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园教育与大城市的幼儿园相比还很落后,但也有许多优势,落后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家长的整体素质和思想意识有待提高,二是教师的知识面和见识不广。优势则是可以充分挖掘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办出自己的特色。但幼儿园作为一种从事学前教育的专门机构,其工作任务就是实施幼儿素质教育,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为家长提供优质服务。幼儿园管理工作内容包括:卫生保健工作、教育教学工作、后勤行政事务工作、幼儿膳食管理、保教队伍建设、家长工作等,真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那么,要想办好一所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园,关键要做好哪些工作呢?
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幼儿教育的质量,而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起点偏低,专业意识不强,教育理念缺乏,教师反思缺乏深度和广度,专业发展需求强烈但教师培训不能满足其需求。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家长整体素质和思想意识偏低,不能很好的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等。综合以上几点,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除了要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要深入学习,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加快教师从新观念到新行为的转变,还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主动参与,多开展家长培训,有条件的多上面走访,通过多渠道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而不应急功近利地迎合家长心理,把小学教学内容下放到幼儿园,进行“早教智力开发”,枯燥、机械地强化灌输,导致幼儿产生厌学情绪,这种拔苗助长的教育势必给幼儿以后的学习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期是人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人的一生中发展速度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良好幼儿教育影响着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具有浓烈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能满足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性格的儿童的要求,深受儿童喜爱。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园管理者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民族文化,把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从而推出自己的特色。
在幼儿教育的目标方面,要确保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改变过去“齐步走”“一刀切”的教育观念,努力做到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个别差异,还要重点关注到不同民族幼儿的发展情况。比如,在教育实践中,耐心倾听幼儿的诉说,少用命令式或居高临下的口吻和幼儿说话,不要轻易否定幼儿的言行,限制幼儿必须要这样,不要那样,倡导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理去认识、了解他们,建立一种宽松、平等、融洽的师幼关系;在教育内容上,强调全面性、基础性和民族文化的适当融合;把幼儿的学习和一日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坚持幼儿一日生活即是课堂的原则,教师要关注幼儿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改变过去教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模式,使教师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学习方法和途径上,强调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多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游戏,寓教育于活动中,注重活动过程,使孩子们在各类各民族游戏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育环境的创设方面,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要通过创设健康、丰富和民族化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帮助幼儿学习。比如,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废旧物品等制作室内外玩具,选择卫生、安全、低成本的材料用于操作和游戏活动。同时,可在室内各班根据年龄特点,创设角色游戏区,提供活动材料,如模仿体验社会生活的民族服饰展示厅、少数民族生活活动区、医院、理发店等,把教育目标和内容物化其中,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从而使他们了解当地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热爱家乡、了解家乡的情感,也使他们获得了经验和技能。
家长是幼儿园的服务对象。幼儿园家长工作有其特殊性,主要在于幼儿园保教质量的评定,不像中小学有考试等具体直观的量化指标,很多时候取决于家长的感性或主观认识,教师所做的工作能否得到家长的理解、认同,直接关系到家长对幼儿园的满意度,以致事关一所幼儿园的生存和发展。
要想达到预期效果,就要创设多种家园交流的平台,让家长走进幼儿园了解幼儿的一日生活。同时针对家长存在的共性问题,如育儿观念及方法上的偏差、誤区讲解、辅导;在日常家长工作中,通过家园联系册、校讯通、面对面的交流、专家教育讲座、好书推荐等多种形式及时沟通,拉近家园距离,让家长成为教师开展工作的支持者、助手;通过“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到幼儿园,和老师、幼儿一起活动、制作玩教具等,并把幼儿园的民族特色活动展示给家长,请家长提出意见建议,使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得到家长的认可。
总之,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园管理者,不仅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指南》精神为指导,还要有自己的办园思想,加强园本研究,发展本地特色和民族文化。幼儿园管理者在建设校园文化中起着重要重要,从而也推动着本地幼儿教育的发展。
一、要熟悉本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 树立正确的观念
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幼儿教育的质量,而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起点偏低,专业意识不强,教育理念缺乏,教师反思缺乏深度和广度,专业发展需求强烈但教师培训不能满足其需求。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家长整体素质和思想意识偏低,不能很好的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等。综合以上几点,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除了要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要深入学习,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加快教师从新观念到新行为的转变,还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主动参与,多开展家长培训,有条件的多上面走访,通过多渠道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而不应急功近利地迎合家长心理,把小学教学内容下放到幼儿园,进行“早教智力开发”,枯燥、机械地强化灌输,导致幼儿产生厌学情绪,这种拔苗助长的教育势必给幼儿以后的学习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以彰显民族特色为重点 建立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期是人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人的一生中发展速度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良好幼儿教育影响着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具有浓烈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能满足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性格的儿童的要求,深受儿童喜爱。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园管理者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民族文化,把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从而推出自己的特色。
在幼儿教育的目标方面,要确保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改变过去“齐步走”“一刀切”的教育观念,努力做到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个别差异,还要重点关注到不同民族幼儿的发展情况。比如,在教育实践中,耐心倾听幼儿的诉说,少用命令式或居高临下的口吻和幼儿说话,不要轻易否定幼儿的言行,限制幼儿必须要这样,不要那样,倡导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理去认识、了解他们,建立一种宽松、平等、融洽的师幼关系;在教育内容上,强调全面性、基础性和民族文化的适当融合;把幼儿的学习和一日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坚持幼儿一日生活即是课堂的原则,教师要关注幼儿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改变过去教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模式,使教师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学习方法和途径上,强调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多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游戏,寓教育于活动中,注重活动过程,使孩子们在各类各民族游戏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育环境的创设方面,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要通过创设健康、丰富和民族化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帮助幼儿学习。比如,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废旧物品等制作室内外玩具,选择卫生、安全、低成本的材料用于操作和游戏活动。同时,可在室内各班根据年龄特点,创设角色游戏区,提供活动材料,如模仿体验社会生活的民族服饰展示厅、少数民族生活活动区、医院、理发店等,把教育目标和内容物化其中,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从而使他们了解当地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热爱家乡、了解家乡的情感,也使他们获得了经验和技能。
三、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 为家长提供优质服务 增强竞争能力
家长是幼儿园的服务对象。幼儿园家长工作有其特殊性,主要在于幼儿园保教质量的评定,不像中小学有考试等具体直观的量化指标,很多时候取决于家长的感性或主观认识,教师所做的工作能否得到家长的理解、认同,直接关系到家长对幼儿园的满意度,以致事关一所幼儿园的生存和发展。
要想达到预期效果,就要创设多种家园交流的平台,让家长走进幼儿园了解幼儿的一日生活。同时针对家长存在的共性问题,如育儿观念及方法上的偏差、誤区讲解、辅导;在日常家长工作中,通过家园联系册、校讯通、面对面的交流、专家教育讲座、好书推荐等多种形式及时沟通,拉近家园距离,让家长成为教师开展工作的支持者、助手;通过“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到幼儿园,和老师、幼儿一起活动、制作玩教具等,并把幼儿园的民族特色活动展示给家长,请家长提出意见建议,使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得到家长的认可。
总之,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园管理者,不仅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指南》精神为指导,还要有自己的办园思想,加强园本研究,发展本地特色和民族文化。幼儿园管理者在建设校园文化中起着重要重要,从而也推动着本地幼儿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