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石,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的外在形式就是朗读。在阅读教学中要让朗读落到实处,首先是对课程标准的细化,再注意各个学段中学情的把握,然后教师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逐一将细化的教学目标落实到位,最后是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朗读引领学生走进绚烂多彩的语文世界。
[关键词]朗读教学 细化目标 有效策略
三年级分班了,刚接了新班。语文课上学生们齐读课文时,那声音真是整齐响亮,抑扬顿挫,字正腔圆,感觉班上学生的朗读水平还不错,庆幸自己抽到了好班。可是在授课过程中,指名读时却发现学生的朗读水平与齐读时的差距太大,有的学生声音太低,连字音都读不准,更别提读流利,读出感情了。难道读书也会出现“滥竽充数”?接下来笔者在班级摸了一个底,发现班级不少学生是读不好课文的,只有部分学生语感比较好,能把课文读好。语文课堂的教学任务是读好书,写好字,写好文章。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把朗读教学具体落实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让学生得益于课堂。
一、清晰教学目标。方法指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阅读教学中都必须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各个学段都需要重视朗读教学,课堂上要达到读正确文中的每个字,不能拖音,也不能太快,忽略了词与词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语流和语速。课堂上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句子的节奏和停顿,在朗读时做到不填字、不漏字、不颠倒、不回读。随着年级的升高朗读能力也逐渐提高。除了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外,学生还能在朗读中品味语言,体会和丰富自己的情感态度,学习根据语境用上适当的语气语调,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一)朗读的初级阶段——读正确
1.发音准确
读好轻声。在普通话里轻声读得轻而短。要强调不能用拖音的方式来读轻声,否则拖腔就会更严重。发现轻声的词语在认读词语的阶段提出来强调,再放到句子中读一读就能解决了。
2.读准多音字
遇到多音字,要学会查字典,根据文中的语言环境选读正确的读音。如果发现还有不会读的生字或吃不准的字,要查字典标注上拼音,提醒自己读正确。
(二)朗读的中级阶段——读流利
这是在读正确的基础上提出的要求,在朗读的过程中不结结巴巴,不唱读,不顿读,还要能读出节奏感。
1.学会断句
遇到长句子时要学会断句,免得停顿不恰当,出现把词语读破了,影响对课文的理解,让听者感觉跑调了。
2.音调适中
朗读的时候音量不能过轻,要让周围的人都能听清楚;也不能喊读,学会气息流畅正确地发音,并能根据课文的基调来把握朗读的音调。
(三)朗读的高级阶段——有感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把握以下两方面:
1.确定基调
朗读要依照课文内容的思想感情,确定轻、重、缓、急,做到通过声音的变化,领略到作者所见,作者所思,作者所感,与作者心灵相通,产生情感共鸣。并不是简单地读出悲伤、激动好奇和陶醉,让学生读得自然,不能貌似感动地喊嗓子。
2.读出画面
语文朗读不仅要动情,还要理解。有了情感,就可以读出自己的想象,边读边想象,在脑海中浮现出画面。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有一组写景的美文,通过朗读和想象来理解课文是最好不过的了。学生通过原有的经验和创设的情景,把课文理解了,并且积累了优美的词句。叶圣陶老先生指出:“感情朗读的钥匙藏在课文里,一定要结合具体情况,设身处地,才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落实教学目标,练习指导
朗读是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各个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1.直观阅读,教师范读
在各个年段,教师的范读,都能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当一篇课文,经过教师声音的诠释,学生耳听其音,眼观其形,老师朗读时的语气、动作、神情直观地呈现出来。这种情绪会传递给学生,学生跃跃欲试。教师的范读、学生的理解顺其自然地起到了点燃心中的小火苗作用,课本中的文字在声音的启迪下一闪一闪地活跃起来,浸润着学生们的心灵。
2.吸收内化,学生练读
课堂上时间是宝贵的,既要保证朗读的时间,又要达到朗读的目的,这就需要一遍又一遍地要求,一遍要有一遍的提高。在指导学生感悟朗读方法,掌握朗读技巧时,也要通过合理的训练方式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喜悦。
为了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同时又要体会课文的精髓,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读,以读促悟。课堂上采用个人自由读、师生合作读、小组合作读、同桌对读的形式来读正确,读流利。在进一步的提升过程中,运用分角色讀、表演读、配乐读将学生带人情景中,在情景中感受朗读带来的意境。还可以运用接龙读、提供道具读、竞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朗读是要对文本理解和感悟的。
3.私人订制,学生评议
叶圣陶先生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那么朗读的最高境界是“设身处地”地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起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思维。有感情朗读能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阅读是读者个体的感悟,朗读也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诠释。由于对文章的理解不同,学生在处理朗读的语气基调也会不尽相同,再现文章中形象特点也各有千秋。阅读就像是一个私人订制的空间,在课堂上要拥有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有独特的解读。教师不能脱离语境空泛要求,更不能生拉硬拽地把自己的理解感受强塞给学生。为了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欣赏能力,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议,在比较和评议中达成理解的共识。
朗读能触摸到文字的温度,文字的情感,深化文字带来的感受。朗读能引领学生走进绚烂多彩的语文世界。
[关键词]朗读教学 细化目标 有效策略
三年级分班了,刚接了新班。语文课上学生们齐读课文时,那声音真是整齐响亮,抑扬顿挫,字正腔圆,感觉班上学生的朗读水平还不错,庆幸自己抽到了好班。可是在授课过程中,指名读时却发现学生的朗读水平与齐读时的差距太大,有的学生声音太低,连字音都读不准,更别提读流利,读出感情了。难道读书也会出现“滥竽充数”?接下来笔者在班级摸了一个底,发现班级不少学生是读不好课文的,只有部分学生语感比较好,能把课文读好。语文课堂的教学任务是读好书,写好字,写好文章。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把朗读教学具体落实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让学生得益于课堂。
一、清晰教学目标。方法指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阅读教学中都必须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各个学段都需要重视朗读教学,课堂上要达到读正确文中的每个字,不能拖音,也不能太快,忽略了词与词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语流和语速。课堂上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句子的节奏和停顿,在朗读时做到不填字、不漏字、不颠倒、不回读。随着年级的升高朗读能力也逐渐提高。除了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外,学生还能在朗读中品味语言,体会和丰富自己的情感态度,学习根据语境用上适当的语气语调,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一)朗读的初级阶段——读正确
1.发音准确
读好轻声。在普通话里轻声读得轻而短。要强调不能用拖音的方式来读轻声,否则拖腔就会更严重。发现轻声的词语在认读词语的阶段提出来强调,再放到句子中读一读就能解决了。
2.读准多音字
遇到多音字,要学会查字典,根据文中的语言环境选读正确的读音。如果发现还有不会读的生字或吃不准的字,要查字典标注上拼音,提醒自己读正确。
(二)朗读的中级阶段——读流利
这是在读正确的基础上提出的要求,在朗读的过程中不结结巴巴,不唱读,不顿读,还要能读出节奏感。
1.学会断句
遇到长句子时要学会断句,免得停顿不恰当,出现把词语读破了,影响对课文的理解,让听者感觉跑调了。
2.音调适中
朗读的时候音量不能过轻,要让周围的人都能听清楚;也不能喊读,学会气息流畅正确地发音,并能根据课文的基调来把握朗读的音调。
(三)朗读的高级阶段——有感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把握以下两方面:
1.确定基调
朗读要依照课文内容的思想感情,确定轻、重、缓、急,做到通过声音的变化,领略到作者所见,作者所思,作者所感,与作者心灵相通,产生情感共鸣。并不是简单地读出悲伤、激动好奇和陶醉,让学生读得自然,不能貌似感动地喊嗓子。
2.读出画面
语文朗读不仅要动情,还要理解。有了情感,就可以读出自己的想象,边读边想象,在脑海中浮现出画面。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有一组写景的美文,通过朗读和想象来理解课文是最好不过的了。学生通过原有的经验和创设的情景,把课文理解了,并且积累了优美的词句。叶圣陶老先生指出:“感情朗读的钥匙藏在课文里,一定要结合具体情况,设身处地,才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落实教学目标,练习指导
朗读是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各个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1.直观阅读,教师范读
在各个年段,教师的范读,都能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当一篇课文,经过教师声音的诠释,学生耳听其音,眼观其形,老师朗读时的语气、动作、神情直观地呈现出来。这种情绪会传递给学生,学生跃跃欲试。教师的范读、学生的理解顺其自然地起到了点燃心中的小火苗作用,课本中的文字在声音的启迪下一闪一闪地活跃起来,浸润着学生们的心灵。
2.吸收内化,学生练读
课堂上时间是宝贵的,既要保证朗读的时间,又要达到朗读的目的,这就需要一遍又一遍地要求,一遍要有一遍的提高。在指导学生感悟朗读方法,掌握朗读技巧时,也要通过合理的训练方式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喜悦。
为了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同时又要体会课文的精髓,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读,以读促悟。课堂上采用个人自由读、师生合作读、小组合作读、同桌对读的形式来读正确,读流利。在进一步的提升过程中,运用分角色讀、表演读、配乐读将学生带人情景中,在情景中感受朗读带来的意境。还可以运用接龙读、提供道具读、竞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朗读是要对文本理解和感悟的。
3.私人订制,学生评议
叶圣陶先生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那么朗读的最高境界是“设身处地”地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起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思维。有感情朗读能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阅读是读者个体的感悟,朗读也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诠释。由于对文章的理解不同,学生在处理朗读的语气基调也会不尽相同,再现文章中形象特点也各有千秋。阅读就像是一个私人订制的空间,在课堂上要拥有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有独特的解读。教师不能脱离语境空泛要求,更不能生拉硬拽地把自己的理解感受强塞给学生。为了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欣赏能力,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议,在比较和评议中达成理解的共识。
朗读能触摸到文字的温度,文字的情感,深化文字带来的感受。朗读能引领学生走进绚烂多彩的语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