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学生的创造性与他们的自主学习是密切相关的。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呢?对此,许多同行都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力图让自主学习在语文教改的百花园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笔者在语文课上进行了大胆尝试,并努力通过实验打开学生心扉,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促进他们自主学习。
一、创设问题情境,在主动探究中解决问题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怎样让学生肯问,并且问得巧?教师就要善于创设“探究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质疑解难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使他们对所学知识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并发挥自主意识,在不断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感悟,寻找新的方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质疑解难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讓学生围绕学习内容充分质疑,提出自己不理解或有异议的地方,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要重点选择有价值的质疑题,组织全班同学展开讨论并交流。
在教学《伟人细胞》时,笔者主要采取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小说的体裁特点决定了小说吸引读者主要靠的就是个性鲜明的人物、生动曲折的情节等等。讲述故事了解情节后,笔者设置了“质疑与探究”的过程,启发学生说:“朱熹说过的话:‘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下面我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各人依次把自己准备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帮助解决。然后把相同的问题合并,把大家认为没什么价值或已在小组内解决了的问题去掉,每个组集中2~3个问题,在全班讨论,看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最有价值?”笔者心里也暗自担心:学生在感知课文时,是很难发现太多的或者说有价值的问题的,即使发现了一些问题,可能也都还是浅层次的问题,不太可能触及文本的核心和本质,因为要想发现并提出一些有一定“含金量”的问题,是非下一番工夫反复研读文本不可的。
但接下来的学习,却完全出乎笔者的意料。学生们围绕“人性”,紧扣文本,联系生活,对人物心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他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比如罗清超提问:贾里、邱士力、鲁智深这三个人物你最喜欢谁?理由是什么?请引用名人名言,说说伟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学生们唇枪舌剑,各不相让,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自主学习充分体现出来。周杰同学提出的问题也很有价值:“贾里的初一生活算是暂告了一个段落,他的初二生活会是怎样的呢?”笔者惊愕于学生竟能思考得这么深入,这个类似于“续写初二的贾里”的环节,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他们在领略课文的主旨后,个性化地描绘贾里的未来。虽然在写贾里,但是他们将会更多地思考自己的未来,并想到自己身上存在的伟人细胞,要去成为伟人。
二、创设自主选择情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鉴于此,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等,使其个性得到发展。如在上《春》一文时,学生对文中优美的词句很感兴趣,笔者就让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语段品读。在学习方法上也让学生自主选择。可以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可以背诵,可以画图展示。在交流汇报学习成果时,学生各种选择都有,有的背诵优美片段,有的展示自己画的画,有的表演节目,兴致很高。从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在阅读教学中,因阅历不同、个性不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也不同。我们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想法和观点,不要轻易否定。这样学生们在自主、合作中显示出高涨的学习热情,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提升了全体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另外,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堂作业、家庭作业时,允许学生在练习的数量、深度、形式上有一定的选择权力,避免传统的“一刀切”做法。如学习生字、新词时,可按照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记忆程度去书写,直到自己认为会写、理解了为止。学习课文后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教师布置的作业。教师布置的作业要有层次性,如;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优美句段;②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优美句段;③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与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使他们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三、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主动实践中提高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文自身的特点,努力创设表演活动情境,促使学生迅速地理解课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实践中,笔者常用以下几种活动方式。
1.演一演
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他们总希望老师给予他们表演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才华。教师可选择教材中具有较强故事性、情节有趣的课文让学生“当当小演员,亲自演一演”,能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执教《斜塔上的实验》一课时,笔者采用了表演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自己设计一个“情境对话”:题目:“斜塔实验的前夜”;时间:伽利略做斜塔实验的前一天晚上;地点:意大利比萨;人物:伽利略、伽利略的同事、伽利略的学生们、伽利略的亲人、皇家科学院特使。共给出3个情境,旁白、对话自拟。课上以6位学生为一个小组,小组合作,小组间展开表演比赛,学生兴趣盎然。这样的表演,有利于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辩一辩
“辩”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语文的方法,辩的基础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它必然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好的辩题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寻找能让学生思维“跳一跳”的辩论点。如教学《愚公移山》时可提出辩题:以今天的眼光看,愚公的行为愚不愚?“愚公移山的方法在现今社会是要继承,还是要批判?”学生对愚公的行为议论纷纷:有人认为智叟才是明智的;有人认为要学习愚公那种坚韧顽强、百折不挠的精神;有人认为中国人的落后正是信奉了愚公移山的愚蠢精神,他缺少了灵活性,不思变通……这时老师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以辩论的形式讨论“愚公究竟愚不愚”这个问题,到时根据所持观点将学生分成相对而坐的两个阵营,进行正反方大辩论。就这样,通过辩论,更为准确、深切地理解了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寓言故事。
实践证明,组织学生辩论,不仅有助于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思想,提出自己独到的想法,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此谓课堂因辩论而“亮”,课堂因“辩论”而“活”,课堂因“辩论”而“美”。
3.唱一唱
在教学《那树》一课时,为了渲染课堂气氛,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意境中去,笔者让学生一起唱那熟悉而又动听的歌曲——《好大一棵树》。同时顺势导入:“头顶一个天,脚踏一方土,地球上站立的最大生命体是树。”“你撒给大地多少绿荫,那是爱的音符。”“枝繁叶茂的树木装点着我们的绿色家园。”学生随着歌声飘呀飘,他们的思绪来到郁郁葱葱的大树下。可以想象,在这样的一种教学氛围下,学生的学习情感怎么会不投入?学生想象的翅膀怎么会不打开?学生学习的潜能怎么会不被激发?用歌曲这样一种学生熟知的艺术方式来开启他们智慧的大门,对激荡学生的情感,展开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自主学习是教学的一个方向,我们的课堂只有充满乐趣,才会吸引学生,促其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的课堂只有在教师精妙的引领下,有启思有质疑并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内化,才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其好学乐学善学;我们的课堂如果多一分精彩的活动,学生自主学习也许就会多十分活力,而其学习能力也会百倍地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阳山中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在主动探究中解决问题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怎样让学生肯问,并且问得巧?教师就要善于创设“探究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质疑解难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使他们对所学知识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并发挥自主意识,在不断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感悟,寻找新的方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质疑解难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讓学生围绕学习内容充分质疑,提出自己不理解或有异议的地方,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要重点选择有价值的质疑题,组织全班同学展开讨论并交流。
在教学《伟人细胞》时,笔者主要采取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小说的体裁特点决定了小说吸引读者主要靠的就是个性鲜明的人物、生动曲折的情节等等。讲述故事了解情节后,笔者设置了“质疑与探究”的过程,启发学生说:“朱熹说过的话:‘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下面我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各人依次把自己准备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帮助解决。然后把相同的问题合并,把大家认为没什么价值或已在小组内解决了的问题去掉,每个组集中2~3个问题,在全班讨论,看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最有价值?”笔者心里也暗自担心:学生在感知课文时,是很难发现太多的或者说有价值的问题的,即使发现了一些问题,可能也都还是浅层次的问题,不太可能触及文本的核心和本质,因为要想发现并提出一些有一定“含金量”的问题,是非下一番工夫反复研读文本不可的。
但接下来的学习,却完全出乎笔者的意料。学生们围绕“人性”,紧扣文本,联系生活,对人物心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他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比如罗清超提问:贾里、邱士力、鲁智深这三个人物你最喜欢谁?理由是什么?请引用名人名言,说说伟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学生们唇枪舌剑,各不相让,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自主学习充分体现出来。周杰同学提出的问题也很有价值:“贾里的初一生活算是暂告了一个段落,他的初二生活会是怎样的呢?”笔者惊愕于学生竟能思考得这么深入,这个类似于“续写初二的贾里”的环节,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他们在领略课文的主旨后,个性化地描绘贾里的未来。虽然在写贾里,但是他们将会更多地思考自己的未来,并想到自己身上存在的伟人细胞,要去成为伟人。
二、创设自主选择情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鉴于此,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等,使其个性得到发展。如在上《春》一文时,学生对文中优美的词句很感兴趣,笔者就让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语段品读。在学习方法上也让学生自主选择。可以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可以背诵,可以画图展示。在交流汇报学习成果时,学生各种选择都有,有的背诵优美片段,有的展示自己画的画,有的表演节目,兴致很高。从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在阅读教学中,因阅历不同、个性不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也不同。我们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想法和观点,不要轻易否定。这样学生们在自主、合作中显示出高涨的学习热情,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提升了全体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另外,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堂作业、家庭作业时,允许学生在练习的数量、深度、形式上有一定的选择权力,避免传统的“一刀切”做法。如学习生字、新词时,可按照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记忆程度去书写,直到自己认为会写、理解了为止。学习课文后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教师布置的作业。教师布置的作业要有层次性,如;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优美句段;②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优美句段;③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与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使他们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三、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主动实践中提高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文自身的特点,努力创设表演活动情境,促使学生迅速地理解课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实践中,笔者常用以下几种活动方式。
1.演一演
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他们总希望老师给予他们表演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才华。教师可选择教材中具有较强故事性、情节有趣的课文让学生“当当小演员,亲自演一演”,能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执教《斜塔上的实验》一课时,笔者采用了表演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自己设计一个“情境对话”:题目:“斜塔实验的前夜”;时间:伽利略做斜塔实验的前一天晚上;地点:意大利比萨;人物:伽利略、伽利略的同事、伽利略的学生们、伽利略的亲人、皇家科学院特使。共给出3个情境,旁白、对话自拟。课上以6位学生为一个小组,小组合作,小组间展开表演比赛,学生兴趣盎然。这样的表演,有利于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辩一辩
“辩”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语文的方法,辩的基础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它必然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好的辩题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寻找能让学生思维“跳一跳”的辩论点。如教学《愚公移山》时可提出辩题:以今天的眼光看,愚公的行为愚不愚?“愚公移山的方法在现今社会是要继承,还是要批判?”学生对愚公的行为议论纷纷:有人认为智叟才是明智的;有人认为要学习愚公那种坚韧顽强、百折不挠的精神;有人认为中国人的落后正是信奉了愚公移山的愚蠢精神,他缺少了灵活性,不思变通……这时老师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以辩论的形式讨论“愚公究竟愚不愚”这个问题,到时根据所持观点将学生分成相对而坐的两个阵营,进行正反方大辩论。就这样,通过辩论,更为准确、深切地理解了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寓言故事。
实践证明,组织学生辩论,不仅有助于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思想,提出自己独到的想法,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此谓课堂因辩论而“亮”,课堂因“辩论”而“活”,课堂因“辩论”而“美”。
3.唱一唱
在教学《那树》一课时,为了渲染课堂气氛,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意境中去,笔者让学生一起唱那熟悉而又动听的歌曲——《好大一棵树》。同时顺势导入:“头顶一个天,脚踏一方土,地球上站立的最大生命体是树。”“你撒给大地多少绿荫,那是爱的音符。”“枝繁叶茂的树木装点着我们的绿色家园。”学生随着歌声飘呀飘,他们的思绪来到郁郁葱葱的大树下。可以想象,在这样的一种教学氛围下,学生的学习情感怎么会不投入?学生想象的翅膀怎么会不打开?学生学习的潜能怎么会不被激发?用歌曲这样一种学生熟知的艺术方式来开启他们智慧的大门,对激荡学生的情感,展开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自主学习是教学的一个方向,我们的课堂只有充满乐趣,才会吸引学生,促其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的课堂只有在教师精妙的引领下,有启思有质疑并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内化,才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其好学乐学善学;我们的课堂如果多一分精彩的活动,学生自主学习也许就会多十分活力,而其学习能力也会百倍地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阳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