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到中年,兄弟姐妹不再只是儿时的玩伴、童年的偶像或者少年时的跟屁虫,他们是你最贴心的人。你们将一起面对父母的衰老和去世,在遇到困难时头一个想到彼此,并且放心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托付给对方。
张霞
43岁
房地产行业
时间
让爱变平衡
我妹小我8岁,从小就是父母眼中的宝贝疙瘩。在她的成长中,可能是因为父母已经有了一些经验,并且家里的经济情况也好些了,所以她特别受宠爱。高考时,家里的经济条件只允许我上中专,而8年后,妹妹却在全家的支持下上了大学。这种差别待遇让我对于父母心存怨恨,一心想要早日离开这个家。因为专业选择的不同,我这个中专毕业生反倒比妹妹这个大学生发展得好。再加上老公的事业也不错,我们家已经有两套房和两辆车时,妹妹和妹夫还住着单位分的一居室。父亲去世后,母亲独自生活,身体又不太好,希望跟妹妹一起过,提议把父亲留下的房子和妹妹家的一居室都卖掉,然后再重新买一套三居,房产证上写妹妹的名字。这样,我不能从父亲的房子中分到一分一毫。我刚开始对这个提议挺气愤的,认为母亲太偏心了,倒是丈夫劝我说,照顾一个老人太辛苦了,这是妹妹应该得到的。
后来,母亲瘫痪了五六年,的确妹妹在心力上比我付出得更多,我主要在经济上多承担一些。母亲去世那天,妹妹哭得肝肠寸断,她伏在我怀里,伤心地说:“姐,以后就剩我们俩了。”虽然,我们都已经结婚有了孩子,但那个时候,我的确有种和她相依为命的感觉。之后,我们姐妹俩的感情有了一种质的飞跃。以前可能因为年纪差别太大,我们从来没有分享过初恋的秘密,但现在却可以把心中最隐私的部分告诉对方。我们变得既像亲密的姐妹,又像母女。我很怕她过得不好,带她出去旅游、给外甥买很多东西、帮她制定理财计划等等;她陪我购物、提醒我要补钙、督促我去做体检,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她代替了我已经去外地上大学的女儿。现在,我们两家人住得很近,几乎天天都要见面,却还有聊不完的话。
我曾怨恨过父母对妹妹偏心,但现在我打心底里感谢他们为我生了一个妹妹。这种手足之情不是丈夫或者孩子可以给予的。如果说童年和青年时期,因为长辈和外人的眼光,兄弟姐妹之间会比较、会竞争,那么步入中年,生活已经平静和安稳下来后,兄弟姐妹之间更多的是扶持和理解。
心理点评 姐妹在一个家庭中难免会比较,父母更爱谁、对谁的投入更多、谁更讨人喜欢。厌烦这种比较的人进入社会后,会尽快独立,以便摆脱这种竞赛,姐妹之间也渐渐变得生疏。不过,我们始终愿意为DNA和我们相近的人付出,而我们与兄弟姐妹、父母还有子女的DNA相似程度都是一样的。所以等到父母不在了,儿女也长大后,手足之情便会显得弥足珍贵。更何况,利益和责任是相等的,当你埋怨自己的资源和利益被其他兄弟姐妹占用了时,他们也会帮你分担义务和责任。
李秀明
35岁
家庭主妇
有些账未必需要算
2000年左右,我们周围很多人都在做皮鞋批发生意,因为自家有铺面,我和姐姐都辞职下海了。那时,我负责去外地进货,姐姐负责在家打理铺面。一开始,生意做得非常红火,两个人都赚了不少钱,当然皆大欢喜。后来,我去广东直接找皮鞋厂进货,基本上常住那边了,经常半年才回家一次。没想到,这样过了3年,姐姐告诉我生意做不下去了,把存货都低价处理了,让我赶快回家。我当时都蒙了,第一个反应就是姐姐骗我,可我们俩从小一起长大,又实在问不出口,只能怪自己在账目上太不上心了。我和她虽然面子上没有撕破,可除了在父母面前装装样子,平时形同路人。生意结束后不久,我看到姐夫开着新买的车去父母家,心里太不是滋味了。
之后,我干脆在家全心全意地照顾老公和刚上小学的儿子。可能因为家里没有了后顾之忧,老公开始在事业上平步青云,我很快喜欢上了这种新生活。而姐姐重新找了份工作,日子也还过得不错。父母当然也能看出我们姐妹俩不对劲,也劝过我,说生意没了,可姐妹还是姐妹,但我没法对父母说出我的怀疑。我只是想“亲兄弟,明算账”是对的,被你认为最值得信任的人坑了,这种伤害是再多的钱也无法衡量的。
3年前,姐姐查出了肿瘤,那时我才体会到什么是血浓于水。我想,如果这个人跟我没血缘关系,我可能会幸灾乐祸。但她毕竟是我的姐姐,我没法不为她的健康和生命担忧。昂贵的医药费让姐夫不能时常请假,外甥正在外地读大学,光请护工肯定不能让人放心。姐姐住院期间,我几乎天天都去陪她。我宽慰她别担心,肿瘤是良性的,做了手术就什么事都没有了;我对她保证,就算她真有什么,我也会代她好好照顾儿子;我鼓励她要振作,别让年事已高的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
我们俩又找回了小时候挤一张床的感觉。一天晚上我陪她过夜,她说,当年她觉得我一个人在外把钱都花没了,而且那时买卖的确不太好做,所以才决定关门,让自己多保一点本。但这么多年来,她一直很后悔,觉得就这么失去一个妹妹太不值得了。姐姐手术后情况稳定,至少到现在都没有复发的迹象。我感谢老天爷没有夺走她的生命,否则我会万分后悔我们居然用了近5年的时间彼此怨恨。
心理点评 价值观和利益的不同、组建的新生家庭都有可能让兄弟姐妹产生分歧,甚至暂时决裂。不过大多数人在对方有需要的时候,还是会站出来给予帮助,而这常常会成为修复关系的时机。其实,完全没有必要等待这种时机,因为你有可能永远也等不到,并且抱憾终身。有了间隙要立即修复。另外,我们对待手足之情时也应该更加谨慎一些,他们不是你能够“绝交”或者“老死不相往来”的人,你们的人生势必从开始纠缠到结束。
周伟
46岁
大学教师
距离无法隔开亲情
我和我哥从小吵到大,他似乎完全没有“哥哥要让着妹妹”的自觉,不过他绝不许外人欺负我。当然,他在外面闯了祸,我也会在父母面前帮他求情。一直跟在哥屁股后面的我从来没想过会跟他分开,觉得至少我们会一直住在同一个城市。我大三时,哥去了美国读研究生和博士,送他的时候,我哭得一塌糊涂,他的眼眶也红红的,这是我们第一次面对长时间的分离。 那个年代,出国的人少,大学班上,只有我哥哥在美国读书,他时常寄明信片或者信到学校来,同学们都非常羡慕,我觉得特别有面子。读硕士的时候,我也准备出国,可老爸这时中风了。我取消了计划,选择了毕业后留校,这样方便照顾父母。哥读完博士才第一次回国,看到爸走路还有点不稳,他非常愧疚,除了对父母,也有对我的。我已经跟研究生时的同学结了婚,而且觉得在父母身边也挺好,不然两个人都在外面,肯定提心吊胆的。哥再回美国就成家立业了。
我生孩子的时候,哥带着嫂子和3岁的侄女回来看我们,以前只见过她们的照片。后来条件慢慢变好了,退休后的父母也会偶尔去美国住上一两个月。我们兄妹俩见面的机会却一直很少,但每次一见面,仿佛从来不曾分开过,什么都能问,什么都能聊。这几年父母身体不大好,嫌坐飞机去美国太远,基本都是靠我来照顾。哥几乎每周都打电话来询问他们的情况,并嘱咐我别太劳累。
我女儿上高中时,哥就建议我让她直接到美国去上大学。本来我还不太上心,可一到寒暑假,他就帮我女儿订好机票,让她去美国玩,帮她找复习资料、跟她一起模拟面试、督促她申请学校等等。女儿高中毕业就接到了美国的大学通知书,现在已经大二了。如果不是哥在美国,我不会放心她这么早就出国。因为哥一家人,女儿在美国的生活也比其他小留学生好多了,至少她到了周末和假期还有个家可以回,也更能融入美国社会。这个世界上,当你不在父母和孩子身边时,你放心把他们交给谁?我想,没有人比兄弟姐妹更加可靠的了。
心理点评 一个人很难方方面面都出众,但一个群体就不同了,能够互相弥补彼此的不足,兄弟姐妹便是这样一个群体。资讯、时间、体力、金钱、人脉等在兄弟姐妹之间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共享。当然,这种共享必须是相互的,如果总是一方在付出,另一方在索取,那么关系很快就会出现不和谐。但这种共享又比单纯的利益交换让人放心,因为其中感情的付出是你无法用金钱购买的。
手足之情代表什么
陈华
上海中山医院医学心理科主治医师、讲师
陈华:出生于六七十年代的人已经步入中年,他们比起80年代的人来说,多了一份来自于兄弟姐妹的亲情。
最初的人际互动模式
与兄弟姐妹的相处往往是许多人一生中最初的人际互动,这给他们的心理成长产生了很大影响。所以成人后,即使兄弟姐妹因为各种原因很久不往来,再次见面仍然会十分熟悉,不需要太多磨合,因为你们从一开始就按着这种独一无二的模式在成长。
共同的伦理观和价值观
遗传和环境让兄弟姐妹在许多事情的核心问题上都有着一致的看法。这是一种默契,不用费尽力气去解释,对方却很容易理解。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认同是彼此最好的心理治疗,跟他们发牢骚和抱怨,比跟父母或者伴侣说更可靠和更有效。
重叠但不同的人生轨迹
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轨迹完全相同的人生。兄弟姐妹也都是独立的个体,至少他们的丈夫或者妻子原本是完全独立于你们的原生家庭的。在互相扶持的过程中,尊重他们的新生家庭和个人选择,你可以给出建议,但不要代替他们做出选择。
张霞
43岁
房地产行业
时间
让爱变平衡
我妹小我8岁,从小就是父母眼中的宝贝疙瘩。在她的成长中,可能是因为父母已经有了一些经验,并且家里的经济情况也好些了,所以她特别受宠爱。高考时,家里的经济条件只允许我上中专,而8年后,妹妹却在全家的支持下上了大学。这种差别待遇让我对于父母心存怨恨,一心想要早日离开这个家。因为专业选择的不同,我这个中专毕业生反倒比妹妹这个大学生发展得好。再加上老公的事业也不错,我们家已经有两套房和两辆车时,妹妹和妹夫还住着单位分的一居室。父亲去世后,母亲独自生活,身体又不太好,希望跟妹妹一起过,提议把父亲留下的房子和妹妹家的一居室都卖掉,然后再重新买一套三居,房产证上写妹妹的名字。这样,我不能从父亲的房子中分到一分一毫。我刚开始对这个提议挺气愤的,认为母亲太偏心了,倒是丈夫劝我说,照顾一个老人太辛苦了,这是妹妹应该得到的。
后来,母亲瘫痪了五六年,的确妹妹在心力上比我付出得更多,我主要在经济上多承担一些。母亲去世那天,妹妹哭得肝肠寸断,她伏在我怀里,伤心地说:“姐,以后就剩我们俩了。”虽然,我们都已经结婚有了孩子,但那个时候,我的确有种和她相依为命的感觉。之后,我们姐妹俩的感情有了一种质的飞跃。以前可能因为年纪差别太大,我们从来没有分享过初恋的秘密,但现在却可以把心中最隐私的部分告诉对方。我们变得既像亲密的姐妹,又像母女。我很怕她过得不好,带她出去旅游、给外甥买很多东西、帮她制定理财计划等等;她陪我购物、提醒我要补钙、督促我去做体检,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她代替了我已经去外地上大学的女儿。现在,我们两家人住得很近,几乎天天都要见面,却还有聊不完的话。
我曾怨恨过父母对妹妹偏心,但现在我打心底里感谢他们为我生了一个妹妹。这种手足之情不是丈夫或者孩子可以给予的。如果说童年和青年时期,因为长辈和外人的眼光,兄弟姐妹之间会比较、会竞争,那么步入中年,生活已经平静和安稳下来后,兄弟姐妹之间更多的是扶持和理解。
心理点评 姐妹在一个家庭中难免会比较,父母更爱谁、对谁的投入更多、谁更讨人喜欢。厌烦这种比较的人进入社会后,会尽快独立,以便摆脱这种竞赛,姐妹之间也渐渐变得生疏。不过,我们始终愿意为DNA和我们相近的人付出,而我们与兄弟姐妹、父母还有子女的DNA相似程度都是一样的。所以等到父母不在了,儿女也长大后,手足之情便会显得弥足珍贵。更何况,利益和责任是相等的,当你埋怨自己的资源和利益被其他兄弟姐妹占用了时,他们也会帮你分担义务和责任。
李秀明
35岁
家庭主妇
有些账未必需要算
2000年左右,我们周围很多人都在做皮鞋批发生意,因为自家有铺面,我和姐姐都辞职下海了。那时,我负责去外地进货,姐姐负责在家打理铺面。一开始,生意做得非常红火,两个人都赚了不少钱,当然皆大欢喜。后来,我去广东直接找皮鞋厂进货,基本上常住那边了,经常半年才回家一次。没想到,这样过了3年,姐姐告诉我生意做不下去了,把存货都低价处理了,让我赶快回家。我当时都蒙了,第一个反应就是姐姐骗我,可我们俩从小一起长大,又实在问不出口,只能怪自己在账目上太不上心了。我和她虽然面子上没有撕破,可除了在父母面前装装样子,平时形同路人。生意结束后不久,我看到姐夫开着新买的车去父母家,心里太不是滋味了。
之后,我干脆在家全心全意地照顾老公和刚上小学的儿子。可能因为家里没有了后顾之忧,老公开始在事业上平步青云,我很快喜欢上了这种新生活。而姐姐重新找了份工作,日子也还过得不错。父母当然也能看出我们姐妹俩不对劲,也劝过我,说生意没了,可姐妹还是姐妹,但我没法对父母说出我的怀疑。我只是想“亲兄弟,明算账”是对的,被你认为最值得信任的人坑了,这种伤害是再多的钱也无法衡量的。
3年前,姐姐查出了肿瘤,那时我才体会到什么是血浓于水。我想,如果这个人跟我没血缘关系,我可能会幸灾乐祸。但她毕竟是我的姐姐,我没法不为她的健康和生命担忧。昂贵的医药费让姐夫不能时常请假,外甥正在外地读大学,光请护工肯定不能让人放心。姐姐住院期间,我几乎天天都去陪她。我宽慰她别担心,肿瘤是良性的,做了手术就什么事都没有了;我对她保证,就算她真有什么,我也会代她好好照顾儿子;我鼓励她要振作,别让年事已高的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
我们俩又找回了小时候挤一张床的感觉。一天晚上我陪她过夜,她说,当年她觉得我一个人在外把钱都花没了,而且那时买卖的确不太好做,所以才决定关门,让自己多保一点本。但这么多年来,她一直很后悔,觉得就这么失去一个妹妹太不值得了。姐姐手术后情况稳定,至少到现在都没有复发的迹象。我感谢老天爷没有夺走她的生命,否则我会万分后悔我们居然用了近5年的时间彼此怨恨。
心理点评 价值观和利益的不同、组建的新生家庭都有可能让兄弟姐妹产生分歧,甚至暂时决裂。不过大多数人在对方有需要的时候,还是会站出来给予帮助,而这常常会成为修复关系的时机。其实,完全没有必要等待这种时机,因为你有可能永远也等不到,并且抱憾终身。有了间隙要立即修复。另外,我们对待手足之情时也应该更加谨慎一些,他们不是你能够“绝交”或者“老死不相往来”的人,你们的人生势必从开始纠缠到结束。
周伟
46岁
大学教师
距离无法隔开亲情
我和我哥从小吵到大,他似乎完全没有“哥哥要让着妹妹”的自觉,不过他绝不许外人欺负我。当然,他在外面闯了祸,我也会在父母面前帮他求情。一直跟在哥屁股后面的我从来没想过会跟他分开,觉得至少我们会一直住在同一个城市。我大三时,哥去了美国读研究生和博士,送他的时候,我哭得一塌糊涂,他的眼眶也红红的,这是我们第一次面对长时间的分离。 那个年代,出国的人少,大学班上,只有我哥哥在美国读书,他时常寄明信片或者信到学校来,同学们都非常羡慕,我觉得特别有面子。读硕士的时候,我也准备出国,可老爸这时中风了。我取消了计划,选择了毕业后留校,这样方便照顾父母。哥读完博士才第一次回国,看到爸走路还有点不稳,他非常愧疚,除了对父母,也有对我的。我已经跟研究生时的同学结了婚,而且觉得在父母身边也挺好,不然两个人都在外面,肯定提心吊胆的。哥再回美国就成家立业了。
我生孩子的时候,哥带着嫂子和3岁的侄女回来看我们,以前只见过她们的照片。后来条件慢慢变好了,退休后的父母也会偶尔去美国住上一两个月。我们兄妹俩见面的机会却一直很少,但每次一见面,仿佛从来不曾分开过,什么都能问,什么都能聊。这几年父母身体不大好,嫌坐飞机去美国太远,基本都是靠我来照顾。哥几乎每周都打电话来询问他们的情况,并嘱咐我别太劳累。
我女儿上高中时,哥就建议我让她直接到美国去上大学。本来我还不太上心,可一到寒暑假,他就帮我女儿订好机票,让她去美国玩,帮她找复习资料、跟她一起模拟面试、督促她申请学校等等。女儿高中毕业就接到了美国的大学通知书,现在已经大二了。如果不是哥在美国,我不会放心她这么早就出国。因为哥一家人,女儿在美国的生活也比其他小留学生好多了,至少她到了周末和假期还有个家可以回,也更能融入美国社会。这个世界上,当你不在父母和孩子身边时,你放心把他们交给谁?我想,没有人比兄弟姐妹更加可靠的了。
心理点评 一个人很难方方面面都出众,但一个群体就不同了,能够互相弥补彼此的不足,兄弟姐妹便是这样一个群体。资讯、时间、体力、金钱、人脉等在兄弟姐妹之间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共享。当然,这种共享必须是相互的,如果总是一方在付出,另一方在索取,那么关系很快就会出现不和谐。但这种共享又比单纯的利益交换让人放心,因为其中感情的付出是你无法用金钱购买的。
手足之情代表什么
陈华
上海中山医院医学心理科主治医师、讲师
陈华:出生于六七十年代的人已经步入中年,他们比起80年代的人来说,多了一份来自于兄弟姐妹的亲情。
最初的人际互动模式
与兄弟姐妹的相处往往是许多人一生中最初的人际互动,这给他们的心理成长产生了很大影响。所以成人后,即使兄弟姐妹因为各种原因很久不往来,再次见面仍然会十分熟悉,不需要太多磨合,因为你们从一开始就按着这种独一无二的模式在成长。
共同的伦理观和价值观
遗传和环境让兄弟姐妹在许多事情的核心问题上都有着一致的看法。这是一种默契,不用费尽力气去解释,对方却很容易理解。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认同是彼此最好的心理治疗,跟他们发牢骚和抱怨,比跟父母或者伴侣说更可靠和更有效。
重叠但不同的人生轨迹
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轨迹完全相同的人生。兄弟姐妹也都是独立的个体,至少他们的丈夫或者妻子原本是完全独立于你们的原生家庭的。在互相扶持的过程中,尊重他们的新生家庭和个人选择,你可以给出建议,但不要代替他们做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