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十九大报告中,党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求当代青年大学生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提升自身的素养。坚持以“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作为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争做有责任、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因此,这也就要求高校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加強学生的思想教育。本文将立足于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论述和分析。
关键词:初心;使命;高校;思政课建设
一、不忘党的初心
(一)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如何培养好人才和培养怎样的人才问题需要我们尽快解决”。21世纪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心,思政课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中心思想,也是高校思想教育的核心所在。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建设,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政课作为一种先进的意识形态,始终承担着主流意识的传播重任,并立足于为人民服务的底线,坚持服务社会的思想,结合社会的需求,将培养适合社会主义发展的人才作为目标和宗旨,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党的初心。
(三)然而现阶段,部分高校中还没有重视思政课的本质作用,部分教师将其作为单纯的学术课程进行教授,忽视了其真正的作用;还有部分教师为了追求趣味性和特色性,通过更改思政教学内容的形式来迎合学生的兴趣,使得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还不够严谨;另外,甚至有些教师过分注重形式教育,忽视对于思政教学的深度解释。显然上述做法违背了教学改革原始的初心。因此,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论断,坚持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接班人。一方面我们要结合社会实践创新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不能脱离其本质;另一方面,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要坚持初心,牢记使命,严格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行进。
(四)高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教育大学生要成为怎样的人,关乎着高校的教育理念和根本目标的实现。因此,高校思政课要严格遵循习总书记的“三个坚持”原则的指导,坚持将培养大学生文明素养、专业能力、思想觉悟作为教育的任务和目标,使大学生更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肩负起社会发展的重任。与此同时,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走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将人民幸福、国家复兴、民族团结相结合,作为引导大学生前进道路的指明灯。保持初心,不忘使命,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思政课的“初心”就是教师承担的责任和使命,是思政教育活动开展的行动指南。
二、牢记立德树人使命
(一)为了更好应对未来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维护好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高校需要从党的奋斗历程中寻找初心,树立信心,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敢于面对未来的挑战,冲破困境,实现最初的初心和使命。
(二)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力量源泉在于文化自信。根据十九大报告指出的问题显示,没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是无法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的,也无法肩负起复兴中国的使命,文化的繁荣也只是空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高校思政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先进的文化滋养着现代高校思政课的文化思想,将传统先进文化引入高校思政教学课堂中,不仅能够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还能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在建设思想道德的基础上,融入文化自信的培养和教育这一举措,有利于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掌握文化发展的历程和使命,尊重文化发展的价值和意义。从道德智慧中探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从而找准立德树人的力量源泉。
(三)高校思政课的立德树人的信念源泉来自于党的奋斗历程。在对高校思政课进行改革时,我们要遵循立德树人的理念,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为引导,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专业性人才。其中,“立”主要指的是要树立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理念,要结合党的发展奋斗历程来推动思政教育,不能抽象、走形式化道路、空谈思想道德教育。例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中将红色榜样任务的案例同理论相结合,选取先进的实例进行讲解,以榜样所具有的优秀品质来带动和影响大学生的言谈行为和思想品质,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道德的熏陶和教育,从而努力朝榜样学习和靠近。例如,活雷锋事迹、周恩来的学习历程、邓小平的成长历程等上述先进人物的事迹融入到思政课堂的讲解过程中,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信念源泉。
(四)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源泉在于教师垂范显耐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严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论是在教学过程,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体现社会主义的高尚道德,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另外,加强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在开展实践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意愿和思想,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提供相应的机会和平台,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职业规划和思想学习。这就需要教师付出极大的耐心和精力,学会倾听学生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建立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从而使思政教学更具有温度和深度,真正肩负起立德树人的使命。
三、结语
高校思政课要严格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三个坚持”原则的指导,坚持将培养大学生文明素养、专业能力、思想觉悟作为教育的任务和目标,使大学生更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肩负起社会发展的重任。坚持思政课的“初心”,培养大学生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完成时代肩负的使命和任务。
参考文献
[1]王晓会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J]. 天津电大学报, 2017.
[2]赵坤, 郭凤志. “不忘初心”,勇于担当高校思政课的育人使命[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7, No.228(12):100-102.
关键词:初心;使命;高校;思政课建设
一、不忘党的初心
(一)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如何培养好人才和培养怎样的人才问题需要我们尽快解决”。21世纪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心,思政课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中心思想,也是高校思想教育的核心所在。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建设,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政课作为一种先进的意识形态,始终承担着主流意识的传播重任,并立足于为人民服务的底线,坚持服务社会的思想,结合社会的需求,将培养适合社会主义发展的人才作为目标和宗旨,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党的初心。
(三)然而现阶段,部分高校中还没有重视思政课的本质作用,部分教师将其作为单纯的学术课程进行教授,忽视了其真正的作用;还有部分教师为了追求趣味性和特色性,通过更改思政教学内容的形式来迎合学生的兴趣,使得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还不够严谨;另外,甚至有些教师过分注重形式教育,忽视对于思政教学的深度解释。显然上述做法违背了教学改革原始的初心。因此,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论断,坚持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接班人。一方面我们要结合社会实践创新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不能脱离其本质;另一方面,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要坚持初心,牢记使命,严格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行进。
(四)高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教育大学生要成为怎样的人,关乎着高校的教育理念和根本目标的实现。因此,高校思政课要严格遵循习总书记的“三个坚持”原则的指导,坚持将培养大学生文明素养、专业能力、思想觉悟作为教育的任务和目标,使大学生更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肩负起社会发展的重任。与此同时,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走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将人民幸福、国家复兴、民族团结相结合,作为引导大学生前进道路的指明灯。保持初心,不忘使命,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思政课的“初心”就是教师承担的责任和使命,是思政教育活动开展的行动指南。
二、牢记立德树人使命
(一)为了更好应对未来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维护好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高校需要从党的奋斗历程中寻找初心,树立信心,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敢于面对未来的挑战,冲破困境,实现最初的初心和使命。
(二)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力量源泉在于文化自信。根据十九大报告指出的问题显示,没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是无法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的,也无法肩负起复兴中国的使命,文化的繁荣也只是空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高校思政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先进的文化滋养着现代高校思政课的文化思想,将传统先进文化引入高校思政教学课堂中,不仅能够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还能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在建设思想道德的基础上,融入文化自信的培养和教育这一举措,有利于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掌握文化发展的历程和使命,尊重文化发展的价值和意义。从道德智慧中探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从而找准立德树人的力量源泉。
(三)高校思政课的立德树人的信念源泉来自于党的奋斗历程。在对高校思政课进行改革时,我们要遵循立德树人的理念,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为引导,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专业性人才。其中,“立”主要指的是要树立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理念,要结合党的发展奋斗历程来推动思政教育,不能抽象、走形式化道路、空谈思想道德教育。例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中将红色榜样任务的案例同理论相结合,选取先进的实例进行讲解,以榜样所具有的优秀品质来带动和影响大学生的言谈行为和思想品质,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道德的熏陶和教育,从而努力朝榜样学习和靠近。例如,活雷锋事迹、周恩来的学习历程、邓小平的成长历程等上述先进人物的事迹融入到思政课堂的讲解过程中,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信念源泉。
(四)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源泉在于教师垂范显耐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严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论是在教学过程,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体现社会主义的高尚道德,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另外,加强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在开展实践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意愿和思想,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提供相应的机会和平台,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职业规划和思想学习。这就需要教师付出极大的耐心和精力,学会倾听学生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建立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从而使思政教学更具有温度和深度,真正肩负起立德树人的使命。
三、结语
高校思政课要严格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三个坚持”原则的指导,坚持将培养大学生文明素养、专业能力、思想觉悟作为教育的任务和目标,使大学生更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肩负起社会发展的重任。坚持思政课的“初心”,培养大学生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完成时代肩负的使命和任务。
参考文献
[1]王晓会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J]. 天津电大学报, 2017.
[2]赵坤, 郭凤志. “不忘初心”,勇于担当高校思政课的育人使命[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7, No.228(12):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