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Hja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面改革的背景下,事业单位的发展既面临机遇,也伴随着诸多不确定的风险因素,这迫切需要加强单位内部管理和控制,防范各种风险。通过改善单位内控环境,培育内控文化,加强领导者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合理设计会计控制活动,完善信息交流与沟通系统,建立有效、严格的监督机制等,不断提升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水平,改善财务工作质量,防范各类风险,为单位发展保驾护航。
  一、引言
  事业单位是管理国家公共事务、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的社会组织,对于保障国家各项职能的运转、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事业单位改革逐步深化,在全面改革的背景下,事業单位的发展既面临机遇,也伴随着诸多不确定的风险因素,这迫切需要加强单位内部管理,防范各种风险。内部会计控制是一种有效的内部管理工具,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针对单位内部与会计工作有关的各项经济业务、相关岗位以及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实施控制和监督。包括两层含义:一指对单位会计工作及其质量的控制,二指通过会计工作对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控制。它是从会计的角度研究和构建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二、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对事业单位的保障作用
  任何单位都希望在一种高效、有序的方式下有条不紊的开展业务活动,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和各项管理信息供自身和其他方面使用,内部会计控制就是帮助单位达成这一目的的有效工具。具体而言,首先,内部会计控制通过在经济业务过程中采取程序控制、手续控制和凭证编号、复核、核对等措施,使经济业务和会计处理得以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做到内部相互监督,从而防止错误发生。即使发生了错误,也易于自检纠正,保证了会计记录的正确和完整。其次,内部会计控制通过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包括不相容业务的分工,定期盘点核对制度等,对单位资产的收、付、存、用进行严密控制, 能有效遏制浪费,防止各种贪污舞弊行为,确保单位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再次,内部会计控制通过清楚划分各项分工及职责,规定操作规程和处理手续,明确纪律规则和检查标准,有助于单位成员严格遵循制度,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从而提高单位内部经营管理水平。
  根据财政部的要求,我国各企事业单位都应该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这也体现了《会计法》加强内部监督的思想。从实践来看,内部会计控制在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维护单位资产安全完整、改善单位内部管理、防范运行风险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但由于事业单位内控建设普遍开展较晚,许多单位对其认识和重视不足,在内控建设中尚存在内控意识淡薄、制度设计不科学、内控体系不严密、执行人员素质不高、内控监督缺失等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1.加强学习与宣传,优化事业单位内控环境。事业单位要有效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必须构建良好的内控环境。单位领导作为财务管理的首要责任主体,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负有领导责任,首先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改变过去重事业发展、轻内控管理的思想,正确认识内部会计控制对单位的保障作用,提高内部会计控制在单位管理中的地位。同时要加强宣传,培育内控文化,使事业单位所有工作人员都对内部会计控制有足够的认识,从而自觉参与单位内控建设。
  2.合理设计会计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内部会计控制的中心内容,必须重视其设计,确保控制活动科学合理。在对控制活动设计时,需要对单位内部各个岗位权职进行明确,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进行人员职务的分配,确定合理的审批流程,制定完善的资产清查制度,同时对单位自身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预算制约,针对单位运行的各个风险点进行业务层面的防范和控制。控制活动必须通过单位有关人员进行多方面的考量,科学的设计才能够确保其有效性,进而由单位成员进行严格的实施,才可以发挥出风险的防控作用,规避贪污腐败,保护国有资产安全,促进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
  3.完善信息交流与沟通系统。这是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会计控制的高效运行,事业单位需要建立顺畅的信息传递机制,一方面,要加强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推动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和信息流动,确保内部会计控制各环节之间持续不断的信息交流,使内控中的风险和缺陷及时反馈到管理层和各职能部门。另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职工沟通渠道,鼓励广大职工发表意见,反映问题,消除内控隐患。
  4.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建设,强化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内部审计具有监督和评价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质量和执行效果的重要功能。事业单位要加强内部审计建设,增强内部审计部门组织上的独立,并配备高素质的内审人员,加大内部审计力度。应将单位内控制度本身作为审核的重点对象,建立科学的内部会计控制评价体系,对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设计的有效性、运行的有效性、设计及运行的经济性定期进行客观评价,并针对内控制度的不足,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促进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持续而有效地运转。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事业单位运行面临全新挑战,为了确保单位稳健发展,更好的服务大众,事业单位必须着力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工作,通过改善单位内控环境,培育内控文化,加强领导者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合理设计会计控制活动,完善信息交流与沟通系统,建立有效、严格的监督机制等,不断提升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水平,改善财务工作质量,防范各类风险,为单位发展保驾护航。(作者单位为湖北广播电视台)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原有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在诸多方面逐步暴露出不适应和不协调的现象,财政部于2012年修订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进一步规范了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确保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增强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一、原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实物盘点问题。通常来说,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目标
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企业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存在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受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建筑企业在进行相关的建设工程过程中经常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本文认为,建筑企业承包工程财务风险与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的缺陷有较大的联系,企业的内部环境、内部管控缺陷、信息沟通缺失和内部监督的缺失等,都会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需要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及控制水平,在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