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以黄疸主要表现的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同时研究病原菌耐药率。方法:研究选取符合败血症诊断标准的新生儿47例,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选择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本组47例患儿共检测出病原菌47例,表皮葡萄球菌有20例,占到42.6%,金黄色葡萄球菌有17例,占到36.2%,两株共占到78.8%。在革兰氏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本组出现了5例,占到10.6%;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一线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在第三代头孢菌素中耐药率较低;大肠埃希氏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在青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中耐药率较高,在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以及第三代头孢菌素中抗药率较低。结论: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败血症临床无特异性,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同时对一线抗生素耐药率较高。
关键词:黄疸;败血症;耐药率
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疾病,目前由败血症引发的病理性黄疸较为常见,由于缺乏临床特异性,因此往往容易误诊。为了了解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情况,研究病原菌的耐药率,本文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共47例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符合败血症诊断标准的新生儿47例,男性患儿24例,女性患而 23例,19例患儿<15d,28例患儿≥15d;足月儿28例,早产儿19例;出生体重在2.8—5.4kg,平均为(4.0±1.1)kg;实验室检查:21例白细胞计数升高,17例C反应蛋白升高,14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血清总胆红素在81.24—309.41 μmol/L,主要为间接胆红素。
1.2方法
1.2.1细菌鉴定方法 培养基选择贝瑞特公司的双向血培养瓶,培养箱温度在35℃,培养时间2—6d,后盲种在血琼脂平板上,细菌鉴定采用微量生化反应管法,具体操作规范参照《全国临床检验规程》。
1.2.2药敏试验方法 药敏试验选择纸片扩散法,抗生素纸片由B-D公司提供。
2结果
2.1临床特征 47例患儿因黄疸就诊47例(100%),合并4例发热(8.5%),1例纳差(2.1%),6例渗血、脐部脓液(12.8%),3例臀红(6.4%),l例咳嗽(2.1%),1例喉喘鸣(2.1%),1例腹泻(2.1%),3例并发肺炎(6.4%),拒乳2例(4.3%),体重不增5例(10.6%)。
2.2病原茼分布 本组47例患儿共检测出病原菌47例,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溶血性链球菌为主。见表1。
表1血培养病原菌分布情况
表2药敏试验结果
2.3药敏试验结果 从表2看出,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复方新诺明有较高的耐药率,但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高,在第三代头孢菌素中耐药率较低;大肠埃希氏菌在青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中耐药率较高,但在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以及第三代头孢菌素中抗药率较低;溶血性链球菌在青霉素中耐药率较高。但在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以及第三代头孢菌素中抗药率较低;肠球菌在青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阿莫西林、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中耐药率较高,存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以及第三代头孢菌素中抗药率较低。
3讨论
新生儿败血症是临床较为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以黄疸、肝脾肿大、出血、休克等为主,近期临床实践表明,以黄疸为主的新生儿败血症病例增多,需要在临床中引起关注,对于一些低体质儿或早产儿而言,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症状和药敏意义重大[1]。
很多临床试验证实,不同地区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不同,在我国以往的临床研究中,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为主,但是随着生活方式变化,加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显示金黄色葡萄球和大肠埃希氏菌的比例在下降,而表皮葡萄球菌的比例在不断上升.整体上呈现以革兰阳性菌为主[2]。从本组研究而言,在47株病原菌中,表皮葡萄球菌有20例,占到42.6%,金黄色葡萄球菌有1 7例,占到36.2%,两株共占到78.8%。在革兰氏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本组出现了5例,占到10.6%,之后是溶血性链球菌和肠球菌。对于病原菌感染途径分析,主要是脐部、呼吸道、皮肤等。
对病原菌耐药性的分析能够给予败血症患儿及时准确的治疗。本组研究发现,不同病原菌对于不同药物的耐药率有明显的区别。就本组研究结果而言,对于青霉素来说,除表皮葡萄球菌之外,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的耐药率均为100%;对阿莫西林来说,肠球菌的耐药率较高为100%;对红霉素、阿奇霉素而言,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肠球菌的耐药率均为100%;对头孢哌酮和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而言.所有病原菌的耐药率均比较低;对环丙沙星来说,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较高;阿米卡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为100%;复方新诺明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肠球菌的耐药率较高。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耐药试验结果分析,所有病原菌的耐药比例在不断增高,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以及新品种抗生素在临床的应用,使得耐药菌增加,耐药性也进一步提高[3]。鉴于此,儿科医生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加强血培养,了解菌株分布和变化规律,根据败血症新生儿的特点合理应用抗生素,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败血症中,金色葡萄球和大肠埃希氏菌的比例在下降,而表皮葡萄球菌的比例在不断上升,整体上呈现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在药敏分析中,革兰氏阳性菌对一线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
参考文献:
[1] 王娟.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败血症患者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0(27):463—464.
[2] 边程鹏,杨尧.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败血症临床及耐药分析[J].四川医学,2013,32(6):878—879.
[3] 马继龙,朱义杰,余建申.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败血症50例临床及耐药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4.14(10):1827-1828.
关键词:黄疸;败血症;耐药率
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疾病,目前由败血症引发的病理性黄疸较为常见,由于缺乏临床特异性,因此往往容易误诊。为了了解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情况,研究病原菌的耐药率,本文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共47例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符合败血症诊断标准的新生儿47例,男性患儿24例,女性患而 23例,19例患儿<15d,28例患儿≥15d;足月儿28例,早产儿19例;出生体重在2.8—5.4kg,平均为(4.0±1.1)kg;实验室检查:21例白细胞计数升高,17例C反应蛋白升高,14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血清总胆红素在81.24—309.41 μmol/L,主要为间接胆红素。
1.2方法
1.2.1细菌鉴定方法 培养基选择贝瑞特公司的双向血培养瓶,培养箱温度在35℃,培养时间2—6d,后盲种在血琼脂平板上,细菌鉴定采用微量生化反应管法,具体操作规范参照《全国临床检验规程》。
1.2.2药敏试验方法 药敏试验选择纸片扩散法,抗生素纸片由B-D公司提供。
2结果
2.1临床特征 47例患儿因黄疸就诊47例(100%),合并4例发热(8.5%),1例纳差(2.1%),6例渗血、脐部脓液(12.8%),3例臀红(6.4%),l例咳嗽(2.1%),1例喉喘鸣(2.1%),1例腹泻(2.1%),3例并发肺炎(6.4%),拒乳2例(4.3%),体重不增5例(10.6%)。
2.2病原茼分布 本组47例患儿共检测出病原菌47例,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溶血性链球菌为主。见表1。
表1血培养病原菌分布情况
表2药敏试验结果
2.3药敏试验结果 从表2看出,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复方新诺明有较高的耐药率,但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高,在第三代头孢菌素中耐药率较低;大肠埃希氏菌在青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中耐药率较高,但在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以及第三代头孢菌素中抗药率较低;溶血性链球菌在青霉素中耐药率较高。但在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以及第三代头孢菌素中抗药率较低;肠球菌在青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阿莫西林、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中耐药率较高,存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以及第三代头孢菌素中抗药率较低。
3讨论
新生儿败血症是临床较为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以黄疸、肝脾肿大、出血、休克等为主,近期临床实践表明,以黄疸为主的新生儿败血症病例增多,需要在临床中引起关注,对于一些低体质儿或早产儿而言,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症状和药敏意义重大[1]。
很多临床试验证实,不同地区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不同,在我国以往的临床研究中,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为主,但是随着生活方式变化,加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显示金黄色葡萄球和大肠埃希氏菌的比例在下降,而表皮葡萄球菌的比例在不断上升.整体上呈现以革兰阳性菌为主[2]。从本组研究而言,在47株病原菌中,表皮葡萄球菌有20例,占到42.6%,金黄色葡萄球菌有1 7例,占到36.2%,两株共占到78.8%。在革兰氏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本组出现了5例,占到10.6%,之后是溶血性链球菌和肠球菌。对于病原菌感染途径分析,主要是脐部、呼吸道、皮肤等。
对病原菌耐药性的分析能够给予败血症患儿及时准确的治疗。本组研究发现,不同病原菌对于不同药物的耐药率有明显的区别。就本组研究结果而言,对于青霉素来说,除表皮葡萄球菌之外,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的耐药率均为100%;对阿莫西林来说,肠球菌的耐药率较高为100%;对红霉素、阿奇霉素而言,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肠球菌的耐药率均为100%;对头孢哌酮和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而言.所有病原菌的耐药率均比较低;对环丙沙星来说,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较高;阿米卡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为100%;复方新诺明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肠球菌的耐药率较高。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耐药试验结果分析,所有病原菌的耐药比例在不断增高,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以及新品种抗生素在临床的应用,使得耐药菌增加,耐药性也进一步提高[3]。鉴于此,儿科医生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加强血培养,了解菌株分布和变化规律,根据败血症新生儿的特点合理应用抗生素,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败血症中,金色葡萄球和大肠埃希氏菌的比例在下降,而表皮葡萄球菌的比例在不断上升,整体上呈现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在药敏分析中,革兰氏阳性菌对一线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
参考文献:
[1] 王娟.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败血症患者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0(27):463—464.
[2] 边程鹏,杨尧.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败血症临床及耐药分析[J].四川医学,2013,32(6):878—879.
[3] 马继龙,朱义杰,余建申.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败血症50例临床及耐药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4.14(10):1827-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