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对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中等职业学校的部分学生不感兴趣。那么,怎样选择好的教学方法,使他们产生兴趣,完成学习任务,是值得每位德育课教师深思的。就如何在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这门课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探究,以便更好地完成德育课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和做事的根本要求。
1 前言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职学校普遍开设这门课。教材前有案例,后有评析与思考,中间为正文,每节有思考与训练,每章有活动天地,理论度明显降低,可读性强,可教性减弱。在这门课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所谓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由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它能创设一个良好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有益处。
2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2.1 选择案例
这是案例教学法成功与否的基础环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选择的案例,都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要贴近学生生活,是学生易接受的。不能随意选一些牵强附会的东西,甚至一些小道消息作为案例。一个好的案例是多种知识和信息的综合体。此外,还要收集整理与大纲要求相符的案例,特别是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所学专业特点相关的案例。教材上的案例在教学中应重点选择。所选案例可多借助多媒体展现给学生,以增加趣味性。
2.2 讨论案例
这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环节。教师可布置学生课前预习书上案例,或根据具体内容查找课外的案例;也可将准备的案例展示给学生,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相似性,寻找差异性。这个过程是案例教学法最显著的差异性所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得很精彩,分析得很细致,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教师反而成了教学主体。而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将分析案例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分析、讨论,从而使学生置身于案例的环境之中,真正从当事人或企业工作岗位的角度思考问题。
对于同一个案例,每个学生可以挖掘出不同的意义,有的只能找到浅层的信息,有的则能得出透彻的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剥去非本质的细节,揭示其内部特征。分析案例的关键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把案件中的内容与相应的理论连接起来。为此,教师要做好启发引导工作,要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地独立思考,大胆地交流研讨。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即使学生的思考和回答偏离正确答案,也不要急于评判,可以让他们自己反思,自我更正,使学生在没有压力和顾虑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创造性的探索。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习了知识,而且培养了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勇气和胆量等。
2.3 评价案例
这是对案例讨论的总结,同时也是案例教学法的归宿,主要由教师来做,研究讨论的优缺点,分析案例的疑难点,有针对性地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教师对学生讨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探究问题,教会学生有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案例问题或实际问题。教师在总结时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热点、时政焦点及自身实际问题,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延伸、应用,内化为自己的具体行动。案例教学法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大脑兴奋不断转移,有利于学生始终保持最佳状态。案例教学法具有生动、直观的特点,易于学习和理解,开阔思路,收到良好效果。
3 案例教学法的几点思考
3.1 案例教学要有针对性
1)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程面对的教学对象是高一新生,这些学生大多是初中升学考试的失败者,内心深处充满自卑,充满不自信,对社会了解不多,对职业了解甚少,甚至对未来职业生涯缺乏认真的思考,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正确的择业观有待形成。由于先选择了专业再进行学习,他们对自己将来有可能从事的职业非常渴望了解,对未来充满向往但又感到前途未卜。因此,这是进行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程的最佳时机。
在选择案例时,应尽量选择中职学生成功的案例,发生在身边的,最好是本校或是本专业的,让学生不感觉是遥不可及,感觉“行行出状元”,帮助学生树立自尊心、自信心,热爱所学专业,从而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
2)针对学生所学专业。专业学习是中职学校的重要特点。中职学生往往重视专业课,忽视文化课,不喜欢德育课。这门课要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热爱即将从事的职业,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即将从事的职业生涯。如讲“职业与职业能力”时,请了本专业一名在市技能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学生,让他谈一谈自己的学习方法,告诉大家他是怎样学习专业课的,是怎样形成职业能力的,教学重点迎刃而解,收到一定的德育实效。
3.2 案例教学要有目的性
课程标准指出:“要注意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提高职业道德意识,激发职业道德情感,指导职业道德行为,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行为训练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单纯去引导学生追求一种正确的答案,追求这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而是重视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教材上结论性语言学生在生活中时有所闻,并不陌生。案例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在案例讨论或辩论过程中越辩越明,互通有无,由记“条条”到信“条条”,把德育主线落到实处。突出学生主体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进来,深入案例,体验案例角色。探讨案例过程是动态的,在学习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主动参与,提高学生能力,提高基本技能。
3.3 处理好自选案例与教材上的案例的关系
教材每节由案例引入,从教材重点的实际出发,方方面面都有所涉及,且均是针对本节内容的综合案例,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选用。但由于各地情况不一,教师在教学中应有选择地使用。建昌县职业中专是一所县城职业中专,因此在讲“职业选择的竞争意识”时,选择本校一名毕业生的案例,这位毕业生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在自谋职业的经历中克服重重困难,自强不息,最终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经几年的努力,固定资产近百万元。由此让学生讨论:为什么竞争会这么激烈?自己所学专业有什么优势和前途?如何使自己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积极性得到调动,教学效果良好。
3.4 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教材淡化了职业道德、职业指导原有的学科体系,围绕德育主线进行内容取舍,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了。1)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发挥各类型学生的优势,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2)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等提出挑战,即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高度的责任心。案例教学法可调动教师备课的积极性,不断推陈出新,活跃课堂,提高课堂实效。3)教师要做充分准备,因为在讨论中,学生的思维是发散性的,任何问题都可能出现,使得教师不可能按部就班地备课,必须对所讲的课程、所涉及的学科及相关学科都要有较深的造诣。这就要求教师多看书,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唐凯麟,蒋乃平.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职业中专)
1 前言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职学校普遍开设这门课。教材前有案例,后有评析与思考,中间为正文,每节有思考与训练,每章有活动天地,理论度明显降低,可读性强,可教性减弱。在这门课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所谓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由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它能创设一个良好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有益处。
2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2.1 选择案例
这是案例教学法成功与否的基础环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选择的案例,都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要贴近学生生活,是学生易接受的。不能随意选一些牵强附会的东西,甚至一些小道消息作为案例。一个好的案例是多种知识和信息的综合体。此外,还要收集整理与大纲要求相符的案例,特别是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所学专业特点相关的案例。教材上的案例在教学中应重点选择。所选案例可多借助多媒体展现给学生,以增加趣味性。
2.2 讨论案例
这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环节。教师可布置学生课前预习书上案例,或根据具体内容查找课外的案例;也可将准备的案例展示给学生,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相似性,寻找差异性。这个过程是案例教学法最显著的差异性所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得很精彩,分析得很细致,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教师反而成了教学主体。而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将分析案例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分析、讨论,从而使学生置身于案例的环境之中,真正从当事人或企业工作岗位的角度思考问题。
对于同一个案例,每个学生可以挖掘出不同的意义,有的只能找到浅层的信息,有的则能得出透彻的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剥去非本质的细节,揭示其内部特征。分析案例的关键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把案件中的内容与相应的理论连接起来。为此,教师要做好启发引导工作,要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地独立思考,大胆地交流研讨。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即使学生的思考和回答偏离正确答案,也不要急于评判,可以让他们自己反思,自我更正,使学生在没有压力和顾虑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创造性的探索。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习了知识,而且培养了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勇气和胆量等。
2.3 评价案例
这是对案例讨论的总结,同时也是案例教学法的归宿,主要由教师来做,研究讨论的优缺点,分析案例的疑难点,有针对性地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教师对学生讨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探究问题,教会学生有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案例问题或实际问题。教师在总结时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热点、时政焦点及自身实际问题,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延伸、应用,内化为自己的具体行动。案例教学法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大脑兴奋不断转移,有利于学生始终保持最佳状态。案例教学法具有生动、直观的特点,易于学习和理解,开阔思路,收到良好效果。
3 案例教学法的几点思考
3.1 案例教学要有针对性
1)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程面对的教学对象是高一新生,这些学生大多是初中升学考试的失败者,内心深处充满自卑,充满不自信,对社会了解不多,对职业了解甚少,甚至对未来职业生涯缺乏认真的思考,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正确的择业观有待形成。由于先选择了专业再进行学习,他们对自己将来有可能从事的职业非常渴望了解,对未来充满向往但又感到前途未卜。因此,这是进行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程的最佳时机。
在选择案例时,应尽量选择中职学生成功的案例,发生在身边的,最好是本校或是本专业的,让学生不感觉是遥不可及,感觉“行行出状元”,帮助学生树立自尊心、自信心,热爱所学专业,从而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
2)针对学生所学专业。专业学习是中职学校的重要特点。中职学生往往重视专业课,忽视文化课,不喜欢德育课。这门课要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热爱即将从事的职业,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即将从事的职业生涯。如讲“职业与职业能力”时,请了本专业一名在市技能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学生,让他谈一谈自己的学习方法,告诉大家他是怎样学习专业课的,是怎样形成职业能力的,教学重点迎刃而解,收到一定的德育实效。
3.2 案例教学要有目的性
课程标准指出:“要注意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提高职业道德意识,激发职业道德情感,指导职业道德行为,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行为训练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单纯去引导学生追求一种正确的答案,追求这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而是重视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教材上结论性语言学生在生活中时有所闻,并不陌生。案例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在案例讨论或辩论过程中越辩越明,互通有无,由记“条条”到信“条条”,把德育主线落到实处。突出学生主体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进来,深入案例,体验案例角色。探讨案例过程是动态的,在学习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主动参与,提高学生能力,提高基本技能。
3.3 处理好自选案例与教材上的案例的关系
教材每节由案例引入,从教材重点的实际出发,方方面面都有所涉及,且均是针对本节内容的综合案例,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选用。但由于各地情况不一,教师在教学中应有选择地使用。建昌县职业中专是一所县城职业中专,因此在讲“职业选择的竞争意识”时,选择本校一名毕业生的案例,这位毕业生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在自谋职业的经历中克服重重困难,自强不息,最终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经几年的努力,固定资产近百万元。由此让学生讨论:为什么竞争会这么激烈?自己所学专业有什么优势和前途?如何使自己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积极性得到调动,教学效果良好。
3.4 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教材淡化了职业道德、职业指导原有的学科体系,围绕德育主线进行内容取舍,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了。1)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发挥各类型学生的优势,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2)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等提出挑战,即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高度的责任心。案例教学法可调动教师备课的积极性,不断推陈出新,活跃课堂,提高课堂实效。3)教师要做充分准备,因为在讨论中,学生的思维是发散性的,任何问题都可能出现,使得教师不可能按部就班地备课,必须对所讲的课程、所涉及的学科及相关学科都要有较深的造诣。这就要求教师多看书,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唐凯麟,蒋乃平.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职业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