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是课堂的灵魂。可是,现在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存在一个问题,是教师“目中无人”,教法呆板、陈旧,基本上是注入式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尚未得到尊重,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的压抑。这既不利于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和道德规范的消化吸收,也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彻底抛弃无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注入式教学,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种带有指导性的教学,它贯穿和指导着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整个教学活动,是对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一个总的要求。其核心是教师努力使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积极地探索和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通常情况下,人们评价一堂思想政治课成功与否,常常把着眼点放在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上,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通过初步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充分尊重学生,使之成为真正的主体。
尊重学生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的前提,是教育原则和教育本质的要求。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和个性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特品质。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坚持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探索,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师要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并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讲述理想时,不是简单地向学生说教,应当如何,怎么做,而是找了《中学时代》上一首《理想》诗,声情并茂地朗诵给学生。然后要求学生说一说这首诗大意。原以为学生不会得到响应,但出人意料的是学生热情很高,发言活跃,向往未来。在这里,抓住了学生表现欲和创造性,从而使一节说教课上成了主动交流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努力用活教材,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既然学生是主体,那么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本时就必须有明确的教材意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的体现,是对教学内容的划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进度的安排,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是对教材的学习和内化提高。
然而实践中,课本都往往只是教师的“教材”,而难以真正成为学生的“教材”,离开了听教师讲,学生往往很少对课本进行津津有味的自学。只有教师讲的时候,学生才在教师引导下翻翻书,课本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还不如一本习题集或复习纲要,当然,这与过去的教学“划书布道”,背“条条”、考条条有关。要实现学生对教材的消化,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善于指导,善于启发,善于归纳,善于分析,善于归纳总结提高。
三、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使其有主体地位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主要应靠其自身的能量消化和时间利用。喜欢“三包”(包动脑,包动口,包动手)的教师和喜欢占教学时间的教师,费力不讨好,拒绝学生主体发展的做法必然不受欢迎。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要教……,教师的教不在全盘授之,而在相时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学习,乃为善教也。”“勤其学习”是让学生消耗能量(精力),让学生在老师的诱导下,饶有兴趣地“运其才能”,多动脑,动口,动手,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常常要设法激起学生的兴奋点,激励学生质疑,经常挑起学生“争端”,引导学生“七嘴八舌”地展开讨论。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实行教学开放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教学活动突出主体地位的有利保证。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育应当是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个阶段都能连贯地再现为注意、等待、探索和行动,兴趣既是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学的目的。”通过演讲竞赛,动手制作,讲故事,诗歌朗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可以强化学生的表现欲,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讨论、辩论,演讲,质疑,解疑等大脑的思维活动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他们学习的理性分析能力,使其主体精神在主动获取知识,积极思维后产生动力,得到弘扬。
比如:教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问题时,就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兴趣。“过去有户卖油的,妻子节俭持家,丈夫每次外出卖油之前,妻子都悄悄地从油桶里舀出一勺,贮存起来,到了年头,别人杀猪宰羊,丈夫却愁无钱办年货,妻子却从地窖里端出一坛油来,丈夫大喜;邻居家中有个卖黄历的,他的妻子也仿效这样,到了年关把黄历拿出,丈夫看了摇头叹气。”故事生动地说明不加区别地照搬别人的经验是多么荒唐。这样由故事到教材,学生听得饶有趣味,对原理的理解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教师一味唯书(课本,教参)、唯序(课程计划,教材顺序)和手段“唯一”是不行的,课堂教学必须实行再开放:
第一是坚持内容开放,不“唯书”,既讲书本知识,又联系国内外实际。既讲过去,又讲现在与未来,既讲国内的,又讲国外的。
第二是坚持教学计划开放,不“唯序”,确立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因时,因地,因人施教,教材的章节顺序和教学计划都看成是僵死不变的教条,是不正确的,如教学情绪,性格,意志,挫折等,哪课先讲,哪课后讲,是视校情,学情,社情而灵活变化的,哪框题内容也不搞绝对的一堂清(即一框一节课讲完)。
第三是坚持教学形式开放,不“唯一”。“幽兰之草,久闻而不知其香,”哪怕是很好的教法,久用学生则必然觉得味同嚼蜡,同时课堂设问也要有“发散性”,多层次,多角度展开学生的主体思维,培养他的开拓精神。
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进步,科技飞速的发展,思想政治课也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要使这门课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永远得到学生的喜爱和欢迎,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种带有指导性的教学,它贯穿和指导着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整个教学活动,是对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一个总的要求。其核心是教师努力使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积极地探索和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通常情况下,人们评价一堂思想政治课成功与否,常常把着眼点放在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上,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通过初步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充分尊重学生,使之成为真正的主体。
尊重学生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的前提,是教育原则和教育本质的要求。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和个性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特品质。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坚持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探索,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师要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并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讲述理想时,不是简单地向学生说教,应当如何,怎么做,而是找了《中学时代》上一首《理想》诗,声情并茂地朗诵给学生。然后要求学生说一说这首诗大意。原以为学生不会得到响应,但出人意料的是学生热情很高,发言活跃,向往未来。在这里,抓住了学生表现欲和创造性,从而使一节说教课上成了主动交流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努力用活教材,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既然学生是主体,那么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本时就必须有明确的教材意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的体现,是对教学内容的划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进度的安排,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是对教材的学习和内化提高。
然而实践中,课本都往往只是教师的“教材”,而难以真正成为学生的“教材”,离开了听教师讲,学生往往很少对课本进行津津有味的自学。只有教师讲的时候,学生才在教师引导下翻翻书,课本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还不如一本习题集或复习纲要,当然,这与过去的教学“划书布道”,背“条条”、考条条有关。要实现学生对教材的消化,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善于指导,善于启发,善于归纳,善于分析,善于归纳总结提高。
三、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使其有主体地位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主要应靠其自身的能量消化和时间利用。喜欢“三包”(包动脑,包动口,包动手)的教师和喜欢占教学时间的教师,费力不讨好,拒绝学生主体发展的做法必然不受欢迎。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要教……,教师的教不在全盘授之,而在相时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学习,乃为善教也。”“勤其学习”是让学生消耗能量(精力),让学生在老师的诱导下,饶有兴趣地“运其才能”,多动脑,动口,动手,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常常要设法激起学生的兴奋点,激励学生质疑,经常挑起学生“争端”,引导学生“七嘴八舌”地展开讨论。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实行教学开放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教学活动突出主体地位的有利保证。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育应当是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个阶段都能连贯地再现为注意、等待、探索和行动,兴趣既是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学的目的。”通过演讲竞赛,动手制作,讲故事,诗歌朗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可以强化学生的表现欲,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讨论、辩论,演讲,质疑,解疑等大脑的思维活动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他们学习的理性分析能力,使其主体精神在主动获取知识,积极思维后产生动力,得到弘扬。
比如:教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问题时,就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兴趣。“过去有户卖油的,妻子节俭持家,丈夫每次外出卖油之前,妻子都悄悄地从油桶里舀出一勺,贮存起来,到了年头,别人杀猪宰羊,丈夫却愁无钱办年货,妻子却从地窖里端出一坛油来,丈夫大喜;邻居家中有个卖黄历的,他的妻子也仿效这样,到了年关把黄历拿出,丈夫看了摇头叹气。”故事生动地说明不加区别地照搬别人的经验是多么荒唐。这样由故事到教材,学生听得饶有趣味,对原理的理解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教师一味唯书(课本,教参)、唯序(课程计划,教材顺序)和手段“唯一”是不行的,课堂教学必须实行再开放:
第一是坚持内容开放,不“唯书”,既讲书本知识,又联系国内外实际。既讲过去,又讲现在与未来,既讲国内的,又讲国外的。
第二是坚持教学计划开放,不“唯序”,确立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因时,因地,因人施教,教材的章节顺序和教学计划都看成是僵死不变的教条,是不正确的,如教学情绪,性格,意志,挫折等,哪课先讲,哪课后讲,是视校情,学情,社情而灵活变化的,哪框题内容也不搞绝对的一堂清(即一框一节课讲完)。
第三是坚持教学形式开放,不“唯一”。“幽兰之草,久闻而不知其香,”哪怕是很好的教法,久用学生则必然觉得味同嚼蜡,同时课堂设问也要有“发散性”,多层次,多角度展开学生的主体思维,培养他的开拓精神。
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进步,科技飞速的发展,思想政治课也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要使这门课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永远得到学生的喜爱和欢迎,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