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校企合作在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分析高校网络工程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以校企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条件共建等方面进行探索与改革,以期为网络工程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网络工程 校企融合 人才培养 创新创业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具有重要意义”。校企合作和产教深度融合不仅是有效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更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網络工程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学科专业交叉的新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为熟练掌握网络系统软硬件技术、云计算技术和网络安全等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网络工程设计与实践、云计算应用与开发、网络信息安全分析与处理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随着云计算、互联网+、网络安全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网络工程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行业对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要主动对接行业市场需求,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理论与实践结合,从而达到优势互补,为国家信息化建设培养具有“厚专业基础、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一、网络工程专业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现状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对传统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是充分利用互联网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工程项目经验,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补充教学资源,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使学生实现与互联网企业的近距离接触,获得职前的工程项目经验和工作经历。但是,当前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与国家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 教师工程实践能力薄弱
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具有丰富工程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尽管各高校都重视提升实践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的比重,并且也鼓励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情景教学。但由于大部分高校的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理论教学和研究上,很多青年教师是博士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缺少企业锻炼,缺乏实际项目的开发经验。“双师型”教师的缺乏,使得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很难真正落地。因此,需要借助校企合作的力量,让合作企业中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到高校实践教学指导。专业教师启主导作用,大胆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改革;企业外聘导师发挥辅助作用,指导课程实践及将工程实践技能传授给学生。
1.2企业参与度不够
尽管当前各高校的网络工程专业都在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但在实际的校企合作实施过程中,往往是学校主导,企业参与度较低。大部分高校的校企合作仅仅是将学生的生产实习安排给企业进行。由于高校实习经费有限,并且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可自由择业,企业无法获得可观的收益效果。因此,很多企业对校企合作表现得比较消极,主动参与度较低。在日常的教学环节,校企之间缺少交流沟通,也缺乏对双方优势资源的整合和发挥,没有上升到深层次校企协作、共同发展的高度。
1.3专业课程体系不完善
部分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课程体系落后,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明显。在制定课程体系前没有充分调研目前行业的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特点,课程设置不与时俱进,仍停留在传统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理念。而网络工程专业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等专业存在课程重复教材,从而导致专业特色优势不明显,学生普遍缺少专业认同感。
二、 校企深度融合的网络工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1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校内专业教师和合作企业导师协同指导下,以校内专业技能实践为主体,结合校外实习就业分阶段实施。校内实践为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和专业技能储备打下坚实基础;校外生产实习为学生提供行业实际的工程项目训练,并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包括专业技能储备、校内实践实训和校外实习就业三个阶段。
专业技能储备:专业技能储备阶段重点突破专业课程知识点的应用与强化。针对专业课程引入合作企业的行业真实项目案例,从而强化专业课程重点知识的理解。项目案例与专业课程无缝对接,使学生能够掌握互联网的工程项目设计与开发所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专业技能储备阶段以项目为驱动设计课程相关实验内容,将项目达成度作为考查学生的专业技能储备程度的标准。校企合作开设融合多门课程的综合性实践项目,训练学生对专业知识体系和技能的灵活运用度和熟练程度。
校内实践实训:校内实践实训阶段完全模拟合作企业的岗位标准和项目开发流程。学生以项目团队成员参与项目的前期调用、需求分析、项目系统设计以及项目实施等网络工程项目全过程。合作企业派遣研发工程师和项目经理指导学生,对项目实施全过程分阶段进行可量化的评价。
校外实习就业:按照专业兴趣和职业发展意向,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的合作企业,如云计算、网络安全、互联网应用开发、数据通信等互联网企业。在此阶段,合作企业根据学生的专业能力,将学生安排到工程项目组参与实际的工程项目。学生以试用期雇员的身份在企业顶岗实习,由合作企业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作为校外导师指导实习学生。对于部分优秀实习学生,可以直接就职于校企合作企业或由企业推荐更适合就业岗位。
2.2 校企联合,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围绕互联网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调整和优化专业师资队伍的结构,校企联合打造“双师型”专业师资团队。聘请互联网企业的研发工程师担任外聘导师,共同设计并实施校内外各阶段的实践教学环节。逐步形成专业基础课程由专任教师讲授,实践实训课程由企业外聘导致讲授的“双导师制”,真正实现“做中学”。教师联合企业研发人员和知名专家,共同建立研究所,以科研带教学。指导学生开展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和工作,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并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建立学校企业的师资双向流通机制,一方面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不定期参与企业的工程项目和顶岗实践,定期选派骨干教师去合作企业的研发和市场部门调研考察,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邀请就职于百度、阿里、深信服、绿盟科技等知名互联网企业的优秀毕业生回母校进行专业技术交流与指导。以师德引领、利益激励为抓手,明晰教师联系企业的责任,强力推进双师素质建设,实现专业教师与企业技能专家的深度合作与互动。此外,需强化外聘实践教师的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建立了《校企合作外聘教师教师管理办法》、《企业外聘教师考核办法》等管理制度。 2.3 校企协作,优化课程教学体系
为适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学校和合作企业组成的培养方案修订小组共同组织修订。邀请了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在校学生、校友代表和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多方对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合理性的评价和建议。修订小组对这些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对培养目标、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等方面做了全面的规划设计。因此,所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即兼顾了学校特色、行业要求、学生需求等多方面要素,又紧跟云计算、网络安全等互联网前沿专业方向,从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合作企业协作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共同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撰写实习实训指导书、制作多媒体课件、录制微课视频和开发课程项目案例库。积极推进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基于超星平台构建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利用华为eNSP网络虚拟仿真平台搭建网络系统,通过QQ在线课堂邀请企业导师演示行业的实际工程项目案例。组织完成了《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Linux网络应用》等具有行业创新特色的校企合作课程。针对学生的就业方向,以互联网行业发展的新技术和新应用为导向,在大三阶段开设了网络安全、云计算两个专业方向的综合项目实践课程,由企业外聘教师参与课程的指导与评价。
2.4 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平台是校企合作的条件保障,能够为专业学生提供行业企业的实验、课程设计实践和实训实习环境。我院与合作企业深圳讯方技术有限公司共建云计算创新实践教学平台。该平台采用虚拟化技术,模拟真实云部署、云应用、云运维和云开发场景,使学生参与多虚拟机的真实业务场景集群环境部署,进行云计算应用和开发的工程实践,具体包括:
虚拟资源管理层:基于KVM、ESX、Xen和Hyper-V等主流虚拟化技术,实现硬件基础设备即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的虚拟化。计算服务对虚拟机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网络服务提供虚拟机的网络分配,存储服务负责对虚拟机存储资源的分配管理。
云资源服务管理层:与虚拟化管理服务层对接,以平台化方式整合计算、网络、存储服务,以直观的方式展现,简化操作项目,并提供 API 接口连接业务平台层,实现对云计算实验系统的管理。
业务应用层:主要设置资源监控、课程管理、实验管理、虚拟机管理、资料库和系统管理六大功能模块,提供教学、部署、开发环境。
三、结束语
校企深度融合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注入了新动力,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的必由之路。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需紧密结合互联网行业要求,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创新协同育人模式,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优化课程教学体系,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实践教学平台,为国家信息化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
参 考 文 献
[1]施晓秋,蒋宗礼,沈谦,侯胜利.网络工程新工科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的挑战、机遇与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05):11-17.
[2]胡德斌,彭小宁,张文.校企合作的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大学教育,2019,(07):168-170.
[3]单承刚,张伟,赵志红.校企合作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 (33):42-43.
[4]白昀.网络工程專业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20,7(39):55-58.
【关键词】 网络工程 校企融合 人才培养 创新创业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具有重要意义”。校企合作和产教深度融合不仅是有效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更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網络工程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学科专业交叉的新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为熟练掌握网络系统软硬件技术、云计算技术和网络安全等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网络工程设计与实践、云计算应用与开发、网络信息安全分析与处理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随着云计算、互联网+、网络安全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网络工程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行业对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要主动对接行业市场需求,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理论与实践结合,从而达到优势互补,为国家信息化建设培养具有“厚专业基础、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一、网络工程专业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现状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对传统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是充分利用互联网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工程项目经验,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补充教学资源,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使学生实现与互联网企业的近距离接触,获得职前的工程项目经验和工作经历。但是,当前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与国家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 教师工程实践能力薄弱
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具有丰富工程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尽管各高校都重视提升实践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的比重,并且也鼓励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情景教学。但由于大部分高校的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理论教学和研究上,很多青年教师是博士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缺少企业锻炼,缺乏实际项目的开发经验。“双师型”教师的缺乏,使得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很难真正落地。因此,需要借助校企合作的力量,让合作企业中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到高校实践教学指导。专业教师启主导作用,大胆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改革;企业外聘导师发挥辅助作用,指导课程实践及将工程实践技能传授给学生。
1.2企业参与度不够
尽管当前各高校的网络工程专业都在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但在实际的校企合作实施过程中,往往是学校主导,企业参与度较低。大部分高校的校企合作仅仅是将学生的生产实习安排给企业进行。由于高校实习经费有限,并且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可自由择业,企业无法获得可观的收益效果。因此,很多企业对校企合作表现得比较消极,主动参与度较低。在日常的教学环节,校企之间缺少交流沟通,也缺乏对双方优势资源的整合和发挥,没有上升到深层次校企协作、共同发展的高度。
1.3专业课程体系不完善
部分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课程体系落后,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明显。在制定课程体系前没有充分调研目前行业的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特点,课程设置不与时俱进,仍停留在传统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理念。而网络工程专业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等专业存在课程重复教材,从而导致专业特色优势不明显,学生普遍缺少专业认同感。
二、 校企深度融合的网络工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1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校内专业教师和合作企业导师协同指导下,以校内专业技能实践为主体,结合校外实习就业分阶段实施。校内实践为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和专业技能储备打下坚实基础;校外生产实习为学生提供行业实际的工程项目训练,并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包括专业技能储备、校内实践实训和校外实习就业三个阶段。
专业技能储备:专业技能储备阶段重点突破专业课程知识点的应用与强化。针对专业课程引入合作企业的行业真实项目案例,从而强化专业课程重点知识的理解。项目案例与专业课程无缝对接,使学生能够掌握互联网的工程项目设计与开发所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专业技能储备阶段以项目为驱动设计课程相关实验内容,将项目达成度作为考查学生的专业技能储备程度的标准。校企合作开设融合多门课程的综合性实践项目,训练学生对专业知识体系和技能的灵活运用度和熟练程度。
校内实践实训:校内实践实训阶段完全模拟合作企业的岗位标准和项目开发流程。学生以项目团队成员参与项目的前期调用、需求分析、项目系统设计以及项目实施等网络工程项目全过程。合作企业派遣研发工程师和项目经理指导学生,对项目实施全过程分阶段进行可量化的评价。
校外实习就业:按照专业兴趣和职业发展意向,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的合作企业,如云计算、网络安全、互联网应用开发、数据通信等互联网企业。在此阶段,合作企业根据学生的专业能力,将学生安排到工程项目组参与实际的工程项目。学生以试用期雇员的身份在企业顶岗实习,由合作企业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作为校外导师指导实习学生。对于部分优秀实习学生,可以直接就职于校企合作企业或由企业推荐更适合就业岗位。
2.2 校企联合,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围绕互联网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调整和优化专业师资队伍的结构,校企联合打造“双师型”专业师资团队。聘请互联网企业的研发工程师担任外聘导师,共同设计并实施校内外各阶段的实践教学环节。逐步形成专业基础课程由专任教师讲授,实践实训课程由企业外聘导致讲授的“双导师制”,真正实现“做中学”。教师联合企业研发人员和知名专家,共同建立研究所,以科研带教学。指导学生开展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和工作,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并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建立学校企业的师资双向流通机制,一方面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不定期参与企业的工程项目和顶岗实践,定期选派骨干教师去合作企业的研发和市场部门调研考察,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邀请就职于百度、阿里、深信服、绿盟科技等知名互联网企业的优秀毕业生回母校进行专业技术交流与指导。以师德引领、利益激励为抓手,明晰教师联系企业的责任,强力推进双师素质建设,实现专业教师与企业技能专家的深度合作与互动。此外,需强化外聘实践教师的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建立了《校企合作外聘教师教师管理办法》、《企业外聘教师考核办法》等管理制度。 2.3 校企协作,优化课程教学体系
为适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学校和合作企业组成的培养方案修订小组共同组织修订。邀请了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在校学生、校友代表和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多方对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合理性的评价和建议。修订小组对这些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对培养目标、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等方面做了全面的规划设计。因此,所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即兼顾了学校特色、行业要求、学生需求等多方面要素,又紧跟云计算、网络安全等互联网前沿专业方向,从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合作企业协作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共同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撰写实习实训指导书、制作多媒体课件、录制微课视频和开发课程项目案例库。积极推进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基于超星平台构建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利用华为eNSP网络虚拟仿真平台搭建网络系统,通过QQ在线课堂邀请企业导师演示行业的实际工程项目案例。组织完成了《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Linux网络应用》等具有行业创新特色的校企合作课程。针对学生的就业方向,以互联网行业发展的新技术和新应用为导向,在大三阶段开设了网络安全、云计算两个专业方向的综合项目实践课程,由企业外聘教师参与课程的指导与评价。
2.4 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平台是校企合作的条件保障,能够为专业学生提供行业企业的实验、课程设计实践和实训实习环境。我院与合作企业深圳讯方技术有限公司共建云计算创新实践教学平台。该平台采用虚拟化技术,模拟真实云部署、云应用、云运维和云开发场景,使学生参与多虚拟机的真实业务场景集群环境部署,进行云计算应用和开发的工程实践,具体包括:
虚拟资源管理层:基于KVM、ESX、Xen和Hyper-V等主流虚拟化技术,实现硬件基础设备即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的虚拟化。计算服务对虚拟机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网络服务提供虚拟机的网络分配,存储服务负责对虚拟机存储资源的分配管理。
云资源服务管理层:与虚拟化管理服务层对接,以平台化方式整合计算、网络、存储服务,以直观的方式展现,简化操作项目,并提供 API 接口连接业务平台层,实现对云计算实验系统的管理。
业务应用层:主要设置资源监控、课程管理、实验管理、虚拟机管理、资料库和系统管理六大功能模块,提供教学、部署、开发环境。
三、结束语
校企深度融合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注入了新动力,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的必由之路。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需紧密结合互联网行业要求,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创新协同育人模式,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优化课程教学体系,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实践教学平台,为国家信息化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
参 考 文 献
[1]施晓秋,蒋宗礼,沈谦,侯胜利.网络工程新工科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的挑战、机遇与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05):11-17.
[2]胡德斌,彭小宁,张文.校企合作的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大学教育,2019,(07):168-170.
[3]单承刚,张伟,赵志红.校企合作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 (33):42-43.
[4]白昀.网络工程專业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20,7(39):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