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与当代文学书写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545133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史铁生在特殊的人生际遇与历史语境下,用心魂书写着文学,渗透着温情,彰显着人性,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始终贯穿着对人本问题的关注,浸润着浓郁的人性关怀,从而造就了中国当代文坛典型的纯文学代表。同时,人文精神也促成了史铁生与当代文学的融合与妥协。史铁生成为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不仅在于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卓越的文学贡献,更在于其在当代文学史上卓尔不群的精神个性与思想观照。
  关键词:史铁生 当代文学 书写
  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史铁生的文学创作独树一帜,无论是创作内容、创作形式,亦或是创作思想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在当代文坛上别具一格,超然独立。从史铁生的文学作用中可以看到其深刻地思辩性,更可以窥见其与历史语境、阅读惯例、文学批评等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妥协、相互突围的话语关系。史铁生以其独特的文学观念,鲜明的文学创作个性,用心魂引导着写作,使其文学作品在心魂的滋养下依然并且始终犹如一株傲然挺立的奇葩绽放于当代文坛。
  一.写作旨趣:找寻生存之基点
  对于“人为什么写作”,史铁生总是乐观的调侃道“为不至于自杀”。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21岁的史铁生,本是风华正茂的年岁,却双腿瘫痪,疾病缠身,曾一度想轻生。而最终他能坚强的活下去,有赖于他寻得了生存的基点,即写作。在史铁生看来,活着不是某一个人面临的问题,而是所有人都需面临的问题。归根到底它属于哲学范畴,为人本问题。人只有寻得为什么而活,才能找到心魂归宿、精神所向,否则人将魂不守舍,迷失生存的方向,终日惶惶迷茫不知何往。
  在寻求人为何活着的问题上,特殊身体遭遇的史铁生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他认为,人有着与生俱来的有着寻求文学的指向,文学是人类生存的缘由与根本。剔除所有表面因素,文学都为生存寻得更多精神上的归宿,使生活不再是简单的生物过程,而是愉悦、平静、充实的精神成长过程。在人本问题上,史铁生曾向当代文坛发出挚诚的精神呼唤:文学应以关心人的发展与人的处境为主要任务,作家应将精力更多的专注于对平常生活的描摹,始终朝向精神世界。这种呼吁,反映的是史铁生在文学创作上始终怀揣着对人类精神世界的诉求与关怀。
  二.文学使命:换个角度看世界
  史铁生强调文学艺术的价值正是在于是否能从习惯的角度撤离,烂熟的思维中醒悟,以新的视角看人生看世界。好的文学作品不必非要镜子或照相机式的反映,而是作者独特的发现,这种发现正是文学的使命。从常人都能看到的常态生活中发现不一样的深意,才能称其文学为创作。文学品格的高低、作品的优劣,全在乎作品中蕴藏着什么,发现了什么。那么如何才能让作品有新的角度与新的发现呢?对此,史铁生文学创新不应仅仅追求题材或手法上的创新,而应是在生存困境中所收获的心灵体验,文学创作中新的角度源自内心的新的观照。创新之根本在内心不在身外。自心灵所生发的角度是无限的,从心的角度才会望向心的角度,才会使创新有着不竭的源泉与不息的动力。
  三.内容与形式:对生命存在的体悟
  在文学的内容与形式上,史铁生有两种看法,其一,内容第一位,形式即容器,是第二位的,装的是内容;其二,形式并非容器,不可装内容,内容与形式同属一类。在第一钟看法中,故事可以变换说法,即使变换了说法,即形式,内容还是不变的;第二种看法中,故事只有一种说法,说法变换,及形式变换了,内容也就随之变了。产生这种区别的原因在于,第一种看法中,明确了内容,也就是写作思想、写作内容已经定性,仅是借助一种形式表达;第二种看法中,为明确内容,会从中感受深化了的意蕴,进而给人以深刻的感动,同时很难进行明确的分析,这是因为他本身有着深邃的奥秘。因此,只要亲近它才能深切的体悟它,体悟其中深藏的东西,这种体悟被称为意味,即深入洞悉容器中的内容。
  这种“意味”需要自己体会而不可言传,利用语言形式,进行遣词造句,利用通篇的结构传达意味,让读者从中潜心浮想、用心感受。史铁生将这样的作品的结构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这种有意味的形式被史铁生看作艺术的创造,源自作者对世界、人生的态度,与世界、人生相处的形式。倘若从社会层面与社会相处,往往看到廉或腐,贫或富,善于恶;从理念层面与世界相处,往往看到的是所有现象皆是理论的例子;倘若从心的角度去看大千世界,看到的往往就是生命的神秘、生存的美妙,世界的无穷尽……并将这些转化至文学艺术形式之中,借助文学与生命、世界相汇相合。
  从史铁生的文学书写中,可以看出即使其观照角度不同,立足点与出发点却始终是一致的,也是他对文学书写真意的理解与诠释。在史铁生看来,文学书写的真意在于为生存寻求基点,为心魂觅寻归宿,为思想确定方向,为精神找到家园。因此,文学书写必须始终关注于人的精神与心魂,从心的角度、新的视角观察认识世界,将是作为当代文学书写的使命。
  (作者单位:荆楚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在中晚唐诗坛上,以刘禹锡、白居易为代表的唱和诗创作可谓风靡于一时。刘白在唱和的过程中,二人的文学创作亦呈现出互相效仿、学习的创作痕迹。要深入研究刘白二人的文学创作以及文学思想,决不能忽视二人的唱和诗。  关键词:刘禹锡 白居易 唱和诗 艺术特色  作为中唐时期杰出的诗人,刘禹锡、白居易均在诗坛上享有盛名。陈寅恪先生曾说:“乐天一生诗友,前半期为元微之,后半期则为刘梦得。”以唱和诗为例,可
【摘 要】钢筋加工及安装工程施工是建筑工程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在加强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同时,对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并采取措施对钢筋加工及安装的质量进行控制,避免钢筋在加工及安装上出差错。  【关键词】建筑施工;钢筋加工及安装;质量控制  1.钢筋工程的制作  钢筋加工制作时,要将钢筋加工表与设计图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对每种钢筋要按下料表检查是否达到要求,经过这两道检
摘要:在新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中,明确指示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重心要放在建立生態课堂上。如何保障以学生为主体,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引起了人们的更多关注和讨论。基于此,本文正视构建生态课堂的重要性,积极分析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出了构建初中语文生态课堂的策略,以期对初中语文教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态课堂;构件策略  语文课作为初中阶段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
带着一种可笑和游戏的感觉,我们找到了颠覆现成世界的快感和精神上的自由———小说与童话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小说需要把幻想写得像真的一样,让孩子们相信这事就会在眼前发生
大体积砼是指其最小断面的尺寸仍大于1000mm以上的砼结构,大体积砼施工技术与施工质量、工程造价、结构安全等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将对大体积砼的施工技术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阐述。  1.大体积砼的施工方法  科学的施工方法既能满足节约施工成本的要求,又有效避免了大体积砼内外的温差问题,极大降低了产生裂缝的可能性,以下将对几种施工方法进行分析:  1.1分块浇筑法  为了尽量避免大体积砼内外的温差问题,
内容摘要:《念奴娇·赤壁怀古》不仅是苏轼遭贬黄州时期的千古绝唱,而且也是词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它不仅体现了作者非凡的才情与个性,而且也折射出独特的文化内涵。本文谈谈个人的理解。  关键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文化内涵  季羡林先生从哲学的角度将中国文化分为知和行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
摘要:微课是最近几年新兴的一种学习资源,其蕴涵的价值很大,适宜在各学科中推广,当然也包括小学数学,而且目前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已经具备了实施、应用的基础。本文论述了微课在学生不同的学习时段的作用,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合理使用微课提供了借鉴。但微课虽好,仍然需要教师合理调控。本文从微课的制作、学生微课使用的指导、教师对课堂教学结构的适应性设计等方面对教师应如何调控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快速推进,为建筑的发展提出了新机遇与新挑战。面对这样的挑战,不仅仅要加强施工技术还要加强项目管理。因为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项目上合理的管理,才能够
【摘 要】当前,建筑给排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优质的安装施工质量和科学的管理是保障管网系统高效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而且也可以改进和弥补设计施工中的某些不足。为了满足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要求,提高施工质量,需要施工人员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技术素质,才能确保施工的安全、质量、稳定、灵活性,满足民用建筑给排水的发展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安装工程的质量,立足于建筑安装工程的基本建设。为此,针对高层建筑的
内容摘要:《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最为知名的一部小说,本文通过研究该书中所描写到的人物心理、所处环境及主要情节,浅析书中描写到的四段婚姻中诸位年轻人的婚姻爱情。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 爱情 金钱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最广为人知的一部爱情小说。简.奥斯丁以其独特的观察角度及诙谐的笔法,为人们塑造了一幅19世纪英国乡村恬静闲适的画面。  一.宾利与简,软弱与善良  贝内特先生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