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时期展开班级的管理,应从小学生的习惯、行为、态度等着手,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思维思想,自然的导入德育内容,渗透德育观念,而非强迫性的让学生记忆德育信息,其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听取学生的想法,形成班级的凝聚力,让学生拥有德行思想,为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人做好奠基。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德育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8-0166-01
小学的班级管理应从小让学生树立科学思想,具备道德观念,让学生能够明辨是非,辨别善恶,懂得自我保护与自我反思,教师在德育的渗透中,应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帮助学生形成懂礼貌、讲卫生、爱劳动、爱学习的习惯,强调班级纪律,注重对学生的关爱与引导,积极构建德育渗透的模式,实现素质教育。
1.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提供良好榜样
德育教育中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学生喜欢模仿教师的言行,通常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让学生形成深刻的记忆,因此班主任应在日常的言行举止上注意形成道德规范,如不允许学生迟到,教师就应早些来学校检查,不允许学生乱丢垃圾,教师在路上看到垃圾的时候应主动拾起,虽然没有通过言语给予学生启示,但看到教师的行动,学生们也自然的愿意效仿。教师的穿着打扮上也应循规蹈矩,如教师不宜染夸张的头发颜色,不宜穿过于暴露的衣服等,言传身教让学生遵守礼仪规范,另外教师在自习课期间应专注的阅读或者备课,而不是玩手机、左顾右盼无所事事,应给学生树立一个爱学习、爱工作的榜样。例如,下课后教师要收拾好自己的物品再离开教室,并且应该说学生再见,学生们也会说老师再见,养成良好的礼节。放学时,教师应在学校门口送学生,这样学生们也会意识到要在分开时送别人。以上都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当注意的细节,不要因为是一些小事情而疏忽这些事情,往往是细节决定成败,正是这些校园生活的一些细节就会对学生们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他们以后的礼貌养成。希望各位教师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多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为学生们做好榜样。
2.创造良好的渗透德育教育情景
要想真正的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除了树立道德榜样,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亲自参与到德育活动当中,让学生在实际的德育活动中去感悟真正的德育是什么样,自己应该去怎样做,在平时生活中应当怎样去彰显自己的德育品质。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形当中学会怎样去帮助别人,怎样与别人去相处,以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们的道德修养。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情形。在教室的空白地带放两个凳子,两个凳子之间间隔五米的距离,其中一个凳子上放上一本书,然后安排另一名同学坐在另一把凳子上,在两个凳子之间放置一些障碍物。第一次先让这位同学闭上眼睛摸索着去拿那一本书,显然,在没有别人的帮助下是很难拿到书的。第二次挑选另一位同学引导这位同学去拿书,书很轻松的就拿到了。通过这样的一个课堂活动,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的感受。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残疾人的难处,使学生们在下次遇到残疾人时能够主动的去帮助他,能够为别人着想,促进学生的道德修养。教师应该多开展这样的课堂活动,当学生在这样的活动当中感触很深时,在平时他们遇到这样的情况就会向课堂活动那样自己去做。
3.在学生当中树立学生榜样
如果说教师的榜样对学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的话,那么学生与学生之间会更有模仿的吸引力。教师在校园生活中,教师要多注意收集学生们的好人好事,并在课堂上公开表扬,还可以设立一定的奖励机制。例如,学生A今天在课间操的时候发现学生B把脚崴了,就主动上前扶学生B回到教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公开表扬学生A,有可能的话还可以奖励给他一个小本本,并授予他“道德模范”的荣誉称号,在学生之间起到榜样作用。这样的称号可以激发其他同学们都向他学习,起到一呼百应的作用。
4.借助故事对学生进行德育
低年级的小学生对故事情有独钟,教师可以挑选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在讲故事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这种方法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也会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效果。例如,在班级德育教育中给学生讲讲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学生以孔融为榜样,懂得谦让,还给学生讲孙敬修的故事,告诫学生尊老爱幼,让学生学会如何才能做一个好人。为了提高教育效果,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讲一讲我们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比如,过节放鞭炮因为方法不当而造成的烧伤事故,以此让学生引以为戒,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总之,小学班级的管理一定要面面俱到,注意每一个细节。同时,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不同的德育教育,不仅仅要让学生们学会去做好事,并且要让学生们意识到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体会自己在进行德育活动中的乐趣,逐步的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有益于学生以后的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归明月.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探索[T].南京师范大学,2013
[2]王兰.容纳性班级管理的实践与理性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13
[3]林洪.一名小學班主任班级活动管理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4]黄初冬.关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德育教育方法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3(06)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德育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8-0166-01
小学的班级管理应从小让学生树立科学思想,具备道德观念,让学生能够明辨是非,辨别善恶,懂得自我保护与自我反思,教师在德育的渗透中,应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帮助学生形成懂礼貌、讲卫生、爱劳动、爱学习的习惯,强调班级纪律,注重对学生的关爱与引导,积极构建德育渗透的模式,实现素质教育。
1.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提供良好榜样
德育教育中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学生喜欢模仿教师的言行,通常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让学生形成深刻的记忆,因此班主任应在日常的言行举止上注意形成道德规范,如不允许学生迟到,教师就应早些来学校检查,不允许学生乱丢垃圾,教师在路上看到垃圾的时候应主动拾起,虽然没有通过言语给予学生启示,但看到教师的行动,学生们也自然的愿意效仿。教师的穿着打扮上也应循规蹈矩,如教师不宜染夸张的头发颜色,不宜穿过于暴露的衣服等,言传身教让学生遵守礼仪规范,另外教师在自习课期间应专注的阅读或者备课,而不是玩手机、左顾右盼无所事事,应给学生树立一个爱学习、爱工作的榜样。例如,下课后教师要收拾好自己的物品再离开教室,并且应该说学生再见,学生们也会说老师再见,养成良好的礼节。放学时,教师应在学校门口送学生,这样学生们也会意识到要在分开时送别人。以上都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当注意的细节,不要因为是一些小事情而疏忽这些事情,往往是细节决定成败,正是这些校园生活的一些细节就会对学生们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他们以后的礼貌养成。希望各位教师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多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为学生们做好榜样。
2.创造良好的渗透德育教育情景
要想真正的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除了树立道德榜样,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亲自参与到德育活动当中,让学生在实际的德育活动中去感悟真正的德育是什么样,自己应该去怎样做,在平时生活中应当怎样去彰显自己的德育品质。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形当中学会怎样去帮助别人,怎样与别人去相处,以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们的道德修养。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情形。在教室的空白地带放两个凳子,两个凳子之间间隔五米的距离,其中一个凳子上放上一本书,然后安排另一名同学坐在另一把凳子上,在两个凳子之间放置一些障碍物。第一次先让这位同学闭上眼睛摸索着去拿那一本书,显然,在没有别人的帮助下是很难拿到书的。第二次挑选另一位同学引导这位同学去拿书,书很轻松的就拿到了。通过这样的一个课堂活动,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的感受。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残疾人的难处,使学生们在下次遇到残疾人时能够主动的去帮助他,能够为别人着想,促进学生的道德修养。教师应该多开展这样的课堂活动,当学生在这样的活动当中感触很深时,在平时他们遇到这样的情况就会向课堂活动那样自己去做。
3.在学生当中树立学生榜样
如果说教师的榜样对学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的话,那么学生与学生之间会更有模仿的吸引力。教师在校园生活中,教师要多注意收集学生们的好人好事,并在课堂上公开表扬,还可以设立一定的奖励机制。例如,学生A今天在课间操的时候发现学生B把脚崴了,就主动上前扶学生B回到教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公开表扬学生A,有可能的话还可以奖励给他一个小本本,并授予他“道德模范”的荣誉称号,在学生之间起到榜样作用。这样的称号可以激发其他同学们都向他学习,起到一呼百应的作用。
4.借助故事对学生进行德育
低年级的小学生对故事情有独钟,教师可以挑选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在讲故事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这种方法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也会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效果。例如,在班级德育教育中给学生讲讲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学生以孔融为榜样,懂得谦让,还给学生讲孙敬修的故事,告诫学生尊老爱幼,让学生学会如何才能做一个好人。为了提高教育效果,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讲一讲我们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比如,过节放鞭炮因为方法不当而造成的烧伤事故,以此让学生引以为戒,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总之,小学班级的管理一定要面面俱到,注意每一个细节。同时,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不同的德育教育,不仅仅要让学生们学会去做好事,并且要让学生们意识到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体会自己在进行德育活动中的乐趣,逐步的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有益于学生以后的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归明月.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探索[T].南京师范大学,2013
[2]王兰.容纳性班级管理的实践与理性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13
[3]林洪.一名小學班主任班级活动管理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4]黄初冬.关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德育教育方法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