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340-01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 但频繁剧烈的咳嗽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临床上咳嗽病因繁多且涉及面广, 特别是胸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患者, 此类患者最易被临床医生所疏忽, 很多患者长期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炎”,大量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因诊断不清而反复进行各种检查, 不仅增加了患者痛苦,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慢性咳嗽的定义:目前认为咳嗽时间持续在 3周以上 ,(也有学者认为咳嗽持续8周以上)又无明显肺疾病证据的咳嗽称为慢性咳嗽 ,咳嗽往往是患者惟一就诊症状。慢性咳嗽的病因咳嗽是呼吸系统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
慢性咳嗽的病因相对复杂,明确病因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多数慢性咳嗽与感染无关, 无需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咳嗽原因不明或不能除外感染时, 慎用糖皮质激素。
常见引起慢性咳嗽有鼻后滴漏综合症、咳嗽变异性哮喘、胃食道反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心因性咳嗽等因等。
1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
1.1 定义: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咳嗽是其惟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但有气道高反应性。咳嗽为唯一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多为干咳;运动,冷空气和上感可诱发咳嗽或使其加重;有的病儿咳嗽有季节性,如春、夏咳重;临床无感染症象,或经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可使咳嗽缓解(基本诊断条件);有个人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变应原试验阳性可作辅助诊断;气道呈高反应特征,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可作辅助诊断。
4. 治疗: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治疗原则与哮喘治疗相同。大多数患者吸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加β激动剂即可, 很少需要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时间不少于6~8周。
1.2鼻后滴漏综合症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现称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是指由于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鼻后和咽喉部,甚至反流入声门或气管,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常表现喉痒、疼痛,咳嗽,咯粘液脓性痰,部份患儿喉部有分泌物流动感;查体咽部淋巴滤泡增生,可呈鹅卵石样。常与急慢性、过敏性或非过敏性鼻炎、咽炎、鼻窦炎有关。经针对性治疗后咳嗽缓解。
治疗:依据导致UACS的基础疾病而定。下列病因引起的UACS首选第一代抗组胺剂和减充血剂: ①非变应性鼻炎。② 血管舒缩性鼻炎。③全年性鼻炎。④普通感冒。第一代抗组胺剂代表药物为马来酸氯苯那敏, 常用减充血剂为盐酸伪麻黄碱。大多数患者在初始治疗后数天至2周内产生疗效。各种抗组胺药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均有效果,首选无镇静作用的第二代抗组胺剂, 常用药物为氯雷他定或阿斯米唑等。鼻腔吸入糖皮质激素是变应性鼻炎首选药物,通常为丙酸倍氯米松(每鼻孔50 μg /次)或等效剂量的其他吸入糖皮质激素,每天1~2次。色甘酸钠吸入对变应性鼻炎亦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应用剂量20 m g /次,每天3~4次。改善环境、避免变应原刺激是控制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措施。变应原免疫治疗可能有效,但起效时间较长。
抗菌药物治疗是治疗急性细菌性鼻窦炎的主要药物,效果欠佳或分泌物多时可采用鼻腔吸入糖皮质激素及减充血剂减轻炎症。
对慢性鼻窦炎的治疗,建议采用下列初治方案应用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有效的抗菌药物3周;口服第一代抗组胺剂和减充血剂3周;鼻用减充血剂1周;鼻吸入糖皮质激素3个月。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行负压引流、穿刺引流或外科手术。
1.3EB:定义:一种以气道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非哮喘性支气管炎,是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慢性干咳,或晨咯少许粘痰,痰嗜酸粒细胞常>0.03, 但肺功能正常,无气道高反应性的证据,PEF变异率正常,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好。
治疗: EB 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 治疗后咳嗽消失或明显减轻。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无效。通常采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二丙酸倍氯米松(每次250~500μg)或等效剂量的其他糖皮质激素,每天2次,持续应用4周以上。推荐使用干粉吸入剂。初始治疗可联合应用泼尼松口服,每天10~20 m g,持续3~7 d。
1.4 GERC:1. 定义:因胃酸和其他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导致以咳嗽为突出的临床表现。GERC是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
①慢性咳嗽, 以白天咳嗽为主②24 h食管pH值监测Dem eester积分≥12170, 和(或) SAP≥75%。③排除CVA、EB、PNDs等疾病。④抗反流治疗后咳嗽消失或显著缓解,可以临床诊断GERC。
1.5治疗:①调整生活方式:减肥,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和睡前进食, 避免进食酸性、油腻食物及饮料,避免饮用咖啡及吸烟。高枕卧位, 升高床头。②制酸药:常选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或其他类似药物) 或H2 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或其他类似药物) 。③促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等。④如有胃十二指肠基础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炎或溃疡)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均应进行相应的治疗。⑤内科治疗时间要求3个月以上, 一般需2~4周方显疗效。少数内科治疗失败的严重反流患者,可考虑抗反流手术治疗。
以上约占1岁以上儿童慢性咳嗽病因的80%以上。还有特异病原感染、习惯性和心因性咳嗽呼吸道吸入、多发性抽动症等原因。
2 慢性咳嗽病因诊断具体步骤如下:
2.1询问病史和查体,通过病史询问缩小诊断范围,有时病史可直接提示相应病因, 如吸烟史、暴露于环境刺激因素或正在服用ACEI类药物。
2.2 X 线胸片检查, 建议作为慢性咳嗽患者的常规检查。X线胸片有明显病变者, 可根据病变的形态,性质选择进一步检查。X线胸片无明显病变者如有吸烟、环境刺激物或服用ACEI,则戒烟、脱离刺激物的接触或停药观察4周。若咳嗽仍未缓解或无上述诱发因素,则进入下一步诊断程序。
2.3 检测肺通气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以诊断和鉴别哮喘。通气功能正常、激发试验阴性,进行诱导痰检查,以诊断EB。
2.4 病史存在鼻后滴流或频繁清喉时, 可先按UACS治疗,联合使用第一代H1 受体阻断剂和鼻减充血剂。对变应性鼻炎可加用鼻腔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症状无改善者,可摄鼻窦CT或行鼻咽镜检查。
2.5 如上述检查无异常,或患者伴有反流相关症状,可考虑进行24 h食管pH值监测。无条件进行pH值监测, 高度怀疑者可进行经验性治疗。
2.6 怀疑变应性咳嗽者可行SPT、血清IgE 和咳嗽敏感性检测。
2.7通过上述检查仍不能确诊,或试验治疗后仍继续咳嗽者,应考虑做高分辨率CT、纤支镜和心脏检查,以除外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内膜结核及左心功能不全等疾病。
2.8 经相应治疗后咳嗽缓解,病因诊断方能确立另外部分患者可同时存在多种病因。如果患者治疗后,咳嗽症状部分缓解, 应考虑是否同时合并其他病因。
3 总结
小儿慢性咳嗽最常见病因为UACS和哮喘(包括CVA),其次为GERD,反复呼吸道感染、特异性病原感染等;因年龄及地区而异。全面可靠的病史和详细体格检查是正确诊断的前提;根据病史选择血常规、胸片、肺功能、痰嗜酸粒细胞计数及五官科检查(鼻窦CT);病因治疗为主,辅以止咳和或化痰治疗。
作者单位:310000 杭州市萧山区党山镇卫生服务中心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 但频繁剧烈的咳嗽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临床上咳嗽病因繁多且涉及面广, 特别是胸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患者, 此类患者最易被临床医生所疏忽, 很多患者长期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炎”,大量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因诊断不清而反复进行各种检查, 不仅增加了患者痛苦,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慢性咳嗽的定义:目前认为咳嗽时间持续在 3周以上 ,(也有学者认为咳嗽持续8周以上)又无明显肺疾病证据的咳嗽称为慢性咳嗽 ,咳嗽往往是患者惟一就诊症状。慢性咳嗽的病因咳嗽是呼吸系统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
慢性咳嗽的病因相对复杂,明确病因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多数慢性咳嗽与感染无关, 无需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咳嗽原因不明或不能除外感染时, 慎用糖皮质激素。
常见引起慢性咳嗽有鼻后滴漏综合症、咳嗽变异性哮喘、胃食道反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心因性咳嗽等因等。
1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
1.1 定义: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咳嗽是其惟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但有气道高反应性。咳嗽为唯一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多为干咳;运动,冷空气和上感可诱发咳嗽或使其加重;有的病儿咳嗽有季节性,如春、夏咳重;临床无感染症象,或经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可使咳嗽缓解(基本诊断条件);有个人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变应原试验阳性可作辅助诊断;气道呈高反应特征,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可作辅助诊断。
4. 治疗: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治疗原则与哮喘治疗相同。大多数患者吸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加β激动剂即可, 很少需要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时间不少于6~8周。
1.2鼻后滴漏综合症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现称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是指由于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鼻后和咽喉部,甚至反流入声门或气管,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常表现喉痒、疼痛,咳嗽,咯粘液脓性痰,部份患儿喉部有分泌物流动感;查体咽部淋巴滤泡增生,可呈鹅卵石样。常与急慢性、过敏性或非过敏性鼻炎、咽炎、鼻窦炎有关。经针对性治疗后咳嗽缓解。
治疗:依据导致UACS的基础疾病而定。下列病因引起的UACS首选第一代抗组胺剂和减充血剂: ①非变应性鼻炎。② 血管舒缩性鼻炎。③全年性鼻炎。④普通感冒。第一代抗组胺剂代表药物为马来酸氯苯那敏, 常用减充血剂为盐酸伪麻黄碱。大多数患者在初始治疗后数天至2周内产生疗效。各种抗组胺药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均有效果,首选无镇静作用的第二代抗组胺剂, 常用药物为氯雷他定或阿斯米唑等。鼻腔吸入糖皮质激素是变应性鼻炎首选药物,通常为丙酸倍氯米松(每鼻孔50 μg /次)或等效剂量的其他吸入糖皮质激素,每天1~2次。色甘酸钠吸入对变应性鼻炎亦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应用剂量20 m g /次,每天3~4次。改善环境、避免变应原刺激是控制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措施。变应原免疫治疗可能有效,但起效时间较长。
抗菌药物治疗是治疗急性细菌性鼻窦炎的主要药物,效果欠佳或分泌物多时可采用鼻腔吸入糖皮质激素及减充血剂减轻炎症。
对慢性鼻窦炎的治疗,建议采用下列初治方案应用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有效的抗菌药物3周;口服第一代抗组胺剂和减充血剂3周;鼻用减充血剂1周;鼻吸入糖皮质激素3个月。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行负压引流、穿刺引流或外科手术。
1.3EB:定义:一种以气道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非哮喘性支气管炎,是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慢性干咳,或晨咯少许粘痰,痰嗜酸粒细胞常>0.03, 但肺功能正常,无气道高反应性的证据,PEF变异率正常,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好。
治疗: EB 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 治疗后咳嗽消失或明显减轻。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无效。通常采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二丙酸倍氯米松(每次250~500μg)或等效剂量的其他糖皮质激素,每天2次,持续应用4周以上。推荐使用干粉吸入剂。初始治疗可联合应用泼尼松口服,每天10~20 m g,持续3~7 d。
1.4 GERC:1. 定义:因胃酸和其他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导致以咳嗽为突出的临床表现。GERC是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
①慢性咳嗽, 以白天咳嗽为主②24 h食管pH值监测Dem eester积分≥12170, 和(或) SAP≥75%。③排除CVA、EB、PNDs等疾病。④抗反流治疗后咳嗽消失或显著缓解,可以临床诊断GERC。
1.5治疗:①调整生活方式:减肥,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和睡前进食, 避免进食酸性、油腻食物及饮料,避免饮用咖啡及吸烟。高枕卧位, 升高床头。②制酸药:常选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或其他类似药物) 或H2 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或其他类似药物) 。③促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等。④如有胃十二指肠基础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炎或溃疡)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均应进行相应的治疗。⑤内科治疗时间要求3个月以上, 一般需2~4周方显疗效。少数内科治疗失败的严重反流患者,可考虑抗反流手术治疗。
以上约占1岁以上儿童慢性咳嗽病因的80%以上。还有特异病原感染、习惯性和心因性咳嗽呼吸道吸入、多发性抽动症等原因。
2 慢性咳嗽病因诊断具体步骤如下:
2.1询问病史和查体,通过病史询问缩小诊断范围,有时病史可直接提示相应病因, 如吸烟史、暴露于环境刺激因素或正在服用ACEI类药物。
2.2 X 线胸片检查, 建议作为慢性咳嗽患者的常规检查。X线胸片有明显病变者, 可根据病变的形态,性质选择进一步检查。X线胸片无明显病变者如有吸烟、环境刺激物或服用ACEI,则戒烟、脱离刺激物的接触或停药观察4周。若咳嗽仍未缓解或无上述诱发因素,则进入下一步诊断程序。
2.3 检测肺通气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以诊断和鉴别哮喘。通气功能正常、激发试验阴性,进行诱导痰检查,以诊断EB。
2.4 病史存在鼻后滴流或频繁清喉时, 可先按UACS治疗,联合使用第一代H1 受体阻断剂和鼻减充血剂。对变应性鼻炎可加用鼻腔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症状无改善者,可摄鼻窦CT或行鼻咽镜检查。
2.5 如上述检查无异常,或患者伴有反流相关症状,可考虑进行24 h食管pH值监测。无条件进行pH值监测, 高度怀疑者可进行经验性治疗。
2.6 怀疑变应性咳嗽者可行SPT、血清IgE 和咳嗽敏感性检测。
2.7通过上述检查仍不能确诊,或试验治疗后仍继续咳嗽者,应考虑做高分辨率CT、纤支镜和心脏检查,以除外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内膜结核及左心功能不全等疾病。
2.8 经相应治疗后咳嗽缓解,病因诊断方能确立另外部分患者可同时存在多种病因。如果患者治疗后,咳嗽症状部分缓解, 应考虑是否同时合并其他病因。
3 总结
小儿慢性咳嗽最常见病因为UACS和哮喘(包括CVA),其次为GERD,反复呼吸道感染、特异性病原感染等;因年龄及地区而异。全面可靠的病史和详细体格检查是正确诊断的前提;根据病史选择血常规、胸片、肺功能、痰嗜酸粒细胞计数及五官科检查(鼻窦CT);病因治疗为主,辅以止咳和或化痰治疗。
作者单位:310000 杭州市萧山区党山镇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