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诗歌

来源 :青年作家·中外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i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爱是万事万物中的精神领袖,关系着人类生存与生命的复杂内涵,诗是表达其所爱物体和物象的具体存在,爱与诗歌,血脉相连,呼吸与共。文章主要从人间大爱与诗歌的关系、爱情与诗歌的关系、诗人面对当今诗歌遭到冷遇的现状所应肩负的使命三个方面对“爱与诗歌”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爱;爱情;诗歌
  
  一
  
  爱是万事万物中的精神领袖,爱包容在一切事物之中,比如爱祖国、爱家乡、爱土地、爱花草、爱山水等。爱是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爱上什么,就能让所爱的事物变得有生命、有意义、有价值。爱是人类繁衍、进步与文明的和谐之源,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爱关系着人类生存与生命的复杂内涵,关系着人间一切活动的完美更新和对美好未来的营造,人间充满爱,人类才有希望,可以说爱即是生命。诗是表达其所爱物体和物象的具体存在。爱与诗歌,血脉相连,呼吸与共,在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爱,有爱的地方就有诗,应该说诗的产生是爱之使然。
  诗人善于用诗歌的形式表达爱的内涵,尽管诗歌的内容各异,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便是爱所带给人的无坚不摧的力量。诗人也只有在切身体会到真爱和大爱的时候才能写出感人至深的诗篇。2008年5月12日,汶川遭受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大地震,我们的亲人被埋、家园被毁,是什么力量让我们化悲痛为动力,在这大灾大难与极度的伤痛中站起来?让我们看到从中央到地方那以人为本、万众一心的大救援?让我们看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看到了我们民族未来的希望,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在闪烁?是爱。灾难面前我们了解并看到了全中国和全世界的爱。正是这爱让逝者安息,让生者长存。而那些亲临现场的诗人们在面对大灾表现出的大爱时便写出了一篇篇饱含真情、催人泪下的佳作。如高一阁写下的这首《花凋——给汶川5·12遇难的孩子》:
  
  爸爸
  是我做错了什么吗
  那张奖状是否还挂在墙上
  妈妈
  您不爱我了吗
  昨日母亲节的康乃馨是否还在绽放
  我去的地方远吗
  那里有没有鲜花和阳光
  那里有没有明亮的教室
  宽宽的广场
  妈妈别哭
  我真的要走了
  让我再摸摸您的长发
  亲亲您温暖的脸庞
  每天放学您等我的样子永远最美
  每天关灯催我睡下的话语永远最慈祥
  爸爸别哭
  我真的要走了
  让我再躲进您的怀抱
  再趴一回您宽厚的肩膀
  每次下棋您都让着我
  每次打屁股的手都是高高抬起
  轻轻地放
  我听到了您们呼唤我的名字
  听到了叔叔们的脚步
  您们正赶来
  我知道雨会停
  太阳会高高升起
  我知道……
  那么
  请把那些彩笔和那把琴给我吧
  我要在天堂画一幅永远没有蓝光的图画
  送给大地妈妈
  我要拉一首没有分离和眼泪的歌
  让家乡的小伙伴不再寒冷惧怕
  那么
  一起去远行的约定就留到来生吧
  爸爸
  那时
  您一定要找到妈妈
  好好爱她
  您们一定要盖一幢坚强的房子
  种满格桑花
  等最乖的我回家
  等我回家……[1]
  
  爱总是在最需要的地方、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孤儿需要关爱和救援,孤儿们在关爱与救济中长大成才有了工作和事业以后,感恩之心会促使他们回报社会,出现爱的循环。笔者在5岁时父母去世了,是大姐费尽千辛万苦才将笔者抚育成才,那刻骨铭心的感恩与报恩的深情已延伸成为笔者一生行善的人生宗旨。这爱到底有多深呢?在《姐》诗中未能表达出万分之一:
  
  从父母的遗体旁
  捞我出泪河
  小姐姐如藕
  不惧贫苦
  荷叶托起我的童年我的憧憬
  承受风雨的侵蚀
   坎坷的羁绊
  抵御浑噩的污染
   烦恼的践踏
  我的青春
  在风雨中开放
  一朵灿烂的荷花呵
  涉过疾苦的岁月
  低头看
  满目的惊愕
  织成凄苦的美丽
  百孔都无悔的身躯
  尽是情的浸渍
   爱的搓磨[2]
  
  笔者曾说过:只有诗才是雕塑和表达爱的最佳文字。爱是无国界的,是人类共同具有的情感,让世界充满爱,这是人类大爱无疆的追求与希望,是诗与爱的归宿。人间的爱在循环,善在循环,恶也在循环。人类最终要走向的尽头是战争、仇杀、自取灭亡之路呢?还是和平、友爱、共荣共存之路呢?人类的存亡完全掌握在人类自己的有爱与无爱之中。爱浩瀚如同大海,世界各国关于爱的众多学说与流派中对爱的解答与认定,也不过是这大海中的一滴水。
  
  二
  
  爱有多种形式。以上所谈的爱是人间大爱,然而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爱,每每与诗歌结合,总能带给人无尽的遐思和美感,那便是爱情。曾经有读者问:爱情究竟是什么?有人认为爱情就是志同道合加上性和谐。也有人觉得爱情就是“阿弥陀佛”,认为当一个人获得了幸福与爱情时,就会情不自禁地说一声“阿弥陀佛”终于找到了真爱。如果相反,爱情与婚姻失败了,也同样可以说一声“阿弥陀佛”终于摆脱了不幸。
  爱情是多面的,不同的人有着各自不同的经历,其看法也不尽相同,任谁也无法解释得清楚,这正是爱情这一永恒主题的魅力所在,诗歌与之的结合也是诗人们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对爱情作出的不同诠释。俄国诗人莱蒙托夫在一首名为《给》的诗中写道:
  
  我俩相处的时间虽只在瞬间,
  但这瞬间却超过了永恒,
  千万种情感顿时尝遍,
  一切都烧毁于那热情的一吻。
  别了——别再似醉如痴地惋惜,
  惋惜那昙花一现的爱情,
  我们固然觉得分手异常的艰难,
  但重逢,毕竟要更为酸辛。[3]
  
  爱情如同皓月,有时圆有时缺,太多的爱情因受到诸多无奈因素的影响,总是没有美满结局并留下无限惋惜与辛酸。爱情又可以把酸辛愁苦的心酿成甜蜜与欢乐的真情。单纯痴情的女子,在获得爱情之后,认为自己的幸福系于爱情,为了使这幸福永恒,希望自己趁年轻美丽的时候死去,这样自己的形象才会在爱人心目中永放光彩。这般强烈地对自己爱情的表白,真的让人内心震颤,无言以对。德国诗人布莱希特在《情女曲》一诗中是这样表述的:
  
  当我们两情相欢
  我总是这样想:
  此刻我可以死了
  那我就能成为
  至死幸福的人。
  
  当你衰老之时
  当你把我怀念
  我容貌丝毫不变
  你仍有个爱人
  和今天一样年轻。[4]
  
  爱情能超越无情的岁月,然后,总是让人难以忘怀和情不自禁地去回忆过去深情的爱。诗人杨牧在《冰凉的小手》一诗中深情地写道:
  
  就从此,山岳间东方推涌
  一浪一浪蔷薇的潮
  让我轻握你冰凉的小手
  在雨地里,让我轻轻握你,
  蔷薇的,冰凉的小手
  
  去年的秋季尚残留在我鬓上
  我们曾共有那温暖的流星河
  袖上遗着你的指印
  让我轻握你两手蔷薇
  我是那寒夜的篝火
  
  啊月浅,啊灯深
  哪一天你将踏雪寻我
  一路摘着宿命的红叶来我读诗的窗口?
  你沿阶升上踩乱我满院瘦瘦的花影
  
  我便是篝火,让青焰
  弹去你衣上的霜在这炉边坐下
  让我,让我轻握你冰凉的小手[5]
  
  在这世界上肉体可以消亡,唯有爱情永在。确实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隔开真心相爱的人,即使死了,也要与爱人融为一体。请看诗人芒克在《爱人》诗中的倾诉:
  
  假如你的躯体
  已还原于小小的黄土一堆
  那我仍然愿意像当初一样
  躺在你隆起的怀里
  我愿意变成阳光
  并为你制做成皮肤
  我愿意与你悄悄地融为一体
  
  假如你的躯体
  已变成春天的土地
  那我愿意让自己
  失去形体融化成水
  我愿意让你把我吮吸得干干净净
  那样我全部的感情
  就会浸透你全部的身体[6]
  
  珍惜青春莫负了好时光,要及时采摘生活与爱情的花朵,唐代女子杜秋娘在《金缕衣》诗中说:“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7]。应该说这是世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错过了,便会悔恨无穷,人们所向往的那种永恒爱情或许只是一种理想罢了,像《爱人》诗中那样生死相爱容易么?相爱百年的感情要经历多少艰难险阻的摧残?的确,社会生活太复杂了,人们必须理解相爱容易永恒难的道理。
  如果爱情发生变化,恋爱失败了,虽让人留恋,深感悲伤、痛苦,追悔莫及,想弄清其中的原因,却找不到答案。西班牙诗人古·阿·贝克尔在《叹出的是气》诗中说得好:
  
  叹出的是气,归到大气里
  眼泪是水,归到大海里
  告诉我,女郎!你可知道
  忘却的爱情归向哪里?[8]
  
  在现实生活中,爱情变幻难测。但是,爱情却始终在我们身边给予温暖、能量、希望和阳光。爱是一种奉献,一种给予,一旦在生活中终止了爱,整个世界与人生就得永远失去温暖、希望与光明。英国诗人弗朗西斯·威廉·鲍迪伦在《眼睛》一诗中对此作了充分的表述:
  
  黑夜有眼千千万,
  白昼却只有一只;
  世界将失去光明,
   一旦落日消失。
  
  脑海里有眼千千万,
   心底却只有一只;
  人生将失去光明,
   一旦爱情终止。[9]
  
  世界各国的诗人视爱情为永恒主题,并将其抒发到了极致,写出了许多受人赞美的爱情诗,在世界各国广为传颂。如罗马尼亚诗人杨·阿列柯山德鲁的《爱》一诗:
  
  爱,就是——
  人世间最纯洁的和解。
  关心它的人,请后退一步,
  给神圣的玫瑰让出一条路。
  
  爱,就是——
  百合花盛开的芳香,
  别让香魂消沉泥土,
  请把它带到你要去的地方。[10]
  
  再如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诗《爱,先于生命》:
  
  爱,先于生命
  后于,死亡
  是创造的起点
  世界的原型[11]
  
  三
  
  当今的爱情与诗歌处于什么位置呢?现实生活中,各式各样的爱情关系在发生、发展、演变,这也许是时代潮流,无可非议。然而,诗歌呢?当前诗歌渐渐成了边缘文学,受到社会和读者的冷落。对肩负着灵魂复兴使命的诗人来说,如何用真情、用心灵去谱写时代的新篇章,去全力繁荣与复兴诗歌创作,以爱为核心,去吹响这个伟大时代爱与诗携手前进的号角呢?笔者认为,这是诗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不然何以叫诗人。
  笔者还说过,这个世界上说不清楚的是爱情,写不完的是诗歌;既然有那么多说不清楚的爱情,就必然有那么多写不完的诗。有位读者问笔者,诗是不是能包罗万象什么都可以写?笔者答:是。他说邻居家有个女儿早恋,未婚先孕了,这种事可否写成诗呢?笔者答:可以。不过这诗不好写。笔者经过思考,想到了无花果,于是当即提笔写了首小诗《无花果》:
  
  禁不住痴情诱惑
  花果错位可怨谁
  恋人寻觅不知处
  难述衷肠肝欲裂
  绿叶让失误消逝一切记忆
  惟有欲望爬上树枝
  果子如泪更兼叶间细雨
  点点滴滴[12]
  
  有位读者在读了《无花果》之后说,既然写了早恋与未婚先孕的苦果,建议写一首张扬幸福婚姻生活的甜果,这样就更能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和认可。笔者经过思考,选择了石榴作为相对应的甜果来借物抒情,于是写了以下这首《石榴》:
  
  红红火火张扬艳丽之后
  欲将受孕的羞涩珍藏
  青纱帐里沉甸甸的喜悦
  遮不住胖嘟嘟的圆脸
  张开笑嘻嘻的小嘴
  满含重重叠叠的珍珠糖
  在婀娜多情那枝头
  放肆高唱情投意合的情歌[13]
  
  我们的现实生活处在一个爱情相对自由开放的时代,为情恋者创造了太多的可收获的果实,可以把欢乐、忧伤、惜别、思念、愤怒、惆怅、恩怨等用自己经历的真情宣泄出来画成一幅幅心灵图像,去开掘爱的泉流,把心中的爱说出来,让人间充满爱,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更和谐。笔者希望全国有志、有识之士都能勇敢地拿起笔来大胆写出自己心中的爱,放声歌唱我们的现实生活和爱情。
  有读者提出,笔者认同写诗的题材包罗万象,也就是说愤怒也可以写了?这与爱的主题是否背道而驰?笔者认为,如果是因爱而产生愤怒,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有积极意义就可以写,其目的是抨击时弊,推动社会进步。笔者曾经因对当时少数人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产生愤怒,写下了《感圆明园废墟》:
  
  脚步沉重地叩进历史
  残石断垣荒草诉说着
  帝王烧焦的奢侈
  人们惋叹这是国耻
  慈禧的余孽依然
  沉醉肉林酒池[14]
  
  笔者认同写诗的题材包罗万象这一观点,是指写诗的题材非常广泛且不受限制,即使写愤怒也是因爱而生发的,绝对不包括色情、淫秽、庸俗、狭隘等消极思想。因为诗歌永远都是留给社会历史的宝贵文学财富,而不是文字垃圾。诗歌永远都肩负着灵魂复兴的使命。所以,只有把自己的笔当作升腾出时代强烈火焰的喷火口,去焚烧、去抨击、去熔炼、去升华自己对生活、对人生、对爱情、对事业的各种独特感受,站在时代忠实发言人的立场,以诗的形式记录下我们时代的回声,重振我们这个时代诗人的声威。
  关于“写诗是从爱出发”这一论点,绝不是笔者情感与认识的偏见,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古今中外那些描写风花雪月、山川田原、怨恨情仇等的诗歌,无一不是因爱升华而写成的,没有爱何来怨?没有爱何来恨?没有爱何来真情?没有真情何来诗?
  有人问,煤为什么一点就燃,浑身都是火焰?难道这是它想到自己的遭遇在发怒吗?的确,这想法很有意思,有新意,笔者为此也写了《煤的故事》一诗:
  
  原本是花香四溢
  鸟语栖绿的原始森林
  
  只因大地动乱瞬间
  天塌地陷
  
  美丽的森林啊
  罹难囚禁深渊
  
  深渊中黑白
  美丑颠倒
  
  煤
  浑身欲喷火焰
  
  人们常说愤怒出诗人。在抗战前夕,诗人光未然面对日本侵略者的血腥罪行,万分愤怒地写下了《五月的鲜花》一诗,在抗日救亡运动中被谱写成乐曲在全国各地传唱,起到了唤醒民众抗日救国的巨大作用: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
  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
  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
  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
  
  如今的东北已沦亡了四年,
  我们天天在痛苦中熬煎!
  失掉自由也失掉了饭碗,
  屈辱地忍受那无情的皮鞭!
  
  敌人的铁蹄越过了长城,
  中原大地依然歌舞升平;
  “亲善”!“睦邻”!啊!卑污的投降!
  忘掉了国家更忘掉了我们!
  
  再也忍不住满腔的愤怒,
  我们期待着这一声怒吼;
  吼声惊起这不幸的一群,
  被压迫者一齐挥动拳头!
  
  副歌
  震天的吼声惊起这不幸的一群
  被压迫者一齐挥动拳头![15]
  
  诗歌题材不能偏颇,如果片面强调愤怒出诗人,都来写“愤怒诗”也不妥,必须以情感与时势的需要去写。
  诗人要从时代的高度和生活的深度出发,去揭示生活的本质,去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抒写无愧于这个时代的新篇章,成为时代的代言人,成为人民的歌手。面对现实,肩负着灵魂复兴使命的诗人应如何作为?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于爱、爱情与诗歌的研究工作,笔者将继续探讨下去。最后,笔者以自己的一首诗《关于爱情》作结:
  
  昔日
  我闭上眼睛想象爱情
  爱情是一朵云
  
  而今
  我睁开眼睛品尝爱情
  爱情是一颗星
  
  年轻人
  憧憬爱情
  是金秋的园林
  
  老年人
  爱情的回忆
  是青春的年轮
  
  岁月飘零
  说永恒
  超绝时空
  长相忆
  惟有爱情[16]
  
  注释:
  [1] 《花凋——给汶川5.12遇难的孩子》,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587399.htm)。
  [2][12][13][14][16] 潘致宇:《关于爱情》,四川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17页、第7页、第6页、第30页、第4页。
  [3][4][5][6] 张德明等选评:《中外爱情诗精品》,浙江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52页、第84页、第80页、第196页。
  [7] 李奎福选注:《历代名诗三百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2页。
  [8][9][10][11] 郭良原选编:《10行内外国爱情诗100首》,武汉出版社1988年版,第3页、第48页、第5页、第74页。
  [15] 吴欢章、徐如麒编:《中国诗人成名作选》,上海文化出版社1986年版,第43页。
其他文献
摘要:不管有意无意,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国历史发展的简略图,也是一部“美国人”的形成史。小说向读者展示了美国作者笔下“美国人”的根本特点:开拓性与包容性。    关键词:《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开拓性;包容性    提到美国人,我们脑中很快出现的形象有富兰克林·罗斯福、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马丁·路德·金等,他们都是美国人的杰出代表。他们有着不同的肤色、属于
期刊
摘要:《贝奥武甫》作为欧洲最早的史诗之一,记录了欧洲先祖最初“结构”世界、解释世界的企图。《贝奥武甫》是对固有人物角色模式的一种重构,是结构主义解析的一个范例文本。    关键词:史诗;结构主义;人物角色模式;重构    一、史诗:“结构”世界的永恒追求    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认识世界的脚步。人类祖先极其敏锐地对周围的世界作出反应,同时将这些反应以各种形式保存下来,流传至今。  史诗是人类
期刊
摘要:花木兰的故事家喻户晓,并多次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歌剧、舞剧等。迪斯尼于1998年推出了动画电影《花木兰》,中国拍摄的真人版电影《花木兰》也于2009年年底上映。通过对照这两个电影文本,详细解读其各自不同的电影语言,可以发掘潜藏在银幕背后的不同文化特征。    关键词:《花木兰》;迪斯尼;角色设置;文化观念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北宋郭茂倩收编
期刊
摘要:台湾诗人洛夫的《与李贺共饮》起笔突兀,却挥洒得自然流畅。纵横古今,想象奇特,意气昂扬,思想深致,诡异奇绝,充分体现了洛夫的诗魔风格。    关键词:洛夫;诗魔;《与李贺共饮》    李贺,一个中唐郁郁不得志的诗人,一个被古人誉为“诗鬼”的人。  洛夫,一个台湾新诗运动的旗手,一个被今人誉为“诗魔”的人。  诗鬼也罢,诗魔也罢,他们都是诗坛的幽魂,在洛夫不经意吟成的《与李贺共饮》这首诗中,他们
期刊
摘要:作为一部优秀的政治题材电影,《窃听风暴》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特征,并将这种意识形态升华到了人性的高度,增加了影片的深度与广度。影片将叙事纳入宏大的历史背景中,虚构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并通过对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刻画,引起了观众情感的真实共鸣。    关键词:意识形态;体制与艺术;人物性格    《窃听风暴》主要讲述了前东德斯塔西情报工作人员维恩勒对著名右派剧作家德雷曼以及其夫人克丽丝玛利亚的
期刊
那一个夜晚,当我穿着白色棉布裙子,走进蝴蝶巷深处的那间小屋时,我的青春就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他轻轻叫喊着我的名字,朝我伸开了双手,就这样,一个潮湿氤氲的故事在这个四处弥漫着暖香的小城里开始……      罗宾斯叔叔的小屋  八月的康城,弥漫在一股浓重的桂花香之中。我背着一只红色书包,穿着白色袜子,黑色带扣的小皮鞋,绕过回家的那条小路,穿过一条叫做蝴蝶路的长长小巷,来到了罗宾斯叔叔的门前。  这是
期刊
摘要:在2009—2010年的贺岁档上映的由马楚成执导的影片《花木兰》,较传统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叙事视角、表现主人公爱情方面都有新的突破,但也存在着一些忽视情节和历史常识的弊病。总体说来,《花木兰》还算是贺岁档中一部比较成功的影片。    关键词:叙事视角;符号;爱情;弊病    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这个故事流传至今主要是由于《木兰辞》(又可以称为《木兰诗》)脍炙人口。这是流
期刊
摘要:电影通过充满魔幻色彩的叙事语言描述了一段悲剧性的爱情及命运,并将主人公平凡的爱情注入影片角色的命运转变的过程中。在命运和爱情同时进行时,电影上演了一出非严肃性的“闹剧”。而“闹剧”所呈现出的却是深邃的生命虚无,并将生命的附属品爱情也归入了虚无。    关键词:魔幻主义;闹剧;镜头语言    一、不思考严肃的生命    当本杰明·巴顿一生安然停止、一个刚出生的婴孩闭上璀璨湛蓝的眼睛时,观众都知
期刊
摘要:《海角七号》以爱情为线,以人物角色设置为亮点,谱写了一曲颇具新意的关于爱的序曲。本文试从电影的叙事文本出发,解析蕴含于其中的不一样的爱情与情感。    关键词:《海角七号》;爱情;小人物    《海角七号》(2008)讲述的是一个台湾小镇恒春为了迎接日本歌手召开海滩演唱会,需要立刻组织一个当地乐团作为暖场嘉宾的故事。在组团过程中不乏搞笑与失落,最后通过大家的努力和坚持,暖场演出获得了成功。本
期刊
摘要:于坚的长诗《〇档案》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文坛可以算做是一个“诗歌事件”,对于中国当代先锋诗歌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而这其中,“〇档案”的“〇”最具有创新意义。“〇”作为一个隐喻符号,具有多重释义的可能。理解它对于理解于坚的诗学主张有着重大作用。    关键词:于坚;《〇档案》;“人”;“〇”    关上柜子钥匙旋转360度熄灯关上第一道门  钥匙旋转360度关上第二道门钥匙  旋转360度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