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含义和操作流程
(一)含义
问题式教学法是以问题贯穿于课堂教学,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构建问题式教学模式, 就是在政治课堂上构建以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为主线的、具有可操作性、较稳定的课堂结构框架。
(二)操作流程
根据政治课堂教学的特点,我在教学中把每节课的问题式教学模式操作流程分为传授新知环节和拓展提高环节两大环节。第一环节侧重于知识点的落实和释疑,第二环节侧重于培养学生运用第一部分所学的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授新知环节操作流程:创设情境问题导入新课,学生自学解疑,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提出疑难问题,教师释疑,学生解决教师创设的情境问题。拓展提高环节操作流程:学生对课文知识再次提出疑难问题,教师再释疑,学生自主完成综合练习。
二、具体内容及设计目的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设疑能激发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开发智力。问题式教学法的授课即以问题来设下悬念,引起学生的注意,给予学生联系旧知和启发新知思考的素材,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让学生带着好奇心来学习新课的知识。
学生自学解疑。此环节是学生根据教师课前精心设计的自学问题提纲,以个人阅读课文内容的办法初步解决。学生通过自学解决关于教学内容的问题,能初步整体感知教材内容。
小组讨论、提出问题。此环节的设置是解决学生自学中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讨论、研讨,解除疑惑。当遇到小组内部都无法解决的的问题时,可以小组为单位向教师提问。此环节重在让学生进行思维碰撞,使教师了解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为释疑环节的重点精讲作铺垫。同时,小组讨论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教师释疑。教师可采用讲授等手段,以举例、视频展示、情境分析等针对班内学生普遍存在的难题、知识上的误区、存在的易错点、授课内容的重难点进行阐述。
学生解决情境问题。学生自学的效果如何,是否理解了课文内容,需要通过一定手法来检测。政治学科与时事政策紧密联系的特点,这使政治课堂更易与时政结合起来。教师可根据新闻内容,以时政热点为情境,从教学目标出发来设计情境问题。通过多媒体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解决情境问题。此环节可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拓展提高。在学生完成了前面几个环节的学习后,教师应预留几分钟让学生再次对本节课仍不懂的知识点或其他一些相关知识点进行提问,教师再次释疑。如此循环,将教学内容通过看、谈、释、用等方法以不同的呈现形式温习。这样,一堂课上至少重复三遍,学生的记忆也更牢固。教师整合本节课的内容,设计至少一道相关知识的综合性练习,让学生动笔书写,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同时教师在评讲过程中渗透解题技巧。
三、政治课堂构建问题式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这个实际是指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和认知水平。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发散思考能够解决的问题,应像是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桃子,能让学生体验成功。
设计的问题要尽量取材于现实。思想政治课有很强的时政性,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来组织教学。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丰富的教育素材,只要教师拥有一双慧眼和敏感的政治触觉,善于把时事与课文知识结合起来设计相关问题,学生就能在课堂上接触到活生生的例子。因此,政治课教学的素材既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又要把它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问题的设计应是联系时政与课文知识的桥梁。
问题的解决要达到教学的目标。问题的解决最终要体现授课内容的落实,问题的设计要有的放矢。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是很讲究艺术的,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都要蕴含深意,要考虑这些问题的背后有什么事实和包含什么样的观点,学生的理解能力能够达到什么层次,问题涉及的内容是否属于教学目标的内容、重点或难点。教师在备课时要多参照课程标准,抓住授课内容的主题,精心设疑。
问题的提出要环环相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的问题宜精不宜多,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必须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做到看似无心,实则有意。
责任编辑 邱 丽
(一)含义
问题式教学法是以问题贯穿于课堂教学,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构建问题式教学模式, 就是在政治课堂上构建以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为主线的、具有可操作性、较稳定的课堂结构框架。
(二)操作流程
根据政治课堂教学的特点,我在教学中把每节课的问题式教学模式操作流程分为传授新知环节和拓展提高环节两大环节。第一环节侧重于知识点的落实和释疑,第二环节侧重于培养学生运用第一部分所学的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授新知环节操作流程:创设情境问题导入新课,学生自学解疑,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提出疑难问题,教师释疑,学生解决教师创设的情境问题。拓展提高环节操作流程:学生对课文知识再次提出疑难问题,教师再释疑,学生自主完成综合练习。
二、具体内容及设计目的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设疑能激发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开发智力。问题式教学法的授课即以问题来设下悬念,引起学生的注意,给予学生联系旧知和启发新知思考的素材,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让学生带着好奇心来学习新课的知识。
学生自学解疑。此环节是学生根据教师课前精心设计的自学问题提纲,以个人阅读课文内容的办法初步解决。学生通过自学解决关于教学内容的问题,能初步整体感知教材内容。
小组讨论、提出问题。此环节的设置是解决学生自学中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讨论、研讨,解除疑惑。当遇到小组内部都无法解决的的问题时,可以小组为单位向教师提问。此环节重在让学生进行思维碰撞,使教师了解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为释疑环节的重点精讲作铺垫。同时,小组讨论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教师释疑。教师可采用讲授等手段,以举例、视频展示、情境分析等针对班内学生普遍存在的难题、知识上的误区、存在的易错点、授课内容的重难点进行阐述。
学生解决情境问题。学生自学的效果如何,是否理解了课文内容,需要通过一定手法来检测。政治学科与时事政策紧密联系的特点,这使政治课堂更易与时政结合起来。教师可根据新闻内容,以时政热点为情境,从教学目标出发来设计情境问题。通过多媒体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解决情境问题。此环节可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拓展提高。在学生完成了前面几个环节的学习后,教师应预留几分钟让学生再次对本节课仍不懂的知识点或其他一些相关知识点进行提问,教师再次释疑。如此循环,将教学内容通过看、谈、释、用等方法以不同的呈现形式温习。这样,一堂课上至少重复三遍,学生的记忆也更牢固。教师整合本节课的内容,设计至少一道相关知识的综合性练习,让学生动笔书写,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同时教师在评讲过程中渗透解题技巧。
三、政治课堂构建问题式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这个实际是指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和认知水平。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发散思考能够解决的问题,应像是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桃子,能让学生体验成功。
设计的问题要尽量取材于现实。思想政治课有很强的时政性,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来组织教学。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丰富的教育素材,只要教师拥有一双慧眼和敏感的政治触觉,善于把时事与课文知识结合起来设计相关问题,学生就能在课堂上接触到活生生的例子。因此,政治课教学的素材既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又要把它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问题的设计应是联系时政与课文知识的桥梁。
问题的解决要达到教学的目标。问题的解决最终要体现授课内容的落实,问题的设计要有的放矢。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是很讲究艺术的,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都要蕴含深意,要考虑这些问题的背后有什么事实和包含什么样的观点,学生的理解能力能够达到什么层次,问题涉及的内容是否属于教学目标的内容、重点或难点。教师在备课时要多参照课程标准,抓住授课内容的主题,精心设疑。
问题的提出要环环相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的问题宜精不宜多,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必须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做到看似无心,实则有意。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