学习信息 假设策略 教学目标 智力挑战 资源意识  学习是个暗箱,我们所能获得
期刊
摘 要:优秀教师的优质课堂,往往将“情”贯穿课堂。探究文本情味,深入理解作者寄寓在文中的丰富而有内涵的情感;挖掘课堂情趣,营造有张力、有情趣的文本情境,在积极对话中发展思维;渗透表达情意,以导语激“情”,以提问导“情”,以评价引“情”,以幽默显“情”。  关键词:情味 情趣 情意  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南通教育的书籍,讲出了南通教育的过人之处。综观书中多位优秀教师的师德素养、教育理念、教学思想和教学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