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设计的小学数学作业,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把握好以下四个原则:①要把握应用性原则,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②要把握层次性原则,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③要把握开放性原则,点燃学生的创新激情;④要把握趣味性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小学数学作业 "四个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设计要更多地体现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体验性。教师设计的小学数学作业,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把握好以下四个原则:
1. 要把握应用性原则,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作业设计,充分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处处有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考虑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锤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学完《认识线路图》后,安排学生选择一条游玩路线进行实践,然后给大家讲讲游玩的收获。又如,教学《应用题》后设计一道练习题:教师到学生家去家访,问学生甲:"我家到你家的路程,再加上往返路程的一半,正好是5000米。请算出我们两家相距多少米。"又如,在学生学过10以内的加减法后,设计一个购物情境--"我做一次当家人":给你10元钱买早点,你准备选择哪些物品?为什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阅读、上网收集有关数学常识、数学人物等资料,同时坚持做摘录笔记,等等。这样的作业设计,让学生在自我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而是利用这些广阔的学习空间,锻炼了观察、分析、交流、实践等综合能力。一份好的作业应该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社会生活五彩缤纷,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善于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多选择与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多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知识,更要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2. 要把握层次性原则,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
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新理念。学生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在认识与情感等方面的不同需求来布置作业。尽可能地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作业,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自主选择训练,保证每一位学生得到主动发展,这是推动整体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一课中,教师可以设计A、B、C三个难易程度不同的应用题,让学生根据实际能力进行自主选择。如A:每箱香蕉重54千克,如果每箱香蕉多装1/6,那么重装后的每箱香蕉重多少千克?B:有20箱香蕉共重270千克,如果每箱香蕉多装1/6,那重装后的每箱香蕉有多重?C:有20箱香蕉共重300千克,如果每箱香蕉多装1/10,还需要多少个箱才能装下?通过这些层次不同的题目,让学生根据实际能力选择,自觉检查其学习目标的实现情况,还可以激励其在达标基础上向更高层次的目标攀登,进而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3. 要把握开放性原则,点燃学生的创新激情
具有一定智能水平且具有挑战性的开放性题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体现创造性,不应拘泥于传统的书面形式,还可以是操作、演示或展示等,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收集、整理各种数据,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结论,增强与生活、与社会的接触面。在教学《认识角》一课时,引导学生用火柴棒摆出各种图形,数数所摆出图形的角的个数。因为摆的方法不同,图形不同,角的个数就会不同,既可以摆出三角形,又可以摆出长方形。在学习《认识图形》后,请同学们利用圆、直线等物品摆放出各种图形,增强其认识和理解程度。通过这类题目的练习,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同层次学生的创新性都会有所提高,人人都会有收获。
4. 要把握趣味性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可以主动、轻松、持久地集中学习。新课标要求我们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要融入情境,从学生的年龄和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以游戏、儿歌、故事、谜语、绘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形式的单一化,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作业变得更生动、有趣味性。
总之,新课改把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积极探索并实施多样化作业形式作为一个重要的切入口。教师要紧密结合新课改要求,充分关注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及个性差异,关注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性,在设计作业时突出应用性、层次性、开放性及趣味性,促进学生数学思维与数学素养的提高,让学生从作业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的魅力。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小学数学作业 "四个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设计要更多地体现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体验性。教师设计的小学数学作业,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把握好以下四个原则:
1. 要把握应用性原则,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作业设计,充分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处处有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考虑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锤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学完《认识线路图》后,安排学生选择一条游玩路线进行实践,然后给大家讲讲游玩的收获。又如,教学《应用题》后设计一道练习题:教师到学生家去家访,问学生甲:"我家到你家的路程,再加上往返路程的一半,正好是5000米。请算出我们两家相距多少米。"又如,在学生学过10以内的加减法后,设计一个购物情境--"我做一次当家人":给你10元钱买早点,你准备选择哪些物品?为什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阅读、上网收集有关数学常识、数学人物等资料,同时坚持做摘录笔记,等等。这样的作业设计,让学生在自我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而是利用这些广阔的学习空间,锻炼了观察、分析、交流、实践等综合能力。一份好的作业应该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社会生活五彩缤纷,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善于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多选择与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多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知识,更要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2. 要把握层次性原则,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
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新理念。学生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在认识与情感等方面的不同需求来布置作业。尽可能地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作业,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自主选择训练,保证每一位学生得到主动发展,这是推动整体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一课中,教师可以设计A、B、C三个难易程度不同的应用题,让学生根据实际能力进行自主选择。如A:每箱香蕉重54千克,如果每箱香蕉多装1/6,那么重装后的每箱香蕉重多少千克?B:有20箱香蕉共重270千克,如果每箱香蕉多装1/6,那重装后的每箱香蕉有多重?C:有20箱香蕉共重300千克,如果每箱香蕉多装1/10,还需要多少个箱才能装下?通过这些层次不同的题目,让学生根据实际能力选择,自觉检查其学习目标的实现情况,还可以激励其在达标基础上向更高层次的目标攀登,进而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3. 要把握开放性原则,点燃学生的创新激情
具有一定智能水平且具有挑战性的开放性题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体现创造性,不应拘泥于传统的书面形式,还可以是操作、演示或展示等,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收集、整理各种数据,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结论,增强与生活、与社会的接触面。在教学《认识角》一课时,引导学生用火柴棒摆出各种图形,数数所摆出图形的角的个数。因为摆的方法不同,图形不同,角的个数就会不同,既可以摆出三角形,又可以摆出长方形。在学习《认识图形》后,请同学们利用圆、直线等物品摆放出各种图形,增强其认识和理解程度。通过这类题目的练习,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同层次学生的创新性都会有所提高,人人都会有收获。
4. 要把握趣味性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可以主动、轻松、持久地集中学习。新课标要求我们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要融入情境,从学生的年龄和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以游戏、儿歌、故事、谜语、绘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形式的单一化,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作业变得更生动、有趣味性。
总之,新课改把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积极探索并实施多样化作业形式作为一个重要的切入口。教师要紧密结合新课改要求,充分关注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及个性差异,关注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性,在设计作业时突出应用性、层次性、开放性及趣味性,促进学生数学思维与数学素养的提高,让学生从作业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的魅力。