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现代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从小说时间、陌生化叙事、神话原型等几个方面,详尽解读了《金马河》文本背后所蕴藏的文学与哲学、人类学意义,同时也指出了其中的不足。
关键词:《金马河》;魔幻;循环;陌生化;原型
在上世纪80年代末,邹廷清在成都文学院做创作员时,我就读过他的作品。记得当年就有作家对他的创作寄予厚望。时隔十多年之后,当我再次读到他在2008年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金马河》[1]时,还是大吃了一惊。作者叙事的方法和叙事的语言,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变化。我感到十分新鲜,尤其是那充满神秘与魔幻色彩的川西平原上发生的故事,让我觉得既熟悉又陌生,仿佛在读一部中国版的《百年孤独》。不过,这是中国作家在本土文化语境中创作出的富有川西乡土原色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一、魔幻时间和循环人物
金马河是流经川西平原的一条古老的河流,故事便发生在这条河的两岸。这是川西平原上最富庶也是蜀文化积淀最丰厚的地方。叙事者以此地作为叙事展开的背景,与其说是对家乡的深爱,毋宁说是为那诡谲魔幻的故事找到了文化土壤。这是一块奔涌澎湃生命传奇的土地,人们世世代代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上演了一幕幕人生传奇,也唱出了一曲曲生命的悲歌。尤其在风云际会、社会动荡的时代,人性固有的贪欲(权欲、肉欲、物欲)恶性膨胀,生命的平衡被打破,爱恨情仇失去了自身的逻辑,芸芸众生都不再是命运的主人,而是历史的附着物。这就是《金马河》中人们的现实生存状态。
《金马河》涉及的人物有官员、袍哥、船工、医生、尼姑、军人等等,但这些人物都围绕着况子文和陈家大院展开。故事发生的实际时间只是1949年前后的一年多,但阅读时感觉却像经过了百年。那座标志着权力与欲望的陈家大院就是陈吉善的曾祖父用了整整5年时间仿京城官宅建成的。这不仅说明袍哥与官府深厚的渊源,也意味着《金马河》所讲述的有关杀戮的故事实际上在川西平原上已经由来已久,所以,围绕着陈家大院发生的故事,既是一部家族史也是一部地域史。
小说中的时间是一种艺术形式。法国学者塔迪埃在评论《追忆逝水年华》时曾说:“在作品中重新创造时间,这是小说的特权,也是想象力的胜利。”[2]《金马河》的叙事是从时间开始的。开头第一句:“大概是晚上十点多吧,吴麻子被人用枪打死了。”奠定了作品的整体氛围,死亡气息扑面而来。但吴麻子之死却并不是故事的结果,也不是开始,叙述者随即在四起怪事的两起中分别写道:“一年多之后,当况子文的灵魂脱离了同样被枪杀的肉身……看见了吴麻子同样漂浮的灵魂在门外哭泣。”“一年多之后,当陈吉善跪在家法室里,用枪顶着自己的太阳穴,扣动扳机的那一瞬间,出现在眼前的就是吴麻子的尸体。”这样的叙事显然不是从故事的终点开始,虽然明确告诉了我们一个时间的长度,但读者感觉的是现在,而这个“现在”却是虚拟的。这样《金马河》就把现在、过去、未来的三维时空全部溶入了“楔子”叙事中,使阅读者既能回眸过去,又可预知未来,这就对营造陈家大院以及金马河两岸的神秘历史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类似循环时间的叙事,不仅叙事者能自由纵横地展开,也给读者制造了阅读幻觉,让人感觉这部作品讲述的不是一年多而是许多年的故事。这是魔幻叙事的魅力之一。
说到《金马河》的叙事,我不由想到一则西方谚语:一个铁匠打坏一只马掌,一只马掌摔倒一匹马,马摔坏一个将军,摔坏一个将军输掉一场战役,一场败仗导致一个王国灭亡。这是个关于“偶然”的哲学命题,表明在偶然中包含着一种深不可测的因素。《金马河》的真正叙事也是缘起于“一只马掌”:东西乡要选乡长,况子文偏偏成了河东、河西的陈、杨两股袍哥势力都信得过的唱票人。唱票原本不难,照本宣科也就完事,但杨西雄为杜绝作弊,非要况子文脱掉上衣,这不仅让况子文觉得斯文受辱,更要命的是一只牛虻偏偏叮到了手臂上,牛虻虽被打死,一张选票却掉在了地上;杨西雄又偏偏因一票之差而落选,杨西雄认为是况子文捣鬼,于是在回家的路上用枪打了况子文。偏偏况子文大难不死,被袁壳子救活后投靠了陈家大院,之后便脱胎换骨变了个人,由一个斯文的乡村教师蜕变成老练的杀手。况子文称得上是个传奇人物,但他的前后判若两人,并不是他固有的天性使然。复仇并不是作品的主题,只是叙事的组成部分;况子文也不是叙事的中心,叙事中心是陈家大院,而况子文只是叙事中的主角之一。如果说陈家大院是一张展开的叙事之网,那么况子文则是这张网上的纽结,而他的纽结地位的形成又完全出于一个偶然。假若没有那只“马掌”——牛虻,也许况子文依旧是个乡村教师,陈、杨两个舵爷以及以他们为首的两股袍哥势力的爱恨情仇都与他无关。然而,诚如叙事者言:“那个下午和晚上所发生的一切,似乎与况子文本人是毫不相干的,然而天要弄人,人是百悟不开的。”这种悟不开的东西就是命运!“生有生的理由,死有死的理由”,看似偶然之中其实包含着必然,而这个必然是不可知也不可抗拒的。
不仅况子文这种小角色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就是那些平日主宰他人命运的人,在这乱世中也不能主宰自己。谢副县长绝对想不到,就因为他曾威胁要将况子文“就地正法”,结果反倒在自己家门口被况子文“就地正法”了;杨西雄一伙欲杀况子文,也没想到会被况子文所灭,而况子文也绝然想不到自己会被刘黑鬼所杀,当了乡长的刘黑鬼更想不到会被已经嫁给他的春娥捅十三刀,春娥当然也没想到自己会被新政权判死刑。每个人冥冥中都被神秘的力量所左右,死亡像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而他们却全然不知,只有看破红尘的老尼和与人间纷扰毫不相关的疯子四发似乎有些感悟。
生与死是文学永恒的主题。然而生命的轮回在《金马河》中已没有宗教的神圣意义,有的只是可怕的宿命。人物的生死只有简单的循环,那就是命运安排我杀你,人家又来杀我,而杀我的人又被人杀。全书分为四季,却并不是人生的春夏秋冬,而是第一季“生死”,第二季“死生”,第三季“夜昼”,第四季“天常”。从这简单的文字中,叙事者明了地告诉了我们,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但生与死的自然秩序却在这里被打乱,剩下的只有违背天常的死亡。生命的意义被人自身的贪欲和纵容彻底颠覆了。
二、陌生化现实叙述
据说《金马河》出版前,阅读过此书的读者有截然相反的两种评价,有人感觉很不错,有人则将其说得一塌糊涂;甚至有的文学编辑居然认为作者的语言都有问题。诗无达诂,对一部文学作品的评价原本是见仁见智,但就《金马河》而言,则有可能是叙事者提供的一个现代主义的、特别是魔幻现实主义色彩浓郁的陌生化文本,违背了某些人的阅读期待。然而,这正是《金马河》不同于传统写实的创新所在。文学评论家雷达正是看到了作品的价值,所以他才说:“好的小说应该是好的神话,美的谎言,令人陶醉的白日梦,人类想象力的骄傲。”
陌生化叙事作为现代主义文学理论,是被作家和理论家津津乐道的。德国戏剧大师布莱希特和俄罗斯著名的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从不同角度阐述了陌生化叙事对创作的重要性。什克洛夫斯基有段经典的论断:“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了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化,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因为感觉的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的目的,必须设法延长。”[3]“新的形式并不是为了表现新的内容,而是为了取代已经失去艺术性的旧形式。”[4]《金马河》故事情节的展开,不是完全按照人们通常理解的方式推进,特别是细节的描写,包括所用的语言,都呈现出一种诡谲多变和怪异夸张的变形。比如开始写吴麻子漂浮的灵魂身上插着七条桑枝:“吴麻子进了大门,七条桑枝却脱落在门外,落地倏忽间化作一团光,很白,却不耀眼,一种想它是什么就是什么的形状,给人一种十二分亲切、平和的感觉……”类似这样的叙述,究竟是什么意思,读者真是可以想理解成什么就是什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这种神话般的叙事给人的感觉是陌生而新颖的。
陌生化叙事在《金马河》中首先是把现实魔幻化。在一些看似荒诞不经的情景中寓意深刻的社会现实和生活哲理。天空中突然掉下块石头,一分为二分别砸向了寒渊寺和况子文家。落到寺庙的陨石形状居然像佛头,而掉在况子文家的则如男性生殖器。世上哪有这么怪的事?但书中可以有。正如马尔克斯所说,小说中的现实不是生活中的现实,而是一种不同的现实。如果不是采用这种陌生化的叙事,而以纪实的手法,作品中那神秘莫测的氛围也就荡然无存了。然而,陌生化叙事并不是叙事者凭空捏造现实,而是对现实的创造性想象。关于这点,其实每一个人都有经验,譬如观察一座山峰或是溶洞中的钟乳石笋,人人都会看出不同的名堂来。每道不同的眼光如果没有他人暗示都是陌生化的。对于生活,也是人人都熟悉的,却只有高明的作家能够获得陌生化的感受和叙述。魔幻现实主义并不是说它的生活或细节是魔幻的;恰恰相反,生活和细节都是现实存在,只是作家用了陌生化的叙事而已。《金马河》的陌生化叙事正是这样。
现实魔幻化在《金马河》中还有许多精彩描写。况子文从河里爬上岸被救后,感觉自己一直漂浮在空中,刘黑鬼竟然从自己身体穿过,而陈吉善的房间里则躺着一个与自己一模一样的人。这里,叙述一个濒临死亡的人灵魂出窍的感觉,没有对其伤势程度写一个字,却是入木三分,真真切切写出了况子文伤势的严重。魔幻的真实就是况子文此时的现实。写玉清也同样是如此,老尼说她已经死了,她却每天起来吃饭,因为“有人需要”。其实死了的是玉清的凡身,她的灵魂已经飞升了,她成了真正大彻大悟的“神仙姐姐”。与玉清一样,素萍在被茹柳害死前的感觉是“血红色的河水好安逸哦”,于是满心欢喜地飘到玉清身边去了。这些现实魔幻化的情景,要比叙述者作任何描写或评论更有艺术的力量。
《金马河》陌生化叙事的另一种呈现是魔幻现实化。就是把魔幻的细节和事物作为真实来叙述。吴麻子被人用枪弹在身上穿了七个洞,并在每个洞上插了桑枝,可见这仇恨是到了极点,但叙事者用意并没停留在此,“眉心正中的那个弹孔,桑枝穿过后脑,钉入泥中有一尺之深。陈吉善费了很大的劲才将桑枝拔出来,看时,竟长出了血红的根须”。这个怪诞的根须,提供的不仅是一个现实,也是一个历史空间和时间长度,我们根本不需追问吴麻子缘何被杀,因为长久以来,袍哥之间的这类仇杀就从未停止过。叙述者要告诫我们的是,人的贪欲如果不遏制,催生贪欲的现实如果不改变,仇杀的丑剧则还将继续上演下去。作品后面展开的故事便证明了这点。
无论现实魔幻化还是魔幻现实化,它们都是现实。况子文与吴为对饮时上的那几道怪异的菜,既是叙事者关于生死的哲学表达,也是现实的一种曲折反映。“世人一年四季吃喝着地里生的、地上爬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但心中的爱恨、贪欲却永不满足,轮回反复中唯一不知的就是善恶。”
三、神话叙事:原型与动物象征
神话叙事是文学对人类自身的深切关注。隐秘的神话中包含着人性最核心的本质,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也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思维模式。神话叙事作为普世的终极人类关怀,在各民族文学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神话原型批评学家弗莱就指出:“神话叙述是一种人类关怀,是我们对自身关怀的产物,它永远从一个以人为中心的角度去观察世界。”[5]“神话叙事是一种由人类关怀所建立起来的结构:从广义上说它是一种存在性的,它从人类的希望和恐惧的角度去把握人类的境况。”[6]《金马河》的整体叙事充满了神话的灵光,各种原型母体,如死亡、预兆、传说、神话等,组成了一个十分富于象征意义的结构系统,看得出叙事者力求建构一个属于川西平原的神话模式。
弗莱从《圣经》中概括了神话原型的五种模式,即:天堂神话,原罪与堕落神话,出埃及记神话,田园牧歌神话,启示录神话。其中除了“出埃及记神话”以外,几种原型模式在《金马河》中都能找到对应。那匹传说的河中金马就可视为天堂神话,是人们对于富裕、幸福的美好生活的向往。金马的神话母题,不仅在川西平原,就是在整个四川甚至中国都存在,只是传说的内容有所区别而已。我小时候在老家就听到过类似的神话,说某座山底下有匹金马,平常人看不到,遇到打雷闪电时,金马就会出来到山脚下的河里洗澡。于是山就叫金马山,河则称金马溪。谁若是看到了金马洗澡,那就会一生荣华富贵。龟在巴蜀文化中也是灵物,古时川西平原多水,龟的出现使远古的先民似乎找到了家园的安宁。成都城又叫龟城,传说张仪筑城老是垮塌,最后沿着巨龟爬行的路线筑城终于成功。所以巨龟就成了川西平原人们的田园牧歌神话。但是巨龟却差点被陈吉善拿去为老太爷炖药,多亏被瑞玉救下放生进了寒渊寺。试想一个连灵物都要贪为己有的陈氏家族,它离衰落和灭亡还有多远?
从整体上来看,《金马河》则是一部启示录神话。与《百年孤独》中马贡多镇最后被一场飓风荡平一样,《金马河》中的人物一个个走向死亡,只有远离了金马河的水猫子、袁壳子得以幸存。叙事者是想借此告诉我们,一个弥漫着贪欲、仇杀的罪恶世界,非但恶人要遭恶报,善良人也会因受到牵连而遭殃。这样的生存现实如果不改变,人类的前景是十分暗淡的。陈家大院虽然被保留下来,但那只是作为“物”的存在了,它的主人早已魂飞魄散,后代也流落海外;况子文的儿子还在,却早已成为看破人间喜剧的高僧。
神话原型的另一种表现是动物的象征意义。除了前面说到的马、龟,《金马河》中还写了许多充满象征色彩的动物,它们是作为重要的叙事内容出现在小说中的,是作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寒渊寺那条大红鲤鱼平白无故跃出水池而亡,老尼就感觉这世界完全颠倒了。再看那只“找死的牛虻”,先围着况子文飞了三圈,躲过巴掌后,居然站在树干上“猫儿一样用两条前腿清洗着自己的大眼睛和嘴”。这分明就是在挑战和嘲笑况子文。这不正是命运捉弄况子文的象征么!还有那只连叫三遍“裹裹尸裹”的斑鸠,似乎也在暗示什么。果然,谢副县长就死于非命,被况子文用叫花子的烂衣服盖了尸。
鼠类在《金马河》中具有双重的含义,一类是在乡长选举场上出现的肮脏的黄色和灰色的老鼠。这两群鼠猖狂到了不仅大白天出没,而且公然在人群的眼皮底下打群架。难道这不正是东西乡袍哥码头的群体象征吗?争权夺利,满足私欲,为争夺一个乡长权力,就大开杀戒,这些人干的何尝不是鼠辈的勾当!另一类可爱的小白鼠,则被视为生殖与生命力的象征。这是文学作品常用的意象。况子文情欲的冲动无不与小白鼠有关,他幻觉中小白鼠那坚挺的生殖器,越来越大,越来越红,就会刺激到他腹下的神经。尽管他的要害部位受过重伤,但小白鼠的坚挺在他眼前的晃动,依然激起了他生命的活力。然而小白鼠毕竟死在了况子文的鞋子中,并且是在他与玉清最富于激情的时候,这又成了某种恐怖的暗示。
小白鼠死了,蛇也离家走了。蛇在中国神话传说中不是可怕的动物,《白蛇传》中的白蛇多美呀!同样,在四川农家出现的蛇也被看成吉祥动物,称之为“屋基蛇”,是要视同神灵的。可是玉清家那条会对她笑、能与她说话的蛇死在了野地,预示着这个家庭即将面临的毁灭。蛇的暗示在“怪事二”就出现了,巨柳的树干被雷电击裂,一条长着鸡公冠一样的5米长巨蛇现身,蛇胆却被吴麻子取去泡了酒。果然,当夜吴麻子就被人打死了。
野狗在中国文学中的意象是凄惨荒凉。上百只野狗出现在陈老太爷隆重的葬礼上,也昭示着陈氏家族大势已去。
鹰与鸡、鹰与兔在《金马河》中也具有多重象征指向。那只捉小鸡的鹰绝然没料到会突然死于陈吉善的枪口,余同的那只鹰也想不到会死在野兔腿下,而忘乎所以的野兔也没想到还有白肚老鹰在后。世事就是这样难料,人类之间的相互杀戮也如同动物,最终没有谁是赢家。白肚老鹰厌倦了搏杀,似乎也明白了世间的道理,终于飞走了。
《金马河》中的动物及其命运都是社会现实化形象显现。其中的原型性母题,如预兆、死亡、传说、神话等,以及由它们所指向的暗示、隐喻、夸张、象征等意义,不但构成了小说的情节和细节,使之成为作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且进一步强化了作品的魔幻与神话色彩,尽可能地保留了法国人类学家列维·布留尔在《原始思维》一书中所说的那种“原逻辑思维”,由此而形成了原型结构的艺术张力。因此,解读《金马河》的动物意象,对理解整个作品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最后有必要指出的是,魔幻现实是《金马河》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它的局限。《百年孤独》作为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对中国作家的影响毕竟太大。《金马河》的模仿痕迹仍然时隐时现。素萍死后床上流下的血从地上爬到陈吉善的小腿,再爬到他的手上,这一细节,显然是从马尔克斯作品最具魔幻色彩的阿卡蒂奥之死的情景中借来的。文学的模仿、化用固然是允许的,但更重要的是创造。
此外,寒渊寺住持老尼的某些话语似乎不合尼姑身份。为玉清占卜,老尼口中怎么念叨的是“太上老君”之类的卜语;更不可思议的是,老尼为慧果讲出了“道无处不在”“自然即道,道即自然”的玄理。怎么看这话都不是出自佛门弟子之口,倒像是道家所言。中国佛道两家虽说有许多思想融汇,但各家的语言表述还是有区别的。老尼说出道姑语,这多少影响了阅读的审美感觉。
注释:
[1] 《金马河》系第六届四川文学奖获奖作品。
[2] [法]让·伊夫·塔迪埃:《普鲁斯特与小说》,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第284页。
[3][4] [俄] 什克洛夫斯基:《作为手法的艺术》,见《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方珊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6页,第6页。
[5][6] [加]弗莱:《现代百年》,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74页、第80页。
关键词:《金马河》;魔幻;循环;陌生化;原型
在上世纪80年代末,邹廷清在成都文学院做创作员时,我就读过他的作品。记得当年就有作家对他的创作寄予厚望。时隔十多年之后,当我再次读到他在2008年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金马河》[1]时,还是大吃了一惊。作者叙事的方法和叙事的语言,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变化。我感到十分新鲜,尤其是那充满神秘与魔幻色彩的川西平原上发生的故事,让我觉得既熟悉又陌生,仿佛在读一部中国版的《百年孤独》。不过,这是中国作家在本土文化语境中创作出的富有川西乡土原色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一、魔幻时间和循环人物
金马河是流经川西平原的一条古老的河流,故事便发生在这条河的两岸。这是川西平原上最富庶也是蜀文化积淀最丰厚的地方。叙事者以此地作为叙事展开的背景,与其说是对家乡的深爱,毋宁说是为那诡谲魔幻的故事找到了文化土壤。这是一块奔涌澎湃生命传奇的土地,人们世世代代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上演了一幕幕人生传奇,也唱出了一曲曲生命的悲歌。尤其在风云际会、社会动荡的时代,人性固有的贪欲(权欲、肉欲、物欲)恶性膨胀,生命的平衡被打破,爱恨情仇失去了自身的逻辑,芸芸众生都不再是命运的主人,而是历史的附着物。这就是《金马河》中人们的现实生存状态。
《金马河》涉及的人物有官员、袍哥、船工、医生、尼姑、军人等等,但这些人物都围绕着况子文和陈家大院展开。故事发生的实际时间只是1949年前后的一年多,但阅读时感觉却像经过了百年。那座标志着权力与欲望的陈家大院就是陈吉善的曾祖父用了整整5年时间仿京城官宅建成的。这不仅说明袍哥与官府深厚的渊源,也意味着《金马河》所讲述的有关杀戮的故事实际上在川西平原上已经由来已久,所以,围绕着陈家大院发生的故事,既是一部家族史也是一部地域史。
小说中的时间是一种艺术形式。法国学者塔迪埃在评论《追忆逝水年华》时曾说:“在作品中重新创造时间,这是小说的特权,也是想象力的胜利。”[2]《金马河》的叙事是从时间开始的。开头第一句:“大概是晚上十点多吧,吴麻子被人用枪打死了。”奠定了作品的整体氛围,死亡气息扑面而来。但吴麻子之死却并不是故事的结果,也不是开始,叙述者随即在四起怪事的两起中分别写道:“一年多之后,当况子文的灵魂脱离了同样被枪杀的肉身……看见了吴麻子同样漂浮的灵魂在门外哭泣。”“一年多之后,当陈吉善跪在家法室里,用枪顶着自己的太阳穴,扣动扳机的那一瞬间,出现在眼前的就是吴麻子的尸体。”这样的叙事显然不是从故事的终点开始,虽然明确告诉了我们一个时间的长度,但读者感觉的是现在,而这个“现在”却是虚拟的。这样《金马河》就把现在、过去、未来的三维时空全部溶入了“楔子”叙事中,使阅读者既能回眸过去,又可预知未来,这就对营造陈家大院以及金马河两岸的神秘历史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类似循环时间的叙事,不仅叙事者能自由纵横地展开,也给读者制造了阅读幻觉,让人感觉这部作品讲述的不是一年多而是许多年的故事。这是魔幻叙事的魅力之一。
说到《金马河》的叙事,我不由想到一则西方谚语:一个铁匠打坏一只马掌,一只马掌摔倒一匹马,马摔坏一个将军,摔坏一个将军输掉一场战役,一场败仗导致一个王国灭亡。这是个关于“偶然”的哲学命题,表明在偶然中包含着一种深不可测的因素。《金马河》的真正叙事也是缘起于“一只马掌”:东西乡要选乡长,况子文偏偏成了河东、河西的陈、杨两股袍哥势力都信得过的唱票人。唱票原本不难,照本宣科也就完事,但杨西雄为杜绝作弊,非要况子文脱掉上衣,这不仅让况子文觉得斯文受辱,更要命的是一只牛虻偏偏叮到了手臂上,牛虻虽被打死,一张选票却掉在了地上;杨西雄又偏偏因一票之差而落选,杨西雄认为是况子文捣鬼,于是在回家的路上用枪打了况子文。偏偏况子文大难不死,被袁壳子救活后投靠了陈家大院,之后便脱胎换骨变了个人,由一个斯文的乡村教师蜕变成老练的杀手。况子文称得上是个传奇人物,但他的前后判若两人,并不是他固有的天性使然。复仇并不是作品的主题,只是叙事的组成部分;况子文也不是叙事的中心,叙事中心是陈家大院,而况子文只是叙事中的主角之一。如果说陈家大院是一张展开的叙事之网,那么况子文则是这张网上的纽结,而他的纽结地位的形成又完全出于一个偶然。假若没有那只“马掌”——牛虻,也许况子文依旧是个乡村教师,陈、杨两个舵爷以及以他们为首的两股袍哥势力的爱恨情仇都与他无关。然而,诚如叙事者言:“那个下午和晚上所发生的一切,似乎与况子文本人是毫不相干的,然而天要弄人,人是百悟不开的。”这种悟不开的东西就是命运!“生有生的理由,死有死的理由”,看似偶然之中其实包含着必然,而这个必然是不可知也不可抗拒的。
不仅况子文这种小角色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就是那些平日主宰他人命运的人,在这乱世中也不能主宰自己。谢副县长绝对想不到,就因为他曾威胁要将况子文“就地正法”,结果反倒在自己家门口被况子文“就地正法”了;杨西雄一伙欲杀况子文,也没想到会被况子文所灭,而况子文也绝然想不到自己会被刘黑鬼所杀,当了乡长的刘黑鬼更想不到会被已经嫁给他的春娥捅十三刀,春娥当然也没想到自己会被新政权判死刑。每个人冥冥中都被神秘的力量所左右,死亡像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而他们却全然不知,只有看破红尘的老尼和与人间纷扰毫不相关的疯子四发似乎有些感悟。
生与死是文学永恒的主题。然而生命的轮回在《金马河》中已没有宗教的神圣意义,有的只是可怕的宿命。人物的生死只有简单的循环,那就是命运安排我杀你,人家又来杀我,而杀我的人又被人杀。全书分为四季,却并不是人生的春夏秋冬,而是第一季“生死”,第二季“死生”,第三季“夜昼”,第四季“天常”。从这简单的文字中,叙事者明了地告诉了我们,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但生与死的自然秩序却在这里被打乱,剩下的只有违背天常的死亡。生命的意义被人自身的贪欲和纵容彻底颠覆了。
二、陌生化现实叙述
据说《金马河》出版前,阅读过此书的读者有截然相反的两种评价,有人感觉很不错,有人则将其说得一塌糊涂;甚至有的文学编辑居然认为作者的语言都有问题。诗无达诂,对一部文学作品的评价原本是见仁见智,但就《金马河》而言,则有可能是叙事者提供的一个现代主义的、特别是魔幻现实主义色彩浓郁的陌生化文本,违背了某些人的阅读期待。然而,这正是《金马河》不同于传统写实的创新所在。文学评论家雷达正是看到了作品的价值,所以他才说:“好的小说应该是好的神话,美的谎言,令人陶醉的白日梦,人类想象力的骄傲。”
陌生化叙事作为现代主义文学理论,是被作家和理论家津津乐道的。德国戏剧大师布莱希特和俄罗斯著名的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从不同角度阐述了陌生化叙事对创作的重要性。什克洛夫斯基有段经典的论断:“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了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化,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因为感觉的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的目的,必须设法延长。”[3]“新的形式并不是为了表现新的内容,而是为了取代已经失去艺术性的旧形式。”[4]《金马河》故事情节的展开,不是完全按照人们通常理解的方式推进,特别是细节的描写,包括所用的语言,都呈现出一种诡谲多变和怪异夸张的变形。比如开始写吴麻子漂浮的灵魂身上插着七条桑枝:“吴麻子进了大门,七条桑枝却脱落在门外,落地倏忽间化作一团光,很白,却不耀眼,一种想它是什么就是什么的形状,给人一种十二分亲切、平和的感觉……”类似这样的叙述,究竟是什么意思,读者真是可以想理解成什么就是什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这种神话般的叙事给人的感觉是陌生而新颖的。
陌生化叙事在《金马河》中首先是把现实魔幻化。在一些看似荒诞不经的情景中寓意深刻的社会现实和生活哲理。天空中突然掉下块石头,一分为二分别砸向了寒渊寺和况子文家。落到寺庙的陨石形状居然像佛头,而掉在况子文家的则如男性生殖器。世上哪有这么怪的事?但书中可以有。正如马尔克斯所说,小说中的现实不是生活中的现实,而是一种不同的现实。如果不是采用这种陌生化的叙事,而以纪实的手法,作品中那神秘莫测的氛围也就荡然无存了。然而,陌生化叙事并不是叙事者凭空捏造现实,而是对现实的创造性想象。关于这点,其实每一个人都有经验,譬如观察一座山峰或是溶洞中的钟乳石笋,人人都会看出不同的名堂来。每道不同的眼光如果没有他人暗示都是陌生化的。对于生活,也是人人都熟悉的,却只有高明的作家能够获得陌生化的感受和叙述。魔幻现实主义并不是说它的生活或细节是魔幻的;恰恰相反,生活和细节都是现实存在,只是作家用了陌生化的叙事而已。《金马河》的陌生化叙事正是这样。
现实魔幻化在《金马河》中还有许多精彩描写。况子文从河里爬上岸被救后,感觉自己一直漂浮在空中,刘黑鬼竟然从自己身体穿过,而陈吉善的房间里则躺着一个与自己一模一样的人。这里,叙述一个濒临死亡的人灵魂出窍的感觉,没有对其伤势程度写一个字,却是入木三分,真真切切写出了况子文伤势的严重。魔幻的真实就是况子文此时的现实。写玉清也同样是如此,老尼说她已经死了,她却每天起来吃饭,因为“有人需要”。其实死了的是玉清的凡身,她的灵魂已经飞升了,她成了真正大彻大悟的“神仙姐姐”。与玉清一样,素萍在被茹柳害死前的感觉是“血红色的河水好安逸哦”,于是满心欢喜地飘到玉清身边去了。这些现实魔幻化的情景,要比叙述者作任何描写或评论更有艺术的力量。
《金马河》陌生化叙事的另一种呈现是魔幻现实化。就是把魔幻的细节和事物作为真实来叙述。吴麻子被人用枪弹在身上穿了七个洞,并在每个洞上插了桑枝,可见这仇恨是到了极点,但叙事者用意并没停留在此,“眉心正中的那个弹孔,桑枝穿过后脑,钉入泥中有一尺之深。陈吉善费了很大的劲才将桑枝拔出来,看时,竟长出了血红的根须”。这个怪诞的根须,提供的不仅是一个现实,也是一个历史空间和时间长度,我们根本不需追问吴麻子缘何被杀,因为长久以来,袍哥之间的这类仇杀就从未停止过。叙述者要告诫我们的是,人的贪欲如果不遏制,催生贪欲的现实如果不改变,仇杀的丑剧则还将继续上演下去。作品后面展开的故事便证明了这点。
无论现实魔幻化还是魔幻现实化,它们都是现实。况子文与吴为对饮时上的那几道怪异的菜,既是叙事者关于生死的哲学表达,也是现实的一种曲折反映。“世人一年四季吃喝着地里生的、地上爬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但心中的爱恨、贪欲却永不满足,轮回反复中唯一不知的就是善恶。”
三、神话叙事:原型与动物象征
神话叙事是文学对人类自身的深切关注。隐秘的神话中包含着人性最核心的本质,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也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思维模式。神话叙事作为普世的终极人类关怀,在各民族文学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神话原型批评学家弗莱就指出:“神话叙述是一种人类关怀,是我们对自身关怀的产物,它永远从一个以人为中心的角度去观察世界。”[5]“神话叙事是一种由人类关怀所建立起来的结构:从广义上说它是一种存在性的,它从人类的希望和恐惧的角度去把握人类的境况。”[6]《金马河》的整体叙事充满了神话的灵光,各种原型母体,如死亡、预兆、传说、神话等,组成了一个十分富于象征意义的结构系统,看得出叙事者力求建构一个属于川西平原的神话模式。
弗莱从《圣经》中概括了神话原型的五种模式,即:天堂神话,原罪与堕落神话,出埃及记神话,田园牧歌神话,启示录神话。其中除了“出埃及记神话”以外,几种原型模式在《金马河》中都能找到对应。那匹传说的河中金马就可视为天堂神话,是人们对于富裕、幸福的美好生活的向往。金马的神话母题,不仅在川西平原,就是在整个四川甚至中国都存在,只是传说的内容有所区别而已。我小时候在老家就听到过类似的神话,说某座山底下有匹金马,平常人看不到,遇到打雷闪电时,金马就会出来到山脚下的河里洗澡。于是山就叫金马山,河则称金马溪。谁若是看到了金马洗澡,那就会一生荣华富贵。龟在巴蜀文化中也是灵物,古时川西平原多水,龟的出现使远古的先民似乎找到了家园的安宁。成都城又叫龟城,传说张仪筑城老是垮塌,最后沿着巨龟爬行的路线筑城终于成功。所以巨龟就成了川西平原人们的田园牧歌神话。但是巨龟却差点被陈吉善拿去为老太爷炖药,多亏被瑞玉救下放生进了寒渊寺。试想一个连灵物都要贪为己有的陈氏家族,它离衰落和灭亡还有多远?
从整体上来看,《金马河》则是一部启示录神话。与《百年孤独》中马贡多镇最后被一场飓风荡平一样,《金马河》中的人物一个个走向死亡,只有远离了金马河的水猫子、袁壳子得以幸存。叙事者是想借此告诉我们,一个弥漫着贪欲、仇杀的罪恶世界,非但恶人要遭恶报,善良人也会因受到牵连而遭殃。这样的生存现实如果不改变,人类的前景是十分暗淡的。陈家大院虽然被保留下来,但那只是作为“物”的存在了,它的主人早已魂飞魄散,后代也流落海外;况子文的儿子还在,却早已成为看破人间喜剧的高僧。
神话原型的另一种表现是动物的象征意义。除了前面说到的马、龟,《金马河》中还写了许多充满象征色彩的动物,它们是作为重要的叙事内容出现在小说中的,是作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寒渊寺那条大红鲤鱼平白无故跃出水池而亡,老尼就感觉这世界完全颠倒了。再看那只“找死的牛虻”,先围着况子文飞了三圈,躲过巴掌后,居然站在树干上“猫儿一样用两条前腿清洗着自己的大眼睛和嘴”。这分明就是在挑战和嘲笑况子文。这不正是命运捉弄况子文的象征么!还有那只连叫三遍“裹裹尸裹”的斑鸠,似乎也在暗示什么。果然,谢副县长就死于非命,被况子文用叫花子的烂衣服盖了尸。
鼠类在《金马河》中具有双重的含义,一类是在乡长选举场上出现的肮脏的黄色和灰色的老鼠。这两群鼠猖狂到了不仅大白天出没,而且公然在人群的眼皮底下打群架。难道这不正是东西乡袍哥码头的群体象征吗?争权夺利,满足私欲,为争夺一个乡长权力,就大开杀戒,这些人干的何尝不是鼠辈的勾当!另一类可爱的小白鼠,则被视为生殖与生命力的象征。这是文学作品常用的意象。况子文情欲的冲动无不与小白鼠有关,他幻觉中小白鼠那坚挺的生殖器,越来越大,越来越红,就会刺激到他腹下的神经。尽管他的要害部位受过重伤,但小白鼠的坚挺在他眼前的晃动,依然激起了他生命的活力。然而小白鼠毕竟死在了况子文的鞋子中,并且是在他与玉清最富于激情的时候,这又成了某种恐怖的暗示。
小白鼠死了,蛇也离家走了。蛇在中国神话传说中不是可怕的动物,《白蛇传》中的白蛇多美呀!同样,在四川农家出现的蛇也被看成吉祥动物,称之为“屋基蛇”,是要视同神灵的。可是玉清家那条会对她笑、能与她说话的蛇死在了野地,预示着这个家庭即将面临的毁灭。蛇的暗示在“怪事二”就出现了,巨柳的树干被雷电击裂,一条长着鸡公冠一样的5米长巨蛇现身,蛇胆却被吴麻子取去泡了酒。果然,当夜吴麻子就被人打死了。
野狗在中国文学中的意象是凄惨荒凉。上百只野狗出现在陈老太爷隆重的葬礼上,也昭示着陈氏家族大势已去。
鹰与鸡、鹰与兔在《金马河》中也具有多重象征指向。那只捉小鸡的鹰绝然没料到会突然死于陈吉善的枪口,余同的那只鹰也想不到会死在野兔腿下,而忘乎所以的野兔也没想到还有白肚老鹰在后。世事就是这样难料,人类之间的相互杀戮也如同动物,最终没有谁是赢家。白肚老鹰厌倦了搏杀,似乎也明白了世间的道理,终于飞走了。
《金马河》中的动物及其命运都是社会现实化形象显现。其中的原型性母题,如预兆、死亡、传说、神话等,以及由它们所指向的暗示、隐喻、夸张、象征等意义,不但构成了小说的情节和细节,使之成为作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且进一步强化了作品的魔幻与神话色彩,尽可能地保留了法国人类学家列维·布留尔在《原始思维》一书中所说的那种“原逻辑思维”,由此而形成了原型结构的艺术张力。因此,解读《金马河》的动物意象,对理解整个作品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最后有必要指出的是,魔幻现实是《金马河》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它的局限。《百年孤独》作为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对中国作家的影响毕竟太大。《金马河》的模仿痕迹仍然时隐时现。素萍死后床上流下的血从地上爬到陈吉善的小腿,再爬到他的手上,这一细节,显然是从马尔克斯作品最具魔幻色彩的阿卡蒂奥之死的情景中借来的。文学的模仿、化用固然是允许的,但更重要的是创造。
此外,寒渊寺住持老尼的某些话语似乎不合尼姑身份。为玉清占卜,老尼口中怎么念叨的是“太上老君”之类的卜语;更不可思议的是,老尼为慧果讲出了“道无处不在”“自然即道,道即自然”的玄理。怎么看这话都不是出自佛门弟子之口,倒像是道家所言。中国佛道两家虽说有许多思想融汇,但各家的语言表述还是有区别的。老尼说出道姑语,这多少影响了阅读的审美感觉。
注释:
[1] 《金马河》系第六届四川文学奖获奖作品。
[2] [法]让·伊夫·塔迪埃:《普鲁斯特与小说》,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第284页。
[3][4] [俄] 什克洛夫斯基:《作为手法的艺术》,见《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方珊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6页,第6页。
[5][6] [加]弗莱:《现代百年》,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74页、第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