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科学作业的设计赋予科学作业新的生命色彩

来源 :学习报·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c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号:G40(2012)25-04-01
  作者:王雪峰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科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作业是师生交流的桥梁,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好的作业设计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避免做一些无用功。可是通过实际调查发现我校在科学作业的布置方面存在如下的弊病:
  (1)模仿性作业多,创新性作业少;(2)封闭训练作业多,开放性作业少;(3)机械重复计算作业多,探究体验作业少;(4)脱离学生实际的作业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作业少;(5)书面作业多,动手实践作业少;(6)个体独立完成的作业多,合作完成的作业少;(7)课内作业多,课外活动作业少;(8)新授时作业少,复习期间作业多;(9)反复训练多,举一反三少。这样的作业必然影响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创新能力,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改变科学作业方式,使学生学习充满快乐,保持兴趣,时时得到坚实的进步,是科学作业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
  那么,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如何优化科学作业的设计,避免那些机械、重复、乏味的低效作业,充分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完成科学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的快乐,赋予科学作业新的生命色彩呢?以下是我这几年在布置作业这个教学环节里所做的一点尝试和思考。
  一、布置作业要精
  教师应对作业题进行认真筛选,挑选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和富有生活气息、充满时代感的作业,力求少而精,力争给学生的作业能够“以一当十,举一反三”,做到质高而量精。这样,既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
  有一次我在一位数学教授家作客,适值他在中学念书的儿子回来,问到当天的数学作业,教授在仔细看了五道数学作业题后,圈了两道,说“只做这三道就行了”。此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作业题不在多,在于精。
  二、布置作业要有趣味性、实践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 事实也证明:一旦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产生了兴趣,不用老师多讲,他们就会自觉而又认真地完成。因此,为了让学生对作业产生兴趣,教师就必须设计一些灵活新颖,富有生活情趣,又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作业题,使其在参与作业的过程中有着快乐的情感体验,变“要我练”为“我要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是对那些趣味性强,以及与他们的生活产生联系的知识表现出极大兴趣,特别是初中学生,年龄较小更是如此,有兴趣的东西学生易于接受、掌握。例如在讲乐音的三要素时,可设计一题这样的作业:为什么你往瓶中倒开水时,声音会不断变化?这样一道作业题几乎在生活中每天都能遇到。很容易让学生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常识联系在一起,触发联想,使知识得以活学活用。另外,在讲完测灯泡的功率后,让学生用家庭电能表测家用电器的实际功率。这样可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成就感,体验到自身获得知识后的自豪感。
  从目前教师布置作业来看,多以书面形式或阅读、听、写、实验等手段来完成,特别是多数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多以书面形式手段来完成,这种手段只能以知识接受为中心,而忽视了其它能力,这与目前的素质教育不符,因此作业设计应体现多样化。例如在讲完光的直线传播后,可以设计让学生回家制作“小孔成像”。通过这个制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从制作中发现问题,为什么小孔打得太大会影响成像效果?通过解决问题深刻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又如在讲完噪声危害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工厂、生活区去调查研究各种污染的产生及危害。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还增强其社会实践及活动能力,增强了探究式学习的能力,指导其更多地接触多彩的社会,学会做事、学会处事、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这样联系生活实际,巧妙设计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应用性练习,真正使作业焕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只有把作业延伸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亲身体验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科学价值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意识。
  三、 布置作业要因人而异
  不同的学生对同样内容的学习速度和掌握所需要的时间不同。如果要求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利用同样的学习条件,达到同样的学习成绩和质量,就必然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因班而异,因人而异。作业要有梯度和区分度,要分开层次,不拿同样的作业去对待所有的学生。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层次的组,然后分层次布置作业,把作业题分成基础题和提高题,有的同学要全做,有的同学可以只做基础题,少做或不做提高题。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体现作业的层次化与多样化,让好的学生“吃得好”、中等学生“吃得饱”、差等学生“吃得了”。才能让不同程度的同学得到提高,感到满意。
  针对这个问题,我开始了在科学教学中布置“弹性作业”的尝试,其目的是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鉴于部分学习吃力的学生的情况,与其让他们“疲与奔命”或放任自流,不如给他们“一条生路”。为了便于操作,我站在落后的学生角度考虑问题,先征求他们的意见,他们认为通过努力能够完成的作业量,即是每次、每类作业的底线,对于全体同学“保底不封顶”。学习有自觉性的学生不会因为老师布置的作业有了底线,便放松对个人的要求,因为老师还会进行“作业教育”,每一个“各尽所能”的学生都会得到老师在作业中或课堂上的表扬。
  实践证明,老师这样布置作业,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很有“人情味”,能赢得学生的“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大都尽全力超过最低作业量,以维护个人的“尊严”:我绝对不是最差的。这样,极大的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品质的养成。
  作业是教师的“晴雨表”,作业是学生的“营养站”。作业布置只要科学、生动,就能成为学生的发展需求,成为学生快乐的源泉。使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到张扬,使学生的人格在这里得到尊重,使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体验,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在这里得到发展。正如恩格斯所形容的,思维这一“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在长期的作业训练中一定会更加灿烂。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滨江中学
  311800)
其他文献
编号:O1(2012)21-04-01  作者:李成敏  新一轮中学数学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广大中学数学教师积极参与尝试、探索,并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学习的方式、态度、情感与兴趣等也有了较大的变化。但我发现,在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中,不少教师并没有真正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还存在着诸多的误区,须引起我们重视。  一、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
期刊
编号:K2(2012)25-02-03  作者:吴建奎  探究性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新课程改革力图将以往单一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成全方位的培养人的教学,新课程强调精
期刊
编号:H1(2012)25-01-01  作者:米合日古力·肉孜  “要想知道辛巴是怎样历尽艰险成长为真正的狮子王的?请大家留意收看动画片《狮子王》。”在解说的同时还配有精彩的节选片断,这就是大家熟悉的电视节目预告。我们平时看电视或者报刊书籍的预告,它往往只是给你展现几个精彩镜头或者扣人心弦的片断描写,可就那么一瞬间就把你的兴趣和注意力牢牢地抓住了,以至产生非看不可的愿望。  教师是一位站在讲台上
期刊
编号:G40(2012)25-01-02  作者:孔庆香 于荣亚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都强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学生心理发育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要求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育、各项教育活动中、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意对学生
期刊
编号:H1(2012)14-01-03  作者:郭婷  随着语文教学及评价方式的改革,作文能力的考核占据了小学语文中的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重要地位。经过长期的探讨,我认为师生不应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把它作为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促成师生交流的阵地,唯有实现“教师——作文—— 学生”一体化,才能实现作文水平的提高。  一、让作文批改成为写法交流的阵地  四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写作,对于写作的素材缺乏积
期刊
编号:G40(2012)25-02-02  作者:朱景伟 孙凤莲  《思想品德》这门课程不能像其它课程那样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品德思想的教育,确切的说这应该是一门德育课。它的教学任务在于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它的教学意义则在于促进学生品德和心理的发展,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活动性因素,即在活动过程中,学生
期刊
编号:O6(2012)17-03-01  作者:张艳  摘要: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学生的任务就是应试和接受评定,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本文针对中学化学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种种弊端,提出了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新模式一生态模式。  关键词:新课标 中学化学 教学模式 改革 生态环境  一、引言  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
期刊
编号:J2(2012)25-03-03  作者:贡布泽朗  一、直观教具法  用优秀作品(可以是印刷品)和实物等做教具,突出直观形象的视觉感受,增强观察、思维、分析等能力,培养学生的感性认知和再次发现的探究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从框架环节到具体重点,在课的开始就放映一些与主要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相关数据(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尽快进入课堂状态,然后再教授主题内容,往
期刊
编号:G40(2012)10-02-01  作者:井忠凤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如果一个教师不热爱他的学生,那他也就不可能去关心他们,并且帮助他们进行更好的学习;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和自己的任课教师有对抗情绪,那他就会厌恶这位教师所教的这门课程,直接影响这门学科的学习成绩,故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一切活动都要建立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和谐的师
期刊
编号:H3(2012)25-04-02  作者:章洁  在我高中读书的时候,写作就是一个让我头痛的问题,自从我几年前开始在天佑中学教书以来,我发现这个问题同样困扰着很多学生。他们总是会说自己写作时的感觉很好,结果却总是得不到高分。那么如何让学生能够提高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呢?  首先,写作的最基本的要求是词汇的能力。要写好文章,首先要过词汇关。因此在平时的词汇学习中我们就要通过例句的形式将该单元的词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