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不断地创新自己的课堂教学,使其能够与时俱进。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教师不仅要给他们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提高。因此,对小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策略等进行研究,希望借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体意识;自主学习
小学数学是非常重要的科目,学好数学对于小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被小学数学教师所看重,这种主体意识的培养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意识为目的来分析相应的提高策略。
一、学生主体意识的意义
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有意识地去寻找、发现问题,进而得到问题的答案。这个思想主要体现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或者说是一个引导者,我们的学生才是数学课堂真正的主人。也就是说,学习的过程是靠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发现。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表现主要是,我们的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然后学生自己或者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问题,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的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接着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找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得到问题的结果,最后就是对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再与其他同学一起交流分享。在整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得非常充分。学生不再是在课堂中被动地接受数学教师所讲解的知识点,学生可以在展示他们学习主体的过程中,增强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二、目标确定
有目标才会有发展方向和发展动力,要想提高学生数学课堂中的主体意识,就必须开阔新视野,树立新目标。在国际教育背景下,现在的教育要求具有全民性、终身学习性、自主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因此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要确立以下培养目标:(1)学习基本的小学数学知识,积累好相关的数学知识;(2)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3)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动手能力。
三、提高策略
要想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就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一味地知识灌输,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和掌控人,只会让我们的小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无趣和无用,甚至使小学生慢慢地讨厌学习数学,进而出现逃课现象。这种学习状态一定会影响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性,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学习数学,进而掌握好数学。
1.学习兴趣的培养
左右脑功能是不一样的,它们之间分管不同的领域。如果我们的学生可以将左右脑结合起来,将会大大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甚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中的数学教学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为它的理论讲解和公式演示比较多。如在讲解“九九乘法表”时,除了要学生记下来,还要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演示乘法表之间的关系。在演示时,使用比較直观、生动的图像,更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创设情境
一部电视剧不仅需要好的导演和演员,更需要好的剧本。而我们的数学教师就相当于导演,小学生则是演员,那么教师在课堂中所创建的教学情境就是剧本。如果教师的情境创建得好,将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可以根据情境进入数学世界,通过亲身经历去触摸数学,对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同时也可以根据教师一步步的情境创建,由易到难地学习数学,进而从中学习数学知识,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锻炼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
3.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课本中增加了许多需要动手的练习,其目的就是逐渐地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如何更好地发挥这种练习的作用呢?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给学生适当的引导,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权,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有目的、有步骤地参与各种课堂活动,先是观察教师的操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一步一步解决问题,最终使学生真正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比如说,在学习数钱的知识时,很多学生对于分、角、元之间的换算常常出错。那么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课堂中教师是怎么进行相关活动的,然后可以让他们在下课或者周末时间,与自己的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通过观察超市里商品的各种价格,在买东西的过程中,慢慢弄清楚钱之间的换算知识。这样不仅可以使小学生自主地学习数学,还能够在实践中真正地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总之,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必须改变以往被动的状态,转变为学习的主体。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大力地推动学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进行数学学习,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周燕.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D].上海师范大学,2013.
[2]祝玉兰.中、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策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4.
编辑 李建军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体意识;自主学习
小学数学是非常重要的科目,学好数学对于小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被小学数学教师所看重,这种主体意识的培养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意识为目的来分析相应的提高策略。
一、学生主体意识的意义
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有意识地去寻找、发现问题,进而得到问题的答案。这个思想主要体现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或者说是一个引导者,我们的学生才是数学课堂真正的主人。也就是说,学习的过程是靠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发现。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表现主要是,我们的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然后学生自己或者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问题,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的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接着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找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得到问题的结果,最后就是对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再与其他同学一起交流分享。在整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得非常充分。学生不再是在课堂中被动地接受数学教师所讲解的知识点,学生可以在展示他们学习主体的过程中,增强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二、目标确定
有目标才会有发展方向和发展动力,要想提高学生数学课堂中的主体意识,就必须开阔新视野,树立新目标。在国际教育背景下,现在的教育要求具有全民性、终身学习性、自主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因此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要确立以下培养目标:(1)学习基本的小学数学知识,积累好相关的数学知识;(2)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3)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动手能力。
三、提高策略
要想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就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一味地知识灌输,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和掌控人,只会让我们的小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无趣和无用,甚至使小学生慢慢地讨厌学习数学,进而出现逃课现象。这种学习状态一定会影响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性,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学习数学,进而掌握好数学。
1.学习兴趣的培养
左右脑功能是不一样的,它们之间分管不同的领域。如果我们的学生可以将左右脑结合起来,将会大大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甚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中的数学教学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为它的理论讲解和公式演示比较多。如在讲解“九九乘法表”时,除了要学生记下来,还要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演示乘法表之间的关系。在演示时,使用比較直观、生动的图像,更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创设情境
一部电视剧不仅需要好的导演和演员,更需要好的剧本。而我们的数学教师就相当于导演,小学生则是演员,那么教师在课堂中所创建的教学情境就是剧本。如果教师的情境创建得好,将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可以根据情境进入数学世界,通过亲身经历去触摸数学,对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同时也可以根据教师一步步的情境创建,由易到难地学习数学,进而从中学习数学知识,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锻炼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
3.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课本中增加了许多需要动手的练习,其目的就是逐渐地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如何更好地发挥这种练习的作用呢?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给学生适当的引导,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权,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有目的、有步骤地参与各种课堂活动,先是观察教师的操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一步一步解决问题,最终使学生真正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比如说,在学习数钱的知识时,很多学生对于分、角、元之间的换算常常出错。那么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课堂中教师是怎么进行相关活动的,然后可以让他们在下课或者周末时间,与自己的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通过观察超市里商品的各种价格,在买东西的过程中,慢慢弄清楚钱之间的换算知识。这样不仅可以使小学生自主地学习数学,还能够在实践中真正地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总之,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必须改变以往被动的状态,转变为学习的主体。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大力地推动学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进行数学学习,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周燕.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D].上海师范大学,2013.
[2]祝玉兰.中、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策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4.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