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还有一个900年的周庄。
在一个初冬的雨夜,我来到了中国第一水乡——周庄,一个被碧水环绕着以河为街道的村庄,“咫尺往来,皆须舟楫”的村庄,中国明清建筑保留得最完美的村庄。
站在周庄,我就站在了中国的江南。
在我印象中的周庄,是陈逸飞的画笔下温润细腻的飘逸的江南水乡,是三毛哭着舍不得离开的世外桃源,是摄影师镜头里深邃宁静的梦幻泽国。
当我呼唤着她的名字,轻轻来到她的身旁,还是被那瞬间流露出的绝世风骨震撼……
入夜,周庄正静静地依偎在江南的细雨里,是那样含蓄,就像穿着斜襟衫的江南女子,搅着衣角那般临风的妩媚。时空中飘逸着独特的古朴与典雅。我的脚步声就回响在历史的屋檐下,月影与红灯笼交映下的氛围让垂柳颤动着,风随意地流动,流动的还有江南水乡清澈的暗香,一脉浮雕般的画境洗练得神神秘秘。让人体会到徐志摩笔下的文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如果说夜雨里的周庄是一个清秀的江南女子在水边伫立成一首婉约的宋词,那么清晨雨中的周庄就如一片泊在湖上的散发着淡淡幽香的荷叶,我不得不惊叹那出神入化的江南神韵了。在周庄,俯拾是诗,仰首是画,随意切换一个角度,都是一幅酣畅淋漓的水墨风景画,这“画”中既有大写意,又有精工笔。周庄“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它是把家建在水上的,所以它也是睡在水上的。船是它的床,河是它的路。水乡人家的门前几乎都停泊着小小乌篷船,小河自然是人们随意徜徉的大街小巷。家家面河而居,户户窗轩临街。如在庄上的张厅,我看到了后花园中的一方水池,池子是灵动的,连接着外边的河道。水池边上有缆船石,可拴紧船只。屋里的主人可以在这里坐上小船,驶向通往外部大千世界的水路,来访的亲朋好友可乘扁舟直抵后院,活脱脱一道“轿从前门进,船从家中过”的水乡奇观。
在周庄,只有沿着水的痕迹,才能找到通往外面的村道,“咫尺往来,皆须舟楫”。“舟楫”是周庄人的“水鞋”。三百首唐诗有一半浸在水中,而周庄却是整个儿。周庄与《水经注》,原是一首词的上阕和下阕啊。
这样无处不在的水的环绕,再加上纯粹的明清建筑配上青青的石板路,周庄,真的是名副其实的“江南第一水乡”。
有人说周庄是“东方威尼斯”,我偏要说威尼斯是西方的周庄!
放眼细雨之中的水乡,犹如一双江南女子的秋波美目,水灵灵的充满灵性,是那样不可抵御地诱惑着我。视线之内,小桥流水岸边的垂柳,在绵绵的雨丝中迎风婆娑而舞,湿润的风时时像微波一般飘过,浸润的心绪是那落下的雨滴,一半沁入水巷,一半洒在青石上。我站在小巷口看水,我倚在桥栏上看水,我追着河道上的小船看水。我左看右看,前看后看,就这么定定地看着周庄出神,从一块石板、一株小树、一只灯笼,到一幢老屋、一道流水。这么看着的时候,就慢慢沉入进去,感到时间的走动。仿佛看到水巷深处,摇出一舟,舟上那明清时代的女子穿着蓝印花的衣裳,载满鱼米和莲藕,一路唱着江南小曲从外面的湖泊回到这样宁静的家园的时候,那些炊烟从每户人家的屋顶飘出的时候,周庄,应该是最美丽的时刻和最动人的时刻吧。
我与明清之间,只隔着一个周庄的距离? 冥冥中我生出这样一种幻觉。
河里游弋着一艘艘木制的小船,船橹击水,绿波翻涌,船上传来游人们欢乐的嬉笑和船妇舟子们演奏的江南丝竹的悠扬旋律,把我的思绪拉回到现实中。我急急地寻找了小码头。等候了一会儿,上了一只小船。天上飘着雨,我的指尖撩拨着周庄的水,那感觉是清凉凉的,好像触着了少女的肌肤,好像握住了温润的翡翠。小船徐徐地穿过了一个个月亮般的桥洞。岸上垂下的柳条,轻轻地拂着前边船娘头上的诗意斗笠,抚摸着船脸。船夫约有六十开外,手执木桨,轻车熟路,领着我们在周庄的水巷河街里悠游。河面被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和着雨点迷离闪烁。
离船登岸,撑一把雨伞,走进石缝里长着苔藓的青石小巷。一阕一阕的雨,很缠绵,很轻松地从水中跟着就移过来,淅沥沥地洒在青石板上那些古朴的旧事上,有淡淡的水的气息从小河边忽忽悠悠飘散过来,我感觉自己好似正漫步在戴望舒的诗句里。
在三毛茶楼前我驻足良久,好似嗅出了三毛残存着的味道。没有错,曾经三毛就是在这里,倚窗而望。听周庄人讲述那般情景,三毛曾搂着周庄像搂着久别的老祖母哭泣,三毛说,我还会来的,我一定会来的。三毛是哭着离去的,三毛离去时最后亲了亲黄黄的油菜花,那是周庄递给她的黄手帕啊。三毛临死时还念叨着周庄。
周庄是让三毛浓浓乡情得到最大释放和挥洒的地方,三毛把她的泪水蕴合在周庄的水里。
水托周庄,周庄托水。从陈逸飞的《故乡的记忆》画卷,到三毛生命最后的呼唤,我明白了,周庄最终托起的是人灵魂的乡情,她是中国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啊。
在我离开的一瞬间,周庄这个美丽的女子,她浑身妩媚通透的灵秀感、不加修饰的自然本色感、天地作合的融通谐美感、浓郁的乡土风情感、厚重的历史文化感已湿漉漉地淋透了我全身。
我想起了白居易的诗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我想,虽然现在不是烟花三月的季节,没有桃红但却有柳绿。那种流淌着的江南味道就是用吴侬软语浸泡的清茶,浸泡的不仅是茶水的绿意,更浸泡出水乡人的淳朴淡泊。
忆江南,最忆是周庄……
在一个初冬的雨夜,我来到了中国第一水乡——周庄,一个被碧水环绕着以河为街道的村庄,“咫尺往来,皆须舟楫”的村庄,中国明清建筑保留得最完美的村庄。
站在周庄,我就站在了中国的江南。
在我印象中的周庄,是陈逸飞的画笔下温润细腻的飘逸的江南水乡,是三毛哭着舍不得离开的世外桃源,是摄影师镜头里深邃宁静的梦幻泽国。
当我呼唤着她的名字,轻轻来到她的身旁,还是被那瞬间流露出的绝世风骨震撼……
入夜,周庄正静静地依偎在江南的细雨里,是那样含蓄,就像穿着斜襟衫的江南女子,搅着衣角那般临风的妩媚。时空中飘逸着独特的古朴与典雅。我的脚步声就回响在历史的屋檐下,月影与红灯笼交映下的氛围让垂柳颤动着,风随意地流动,流动的还有江南水乡清澈的暗香,一脉浮雕般的画境洗练得神神秘秘。让人体会到徐志摩笔下的文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如果说夜雨里的周庄是一个清秀的江南女子在水边伫立成一首婉约的宋词,那么清晨雨中的周庄就如一片泊在湖上的散发着淡淡幽香的荷叶,我不得不惊叹那出神入化的江南神韵了。在周庄,俯拾是诗,仰首是画,随意切换一个角度,都是一幅酣畅淋漓的水墨风景画,这“画”中既有大写意,又有精工笔。周庄“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它是把家建在水上的,所以它也是睡在水上的。船是它的床,河是它的路。水乡人家的门前几乎都停泊着小小乌篷船,小河自然是人们随意徜徉的大街小巷。家家面河而居,户户窗轩临街。如在庄上的张厅,我看到了后花园中的一方水池,池子是灵动的,连接着外边的河道。水池边上有缆船石,可拴紧船只。屋里的主人可以在这里坐上小船,驶向通往外部大千世界的水路,来访的亲朋好友可乘扁舟直抵后院,活脱脱一道“轿从前门进,船从家中过”的水乡奇观。
在周庄,只有沿着水的痕迹,才能找到通往外面的村道,“咫尺往来,皆须舟楫”。“舟楫”是周庄人的“水鞋”。三百首唐诗有一半浸在水中,而周庄却是整个儿。周庄与《水经注》,原是一首词的上阕和下阕啊。
这样无处不在的水的环绕,再加上纯粹的明清建筑配上青青的石板路,周庄,真的是名副其实的“江南第一水乡”。
有人说周庄是“东方威尼斯”,我偏要说威尼斯是西方的周庄!
放眼细雨之中的水乡,犹如一双江南女子的秋波美目,水灵灵的充满灵性,是那样不可抵御地诱惑着我。视线之内,小桥流水岸边的垂柳,在绵绵的雨丝中迎风婆娑而舞,湿润的风时时像微波一般飘过,浸润的心绪是那落下的雨滴,一半沁入水巷,一半洒在青石上。我站在小巷口看水,我倚在桥栏上看水,我追着河道上的小船看水。我左看右看,前看后看,就这么定定地看着周庄出神,从一块石板、一株小树、一只灯笼,到一幢老屋、一道流水。这么看着的时候,就慢慢沉入进去,感到时间的走动。仿佛看到水巷深处,摇出一舟,舟上那明清时代的女子穿着蓝印花的衣裳,载满鱼米和莲藕,一路唱着江南小曲从外面的湖泊回到这样宁静的家园的时候,那些炊烟从每户人家的屋顶飘出的时候,周庄,应该是最美丽的时刻和最动人的时刻吧。
我与明清之间,只隔着一个周庄的距离? 冥冥中我生出这样一种幻觉。
河里游弋着一艘艘木制的小船,船橹击水,绿波翻涌,船上传来游人们欢乐的嬉笑和船妇舟子们演奏的江南丝竹的悠扬旋律,把我的思绪拉回到现实中。我急急地寻找了小码头。等候了一会儿,上了一只小船。天上飘着雨,我的指尖撩拨着周庄的水,那感觉是清凉凉的,好像触着了少女的肌肤,好像握住了温润的翡翠。小船徐徐地穿过了一个个月亮般的桥洞。岸上垂下的柳条,轻轻地拂着前边船娘头上的诗意斗笠,抚摸着船脸。船夫约有六十开外,手执木桨,轻车熟路,领着我们在周庄的水巷河街里悠游。河面被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和着雨点迷离闪烁。
离船登岸,撑一把雨伞,走进石缝里长着苔藓的青石小巷。一阕一阕的雨,很缠绵,很轻松地从水中跟着就移过来,淅沥沥地洒在青石板上那些古朴的旧事上,有淡淡的水的气息从小河边忽忽悠悠飘散过来,我感觉自己好似正漫步在戴望舒的诗句里。
在三毛茶楼前我驻足良久,好似嗅出了三毛残存着的味道。没有错,曾经三毛就是在这里,倚窗而望。听周庄人讲述那般情景,三毛曾搂着周庄像搂着久别的老祖母哭泣,三毛说,我还会来的,我一定会来的。三毛是哭着离去的,三毛离去时最后亲了亲黄黄的油菜花,那是周庄递给她的黄手帕啊。三毛临死时还念叨着周庄。
周庄是让三毛浓浓乡情得到最大释放和挥洒的地方,三毛把她的泪水蕴合在周庄的水里。
水托周庄,周庄托水。从陈逸飞的《故乡的记忆》画卷,到三毛生命最后的呼唤,我明白了,周庄最终托起的是人灵魂的乡情,她是中国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啊。
在我离开的一瞬间,周庄这个美丽的女子,她浑身妩媚通透的灵秀感、不加修饰的自然本色感、天地作合的融通谐美感、浓郁的乡土风情感、厚重的历史文化感已湿漉漉地淋透了我全身。
我想起了白居易的诗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我想,虽然现在不是烟花三月的季节,没有桃红但却有柳绿。那种流淌着的江南味道就是用吴侬软语浸泡的清茶,浸泡的不仅是茶水的绿意,更浸泡出水乡人的淳朴淡泊。
忆江南,最忆是周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