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e041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教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始动力,也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一种有效手段。从教育心理学中我们知道:少年儿童都有在自己喜欢的生动情境、有趣活动中易于接受主观形象事物的心理特点。因此,若想让学生乐于去尝试,善于去发现,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合适的情境,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就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情境教学已成为数学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许多数学课堂因为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原本枯燥的数学课也变得生动、富有吸引力。为此,通过几年的的实践,我认为情境的创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的情景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创设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引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机会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有利于引导学生的创新学习。许多老师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通过情境设计、媒体使用、活动组织、物质刺激等外在手段达成目标。这种教学有一定的效果,但会随着外在因素的消失而消失,是短暂、肤浅的。只有让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身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持久、深刻。随着年级的增高,年龄的增大,教师就不宜再采用直观形象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应提升情境创设的层面,要侧重于有助于学生持续发展的如学会自主探究,学会合作交流,学会深层挖掘教材的情境创设,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学生,注重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满足,从内化角度触动其自身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创设情境时,要引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例如: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给学生讲唐僧西天取经回来,去参加如来佛祖举办的庆功宴会,如来佛祖拿出一个西瓜,准备分给唐僧师徒四人,这时,孙悟空说:“西天路上九九八十一难,每一难都是我费尽千辛万苦才得以脱身,我要八块。”猪八戒说:“是呀,但每一难都离不开我的帮忙,我也要四块。”沙僧说:“我挑行李口太渴了,我要两块。”这时,如来说:“别急,别急,于是拿来一把菜刀,次西瓜切成四大块,然后将其中的一大块分成了八小块,并用盘子盛好递给了孙悟空。又将另一大块切成了四块,递给了猪八戒,将第三大块切成了两块,递给了沙僧,余下的一大块递给的唐僧。”同学们,你说说,唐僧师徒四人谁吃的西瓜多呀!从而引入新课《分数的认识》。
  二、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而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如教学四年级上册“位置”一课,离开生活来教学“位置”在小学阶段是不现实的。于是我创设班长介绍新同学的座位引入新课,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最后通过地图、象棋等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进行拓展与延伸。自始至终关注生活,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思想。
  三、创设的情境要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生活情境相联系。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从而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创设了一个“如果你是主教练,你会安排哪位球员点球”的生活情境,进而引发学生讨论:从“谁进球最多”到“失球数谁最多”,再到“进球的可能性高”导入百分数意义的学习。教者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不断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从而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研究、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枯燥呆板的数学学习变得鲜活生动。
  四、创设的情境要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的需求
  在创设情境时,除了从兴趣上满足孩子的需求,更要从“认知的增长、思维的发展,情感的提升”上促进他们的发展,满足他们发展的需求。学生本能的需求与学生发展的需求是不同的,学生的发展如果在家长、教师的正确、有效的引导下,比自然成长要快的多。这也是教育的基本功能。所以创设的情境不仅仅只是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还要注意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把教育自然地、恰当地引入学科学习中。如:华应龙老师教学《圆的认识》,创设了一个寻宝的操作情境,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宝物的位置,只要是距离左脚3米的地方都可以,这是什么样的图形呢?为什么是一个圆呢?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获得圆的鲜明、直观的表象,在操作中思考、探索圆的特点,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此外,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情境时,不仅要注重童趣,更关键的是要紧扣教学知识或技能。“情境”不是让学生为了故事而故事,为游戏而游戏,学生是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化”的过程,情境创设应对学生学习有意义。情境是对学生熟悉的或可以理解的,但包含的数学问题对学生又要有富有挑战性的、能引发学生的思考的。
  總之,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及教材的需要,努力为学生因时、因地、因材、因人制宜地创设有效可行的教学情境,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且能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这样,就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使其终生受益。
其他文献
我是师范毕业的小学老师,到了四十岁,终于成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梦想成真。  在校读书时,入学后第一节美术课,老师给我们带了一张素描人物的上身画,让我们照着画,老师没说什么,也没告诉我们怎样画,教室里静悄悄的,我们临下课交了作业,我们班40人,老师从中挑了几张作业,说这几张画的挺好,其中有我的,那节课老师的表扬出乎我的意料,心里还真是挺高兴的。后来我知道,是老师想了解一下我们的画画情况,那时是198
期刊
课内学习、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双翼,学生只有展开双翼,才能自由地翱翔于语文知识的广阔天空。如何才能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效落实,是很多年来的一个难题,下面是我在十几年教学过程中所积累的点滴经验和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对拓展阅读的管理与指导  1、管理。  (1)、制订计划。我和学生都要制定拓展阅读的计划,我先把指导计划拿出来,学生才好根据我的计划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  (2)、介绍阅读材料
期刊
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一门美丽的艺术,而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体现人文关怀的美丽艺术。肖川老师说过,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应能实现“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那么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由一个个标点符号组成的开放的课堂。  一、问号“?”——探究的课堂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温伯格曾说,现在最好的学生与次好的学生的区别不在知识的多少,而在有无对未知领域的探究能力。
期刊
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特定的教学情景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和教学实施措施。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能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理解,使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运用,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以下六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1、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  陶行知说过:
期刊
在各级各类学校中,体育教学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备受学校的关注。然而,体育教学课堂教学效果却呈现出参差不齐,质量高低不一的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管理的有效性的不同。由于不同体育课堂教学不同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方法、管理過程的不同,使得体育课堂教学表现出对学生的不同影响,因而具有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应当重视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探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课堂教学中正确、
期刊
音乐欣赏课可以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智慧得到启迪,提高他们音乐的审美情趣与能力,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所以我们不但要上音乐欣赏课,而且要持之以恒,把音乐欣赏贯穿在整个音乐教学之中。  作为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在小学接受的音乐类型有限,比较单一,对音乐作品的体会也较肤浅,不能准确的用语言表述心中所想。对音乐的欣赏,有相当大部分初中生仅限于流行
期刊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反映出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性。教学反思就是对过去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进行重新思考。作为教师在教学一节课或经历了一个階段的教学后,只有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不断积累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最近几天,通过学习《有效教学》,对教学反思的内涵
期刊
就像人们对于美学有“美感”,音乐有“乐感”,语文、英语有“语感”一样,每个人对于数和数学也有一定的“数感”。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指对数的含义、计数技能、数的顺序大小、数的多种表达方法、模式、数运算及结果的准确感知和理解等。  “瞧,这个西瓜真大啊,有20斤吧”,“今天太热了,可能有37度”,这种把实际问题与数联系起来的现象,正是运用数感的具体体现。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