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摘要】 现代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文化知识,还要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加强学生的政治水平。为此,教师要做好政治教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根据学生的教学需求不断进行课堂教学的改进和完善。本文主要就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创设方法的运用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 初中 政治课堂 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 G633.2
其他文献
【摘要】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带给学生更多学习的动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其能真正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将小组合作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基于此,本文就围绕着如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展开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道德与法治 实践活动 小组划分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摘要】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主要授课方式的学科,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成为教学重要目标。物理教学在进行改革时加重了实验的比例,以通过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内容的掌握程度。文章主要在分析实验教学的意义及设计要求的基础上,探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对策。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创新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
【摘要】 德育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中职艺术学校立足专业特色,构建“两化”德育范式,落实立德树人的重任。 【关键词】 德育 专业 “两化” 范式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3-027-01 德育是教育一直在强调的重大课题和主要任务。习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
80年前,1937年10月,在全民族抗战的烽火中,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埃德加·斯诺的代表作 《西行漫记》 (原名《红星照耀中国》) 英文版由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出版;次年2月,在上海地下党和爱国人士的努力下,又以“复社”名义出版中文本。在这部被聂荣臻誉为“帮助人们了解当代中国的必读之书”的不朽名作中,有许多关于东北抗战的记载。毛泽东纵论东北抗战 《西行漫记》 的精华和主干,正如斯诺自己所说,就是
乾隆三十二年 (1767),两江总督高晋告诉乾隆帝,江西巡抚吴绍诗与江西南昌镇总兵邱若龙互相结拜,互称“愚兄愚弟”,请求邱若龙调离。皇帝深以为然,便将其调走。 高晋还告诉乾隆帝一个细节,吴、邱二人是山东同乡,且彼此“换帖”。所换之“帖”即结拜仪式中产生的文书,用以证明二人的“结拜”关系,又称“兰谱”。 吴、邱“换帖”并非个案,而是普遍现象,清代尤其是中后期以来,官员们打着“同乡”、“同年”、“
【摘要】 在班主任的工作中,班主任几乎无时无刻都在与学生相处,掌握与学生沟通的技巧,做到及时有效地与学生交流,将会使工作事半功倍,而有效的沟通技巧并不是每个班主任都与生俱来,这需要我们花费精力去学习和实践。 【关键词】 班主任 有效 沟通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3-025
【摘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在素质教育导向下,需要打造初中物理高效课堂。实验是物理教学重要方式,可以使学生在亲身体验过程中掌握物理基础知识,提升实践能力。文章主要探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措施,以帮助学生通过实验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摘要】 课堂组成的两大重要元素就是老师和学生,要想让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紧密连贯、快速高效,就是要能形成师生间的良性互动。而在道德与法治课呼应了教学的最终意义:教书育人,教师不仅仅应该通过教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来向学生传递为人处世的道理和基本原则,还应该与学生产生良性的互动,这样会起到更好的熏陶和感化作用。 【关键词】 初中教学研究 道德与法治 互动课堂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3.2
作为中年男人这个群体中的一员,我最近颇有被社会“关怀”的感觉。前阵子人们流行说“保温杯”与“枸杞”,如今又增添了“油腻”,都是针对中年人而发的词汇。 所谓油腻,其实就是欲望的表现之一。欲望本身,是一个不需要回避的东西。《礼记》 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试问谁不喜欢美食,谁不钟情于俊男靓女?这些都属于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内容。 欲望不可耻,然而如何表达欲望、满足欲望的行为边界在哪里,里头
1911年12月29日,各省代表在南京举行临时大总统选举会,每省一票,共17票,结果3位候选人中,孙文得16票,黄兴得1票,黎元洪未得票,孙文以绝对高票当选中华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由于此次选举实行无记名投票,究竟何省代表未投孙文而投黄兴,历来说法不一,主要有两种传闻和观点,一种主张 “湖南代表”或 “湖南代表谭人凤”,一种主张 “浙江代表”。在相关著述中,两种观点基本各说各话,极少论证和碰撞,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