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核心素养背景下实施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策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活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为出发点,客观、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剖析历史观点,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合理解释历史事件,树立正确的时空观念,这也是形成历史核心素养的必备条件。本文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分析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时空观念。
关键词:初中历史;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历史事件的发生必定处于一定时间与空间范围,无论历史事件还是历史人物,正是由于处在特定时空框架才产生了独特的价值与意义。因此想要认清历史人物、把握历史事件、了解历史现象,要求学习者必须理清历史时间要素及空间要素,即建立时空观念,这是学好历史的必备素养。那么,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以及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培养“时空观念”?本文将就此问题做详细论述与思考。
一、梳理线索,推进历史脉络
初中历史教材中提及的历史事件,最关键的就是如何把握时间节点。如果让学生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进行零散记忆,极易造成知识点混淆,而且印象不深刻。那么针对一些重要的事件,教师应启发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教材中的大事件线索,通过列举大事年表、绘制时间轴等方式推进历史脉络,这样就将原本零散的历史知识整合为网络化的知识体系,历史事件的时间节点、发展进程、发展规律以及重大转折等一目了然,更便于学生去领悟历史现象,把握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例如,学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事件之后,由学生自主梳理时间轴,理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展脉络,抓住重要知识点。以时序为衔接,整合碎片化的知识点,更易于学生去把握历史现象、剖析历史问题。
二、再现情境,回归历史本质
历史教学活动中利用地图、插图、表格或者音视频等直观的学习材料,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重感官,通过再现历史情境,激发合理的联想与想象,让课堂教学最终落脚至历史学科的本质,向学生渗透基本的历史知识,理性分析历史事件,建立时空观念。例如,学习“秦末农民大起义”时,为了让学生明确农民起义与秦的暴政之间的必然关系,以设问的方式营造情境:“假如你生活在秦朝末年,面对残酷的暴政统治以及严苛的赋税压力,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你会怎样做?”由此体会了陈胜、吴广起义的深层原因;而在提到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索时,继续追问:“假如没有这场暴雨导致延误工期,还会发生起义吗?”通过接二连三的提问,启发学生透过历史现象表面挖掘其本质思想,传递历史时空观念。
三、巧用地图,整合历史信息
初中历史教材的插图设计了很多历史地图,其透露着非常关键的历史信息。教师备课要围绕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巧用地图要素整合历史信息,强化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例如,学习《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时,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就是介绍甲午中日战争以及《马关条约》。通过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形式示意图”,找出其中包含的时空条件,如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起因、战争经过、战役路线等信息,进一步分析《马关条约》带来的影响。另外,通过观察历史地图,了解签订条约之后的通商位置以及割地位置,再对比《南京条约》的割地赔偿条款,则可知签订《马关条约》导致中国半殖民程度进一步加剧。
四、串联主线,把握历史发展
历史知识应是一个庞大的脉络体系,所以学习历史不能孤立地看待历史事件或者人物形象,而是通过串联主线来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系统把握历史发展进程与走向趋势。例如,从1840年到1919年期间,陆续发生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最终都导致中国签署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一步步瓦解中国主权,直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随后引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運动以及辛亥革命等,则体现了不同阶层中国人为推进中国近代化发展而做出的努力。因此,这一时期以“反抗侵略”及“探索近代化发展”为主题命脉。基于时空观念梳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历史现象的关联性,有利于学生更理性、更全面地判断史实并作出合理解释。
五、思维导图,构筑历史体系
培养学生良好的时空观念,要奠定在夯实历史基础的前提下,充沛的历史知识才能支撑学生梳理时空线索,构筑历史体系。在历史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工具串联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促进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调统一,有利于学生深化理解、加强记忆。例如,学习《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时,围绕“探索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以及基本规律”为话题展开讨论,以“近代化探索”为关键词,分别列举本单元主要历史事件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四大分支,再通过自主学习探究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背景、内容、性质以及影响力等要点,完善思维导图,形成知识框架。
综上所述,想要调动中学生历史时空观念,需要循序渐进地落实各项教学方案,持之以恒地培养与积累,不能急于求成。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要秉承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不断调整教学方案、总结教学经验、创新课堂形式,在日积月累的教学推进下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未来发展应具备的关键能力,树立历史时空观念,从全局出发把握历史事件、着眼未来发展,为终身学习与全面发展打好根基。
参考文献
[1]徐志华.时空观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培养策略[J].神州,2020,(2):101.
[2]李斌星."时空观念"视阈下初中历史教学探析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例[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7):160.
关键词:初中历史;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历史事件的发生必定处于一定时间与空间范围,无论历史事件还是历史人物,正是由于处在特定时空框架才产生了独特的价值与意义。因此想要认清历史人物、把握历史事件、了解历史现象,要求学习者必须理清历史时间要素及空间要素,即建立时空观念,这是学好历史的必备素养。那么,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以及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培养“时空观念”?本文将就此问题做详细论述与思考。
一、梳理线索,推进历史脉络
初中历史教材中提及的历史事件,最关键的就是如何把握时间节点。如果让学生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进行零散记忆,极易造成知识点混淆,而且印象不深刻。那么针对一些重要的事件,教师应启发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教材中的大事件线索,通过列举大事年表、绘制时间轴等方式推进历史脉络,这样就将原本零散的历史知识整合为网络化的知识体系,历史事件的时间节点、发展进程、发展规律以及重大转折等一目了然,更便于学生去领悟历史现象,把握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例如,学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事件之后,由学生自主梳理时间轴,理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展脉络,抓住重要知识点。以时序为衔接,整合碎片化的知识点,更易于学生去把握历史现象、剖析历史问题。
二、再现情境,回归历史本质
历史教学活动中利用地图、插图、表格或者音视频等直观的学习材料,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重感官,通过再现历史情境,激发合理的联想与想象,让课堂教学最终落脚至历史学科的本质,向学生渗透基本的历史知识,理性分析历史事件,建立时空观念。例如,学习“秦末农民大起义”时,为了让学生明确农民起义与秦的暴政之间的必然关系,以设问的方式营造情境:“假如你生活在秦朝末年,面对残酷的暴政统治以及严苛的赋税压力,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你会怎样做?”由此体会了陈胜、吴广起义的深层原因;而在提到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索时,继续追问:“假如没有这场暴雨导致延误工期,还会发生起义吗?”通过接二连三的提问,启发学生透过历史现象表面挖掘其本质思想,传递历史时空观念。
三、巧用地图,整合历史信息
初中历史教材的插图设计了很多历史地图,其透露着非常关键的历史信息。教师备课要围绕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巧用地图要素整合历史信息,强化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例如,学习《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时,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就是介绍甲午中日战争以及《马关条约》。通过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形式示意图”,找出其中包含的时空条件,如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起因、战争经过、战役路线等信息,进一步分析《马关条约》带来的影响。另外,通过观察历史地图,了解签订条约之后的通商位置以及割地位置,再对比《南京条约》的割地赔偿条款,则可知签订《马关条约》导致中国半殖民程度进一步加剧。
四、串联主线,把握历史发展
历史知识应是一个庞大的脉络体系,所以学习历史不能孤立地看待历史事件或者人物形象,而是通过串联主线来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系统把握历史发展进程与走向趋势。例如,从1840年到1919年期间,陆续发生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最终都导致中国签署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一步步瓦解中国主权,直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随后引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運动以及辛亥革命等,则体现了不同阶层中国人为推进中国近代化发展而做出的努力。因此,这一时期以“反抗侵略”及“探索近代化发展”为主题命脉。基于时空观念梳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历史现象的关联性,有利于学生更理性、更全面地判断史实并作出合理解释。
五、思维导图,构筑历史体系
培养学生良好的时空观念,要奠定在夯实历史基础的前提下,充沛的历史知识才能支撑学生梳理时空线索,构筑历史体系。在历史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工具串联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促进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调统一,有利于学生深化理解、加强记忆。例如,学习《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时,围绕“探索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以及基本规律”为话题展开讨论,以“近代化探索”为关键词,分别列举本单元主要历史事件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四大分支,再通过自主学习探究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背景、内容、性质以及影响力等要点,完善思维导图,形成知识框架。
综上所述,想要调动中学生历史时空观念,需要循序渐进地落实各项教学方案,持之以恒地培养与积累,不能急于求成。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要秉承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不断调整教学方案、总结教学经验、创新课堂形式,在日积月累的教学推进下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未来发展应具备的关键能力,树立历史时空观念,从全局出发把握历史事件、着眼未来发展,为终身学习与全面发展打好根基。
参考文献
[1]徐志华.时空观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培养策略[J].神州,2020,(2):101.
[2]李斌星."时空观念"视阈下初中历史教学探析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例[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