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1年版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通过评价得到的信息,可以了解学生数学学习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进行总结与反思,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可见评价之重要,当然评课也是评价的范畴,我认为只有摆正评课心态、做好评课准备、讲究评课艺术、注重评课反思,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老师的教研能力,同时也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评课;成长;评课艺术;评课反思;评课稿
2011年版新课标基本理念指出:“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尽力信心。”课堂给了老师展示教学过程的一个舞台,然而接下来的评课,却往往被一些专家、教研员所代替,少数教师的发言也只是一个陪衬,这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研。如何让听课功能发挥最大的效益,让听课老师有效的互动交流,应该是每位老师值得思考的问题。“评好课,会评课”是每位老师教研能力的一个集中体现。特别近年来听课、评课在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越凸显,把“老师听课、评课”提升到老师生活方式的高度来认识,并在实践层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希望评课真正成为青年教师成长的阶梯。
很多地方都相继开展评课比赛,我也有幸参与其中。从不知道什么是评课到对评课的整个模式有清晰的了解。回忆当时那段忙忙碌碌的日子,当我拾笔构思这份心得时,回顾经历的每个日子,下笔的刹那间才突然明白,繁忙给我带来的是充实的生活,忙碌给我留下的是丰厚的积淀,顿悟过后是深层的总结和思考。只有摆正评课心态、做好评课准备、讲究评课艺术、注重评课反思,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老师的教研能力,同时也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前我常常会思考,为什么要评课?谁来评课?怎样去评课?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评课又有什么新的内涵呢?后来我查阅多本书籍才明白评课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对一节课效果的评价。传统意义上的评课更多侧重对教师的评价,对教材教法的评价,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随着教与学方式的优化,评课的方式和作用也发生变化。评课应成为促进教师交流、共享智慧的重要手段,以帮助老师更新教育观念,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执教能力和教学质量。下面主要从四个方面与大家分享交流。
一、摆正评课心态,是评好课的感情基础
评课操作上存在的问题有老师敷衍了事。即使有的课评了,有碍面子,评课敷衍了事,走过场。“不说好,不说坏,免得惹人怪”。评课大部分是虚假的评议,只唱赞歌,不讲缺点,给人一头雾水。无论领导、专家,还是普通教师,都应该抱着学习审视的态度、帮助关爱别人的心态、以平等和谐交流的姿态去积极评课。即使授课者课堂教学不尽如人意,也不可以嘲讽、训斥,一味地批评、指责。相反,应该在此时给予授课者更多的人文关怀,善意地指出不足或改进之处,给授课者指明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评课还要抓住“真实”二字,既要讲赞歌与优点,更要讲遗憾与不足。只有让优秀者锦上添花,让不足者雪中送炭,让旁听者共鸣感悟。这样的立体评课活动才会有意义,这样的教师专业成长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二、做好评课准备,是评好课的前提条件
评课要从课前开始准备。听课之前,要先了解听课的课题,教学的目标、重难点、教学设计过程,从而对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做到心中有数,并问问自己:如果是我,会怎样设计教学?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思考这样设计的意图和效果,如此以便听课之时能做到有的放矢。听课要认真,要做到一听、二看、三记、四想。听就是听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听授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听听课学生的发言。看就是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看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记就是记录听课时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主要内容。有时候连每个环节用多少时间都可以记录。想就是听课者在课堂上不仅要边听、边看,还要边想。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全身心地投入。做到认真听、仔细看、重点记、多思考。评课前,只有认真钻研教材、做好听课笔记以及注意倾听评议,评课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充分发挥评课活动的教研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
三、讲究评课艺术,是评好课的有效手段
评课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有艺术的评课会对改进老师的教学行为,提高老师教学素养以及促进老师的专业发展都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评课者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理论,要在“和谐轻松”的融洽评课氛围中,从关爱、帮助、促进的角度去分析考虑教学问题,以正确把握评议的尺度,从而激发授课教师对教学的再反思,甚至再想上这一课的欲望,同时还要让听课者有吸收经验教训的启示。如果评课者开门见山,以“咄咄逼人”的感觉,直接指出授课者的不足或值得商榷的地方,这样的评课就很难让授课者心悦诚服,从而不利于老师的成长。所以,评课时可先说课堂教学的亮点或是值得学习的地方,再根据教学实际提出研讨的问题。这种科学的点评方式符合人的正常心理特点,易于让授课者接受,有利于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四、注重评课反思,是评好课的生成发展
我认为摆正评课心态、做好评课准备、讲究评课艺术还是不够的,还得注重评课反思。评课的形式多样,如:个别交谈式、集中讨论式、书面评议式。评课稿是其中一种,这种形式可以静下心来,深思熟虑地咀嚼回味课的全称,冷静地用相关理论去审视剖析,较从容地做到说理透彻、分析到位。热闹的评课场面虽已结束,但评课留给我的思考却远远没有停止,评课稿的撰写水平也得到提高了。在评课之余,我们还要对评课中产生的一些教与学的认识、观点以及做法,加以冷静的辨析,理性的思考。只有不断的总结反思,不断的提高教研能力,才能进一步指导今后的课堂教学实践。
附评课稿
学得愉快扎实 教得酣畅得手 ——评苏明杰老师《认识角》
角的初步认识是一节概念教学课,内容看似简单,但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知识面容,对角的感知只停留在生活层面上,是模糊的。苏老师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恰当的教学目标,明确的效率意识,多种教法的有机结合,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过程安排,都为学生积极思维创设良好教学环境,使知识和技能得到同步增长。回顾本课,我觉得重点体现了三个字“趣”、“巧”、“实”。
一、精心地设“趣”,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教学思考。”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整堂课苏老师的教学设计在“趣”上下功夫。如:课导入时,师生共同猜图形,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不仅会猜还会说怎样猜……课开始,趣就生;在探索角的特征阶段,借助课件演示,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课之中,趣渐浓;在巩固拓展阶段,设计“谁的眼力好”“谁的手儿巧”等游戏活动,课堂上学生乐此不彼,兴趣盎然。
二、“巧”用教学素材,让学生的思维跌启起伏
《新课标》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体检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怎样将抽象枯燥的角变得富有活动?怎样使学生的理解不停留在浅层次?怎样让学生由浅入深地认识并对角产生浓厚的“爱”?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对知识进行研究,对学生进行研究,对素材进行研究。在素材选择上,苏老师动了一番脑筋,也是本课一大亮点。几个活动角和一根吸管的变化折射出教师的智慧,苏老师在教学中处理的活而不散,深而不难,学生的认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内涵到外延,基本全面理解角。
三、循序渐进,使学生学得扎“实”
本课遵循了教学的主体原则,探索实践原则。1.课导入时,重视把感知转化为概念,引导学生用教学的眼光发现角。2.新授部分强化抽象概括过程,让学生经历指导。静静观察,想象,再抽象出角的过程,让学生清晰建立袁象。3.巩固部分优化操作活动,刹用剪角,画角,做角等活动让经过实践得到的理论再回到实践中去。学生在操作中运用概念,在对比中判断说理,加深对角的认识,促进概念的内化。充分体现了“让学生亲身经历和知识形成过程”这一基本概念。
本节课苏老师设计了有意义的情境,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不但掌握了知识,更提升了品格,给听课者留下很深的印象,又同时带给我一点困惑:苏老师整个课堂渗透角的大小时,都是直接用手比划指出,角的大小用弧线画出这点知识是否应该在课上渗透?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顾志跃.如何评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5.01
[3]陈亚明.新课程小学数学评课的理论与实践.宁波出版社,2005.09.01
[4]余文森.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有效教学丛书).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04.01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英林镇嘉排中心小学)
【关键词】评课;成长;评课艺术;评课反思;评课稿
2011年版新课标基本理念指出:“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尽力信心。”课堂给了老师展示教学过程的一个舞台,然而接下来的评课,却往往被一些专家、教研员所代替,少数教师的发言也只是一个陪衬,这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研。如何让听课功能发挥最大的效益,让听课老师有效的互动交流,应该是每位老师值得思考的问题。“评好课,会评课”是每位老师教研能力的一个集中体现。特别近年来听课、评课在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越凸显,把“老师听课、评课”提升到老师生活方式的高度来认识,并在实践层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希望评课真正成为青年教师成长的阶梯。
很多地方都相继开展评课比赛,我也有幸参与其中。从不知道什么是评课到对评课的整个模式有清晰的了解。回忆当时那段忙忙碌碌的日子,当我拾笔构思这份心得时,回顾经历的每个日子,下笔的刹那间才突然明白,繁忙给我带来的是充实的生活,忙碌给我留下的是丰厚的积淀,顿悟过后是深层的总结和思考。只有摆正评课心态、做好评课准备、讲究评课艺术、注重评课反思,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老师的教研能力,同时也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前我常常会思考,为什么要评课?谁来评课?怎样去评课?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评课又有什么新的内涵呢?后来我查阅多本书籍才明白评课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对一节课效果的评价。传统意义上的评课更多侧重对教师的评价,对教材教法的评价,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随着教与学方式的优化,评课的方式和作用也发生变化。评课应成为促进教师交流、共享智慧的重要手段,以帮助老师更新教育观念,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执教能力和教学质量。下面主要从四个方面与大家分享交流。
一、摆正评课心态,是评好课的感情基础
评课操作上存在的问题有老师敷衍了事。即使有的课评了,有碍面子,评课敷衍了事,走过场。“不说好,不说坏,免得惹人怪”。评课大部分是虚假的评议,只唱赞歌,不讲缺点,给人一头雾水。无论领导、专家,还是普通教师,都应该抱着学习审视的态度、帮助关爱别人的心态、以平等和谐交流的姿态去积极评课。即使授课者课堂教学不尽如人意,也不可以嘲讽、训斥,一味地批评、指责。相反,应该在此时给予授课者更多的人文关怀,善意地指出不足或改进之处,给授课者指明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评课还要抓住“真实”二字,既要讲赞歌与优点,更要讲遗憾与不足。只有让优秀者锦上添花,让不足者雪中送炭,让旁听者共鸣感悟。这样的立体评课活动才会有意义,这样的教师专业成长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二、做好评课准备,是评好课的前提条件
评课要从课前开始准备。听课之前,要先了解听课的课题,教学的目标、重难点、教学设计过程,从而对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做到心中有数,并问问自己:如果是我,会怎样设计教学?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思考这样设计的意图和效果,如此以便听课之时能做到有的放矢。听课要认真,要做到一听、二看、三记、四想。听就是听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听授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听听课学生的发言。看就是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看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记就是记录听课时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主要内容。有时候连每个环节用多少时间都可以记录。想就是听课者在课堂上不仅要边听、边看,还要边想。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全身心地投入。做到认真听、仔细看、重点记、多思考。评课前,只有认真钻研教材、做好听课笔记以及注意倾听评议,评课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充分发挥评课活动的教研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
三、讲究评课艺术,是评好课的有效手段
评课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有艺术的评课会对改进老师的教学行为,提高老师教学素养以及促进老师的专业发展都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评课者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理论,要在“和谐轻松”的融洽评课氛围中,从关爱、帮助、促进的角度去分析考虑教学问题,以正确把握评议的尺度,从而激发授课教师对教学的再反思,甚至再想上这一课的欲望,同时还要让听课者有吸收经验教训的启示。如果评课者开门见山,以“咄咄逼人”的感觉,直接指出授课者的不足或值得商榷的地方,这样的评课就很难让授课者心悦诚服,从而不利于老师的成长。所以,评课时可先说课堂教学的亮点或是值得学习的地方,再根据教学实际提出研讨的问题。这种科学的点评方式符合人的正常心理特点,易于让授课者接受,有利于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四、注重评课反思,是评好课的生成发展
我认为摆正评课心态、做好评课准备、讲究评课艺术还是不够的,还得注重评课反思。评课的形式多样,如:个别交谈式、集中讨论式、书面评议式。评课稿是其中一种,这种形式可以静下心来,深思熟虑地咀嚼回味课的全称,冷静地用相关理论去审视剖析,较从容地做到说理透彻、分析到位。热闹的评课场面虽已结束,但评课留给我的思考却远远没有停止,评课稿的撰写水平也得到提高了。在评课之余,我们还要对评课中产生的一些教与学的认识、观点以及做法,加以冷静的辨析,理性的思考。只有不断的总结反思,不断的提高教研能力,才能进一步指导今后的课堂教学实践。
附评课稿
学得愉快扎实 教得酣畅得手 ——评苏明杰老师《认识角》
角的初步认识是一节概念教学课,内容看似简单,但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知识面容,对角的感知只停留在生活层面上,是模糊的。苏老师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恰当的教学目标,明确的效率意识,多种教法的有机结合,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过程安排,都为学生积极思维创设良好教学环境,使知识和技能得到同步增长。回顾本课,我觉得重点体现了三个字“趣”、“巧”、“实”。
一、精心地设“趣”,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教学思考。”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整堂课苏老师的教学设计在“趣”上下功夫。如:课导入时,师生共同猜图形,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不仅会猜还会说怎样猜……课开始,趣就生;在探索角的特征阶段,借助课件演示,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课之中,趣渐浓;在巩固拓展阶段,设计“谁的眼力好”“谁的手儿巧”等游戏活动,课堂上学生乐此不彼,兴趣盎然。
二、“巧”用教学素材,让学生的思维跌启起伏
《新课标》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体检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怎样将抽象枯燥的角变得富有活动?怎样使学生的理解不停留在浅层次?怎样让学生由浅入深地认识并对角产生浓厚的“爱”?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对知识进行研究,对学生进行研究,对素材进行研究。在素材选择上,苏老师动了一番脑筋,也是本课一大亮点。几个活动角和一根吸管的变化折射出教师的智慧,苏老师在教学中处理的活而不散,深而不难,学生的认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内涵到外延,基本全面理解角。
三、循序渐进,使学生学得扎“实”
本课遵循了教学的主体原则,探索实践原则。1.课导入时,重视把感知转化为概念,引导学生用教学的眼光发现角。2.新授部分强化抽象概括过程,让学生经历指导。静静观察,想象,再抽象出角的过程,让学生清晰建立袁象。3.巩固部分优化操作活动,刹用剪角,画角,做角等活动让经过实践得到的理论再回到实践中去。学生在操作中运用概念,在对比中判断说理,加深对角的认识,促进概念的内化。充分体现了“让学生亲身经历和知识形成过程”这一基本概念。
本节课苏老师设计了有意义的情境,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不但掌握了知识,更提升了品格,给听课者留下很深的印象,又同时带给我一点困惑:苏老师整个课堂渗透角的大小时,都是直接用手比划指出,角的大小用弧线画出这点知识是否应该在课上渗透?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顾志跃.如何评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5.01
[3]陈亚明.新课程小学数学评课的理论与实践.宁波出版社,2005.09.01
[4]余文森.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有效教学丛书).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04.01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英林镇嘉排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