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灌流治疗蜂蜇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78例蜂螫伤后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治疗。结果:观察组39例中,平均住院(10.39±1.28)天,好转率为95.83%,死亡率为4.17%。对照组39例中,平均住院(19.64±1.42)天,好转率为75.00%,死亡率为25.00%。观察组住院天数、死亡率小于对照组(P<0.05),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UN、Scr、CK-MB、ALT 、AST、CRP 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灌流治疗蜂蜇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可以改善受损器官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死亡率。
关键词:血液灌流;蜂蜇伤;多器官功能障碍
蜂螫伤后的临床表现不一,轻者局部出现红肿痛,重者迅速出现过敏性休克、肝肾功能衰竭、喉头水凝血功能异常、心肌损害等多脏器功能损害,甚至死亡。并发多器官功能损害者死亡率较高。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我院对2010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78例蜂螫伤患者给予血液灌流治疗,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78例蜂螫伤后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39例中,男性19例,女性20例,年龄23~56岁,平均(43.76±2.47)岁。对照组39例中,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22~55岁,平均(43.97±2.5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8例蜂螫伤患者中,恶心、呕吐72例,少尿、无尿71例,61例出现肉眼血尿,黑便36例,肝、肾功能障碍分别74例、76例,心肌损伤73例。所有患者均有被群蜂蜇伤史。入院时间在蜂蜇后2~47h。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清理伤口、拔出毒刺、消毒、用季德胜蛇药片外敷伤口及口服、抗过敏、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血液灌流,深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 HA330 型血液灌流器(珠海健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进行血液灌流治疗1.5~2 h,每日1 次。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观察患者BUN (尿素氮)、Scr (血肌酐)、CK-MB (肌酸激酶同工酶)、AL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CRP (C-反应蛋白)。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包,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好转率、病死率比较 观察组39例中,平均住院(10.39±1.28)天,好转37例,好转率为94.9%,死亡1例,死亡率为2.56%。对照组39例中,平均住院(19.64±1.42)天,好转29例,好转率为74.4%,死亡10例,死亡率为25.6%。观察组住院天数、死亡率小于对照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生化指标比较 BUN、Scr、CK-MB、ALT 、AST、CRP 各指标均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蜂毒的主要成分是是生物胺类、多肽、激肽类和酶类。上述物质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引起血管内溶血、影响细胞间、细胞内的信号传导、神经毒素作用、过敏反应、肌溶解、抑制Na + -K+ -ATP 酶的活性[1]等,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和大量炎症介质的释放,这种级联效应不断放大,从而加重多器官损伤,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2]。其病死率与蜂毒对人体的毒害作用、衰竭器官数目有关[3],因此中毒后的治疗应以清除体内蜂毒、保护并促进心、肾、肝等多器官功能恢复为主[4]。
血液灌流可以吸附蜂毒、大、中分子毒素及其代谢产物,从而减轻上述物质对机体的损伤,清除炎症介质,减轻全身炎性反应,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改善氧代谢或组织灌流,维持内环境稳定[5],减少急性肺水肿、过敏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应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发挥其强大的抗过敏、抗炎、免疫抑制作用,与血液灌流协同治疗。
本组资料中观察组住院天数、死亡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UN、Scr、CK-MB、ALT 、AST、CRP 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血液灌流治疗蜂螫伤患者较服用蛇药、抗过敏、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可以更好改善患者受损器官功能,减少死亡率和住院天数。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好转率、病死率比较,观察组39例中,平均住院(10.39±1.28)天,好转37例,好转率为94.9%,死亡1例,死亡率为2.56%。对照组39例中,平均住院(19.64±1.42)天,好转29例,好转率为74.4%,死亡10例,死亡率为25.6%。观察组住院天数、死亡率小于对照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血液灌流可以迅速地清除蜂毒和炎性因子,改善受损脏器的功能,改善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住院时间,是治疗蜂螫伤患者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蜂螫伤后,应尽早就诊、早期给予过敏性休克处理等,可有效清除蜂毒的毒性成分及其代谢产物,并能降低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袁海,汤艳兰,徐倩,等.连续性血液净化串联血液灌流对蜂螫伤中毒的免疫调节及预后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8:880-883.
[2]丁荣椿,易城辉,黄建灵.黄蜂蛰伤致过敏性休克11 例临床救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7):163.
[3]王兴华.蜂蛰伤中毒临床研究进展[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1, 30(2):239.
[4]吴慧敏,苟仲勇,尹昌林,等.不同剂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对蜂蛰伤并发急性肾损伤疗效的影响[J].药物研究,2010,19(22):25-26.
[5]钱民,余旻,张新黎,等.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毒蜂蜇伤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6):2961-2962.
关键词:血液灌流;蜂蜇伤;多器官功能障碍
蜂螫伤后的临床表现不一,轻者局部出现红肿痛,重者迅速出现过敏性休克、肝肾功能衰竭、喉头水凝血功能异常、心肌损害等多脏器功能损害,甚至死亡。并发多器官功能损害者死亡率较高。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我院对2010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78例蜂螫伤患者给予血液灌流治疗,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78例蜂螫伤后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39例中,男性19例,女性20例,年龄23~56岁,平均(43.76±2.47)岁。对照组39例中,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22~55岁,平均(43.97±2.5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8例蜂螫伤患者中,恶心、呕吐72例,少尿、无尿71例,61例出现肉眼血尿,黑便36例,肝、肾功能障碍分别74例、76例,心肌损伤73例。所有患者均有被群蜂蜇伤史。入院时间在蜂蜇后2~47h。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清理伤口、拔出毒刺、消毒、用季德胜蛇药片外敷伤口及口服、抗过敏、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血液灌流,深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 HA330 型血液灌流器(珠海健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进行血液灌流治疗1.5~2 h,每日1 次。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观察患者BUN (尿素氮)、Scr (血肌酐)、CK-MB (肌酸激酶同工酶)、AL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CRP (C-反应蛋白)。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包,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好转率、病死率比较 观察组39例中,平均住院(10.39±1.28)天,好转37例,好转率为94.9%,死亡1例,死亡率为2.56%。对照组39例中,平均住院(19.64±1.42)天,好转29例,好转率为74.4%,死亡10例,死亡率为25.6%。观察组住院天数、死亡率小于对照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生化指标比较 BUN、Scr、CK-MB、ALT 、AST、CRP 各指标均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蜂毒的主要成分是是生物胺类、多肽、激肽类和酶类。上述物质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引起血管内溶血、影响细胞间、细胞内的信号传导、神经毒素作用、过敏反应、肌溶解、抑制Na + -K+ -ATP 酶的活性[1]等,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和大量炎症介质的释放,这种级联效应不断放大,从而加重多器官损伤,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2]。其病死率与蜂毒对人体的毒害作用、衰竭器官数目有关[3],因此中毒后的治疗应以清除体内蜂毒、保护并促进心、肾、肝等多器官功能恢复为主[4]。
血液灌流可以吸附蜂毒、大、中分子毒素及其代谢产物,从而减轻上述物质对机体的损伤,清除炎症介质,减轻全身炎性反应,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改善氧代谢或组织灌流,维持内环境稳定[5],减少急性肺水肿、过敏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应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发挥其强大的抗过敏、抗炎、免疫抑制作用,与血液灌流协同治疗。
本组资料中观察组住院天数、死亡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UN、Scr、CK-MB、ALT 、AST、CRP 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血液灌流治疗蜂螫伤患者较服用蛇药、抗过敏、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可以更好改善患者受损器官功能,减少死亡率和住院天数。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好转率、病死率比较,观察组39例中,平均住院(10.39±1.28)天,好转37例,好转率为94.9%,死亡1例,死亡率为2.56%。对照组39例中,平均住院(19.64±1.42)天,好转29例,好转率为74.4%,死亡10例,死亡率为25.6%。观察组住院天数、死亡率小于对照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血液灌流可以迅速地清除蜂毒和炎性因子,改善受损脏器的功能,改善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住院时间,是治疗蜂螫伤患者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蜂螫伤后,应尽早就诊、早期给予过敏性休克处理等,可有效清除蜂毒的毒性成分及其代谢产物,并能降低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袁海,汤艳兰,徐倩,等.连续性血液净化串联血液灌流对蜂螫伤中毒的免疫调节及预后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8:880-883.
[2]丁荣椿,易城辉,黄建灵.黄蜂蛰伤致过敏性休克11 例临床救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7):163.
[3]王兴华.蜂蛰伤中毒临床研究进展[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1, 30(2):239.
[4]吴慧敏,苟仲勇,尹昌林,等.不同剂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对蜂蛰伤并发急性肾损伤疗效的影响[J].药物研究,2010,19(22):25-26.
[5]钱民,余旻,张新黎,等.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毒蜂蜇伤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6):2961-2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